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化人才的课堂培养模式研究

国际化人才的课堂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经贸学院 刘 霞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确立了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此外,参与式教学法中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也使得外在激励加强。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法是分小组活动为主,每小组

国际经贸学院 刘 霞

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确立了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师生互派、课程互换、学分互认”的方式,增加学生到国外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可以通过开设双语(全英语)课程,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专业问题的能力。而后者是在目前条件下培养国际化人才最主要的方法。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除了外语水平这一指标外,更重要的是一种开放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将“参与式”教学应用于双语课堂中,将有利于学生实现从语言到思维方式的全面国际化。对国际化人才的课堂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提高双语课教学质量,使我们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学生的国际化水平。

一、理论回顾

参与式教学源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英国。起初,参与式并不是一种教学法,而是一些英国社会学专家在国外进行国际援助性研究时总结出的一套社会学理论。之后被引进教育教学领域,并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参与式教学法。陈华是较早研究参与式教学的国内学者,他系统地阐述了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形式和特点。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来源于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当外在激励强而内在激励弱时,工作或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只有当内在激励强时,工作或学习才变得有趣、有意义和有挑战性。由于参与式教学法能够加强学生的内在激励,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此外,参与式教学法中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也使得外在激励加强。在内在和外在激励都得到加强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俞嘉、吴英山详细解释了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基本阶段、基本环节和活动形式。一般来说,参与式教学有三个基本阶段,分为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检验和奖励阶段,每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以小组方式参与。参与式教学的六个基本环节为:教师精讲、分配小组任务、小组参与学习与讨论、小组报告、测验、评价和奖励。两种活动形式为: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法,以及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蔺永诚、刘葴讨论了参与式教学在高校课堂中推行遇到的困难,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例如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中来,灵活地运用课堂讨论,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以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等。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庞娟则探讨了参与式教学法在经济学课程中的运用,并详细地将“参与”分解为:教学目标的参与、教学内容的参与、教学阶段的参与、教学评价的参与,认为学生应该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来。尽管学者们各自从原理、形式、特点、阶段、环节等各个方面对参与式教学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参与式教学在个别学科中的运用,但是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导向,研究参与式教学在双语课堂中应用的文章还不多,这就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空间。

既然参与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那么有必要了解什么叫国际化人才? 国际化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许玉清等在对各个国家培养国际化人才战略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指出,国际化人才需具有四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具有全球视野,二是具有开放包容的心态,三是熟悉国际规则,四是具备较强的运作能力。因此,可以把“国际化人才”定义为:能够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以及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在国际交流活动中有效沟通信息和解决问题的高层次人才。正因为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学者们对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展开了讨论。刘正良提出应注重建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设置,倡导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和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张宇馨则认为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提出采取“毕业证书+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培养模式,鼓励甚至要求学生在领取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其他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工作竞争力。裴文英倾向于通过国际化办学来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出“课程国际化”的概念,积极引进国外现金的教材,扩大国外教材的使用比例。郑立新等提出培养国际化人才必须强化外语教学,采用“专业+方向(专业外语)”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素质+外语+专业技能”的教学模式,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语言教学任务,让学生自然地习得语言与文化。曲波同样也认为“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由此可见,一方面,参与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双语教学、国际化办学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方法。如果说参与式教学培养的是学生国际化的能力,双语教学给予了学生国际化的工具,那么将两者结合起来将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上佳途径。这样的结合会存在哪些现实的困难? 我们该如何实现两者的结合?这是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

二、双语课堂中推行参与式教学的难点

参与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与教师共同推进教学的一种方法。目前在我国高校中推行参与式教学法,特别是在双语课堂中推行参与式教学法会遇到下面一些问题:

一是时间上没有足够的保障。参与式教学要求学生从课程内容选择到案例教学准备,从课堂问题讨论到课后补充资料阅读都全程投入,这些都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目前,高校教学普遍存在课程数目众多,而且每门课的内容多但课时相对较少的问题。据了解,现在大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学生每个学期需要学习6~8门课,除了必要的预习、复习和课后作业,再加上一定的社团活动,学生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这意味着学生可用以进行课前内容准备和课后阅读的时间非常少,没有大量的时间准备和广泛阅读,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效果就会比较差。另外,从教师的角度讲,由于课程内容繁多而课时相对较少,教师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将全部内容讲完,如果再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讨论,教学任务将很难完成。

二是班级学生众多,难以开展有效的小组讨论。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法是分小组活动为主,每小组4~6个人,这样能够保证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投入到讨论中,并且有机会进行陈述。但是,目前高校一个教学班人数较多,以我校为例,一般一个班级有40~50人,如果4~6人一个小组的话,要分8~10个小组,这就不能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分4~5个小组,每个小组就有10个左右的学生,那么就会出现每次讨论只有少数同学参与,而其他同学“搭便车”的现象。这里只讨论了按自然班上小课的情况,如果几个班合并上100人甚至200人的大课,小组讨论则更加不可能。如果不能做到激励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参与式教学就失去了意义。

三是语言成为限制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的短板。双语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做到用英语表达、用英语思考、用英语沟通,但是由于英语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虽然已经学习了十多年的英语,但应用起来却存在很多困难。再加上很多学生不好意思在同学面前说英语,在双语课堂上常常出现分小组讨论时,大家用中文讨论,再由一位英语好的学生翻译出来进行陈述的现象。这样的分组讨论的结果是,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因为得到的表达机会比较多,英语更加熟练,而原先英语就不好的学生,因为总是不练不说,英文没有丝毫的提高。参与式教学最终会因为语言障碍而流于形式。

