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问题股票与重组公司的风险

问题股票与重组公司的风险

时间:2022-07-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章 规避创业板投资的风险※投资者课堂●创业板市场的风险主要来自市场大势、所选股票以及股民本身三个方面。在美国,相比于主板市场,创业板上市公司失败的比率较高,经营风险较大。根据近两年的数据统计,纳斯达克市场中因经营不善而导致退市的公司比例超过20%,其中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投资失败率高达70%。最后,创业板市场价格风险的释放将比主板市场更为充分。

第十章 规避创业板投资的风险

※投资者课堂

●创业板市场的风险主要来自市场大势、所选股票以及股民本身三个方面。股海浮沉风浪很大,要想在创业板市场上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人,你一定要做到认清市场、认清政策、认清个股、认清自己。不要盲目投机,远离出现问题的公司股票,不要对自己的财务分析过度信任。

●记住一点:每当新股民开户数迅速增加的时候,每当营业部前面的证券报刊不预订就买不到的时候,每当走到哪里都能听到人们谈论股票的时候,每当交易时常常发生堵单现象的时候,每当散户大厅人满为患的时候,每当新股民个个自信十足的时候,往往说明创业板市场的风险快要来临了。

●要想发现市场风险,应该把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结合起来,从总体上进行把握。从理论上讲,影响主板波动的因素都会影响创业板。在实践操作中,投资者还要特别关注创业板的信息风险,因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更加严格、更加密集,在中午收盘时需要上网看一下是否有最新的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潜在风险。

●投资者大都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来预测上市公司的盈利和未来发展前景,由于创业板的发行条件比较宽松,财务门槛较低,因此单纯看财务数据存在局限性,必须要关注企业的技术认证或市场准入限制,用于判断产品的销售风险。

●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本规模普遍偏小,流通股份就更小,因此,股价极易被人为操纵;在创业板市场运行初期,上市公司数量较少,市场资金供给又十分充裕,创业板市场很有可能会整体出现过度投机的现象,投资者要特别注意。从中长期看,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股份在一定时期后可以全流通,这种股本结构和股份性质为二级市场并购行为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投资者要关注个股风险。

创业板有哪些风险

图10-1 纳斯达克、纽交所和标准普尔指数的波动率

股谚云: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我想那些在沪深两市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股民们对这一点都有着深刻的认识。虽然创业板市场还没有正式开市,但是可以预见在这个市场的股票价格必然会经常的大起大落,剧烈波动。在沪深两市中,股票下跌一定程度后会转化为ST,或者进一步的*ST等,总之,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至于一下子就摘牌,让你一无所有。但是在创业板市场就不同了,不仅仅是被“腰斩”的问题了,搞不好真有可能一辈子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打水漂。另外,创业板上市的低标准也为不少企业的恶意包装、欺骗上市提供了便利,所以创业板市场是一个风险程度相对较高的市场,比沪深两市的风险要高得多。股民朋友们千万不要在没有深入了解创业板市场风险的情况下就“啪儿啪儿”地开始入市了。实际上,相对于主板市场来说,我国的创业板市场是一个全新的市场,主要是为风险投资和高科技企业服务的,它对公司的规模、历史业绩和赢利状况要求并不高,它更关注的是公司是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赢利模型。因此,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通常处于创业期或产业化初期,企业不确定性相对较大。

从学术研究角度也表明,同主板市场相比,创业板市场对经济周期外在因素的影响更加敏感,稍有变化就会产生较大的市场波动,这些因素都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投资风险。由于创业板市场独特的金融制度安排以及市场本身初生的脆弱性,使得其面临着诸多的风险。波动率是衡量市场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图10-1可以看出,纳斯达克市场的股价指数波动率远远高于主板市场中纽交所和标准普尔指数的波动率。NASDAQ指数曾在一个交易日下跌500多点,其波动幅度要比主板市场大得多。一个突出例证是,自1999年1月1日至2000年3月10日间,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从2200.5点上涨到5048.62点,涨幅高达128.65%;而在2000年3月10日至2001年3月10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从5048.62点下跌至1923.38点,跌幅高达61.9%。而同期纽交所综合指数表现较为稳定,2年间其指数始终在630点附近波动,震幅基本不超过20%。在我国,《创业板市场规则咨询文件》将内地创业板市场波动幅度设定为20%,比主板市场的10%高很多。

创业板市场不仅股票价格波动幅度大,而且波动频率也较快。例如,美国POWERTELINC公司自1995年起的3年中股价多次大起大落,从1995年的10美元上升到1996年的25美元之后,1997年又回到了10美元,1998年上半年回到25美元高位后,又在下半年跌落到10美元,这充分体现了科技股波动频率快的特征。

在美国,相比于主板市场,创业板上市公司失败的比率较高,经营风险较大。从纳斯达克市场来看,在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已有近2000家公司因不符合市场要求而被迫退市。根据近两年的数据统计,纳斯达克市场中因经营不善而导致退市的公司比例超过20%,其中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投资失败率高达70%。

究其原因,首先,我们前面说过,创业板上市公司经营的不确定性强,业绩较易出现较大的波动,相应引发市场价格的波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是影响市场股价水平的基本因素,2000年第二季度后,纳斯达克市场的网络股泡沫破裂导致市场下跌之后进一步沉重下挫,该市场中一些著名企业包括思科、英特尔等纷纷宣布降低盈利或调低盈利预测是最主要的诱因。其次,创业板市场发展初期公司数目少,规模小,且股票可以全流通,这种股本结构和股份性质易于二级市场操纵和炒作。最后,创业板市场价格风险的释放将比主板市场更为充分。此外,国际创业板市场之间联动效应显著。与主板市场相比,创业板市场一般对国外市场的变动更为敏感,国外创业板市场的风吹草动都会很快引致国内市场的连锁反应。如香港创业板市场2000年3月16日推出创业板后,在纳斯达克市场的带动下一路走低至2001年3月21日的267.11点,跌幅超过七成。

