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完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下的金融体系

完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下的金融体系

时间:2022-07-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传统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包括农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这三大合作社在建国初期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作为农村地区的两大传统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信用社和供销社显然责无旁贷。目前,无论是外界还是供销社自身都希望供销社能在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改革中有所作为。

我国传统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包括农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这三大合作社在建国初期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它们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农业合作社演变为今天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是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逐步改变了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地位,降低了农民承受的市场风险,提高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二是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专业合作社立足当地资源,突出主业,实行农业专业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优势农业生产,积极开拓农产品储存、加工、销售,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但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是一种松散型的联合体,它连接着成千上万的农户,从事规模农业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加上合作社社员整体素质较低,蕴藏着一定的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及自然灾害风险。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其实和农户一样,贷款难、融资难也一直是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实际遇到的难题。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提出要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有学者认为,解决农村金融为农服务问题,首先得建立健全三个体系[3]:一是金融服务体系,如组建农业信用担保公司,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等;二是农民信用体系,成立社会公众信用数据库,建立公开的社会信息披露制度和建立社会化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三是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问题是,由谁来承担和参与担当这个责任?作为农村地区的两大传统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信用社和供销社显然责无旁贷。事实上,不少地方的供销合作社在农村金融领域已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总结其成功经验,对于全系统参与农村金融服务,规避金融风险,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信用社与供销社在一些地区有与专业合作社相互融合的趋势,可以认为,这对供销合作社既是严峻挑战,又是重大机遇,必须加速转变联合社职能,强化服务平台功能,以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壮大自身。

首先来看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社作为主要服务“三农”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多年来尽管在改革体制、改善管理、改进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相比,在管理方式、经营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在管理体制、产权制度、风险防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作用的发挥,需要通过不断地深化改革,在发展中逐步予以解决。前些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基于利润方面考虑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市场陷入农信社一家独撑的局面,几乎垄断了农村市场。但农信社资金实力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这既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农信社也因为缺乏竞争而发展缓慢。深化农信社改革,笔者以为,除了应该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发挥政策优势,用好国家在利率浮动、准备金上缴、支农再贷款、税收减免、小额农贷发放等许多方面的优惠政策,把政策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外,还可以在诸如开展差异化经营方面下工夫。差异化经营对农村金融市场来讲,是一个战略问题,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在自身的市场定位上,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能够体现自身的优势所在,开展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差异化服务。当然,从表面上看,实施差异化战略需要支付额外的成本,因为要获取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差异(金融产品差异、形象差异、市场差异),便必须增加成本,以追加成本为代价。但只要实现差异化所增加的收入超过为此而增加的成本,那么差异化就是成功的。事实上,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革命和信息经济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可以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差异化。何况,与其他金融行业相比,农村信用社有着先天的优越性,掌握着大量的真实的客户资料,建立和利用客户资料数据库能够帮助农村信用社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充分利用差别利率等手段,把优化信贷投向作为推行差异化经营的有效途径。如在贷款客户对象选择上、在信贷扶持的产业上、在贷款发放额度上及在健全信贷保障机制上等方面体现差异化经营策略[4]

再看供销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以下简称供销社)是按合作制原则组织起来立足农村流通的综合性服务组织。供销社的宗旨是,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综合服务,引导和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发展农村现代流通,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担当起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推动农村合作事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供销社的主要职能是参与组织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综合服务社,构建面向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平台,以及指导社有企业和基层供销社开展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农副产品购销、日用消费品经营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现代服务网络建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目前,无论是外界还是供销社自身都希望供销社能在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改革中有所作为。为什么供销社能在农村金融改革中发挥作用?笔者以为,首先,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关键是要让金融机构真正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设身处地为农民着想,愿意为农民解决困难和问题。问题是一般的商业银行总是信守“二·八”定律(在营销中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客户,而80%的其他客户只创造了20%的利润)而嫌贫爱富,而专业合作社生产规模普遍较小,抵押、质押能力不足,要想从现有的商业银行贷款是非常困难的。而供销社长期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与农民之间有着密切的经济交往和感情联系,所以由供销社参与兴办的金融机构更容易同农民结合到一起。其次,信用体系的建立是保证农贷畅通的重要保证。解决农村的信用问题是解决金融问题的一个关键点。农村金融环境长期薄弱的症结在哪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机构难以掌握农民个人的信用情况,所以不敢轻易放货。陕西省旬阳县实施“三级联创”活动:创建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县,在培育农村信用社、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农户“四位一体”的社会信用体系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5]。其实供销社在这方面更有先天的优势:供销社长期与农民打交道,了解各家各户的信用,容易开发农民的信用资源;同时供销社可以通过合作社和协会组织来增加信用程度和信用系数;另外供销社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资料,并收购加工农产品,这样可以掌握农户的现金流,就容易防范信用风险。供销社在农村基层星罗棋布的网点和供销社品牌的知名度,也可以节省金融企业市场开发方面的费用。所以农村金融体制创新需要供销合作社的参与,供销合作社也需要在农村金融体制创新的过程中推进合作金融、扩大生存空间、增加服务手段[6]。参与农村金融改革对于供销社来说既是一项应尽的社会责任,又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供销社在参与农村金融改革中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比如发挥政策、品牌、组织和网络优势等,避开资金匮乏的劣势,利用供销社的优势联合具有资金、管理等优势的企业和机构,只有将供销社的优势和别人的优势集中到一起才能重新打造新农村合作金融新秩序。银监发〔2006〕90号文《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奏响了农村金融全面改革的号角,供销社应充分利用调整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之际,积极参与组建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世界进入了金融时代,金融对经济的统领和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作为合作社,其生存离不开金融;作为经济组织,就离不开资本市场。所以供销合作社必须顺势而为,抓住机遇,实现这方面的历史性突破。事实上,供销社也已经作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浙江台州椒江区供销社通过努力,已于2007年率先成立了“农信担保公司”;由杭州市供销社牵头组建的杭州供销农信担保有限公司在2008年9月26日举行了成立仪式,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