首页 百科知识 基于学科素养分类选课小班化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学科素养分类选课小班化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管理学院 刘同仪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阶段发展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1999年,“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程全国统一更名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信息管理学院 刘同仪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阶段发展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被稀释、教育质量下降、高校债务危机等,这也引起了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1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是我国高校的公共政治理论课,当前,全国高校普遍采用大课形式进行教学。针对大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了增强该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有效性,本文从学生按历史学科素养分类选课、小班化教学层面探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渊源与演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而创设的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承担拓展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培养爱国情操的重任。

1985年,中共中央根据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指示精神,发布《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指出高校的政治理论课,“应该向学生介绍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状况,国际关系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他们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根据该文件精神,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本科院校普遍开设了“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这门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课程。

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全国师专教育新“教学方案”,确定以“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作为政治专业的学科主干课程,取代原来的“国际共运史”。“1998方案”规定,“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为文科本科生的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1999年,“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程全国统一更名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由“1998方案”的公共必修课改为“2005方案”的公共选修课。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常普遍采用大课形式,“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也不例外。这种大课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一)学生学科素养参差不齐,违背因材施教原则,影响教学效果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意指人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高校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科(文理工法医农艺术体育等)的学生因学科背景不同,学科素养存在着差异。如果都选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则在教学内容的详略、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对老师的要求也不一样,有的甚至还相互对立。从多年问卷跟踪调查的反馈可以看出,大课教学都存在部分学生(高中文科背景)“吃不饱”、部分学生(高中理科背景)“消化不良”的现象。文科学生要求按专题来讲会更好一点,该简就简,才能提高上课效率;认为应少对一些高中文科生熟知的学术概念、专业名词和知识架构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解释,否则,就是“重复建设”,浪费时间。理科学生则认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文科性质太强,希望对一些生疏的学术概念、专业名词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知识架构进行详细的解释。在教学评价方式上,文科学生多要求采用“论文”或“论文+考试”形式;理科学生则多希望“考试”。

(二)选课学生人数太多,课堂教学秩序受到影响,影响教学效果

大课教学,一个班的规模少也有七八十人,多则一百多人甚至两百多人,课堂教学组织管理难度大,教学效果也不理想。美国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视野的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超过这个范围,教师的视野关注就会“顾此失彼”[1]。在大课授课中,学生有“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上课存在迟到、早退现象,课堂纪律也比较松弛,少数学生做其他作业,看其他书籍,收发短信,甚至接听电话……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教师要完成课时教学任务,用于维持班级教学秩序的时间有限。

(三)教学方法单一,与教学内容不相适应,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实质就是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教材的内容有效地联结起来,使这些基本要素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和作用,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特点、学生特征、教学环境等因素相适应。如文科学生大多希望开展探究式教学方法,对辩论、演讲等形式兴趣浓厚;理科学生则对辩论、演讲等形式的兴趣不如文科生,有的理科学生甚至希望老师“满堂灌”。而大课教学多数只能采用“一言堂”的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也显沉闷、单调,很难采取诸如讨论、座谈、社会参观等方式,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师生互动少,师生关系疏远,影响教学效果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在心理上亲近或疏远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社会关系在心理上的反映。许多教育实践证明: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构本身就表现出教育性,富有深刻的教育价值。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在《学记》中就提出“亲其师,信其道”、“安其学而亲其师”的观点。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加之住房改革等原因,相当部分教师不住在校园里,中国高校又未实行美国的“住校教授”制度,公共课的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大课教学,课堂上师生互动很少;教师上完课,在学校里的有限时间又要忙科研,参加学校的各种教研活动、会议等,课外与学生的交流时间非常有限。一个学期下来,老师叫不出多少学生的名字;学生则对教师的教学风格、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等不甚了解,有的甚至连老师姓名也不清楚。师生关系疏远,教学效果自然受到影响,致使高效的双向型、多向型教学互动形式难以开展。

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组织形式和班级规模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具有综合性、理论性、现实性、思想性很强的特点,要切实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组织方式,以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提高有效性。通过多年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学生按历史学科素养分类选课,实行小班化教学,是增强“当代”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学生按学科素养分类选课,是贯彻“当代”课程因材施教的重要前提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倡导的教育思想,直到今天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综合性强,涵盖的知识面较广,如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社会学、地理学等,但其主要内容则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与外交,与高中的世界现代史关联度相对较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2.7%的学生认为世界现代史素养好的同学,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就更容易、更深刻、更透彻。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首先要了解“材”,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在多年与学生的座谈中了解到,大多数学生认为自20世纪末我国实行高考制度改革以来,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的素养从高到低大致可分三大类。

第一类是高考中有历史学科的文科生。如新疆、湖南省、重庆市等地参加大文科(语数外政史地)考试的文科学生;上海参加“3+1”(即语数外+政史地中的历史学科)考试的文科学生;江西等省高考中由历史、政治和地理合成一卷考试的文科学生;江苏省则是高考参加语数外+史政的文科学生。当然,即使是高考科目中含历史学科的文科生,由于历史所占分数的比重不一,高中阶段重视的程度也不同,其历史素养也略有差异。如重庆市的文科高考历史学科的分数为100分(总分为750分);江苏文科高考则是语数外+(历史+政治或地理),历史+政治或地理的成绩不记分数,只评等第。