总之,创业板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当然也会伴随着较高的收益率,因此,充分认识我国创业板市场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积极探求规避这些风险的措施,对我们中小股民进军创业板市场来讲是大有裨益的。

举得起放得下叫举重,举得起放不下的叫负重。可惜大多数炒股的人都是负重,何况创业板风险太大了。到这里,有的股民朋友就会问了:我们只是大谈创业板市场风险很大,顶多算是起了个“敲山震虎”的作用,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罢了,难道说创业板市场就不能进了吗?非也,那样的话,政府建立创业板市场的目的不就达不到了吗?事实上,市场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在高风险的创业板市场中也有丰厚的回报,关键是看你能不能抓住了。所以,有的人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要想能够“虎口拔牙”还不会受伤,就要提前知道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风险。我们认为创业板市场的风险主要来自市场、个股和股民自身这三个方面,下面就一一进行阐述。

1.来自市场的风险

股票市场上,行情瞬息万变,并且很难预测行情变化的方向和幅度。收入正在节节上升的公司,其股票价格却下降了,这种情况屡见不鲜;还有一些公司,经营状况不错,收入也很稳定,它们的股票却在很短的时间内上下剧烈波动。出现这类反常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投资者对股票的一般看法或对某些种类或某一组股票的看法发生变化所致。投资者对股票看法(主要是对股票收益的预期)的变化所引起的大多数普通股票收益的易变性,称为市场风险。例如,如果经济进入衰退,公司利润下降之势已很明显,那么股票价格就可能普遍下跌,几乎所有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都与纽约证交所指数同方向运动。平均而言,一种股票价格的50%的变动可以解释为股市指数的变动;换句话说,典型的普通股票的总风险中大约有一半是系统风险。

也就是说,市场风险是指总收益变动中影响所有股票价格的因素造成的那一部分。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变动是系统风险的根源,它们的影响使几乎所有的股票以同样的方式一起运动。对于普通股票的长期投资者来说,市场风险相对不那么重要,虽然股票的价格大起大落也会使人不安,但如果一个投资者打算相对长期持有股票,比如说10年,那么每周、每月、每年的价格波动对他来说就不那么重要了。可是,如果对一种股票可能持有多长时间不能确定,或者存在着随时必须卖出股票的可能性时,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程度就变得极为重要。

因此,市场风险也是股票持有者所面临的所有风险中最难对付的一种,它给持股人带来的后果有时是灾难性的。市场风险引发于某个具体事件,但投资者作为一个群体的情绪波动往往导致滚雪球效应。几种股票的价格上升可能带动整个股市上升,比如,所谓的板块行情总是一两只股票带的头;而股市的最初下跌也可能使很多投资者动摇,在害怕蒙受重大损失的心理支配下,大量抛售股票,使股票进一步下跌,最后发展到整个股市狂跌,使千百万股票投资者蒙受重大损失。蝴蝶效应也好,羊群效应也罢,股市暴跌很可能仅仅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1987年10月19日及其以后几天中的世界股市暴跌,就是一个例子。我想在美国提起“黑色星期一”,至今仍使许多人谈虎色变。

图10-2 “黑色星期一”时期的纳斯达克市场

可以说,市场风险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不仅涉及宏观经济,制度变革、社会动荡等都可能是罪魁祸首。这些都是很难预测的外部冲击,所以要想完全规避市场风险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防范,或者提前“逃跑”,在一定程度上能把损失降到最小。因此,有必要仔细分析一下市场风险的各种形式,这样当灾难到来时,我们可以保持清醒的头脑。具体来说,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不同的形式:

(1)宏观经济的风险。宏观经济风险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经济政策变化、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以及国际经济因素的变化给股票投资者可能带来的意外收益或损失。

①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通常,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动会给证券市场的运作以及股份制企业的经营带来重大影响,如前几年发生的经济体制的转轨、企业制度的改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人民币汇率升值等等,莫不如此。

第一,经济周期波动的风险。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也会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风险。在经济复苏和繁荣时期,社会总需求和总投资旺盛,经济增长率上升,就业率和个人收入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此时,股市筹资与投资十分活跃,股票投资收益看好。然而,在经济萧条,特别是危机时期,由于社会经济活动处于停滞甚至萎缩和倒退状态,经济秩序不稳定,股市也必然受到冲击。一方面,资金需求减少,市场交易规模随之缩小;另一方面,股票价格大幅度波动并呈现跌势,投资者实际收益下降,甚至出现亏损。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明显的波动,经济过热与经济紧缩交替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股票市场的周期性波动。

第二,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投资者实际收益率的不确定性。证券市场是企业与投资者直接融资的场所,因而社会货币资金的供给总量成为决定证券市场供求状况和影响证券价格水平的重要因素,当货币资金供应量增长过猛,出现通货膨胀时,证券的价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动。