四是语言成为教师传达思想、控制课堂的障碍。与学生一样,由于英语不是自己的母语,有些可以用中文讲得非常精彩的内容,却很难用英文准确地表达,或是即使能够表达出来,也早就丧失了应有的风趣和睿智,再或即使能够很精彩地讲述出来,由于学生无法理解其精妙,因而教师无法得到良好的回应,教师自身也觉得索然无味。语言从来就是师生交流的工具、知识和思想传递的媒介、调节课堂气氛和控制课堂秩序的利器,一旦语言的传递和接受出现障碍,课堂效果自然就差了很多。相比传统教学方式,参与式教学更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对双方的英语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如何实现参与式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融合

由于学生在课堂之外能够投入的时间不足,课堂讨论又受到人数的限制难以开展,再加上师生语言上的障碍,使得在双语课堂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有很大难度,这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三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克服困难,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探索一条道路。

(一)学校通过制度变革为参与式教学引入双语课堂提供良好的环境

我国高校学生平均每学期要学6~8门课,这直接造成学生在课堂之外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不足,影响了参与式教学和双语教学的效果。因为无论是参与式教学还是双语教学,都要求学生在课外预习、复习、阅读参考资料、搜集讨论材料,没有一定自由支配时间的保证,教学效果就会差很多。在国外,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是每学期课程数为3~4门,虽然数量少,但学生们在课外阅读的参考书的数目却远远多于中国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更深入。目前我们很多课程内容重叠,或是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删减部分课程,给学生更多自我学习的时间。

班级学生众多是影响课堂分组讨论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能够允许进行参与式教学的双语课程分AB班上课,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还能为教师进行某些对比实验教学提供条件,有利于教学改革的进行。

另外,注重先导性课程的设置对于参与式双语教学的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开设相关双语类专业课前,应确保学生已经学习过专业英语以及前期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相关的英语专业术语并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课程的参与度会提高,克服畏难情绪,这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教师是课堂的灵魂,参与式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有很高的英语水平、专业水平,还要具备调节课堂气氛和掌控课堂秩序的能力。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使讨论散得开又收得住,才能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不断激励学生参与到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来,因此,对教师进行语言和课堂技巧的培训,对保证参与式双语教学的成功是非常必要的。给教师创造机会到英语国家进行学习培训,感受国外的参与式教学,能够在短期内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鼓励学生全方位参与到教学中

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而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而且只有当学生参与其中,他们才会对教学内容充满好奇和学习的激情,教学效果才会达到最好。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当教学目标被学生接受,学生才有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学得好。因此,一方面,教学目标在设计时必须让学生参与其中,听取学生意见,不断地修改完善;另一方面,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在这个基础上精心选取教学内容,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内容枯燥无味或根本与现实脱节,无论目标多么美好、方法多么先进,课程也不会被学生所接受。所以,教学内容的设计也必须让学生参与进来。虽然学生可能对课程本身还不了解,但他们至少可以提一些方向性的建议,例如根据他们的英语水平希望语言浅显一些还是学术一些,希望更多地了解理论的发展情况还是更多地了解实际中的应用情况,等等。只有当教学内容是合适的,教学效果才是可控的。

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传递的方式。再精彩的内容,如果没有恰当的方法传递出来,效果也不佳。参与式教学法中常用的方法有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头脑风暴法等,这些方法都需要学生自己寻找相关资料做前期准备并积极参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比学生被动式地接受知识好得多。

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过去的教学评价主要以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方式存在,由于这种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进行,又称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是对学生和教师教学成果的总体性评价,但因为不及时,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并不大。参与式教学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的及时评价,这样的评价对教师而言,可以促进教师及时修改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由于得到老师的及时评价,外在激励作用在短期内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只有当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才能设计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参与式教学与双语教学融合的关键

学生要积极参与,克服畏难情绪是关键,恰当的激励机制是动力。对学生来说,双语课程最大的困难是语言,而参与式教学又要求学生不断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的应用是参与式教学的关键。因此,如何帮助学生特别是英语不好的学生克服对语言的恐惧,敢于和勇于表达自己,这是参与式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激励是很好的帮助学生克服恐惧的方法,不论学生说得好或不好,对或不对,只要学生敢说,就给予表扬或平时分的加分,这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只要敢于开口,慢慢地英语就会越说越好,参与式双语教学就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当然,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也是国际化人才应该具有的素质,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不但把知识教给了学生,也实现了我们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

双语教学对我们来说本身就有难度,而把参与式教学引入双语课堂对教师和学生更是一个挑战,但这却是能同时培养学生国际化知识和素质的最好方法。因此,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需要共同努力,改善制度环境,改进教学模式,改变畏难情绪,才可能更好地实现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6).

[2]俞嘉,吴英山.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初探[J].宁夏教育科研,2008,(1).

[3]蔺永诚,刘葴.参与式教学法——高校课堂教学中值得推行的教学方法[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庞娟.参与式教学法在经济学课程中的运用探索[J].理论高地,2010,(8).

[5]许玉清等.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认识及对策研究[J].石油教育,2012,(1).

[6]刘正良.发达国家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9,(1).

[7]张宇馨.对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体系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2).

[8]裴文英.高校发展视野中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J].江苏高教,2007,(6).

[9]郑立新等.双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6,(5).

[10]曲波.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与国际化人才培养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