第二类是仍然参加20世纪80年代末教育部实行的会考的学生。目前,还在执行教育部会考制度的省、市、自治区在全国还是占大多数,如内蒙古自治区、湖南省、四川省、重庆市等地。

第三类学生是既取消了会考,高考中又没有历史学科的学生。会考制度本是教育部为减少高考科目、减轻学生负担而引入的。但实行多年后,效果见仁见智,褒贬不一。因此,有些地方先后取消会考。如2005年,贵州省取消了已实行16年之久的会考[2];2008年,上海也宣布取消高中会考,以学业水平考成绩作为毕业成绩[3]

目前,国内高校的学制主要有两种,即学年制和学分制。实行学年制的高校虽然也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选修课实行按专业分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按历史学科素养分类教学的作用(尤其是理工医农体育类院校的某些专业),但是对以下几种情况的针对性就不强了。一是高校相当多的财经管理类专业是文、理科学生兼收,比如金融学会计学、经济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总数达数十个专业之多;二是同样是文科生,但大文科生(语数外政史地)及“3+1”(语数外+历史)考生与“3+1”(语数外+政治或地理)考生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三是参加了历史会考与没有参加历史会考的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也是有差异的。实行学分制的高校,选课比较自由,一个班完全可能同时存在上述三类学生,且有时比例相差不大,这就使老师的教学陷于“二月天”的两难境地。教师或是“主抓中间,兼顾两头”,或是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对这三类学生分别侧重;但无论如何,对部分学生来说或是“削足适履”,或是“揠苗助长”,都有失教学公平原则。因此,为提高“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效果,有必要实行学生按历史学科素养分类选课的做法。

(二)实行小班化教学,是提高“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小班化教学”是指减少班级人数,缩小班级规模(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降低生师比例,以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成就的提高。

小班化教学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欧美发达国家,其中以美国最具代表性。美国高等教育的强势地位取决于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应该说,美国高等院校的小班化教学是保障其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4]。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北京、上海等地开始在借鉴国外小班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进行小班化教学实验。

小班化教学因班级规模较小,在教学上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第一,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培养。小班化教学缩小了生师人数比例,综合了群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的优势,使学生的个性意识和个性能力得到更好的培育和发展[5]。小班化教学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学生最大的受益点是创造性思维不再被压抑和泯灭[6]

第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促进师生交往。有学者指出,小班化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班级人数少,增加了师生之间交往的频率,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怀和辅导,有效保证了在教育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目标的实现[7]

第三,小班化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公平。有学者认为,小班化教学为实现课堂教学机会均等提供了可能,为有效教学提供了可能[8]

第四,小班化教学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运用的效果与班级规模的大小密切相关。小班化教学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较大的学习时空有利于各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在一个一百多甚至两百多学生的班级中,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充分的教学讨论是非常困难的;而由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具有生动性、综合性、现实性等特点,讨论国际、国内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深受学生的欢迎,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在学生问卷调查中也得到证明,选择小班化教学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人数的90.6%以上。

四、“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国家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发展的健康与否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前途、命运。小班化教学代表着世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亚太一些地区,如新加坡、泰国等都在进行一系列教育改革。其中,主要途径就是缩减班级规模,进行小班化教学。近几年,国务院、教育部在高校招生、教育支出、高校人才引进、小班化教学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在我国高校实行小班化教学的条件已日臻成熟。

(一)稳定办学规模,从源头上缓解高校的教学压力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招生规模由1998年的108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685万人,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达75%左右,我国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阶段发展到“大众化教育”阶段。

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1999-2005年连续保持两位数的扩招比率),教育部也注意到高校扩招带来的问题。2006年开始反思扩招,认为过去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应放缓扩招比例,并在2006-2012年将扩招比率由5%逐渐下降到1.04%。2012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在经过十多年的扩招后将首次叫停[9],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由规模增量发展转为注重质量的内涵式发展。

图1 历年教育支出情况

资料来源:财新网。

(二)增加教育投入,为高教改革提供坚实的物资基础

稳定高校办学规模,从源头上缓解了高校的教学压力,可谓是“釜底抽薪”;而增加教育投入,为高教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资基础,自然起到“扬汤止沸”的作用了。2013年3月“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比例达到4%时,人民大会堂内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是我国有识之士呼吁19年,教育经费支出首次达到GDP的4%。今后,随着我国GDP的增长,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也将水涨船高——虽然我国教育经费支出达到我国GDP比例的4%,但在国际上,还是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见图1),低于世界各国教育经费支出的平均水平(1998年世界各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平均为4.8%,高收入国家为5.7%,中等收入国家为4.9%,低收入国家为4%)。“根据厉以宁教授等人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当人均GDP达到800~1 000美元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要达到4.07%~4.25%,才能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10]而2012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了6 100美元,要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公共教育支出占我国GDP的比重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可以预期,今后,我国GDP将较长时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公共教育支出占我国GDP的比重也还将进一步提升,这两驾强有力的马车将牵引着我国高教改革事业朝前快速奔跑。