第三,汇率风险。汇率变动造成的股票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从正常的变动范围来看,本国货币升值一般会导致以本币计价的进口原材料降价,从而降低以进口原材料为主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的成本,提高这些企业的利润,因此投资者将看好该类企业,从而引起股票价格的上涨。同样,这也会导致以外币计价的出口产品价格的上涨,从而影响该类企业的业绩。因此,投资者看好前者,看淡后者,就会引发股票价格的涨落。二是对于货币可以自由兑换的国家来说,汇率变动也可能引起资本的输出与输入,从而影响国内货币资金和股市供求状况。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货币的汇率大幅下降会导致外国资本的恐慌并撤退,将影响该国的整体经济情况,造成灾难性的后果。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始发,当时泰铢的大幅贬值就使泰国的经济大幅衰退,股指更是一落千丈,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近两年来,要求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呼声很高,许多外国投资者预期人民币会升值,因而大量国际游资悄然进入中国市场,有部分进入了股市,必然推高股票价格。当然,我国政府不断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平稳趋势,同时限制游资的进入,避免了汇率风险的产生。

第四,来自国际市场的风险。国际经济因素的变化,也会影响股市的稳定。市场经济的发展到今天已经跨出一国狭小的范围,出现了国际联动的效应,一国经济发生的问题会在国际上引起连锁反应。如1987年纽约股市暴跌,很短时间内就殃及伦敦、法兰克福、东京等主要国际股市,酿成一场全球性的股灾。另外,由于实行外汇管制等诸多原因的存在,我国主板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对于创业板市场,情况就有所不同。一方面,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将远高于主板市场,其自身存在与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对创业企业评价存在一定的共通性,海外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更容易直接影响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进而影响其股票价格;此外深圳毗邻香港,海外市场的影响存在地理上的传导便利。可以预见,我国创业板市场设立后,受海外证券市场的影响将远甚于主板市场。

在金融全球化、自由化的背景下,国际资本的流动一方面可以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更为合理地分配,但是错误的经济信息信号将会使国际游资在国际间的流动使国际游资流入国出现资产价格泡沫。在国际资本流动过程中,投机性泡沫通常会出现在生产率相对较低的国家。国际游资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盈利机会,一旦盈利预期导致某国资产价格上涨,那么国际游资当然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形成投机性泡沫。相反,如果价格出现下跌的预期,就会造成资本的避险出逃而主动做空,导致投机性泡沫破灭,带来货币急剧贬值,甚至引发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②宏观政策的风险。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无论一国选择了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实行宏观管理的职能都不会被取消,经济政策从多方面影响到证券投资。宏观经济中的某些政策性变量,如货币政策中的货币供应量、市场利率,财政政策中的政府支出、所得税税率、产业政策中的特殊优惠与扶持等发生变化都会对创业板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2001年6月14日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1年从最高的2242点跌到2005年7月的998点,股票的市值也下跌了50%以上,令沪深两市的市值缩水2/3以上,使众多投资者深度被套,个人股票市值严重受损。

第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风险主要包括利率、货币供应量、法定准备金率和贴现率等变量的变化带来的风险。

货币供应量的风险。一方面,如果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社会融资环境趋于宽裕,社会游资包括大量的个人贷款源源不断流入股票市场,从而促使股票市场交易活跃,价格上扬,带来资产泡沫的风险。另一方面,企业贷款增加,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数量的目标容易达到,盈利前景看好,直接影响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股票的获利水平。但是,政府为了抑制市场泡沫的放大可能会采取紧缩的措施,压缩信贷投放,这时候出于成本和股票的获利不稳定等情况,则导致部分资金流出股票市场,市场人气受损,价格下跌,而公司的借款成本也随之增加且资金筹措趋于困难,这会导致公司生产规模缩小,利润水平下降,公司投资价值下降。从2008年底以来,我国银行发放的信贷总额大量增加,导致货币供应量上升幅度较大。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2009年前6个月,新增货币贷款数量已过7万亿元,而6月的新增贷款量超过市场预期的1万亿元,达到1.3万亿元。在流动性充裕下,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可能会形成泡沫,并引发通货膨胀,报告认为,这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不稳定因素,并加大政府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半年中沪指从1600点反弹逼近3400点,财政部会计司在一份报告中称,银行2008年共向1597家非金融上市公司发放贷款人民币3.9万亿元,但到年底,上述贷款中仍有1.3万亿元左右资金留在银行账户中。这样在货币供应量大幅上升的情况下,为股市埋下了泡沫的风险,如果央行突然宣布紧缩货币,势必带来股价下跌,甚至会有股市崩盘的风险。

利率风险。这里所说的利率是指银行信用活动中的存贷款利率。由于利率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它会经常发生变动,从而会给股票市场带来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说,银行利率上升,股票价格下跌;反之亦然。人们持有金融资产的基本目的是获取收益,在收益率相同时,他们则乐于选择安全性高的金融工具。在通常情况下,银行储蓄存款的安全性要远远高于股票投资,因而投资者对证券投资的期望收益率要高于银行存款收益率。所以,一旦银行存款利率上升,打破了股票投资与银行存款之间收益和风险的平衡,资金就会从股市流出,从而使股票投资需求下降,股票价格下跌;此外,银行贷款利率上升后,信贷市场银根紧缩,企业资金流动不畅,利息成本提高,生产发展与盈利能力都会随之削弱,企业财务状况恶化,造成股票价格下跌。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动会对股市投资收益造成影响在我国沪深股市表现得非常显著。如中国人民银行在2004年10月28日宣布加息,29日沪深两市分别跳空下跌25点和57点。又如,2007年7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8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2%,以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望回收1500亿~1700亿元资金。当央行宣布这个消息后,8月1日上证指数下跌3.81%,近百只股票跌停。2008年9月份以来,央行适当调减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四次有区别地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合计调减2~4个百分点。五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分别累计下调1.62和1.89个百分点,较大幅度地降低了经济主体融资成本。财政部会计司称,一些上市公司可能将部分银行贷款投入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造成国内市场虚假繁荣的局面。

所以,市场利率产生的风险是指因利率变动引起的企业融资成本波动和利润率波动,从而导致对股票需求的变化而最终引起市场波动的一种风险。当市场利率下降时,货币供应量增加,则银行个人贷款增加,所以利率变化也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间接影响股市波动。由于利率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受货币供需的影响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动,它也会经常发生变动,从而会给股市带来明显的影响。

第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也是作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基本手段之一,对股票市场也具有一定影响。财政政策将直接影响到国债的发行规模,而国债的发行量以及市场价格水平同股票价格又有着十分明显的联动效应,1995年底、1996年初我国股市的持续低迷就同传说1996年国债发行量将进一步增加有关。政府支出及税收的变动反映出财政政策的松紧状况。

政府财政支出增加时,会直接扩大社会需求总量,有利于企业的销售和预期收益,尤其是同政府支出直接相关行业的公司,其营业收益会上升,反之,则下降。当政府采取低税率或减免税政策时,企业税后利润、国民收入水平会提高,企业、居民的投资愿望增强,会刺激股票市场的活跃;反之,当政府提高税率时,会降低个人投资者的收益预期和证券投资能力,促使股票市场价格下降。

税收政策通常从企业收益与消费者投资实际所得两方面影响股市,就我国股市现状来说,上市公司企业所得税的15%与33%之争、个人投资者股票投资收益所得税征收与否,成为困扰股市健康发展的两个隐患。金融管理政策是证券市场最敏感的一个因素,严格的管理法规,有助于市场交易的正常进行,不健全的法规则可能为不正当交易提供契机,1995年上海股市发生的长虹事件,就是如此。此外,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也至关重要,随意地发布重大信息必然会造成市场的不正常波动。

另外,财政部调整印花税更是对股票市场具有直接的影响。2007年的5月底和6月初,我国股票市场出现了连续5日大面积暴跌,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挫伤。究其主要原因是财政部在5月30日凌晨突然宣布对股票交易加征印花税,表明市场管理者调控的决心,以致出现一度的恐慌,从而导致暴跌。

第三,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国家对不同行业采取的鼓励、限制甚至取缔的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它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是局部性的。当产业政策向某一行业倾斜时,该行业往往会获得政府在投资、税收、信贷、进出口等方面的优惠,该行业的利润水平将上升,股价会随之上扬。相反,产业政策限制某个行业的发展,政府会动用相应的经济手段约束其发展,其成本将上升,利润会下降,股价会下跌。2006年6月29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市场多头表现出更强气势,在十连阳后,根本没有多少调整的意图,借国家产业政策的消息,主动出击制造业股,从行业指数来看,钢铁板块指数上涨3.37%,从而带动股指大涨近2%,而有色金属、新能源指数涨幅也超过3个百分点。

(2)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风险。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是经济正常发展的基本保证,对证券投资者来说也不例外,倘若一国政治局势出现大的变化,如政府更迭、国家首脑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国内出现动乱、对外政治关系发生危机时,都会反映在证券市场上。此外,政界人士参与证券投机活动和证券从业人员内幕交易一类的政治、社会丑闻,也会对证券市场的稳定构成很大威胁。像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的“利库洛特事件”,其影响面如此之广、影响时间如此之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又如,1986年台湾股市暴涨,当年2月10日,台湾股票指数创12495点的历史新高。由于监管不力等原因,在1990年形成严重股灾。台湾当局采取了强制性干预措施,导致股市崩盘,到1990 年10月1日,指数降到2564点,跌幅高达79.5%。

社会、政治领域中的不确定因素对股票投资的冲击,还表现在“国家风险”上。对于那些在海外从事直接投资的股份制企业来说,当地社会、政治环境是否安定对它至关重要,一旦所在国发生社会政治动乱,不仅它在海外投资的利益会受到损失,而且它在国内发行股票价格也会受到不利影响,换句话说,这种国家风险很大程度上将会转移到企业普通股票持有者身上。

2.来自个股的风险

上市公司作为创业板市场的基石,其风险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投资者投资创业板市场的风险,也直接影响着创业板市场的稳定。创业板市场作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其绝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中小型的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一方面具有高成长性,另一方面则具有高风险性。一般业务处于初创或成长时期,资产规模小,管理人员经验不足,有些业务属于新兴行业,缺乏稳定的盈利业绩。这些企业在具有高成长性的同时,未来的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面临着较大的政策风险、原材料风险、需求风险、竞争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和技术风险等。具体来说,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上市公司的产品市场风险。对大多数创业板市场上的上市公司而言,技术是其核心优势和发展源泉,任何技术研究、开发、应用及竞争方面的问题对上市公司都是致命的。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一般是生产高科技产品的公司,公司规模较小且处于初创阶段,而当今世界技术更新速度很快,今天是生产高科技产品的公司,很快就可能变成普通的公司,技术也会过时,导致企业竞争能力减弱。此外,由于高科技产业技术创新风险大,盈利前景也并不确定。

上市的高科技企业能否成功最终取决于企业所开发的产品能否被市场所接受。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由于上市前的经营历史相对较短,产品的市场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企业盈利和成长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原因可能是产品质量、性能、品种等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技术不过关,广告宣传不够,或缺乏完善高效的营销体系等,但其根源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变化迅速,寿命周期短,更新速度快,非常容易被更新的技术所替代。