(三)生师比例接近国际水平,为小班化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如图2所示,自1999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开始,生师比率陡然增高,从2006年开始保持在17点多,并趋于稳定,基本符合由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中要求的“18”这一核心指标[11]。如图3所示,美国高校生师比呈逐年缓慢下降趋势,基本稳定,保持在16~13,而我国近年保持在17左右,生师结构趋于合理,基本接近国际水平[12]。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75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增长2.74%[13];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比上年增加4.82万人;生师比为17.42∶1,与2010年基本相当[14]。2012年的生师比教育部尚未公布数据,但从2012年全国高校招生数685万来看,比上年只增加10万人,增长率为1.04%;我国高校生师比变动不大,仍接近国际水平,为小班化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四)共享课程的推出,为高校小班化教学提供了契机

近年来,全国各地方高校先后推出共享课程,为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有效释放了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压力,相对地较大幅度降低了高校公共选修课的生师比,为高校小班化教学提供了契机。以上海为例,2013年3月,上海4所高校首批推出“哲学导论”、“唐诗宋词人文解读”、“上海社会与文化”等7门本科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吸引了全市30所高校3 167名学生选课[15]。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王德峰教授的“哲学导论”就有来自全市28所高校的1 219名学生选课(计划招生人数为1 072人)[16]。当年9月,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又推出了14门共享课程,而且以后共享课程推出的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

(五)教育主管部门重视教学改革,力推高校试点小班化教学

2012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推进试点学院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等17所高校设立试点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实行导师制、小班教学等方面进行探索,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创造经验。

图2 1991-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生师比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图3 1993-2007年中美高校生师比对比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13年4月12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试点学院综合改革推进会。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要求有关高校要吃透政策的精神实质,认识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以极大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努力实现试点院校改革目标任务,率先在创新人才培养体制等方面实现突破。教育部将对试点院校的改革发展情况实行定期检查,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对于改革力度大、成效显著的试点院校由试点转为示范,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示范,对改革进展缓慢的试点院校实行退出机制[17]。至于学生按历史学科素养分类选课,在操作层面,是不存在任何技术问题的。

小班化教学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代表着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如“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教学能以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分类进行小班化教学,则会起到因材施教的倍增效应,有助于克服“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大课教学的不足,增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有效性。即使在一些暂时还没有条件实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小班化教学的高校,在以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分类选课的基础上进行大班教学,也有利于增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有效性。同理类推,只要选修同一门课程的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学科素养差异,分类选课小班化教学就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4]李宏敏.我国高校实施小班化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09, (2):32-34.

[2]秦亚洲.贵州:取消全省统一高中会考制度[EB/OL].2005-10-21[2013-4-10].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5-10/21/content_3661178.htm.

[3]刘轶琳.上海将取消高中会考学业水平考成绩将作为毕业成绩[EB/OL].2009-10-29[2013-4-10].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09/10/29/2824304.html.

[5]焦宗芳.“小班化教育”研究与探讨[J].昌潍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78 . [6]赵正元.小班教学优势何在?——记北京市小班化教学实验[N].中国妇女报,2000-06-28(6).

[7]欧阳美梅. 中美两国小班化教育之比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19):5 .

[8]吴志宏.小班教学以后怎么办?[J].上海教育科研,1998,(11):39.

[9]高考中心.教育部发文要求稳定招生规模13年扩招终叫停[EB/OL].2012-4-27 [2013-4-10].http://www.unjs.com/gaokao/gaozhao/20120427101450_807418.html.

[10]温家宝.教育经费支出去年占GDP比例达到4%[EB/OL].2013-03-05[2013-4-10].http://cq.qq.com/a/20130305/000243.htm.

[11]中国教育在线独家发布.2011年全国高校人才引进数据分析报告[EB/OL].2011-09-20[2013-4-10].http://teacher.eol.cn/shu_jv_bao_gao_11982/20110913/t20110913_682871_2.shtml.

[12]中国教育在线独家发布.2011年全国高校人才引进数据分析报告[EB/OL].2011-09-20[2013-4-10].http://teacher.eol.cn/shu_jv_bao_gao_11982/20110913/t20110913_682871_2.shtml.

[13]高考网.上海热线.全国历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和录取人数统计.2012-06-11[2013-04-10].http://sh.gaokao.com/e/20120611/4fd5c0de875ec.shtml.

[14]教育部.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EB/OL].2012-08-30[2013-4-10]. http://www.gov.cn/gzdt/2012-08/30/content_2213875.htm.

[15]董少校. 上海30余所高校联手推出共享课程[N].中国教育报,2013-4-30(1).

[16]邹瑞玥.上海高校共享课程开课.复旦“哲学王子”不改本色[EB/OL].2013-03-06[2013-04-16].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3/03-06/4618064.shtml.

[17]马海燕. 教育部力推17所高校试点学院综合改革[EB/OL].2013-04-13[2013-4-10].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3/04-13/4727177.s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