一方面,将高科技转化为现实的产品或劳务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存在出现技术失败而造成损失的可能。另一方面,高科技产品面对着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市场能否接受以及什么时候接受这种产品,它的扩散速度以及竞争能力都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存在营销失败的可能性。另外,在高新技术产品刚投放市场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其技术上的优势,中小科技企业还可获得巨额垄断利润,但随着竞争对手和新技术的出现,使原有技术及其产品将蒙受提前淘汰的损失。

(2)上市公司的管理风险。管理风险即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企业领导者创新意识不强,决策失误和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导致企业效益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破产的不确定性。由于高科技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其经营是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的,这就决定了高科技企业的管理比一般企业更为复杂。而中国的中小高科技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大多是有限责任制或合伙制,大都实行家族式管理,排外保守心理严重,难以做到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化,普遍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产权关系不清、财务账目混乱、员工素质较低等弊端,致使许多企业不能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及其发展的经营管理特点进行管理转型,所以上市公司夭折的可能性较大,并最终威胁到创业板市场上市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不可忽视的是,对于一个新项目,投资预算很难完全确定,同时投资能否回收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事实上,国外多项实证研究都表明,高科技行业的企业成活率要比其他行业低得多。

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大多是中小企业,其经营管理可能不如大公司规范,不可避免地存在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民主、科学的管理体系等问题。而且,因为企业规模小,股权可能过度集中于少数大股东手中,造成大股东和所选出的管理层对企业决策权过大,易因决策的随意性导致投资决策的重大失误,这也加大了此类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

例如,1999年曾一度成为华尔街新宠的价值美国公司在上市前有多家银行和投资机构注资,上市后最高价格接近60美元,后来因为经营策略有误,股价跌破2美元,最后以每股7.2美分收盘。[1]

(3)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来自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企业的内部因素主要有:

①项目投资决策失误,未对投资项目作可行性分析,草率上马;

②不注意技术更新,使自己在行业中的竞争实力下降;

③不注意市场调查,不注意开发新产品,仅满足于目前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满足于目前的利润水平和经济效益;

④销售决策失误,过分地依赖大客户、老客户,没有花力气打开新市场,寻找新的销售渠道。另外,还有公司的主要管理者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对可能出现的天灾人祸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等。外部因素是公司以外的客观因素,如政府产业政策的调整、竞争对手的实力变化使公司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引起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相对下降等。但是,经营风险主要还是来自于公司内部的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

(4)上市公司的道德风险和诚信风险。创业板市场提供的风险资本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问题。但无法解决甚至会加深市场参与主体的道德风险。所谓道德风险是指由于上市公司管理层道德诚信度不高,通过信息披露虚假陈述,不履行诚信义务所引发的风险。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公司规模偏小,管理层往往又持有该企业的大量股权,对企业具有很大的决定权,极容易造成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发生。而且全流通的制度为管理人短期变现股权创造了有利条件,造成企业管理层不稳定,使企业战略和管理理念经常变化,不利于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

②由于创业板市场资源短期的极度稀缺,势必造成想利用创业板市场圈钱的上市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这种竞争不单纯是上市公司质量的竞争,往往表现为企业过度包装、虚假披露信息等不正当竞争手段的运用,这样极易为企业日后的失败埋下隐患。

道德风险的大量存在是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和规范的一大障碍。一些企业披上“高新技术企业”的外衣,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幻想空间,过高预期导致了狂势的追捧,股价严重脱离业绩。而上市公司虚假披露财务状况是种种道德风险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大量的“虚盈实亏”造成许多上市公司的股价与其真实业绩严重不符,股价的巨幅波动,最终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和中国资本市场低效率。由于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规模较小,大部分公司处于创建初期或发展期,企业基本面变化较迅速,需要更为真实、透明的信息披露。但是有一些中介机构利用制度的漏洞,或者为了谋取暴利与上市公司共谋,帮助上市公司设计欺诈方案、出具虚假验资证明与资产评估报告、散布虚假消息、逃避监管,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创业板市场较低的上市标准和外部有限的监管将更有可能导致一些急功近利的企业和金融中介急于上市融资而忽视公司业务、管理和投资者利益保护的违法行为,这些行为包括上市公司的虚假陈述、管理层不履行应尽义务、保荐人虚报资格、保荐人和上市公司串通欺骗投资者等等。公司因急于筹资或进入市场“圈钱”而利用创业板市场上市标准宽松、操作空间较大的特点,进行恶意包装,对业务记录、市场发展前景等事关投资利益的重要内容进行不实陈述,一旦上市后就出售股权套现。从主板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例子,猴王、济南轻骑、三九医药等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事情频频曝光,另外银广夏和黎明股份的造假事件等,[2]毋庸置疑,这样的事件发生在创业板市场上的可能性也很大。

(5)恶意收购风险。中小高科技企业到创业板市场上市主要是寻求企业继续发展扩大市场所需的资本,本身就是一个创业的过程,最终目的是让市场认可其独立的地位。由于在上市公司股本规模小,资产与业绩评估分析难度较高,尤其在管理层持股禁售期内极易给恶意收购者以可乘之机,这种恶意收购不仅是对上市公司创业本身的限制,也使上市公司失去到创业板市场上市的意义。

3.来自投资者自身的风险

股票投资过程存在着一系列的决策行为,每次决策几乎都与投资者的利益有关,决策正确可能立即成为百万富翁,决策失误可能一朝倾家荡产,因此股票投资决策是一种风险决策,与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关系十分密切。投资者自身的风险是指对于个人投资而言,由于不熟悉证券市场的基本运行规律盲目买卖股票而遭受的套牢风险或资产损失风险。这种风险由于来自于投资者自身,其严重性和危害性往往被忽视,也是人们识别股票投资风险的重要盲点。因此,提高中国股民的知识水平非常重要,这也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投资者在入市之前,或在日常的股票买卖中,不知道或不熟悉证券价格波动的基本规律,不了解股票投资的基本理论(如股票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不知道特定时期内整个市场或单个股票价格历史状况,而盲目投资。不可否认,很多人文化层次不高,投资意识不强,利用业余时间投资,缺乏专业培训,不能深刻认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不太了解公司会计信息的深刻内涵,对重大事件对公司的影响也缺乏正确认识。他们往往根据道听途说的市场传闻或者感性经验进行证券买卖,不注重正规渠道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他们买卖股票时全凭感觉和运气,一味地追涨杀跌,往往造成高价买入而惨遭损失或套牢。更有甚者,一些投资者买入股票后,连上市公司在什么地方、经营什么、生产什么产品都不清楚,其高风险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研究股票投资决策的过程和投资者风险意识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揭示投资决策的心理规律以及帮助广大股票投资者树立理性投资观念,提高决策的正确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对于一国证券市场而言,投资者经验、知识水平和投资信心是决定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我国创业板市场刚刚建立,所以在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中,存在众多中小散户,投资理念不成熟,风险意识较差,而创业板市场的特点决定了创业板上的投资者将面临更大的投资风险。

(1)投资者个人专业知识的风险。投资者投资的前提是对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做出合理的投资判断。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大多都是高科技企业,产品科技含量高,对其发展前景做出高水平的合理判断需要多学科甚至是最前沿的专业技术知识,这就要求投资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但是我国大多数投资者对创业板市场中,上市公司高科技项目进行判断评价的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

我们假定即便上市公司的保荐人、创业板市场发行上市审核委员会在进行项目保荐和审查中不存在道德风险,也会存在受专业知识限制而导致的技术风险问题。作为新兴的市场,创业板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也是广大的个人投资者难以判断的,这就会使投资者在选择所要投资的企业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所以,创业板市场对于个人投资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因此,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创业板市场不能排除因专业技术缺乏而使不良公司进入的可能,特别是在该市场设立初期。比如在NASDAQ市场中投资者占48%,其他通过共同基金、养老基金间接参与的占23%,个人投资者仅占29%。[3]所以,无专业知识的个人投资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2)过度投机的风险。个人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内容比较复杂,比较典型的有博傻心理、从众心理、贪婪心理、侥幸心理和赌徒心理等等。在风险投资市场上,投资人往往抱着以小博大的心态,而我国股民却不具备承担高风险的心态。企业出了事,股民跑到管理机构闹事,就是这种只许赢不许输心态的反映。这种状况在风险投资市场是不可能继续下去的。盲目炒作风险,股市离不开投机,也离不开炒作。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开市初期,就可能发生失去理智的疯狂炒作。香港创业板初期,数十万人上街排队购买TOM.COM股票,就是典型的盲目炒作。那时股民已经不管上市公司做什么,今后要干什么,收益如何,发展怎样,对企业的实质不闻不问,只知道盲目的追涨,这样的结局一定是高风险。

(3)市场投资者结构问题。我国目前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基金尚处于初级阶段,这将使得我国创业板市场在设立初期从整体上缺乏成熟的风险投资人群体,即缺少相对稳定、具有较强风险承受能力和熟悉风险投资运作的投资群体。对创业板市场来言,这是一个明显的不足和缺憾。中小投资者仍将在创业板市场投资人中占较大比重。目前我国创业板市场对交易开户资金、每笔成交额未做限制,预计与主板市场一样,中小投资者也将成为创业板市场的主要投资人。由于中小投资者在资金实力、专业知识、技术分析能力、信息来源、心态经验等方面的局限性,加之创业板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高,在操作上往往跟风盲动,易于增大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我国的个人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较低。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够成熟,同样,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也不够成熟,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即使在主板市场上,也经常出现股民跳楼或者去证监会闹事等现象,更何况在高风险的创业板市场。如果投资者不具备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将导致我国证券市场的不稳定。

(4)信息缺乏的风险。在新兴市场,投资者对舆论传媒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通过舆论传媒,既可以宣传理性投资的理念,对市场的发展形成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对投资理念推波助澜,给市场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政府对舆论工具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我国,正规渠道的舆论导向由政府部门掌握的机关报、三大证券报、各类证券咨询机构和专业股评人士所发布的信息组成。但是,这些舆论导向渠道在发挥对证券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其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一些媒体披露的信息内容缺乏权威性与可靠性,而且往往误导投资者;信息内容一般没有深度加工,信息大量重复,价值不高。有些证券咨询机构和个人有意利用舆论传媒散布信息,以配合机构进行内幕交易。例如,2004年2月4日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艾克国际(8179HK),在管理层集体蒸发后股价暴跌35%,成交量急升了425倍,收盘股价仅为0.013港币,市值较上市时缩水了近95%,最终于2005年7月被取消上市资格。

总之,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很多,而且错综复杂,既包括公司所处的行业、经营业绩、未来预期、重大事件、经营风险,又包括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形势及变化、证券市场的投机行为等。每个公司的股价都或多或少地因这些因素的影响而造成股价波动,给投资者带来投资风险。只要参与投资,一进入股市,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这一节我们主要从市场、个股和投资者个人角度分析了创业板市场上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另外,由于会计数据的局限性,单纯分析财务报表也会面临很多风险,由于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非常重要,我们在后面专门抽出一节来进行介绍。

如何发现市场风险

要想发现市场风险,应该把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结合起来,从总体上进行把握。宏观分析是从全局整体的角度分析事物所处的外部环境,微观分析是从事物的内部进行分析。本书的研究充分运用两者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既分析了影响股票资本市场稳定的宏观因素,又剖析股市运行自身内部的微观因素。

在这些宏观经济因素中,物价指数反映的是我国市场环境,固定资产投资反映了整体经济状况,税率反映的是调控政策的变动。汇率、利率、货币供应量则反映的是我国金融市场环境。这些因素已经能反映整个宏观经济的层层面面,其他的因素我们都归结为其他影响因素。因此,只有紧密观察这些指标,并进行分析,才能有效地发现市场风险。

1.物价因素

物价的平稳上升对生产有正面的刺激作用,因为它能促进企业销售收入和股票投资名义收益的增加,所以在银行利率不变的条件下,人们为了保值增值,减少存款,转向投资股票。物价通常和政府支出关联,政府支出增加,通常也推动股票价格指数的上升,因为政府支出增加,将使国内资金充裕,由货币流量的不断增大而导致股票上升。但如果物价上升速度过快或幅度过大,而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后续后果是,实际收入下降和市场需求不足,加剧生产过剩,导致经济危机,最终使股票价格下跌。另外国家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也会直接作用于股票指数,比如提高利率而导致可能增加股票卖压。我们在这里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个指标来代替物价指数,因为物价指数很大程度上是由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反映的。

2.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同样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近几年我国经济的投资推动型增长特征相当明显,投资对经济的影响是很直接的,能够被内需或者外需消化的投资才是有效投资,如果固定资产投资不能成为有效投资的话,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不能推动经济增长。理论上,合理的投资增长和股票指数正相关,但是在特定条件下也不尽然。比如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投资和股票指数在资金的使用上存在翘板效应,这也是2008年夏季以后沪深两市股指走跌的原因之一。

3.汇率和热钱流入

汇率是本币和外币的比价,是人民币价格的表达方式。汇率升跌对股票指数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通常要和本国的投资和贸易依存度以及货币政策开放程度联系起来考虑。一般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通过进出口影响企业的预期利润,进而影响股票市场。这个意义上的摆动性升值对股票市场是个向下的作用力,反之是个向上的作用力。另一个途径是本币资产的重新估价,以及外资进入导致本币流动性充裕,同样会成为股指上升的强劲动力,比如始于2005年下半年至今的上升势头,就存在这样一个汇率背景。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稳中有升,吸引外资流入,经济形势稳步发展,股价就会上涨,一旦其货币贬位,股价随之下跌。人民币汇率升位,实质上利好A股市场,但也潜藏一定风险。汇率升位会带来资本市场效应,使大量外来资金投到股票市场上去,有利于市场资金的扩容,活跃A股市场,增强市场信心,从中长期看,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实质性利好。同时,通过带动直接投资直接进入各行业,形成资本投入、购并和重组的热潮,成为刺激A股上涨的另一条途径。人民币升位也有可能成为影响股票市场的不稳定因素。汇率与股市一般存在这样的关系:本币升位—热钱流入—股市上涨—吸引更多热钱流入—加大升值压力—汇率升值—热钱流出—股市大幅下挫。这种“快进快出”的投机资本,一旦对人民币升位的预期减弱,就会造成资金的抽离,对证券市场构成很大的冲击,增加市场剧烈波动的风险。

4.税率

税率是国家对于经济调控以及行业调控的杠杆。从财税流程上,国家的减税政策相当于“放水养鱼”,对企业增强发展后劲是一个激励。通常国家对某些行业或企业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那么就能使这些企业的税后利润相对增加,使其股票升值。再比如资源税的变动,可以理解为国家对某些产业使用税收政策进行的宏观调控。有些会计准则的变化,不会实质性地影响股份公司的内在价值,但是会使得某些企业账面上的盈余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影响投资者的价值判断。某些会计政策,比如西方国家的快速折旧政策,实质上是一个加速企业发展的政策,加速折旧在会计期间实际上是用另外一种手段来提供了税收优惠,而“让利”于企业,因而从长期看会促进股指上升。

由于我国的税种有各方面的:有增值税、出口退税、附加税,还有印花税等等,这些税种在各个时期对股票价格指数分别起着不同的影响作用,所以选择一个能涵盖整个税率变动的指标具有很大的意义。对投资者直接影响很大的税种最有代表性当属印花税,它是股票交易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变动对市场活跃与否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这是一个交易效率杠杆。

5.利率

通常来讲,利率水平越高,股票价格指数会越低。其原因是,在利率高的条件下,投资者倾向于存款或购买债券等,从而导致股票市场的资金减少,促使股票价格指数下跌;反之,利率太低使存款和购买债券无利可图,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转而投向股票市场,从而拉动股票价格指数的上升。在市场繁荣时,老百姓都把钱拿来投资,市场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上升,像2009年央行不断加息,但即使如此也不能让老百姓的投资热情有所缓解;市场疲软之时,资金供过于求,投资人的钱都回归银行,也就导致利率一降再降。

利率的波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利率改变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从而改变公司发行的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另一方面,利率改变居民的投资方向。当利率上升时,把资金投资在股市的机会成本也就增加,故居民改变资金的流向,减少流入股市的资金,股价降低;反之,利率下降,则股票价格上升。但一些专家学者的实证分析表明:短期内,利率同股票价格的关系不明显,因为一方面,我国的利率政策受较强的调控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股票价格受很多因素的共同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对股票收益产生冲击,中和利率对股票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股票价格与利率具有一种稳定的均衡关系,即利率上升,则股票价格下降;利率下降,则股票价格上升。

6.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政策通常对股票指数产生趋势性影响,当广义货币供应量趋势性增长时,这段时期市场资金通常比较充沛,股票市场的购买力比较旺盛,会推动股票价格指数上升,否则会促使股票价格指数下跌。比如前期结售汇制下的国内大量的外汇储备,必然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这是推动股指价格上涨的资金因素。

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一般是成正比关系,即货币供应量增大使股票价格上升,反之,货币供应量缩小则使股票价格下降。但在特殊情况又有相反的作用。货币供应量对股市的影响一般是通过下面三个途径:

第一,货币供给量增加,一方面可以促进生产,扶持物价水平,阻止商品利润的下降;另一方面使得对股票的需求增加,促进股票市场的繁荣。

第二,货币供给量增加引起社会商品的价格上涨,股份公司的销售收入及利润相应增加,从而使得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股利(即股票的名义收益)会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使股票需求增加,从而股票价格也相应上涨。

第三,货币供给量的持续增加引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带来的往往是虚假的市场繁荣,造成一种企业利润普遍上升的假象,保值意识使人们倾向于将货币投向贵重金属、不动产和短期债券上,股票需求量也会增加,从而使股票价格也相应增加。

由此可见,货币供应量的增减是影响股价升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多余部分的社会购买力就会投入到股市,从而把股价抬高;反之,如果货币供应量少,社会购买力降低,投资就会减少,股市陷入低迷状态,因而股价也必定会受到影响。而另一方面,当通货膨胀到一定程度,通货膨胀率甚至超过了两位数时,将会推动利率上升,资金从股市中外流,从而使股价下跌。

7.股票供给

这是影响股票市场内部买卖双方力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之一,通常包括首发行、增加发行、配售和退市等情况,我国还处于经济转轨市场中存在非流通股上市这一特殊阶段的特殊情况。股票发行,新股上市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总的来说,市场容量扩大是市场生命力旺盛的体现。一般来说,扩容速度和增量资金进场力度的配比对指数构成直接影响,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指标,另外新股发行和上市速度的异常加快,通常被认为是政府对资本市场过热的调控手段之一,这时应特别注意风险控制。

如何发现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政治和社会稳定风险?股票价格的波动,不仅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而且可能受许多突发事件,诸如战争、政变、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及民众的心理因素,民众的风险偏好,民众的理性系数,利空消息、利好消息等因素的影响。与其他因素相比,突发事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具有偶然性和非连续性两个特点。一般来说,当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好、社会比较稳定的时候,民众对股市的分析也比较理性,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也比较强,而且这时候民众都比较乐观,对利好消息会比较敏感,并容易放大利好消息对股票的正面影响。反之,当发生突然事件时,群体恐慌让民众对风险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其承受风险的能力也相应降低,这时候对利空消息特别敏感,放大利空消息对股票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非常时期,稳定民众的心理有时候对稳定股市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可以有效地制止股市的剧烈波动。但稳定这些因素只能使局面得以暂时的平静,要使股市稳定,需结合上述的宏观和微观主要因素,从根本上保证股市的正常运转。

当前我国的政治稳定,经济高度增长,而且从一个较长的时期看,政策变化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我们可能把这些诸如心理因素、金融危机等因素作为一个常量来处理。

如何发现信息风险?在我国弱势有效的证券市场下,强制要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公开,规范信息披露的要求和质量也是从保护投资者的角度出发的。就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而言,加大公司信息披露的比例,减少内幕信息,使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分布趋于对称,无疑会促进市场有效性发展的进程。

对发行人、中介机构执行严格的监管标准,对市场的透明度要求高,以确保市场运作质量。在买者自负的原则下,监管的重点在于要求发行人按规定频繁地披露准确、真实的信息,做到持续地信息公开。创业板风险偏高,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应当有能力对公司的业务情况以及所涉及的风险做出透彻、客观的评价。

市场的有效性是投资者在信息的引导下发生或改变投资行为而实现的,因而股票市场的有效性依赖于信息的有效性,信息的充分性和准确性是确保证券市场公平、效率、流动性和透明度的基础。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建立的时间还很短,证券发行企业的信息披露意识很差,信息公开的有效性无法通过市场自身的要求得到保障。而且与主板市场相比较,创业板市场只要求企业上市前有发展主题、有成长性,对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营业绩要求不高。这种不强调企业已有业绩而强调发展预期的上市条件,必然导致创业板是一个充满信息风险的市场。

1.信息不完全风险

(1)上市公司历史信息不完全、未来信息不确定。首先,充分考虑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成长快等特点,创业板市场对打算上市的公司没有成立时间长短和连续盈利的硬性要求,投资者缺乏足够的历史信息可作为投资参考依据,传统的分析方法失去了用武之地;其次,上市公司股票价值体现在未来的发展潜力,而上市公司一般处于创业阶段,发展前景不明朗,其中一些新行业新技术的预期,即便是市场专业分析人士都很难真正地了解和把握,其成长期和盈利时间更是难以预测和判断;最后,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中无形资产,如商标、专利技术、商誉等所占比例往往远高于传统企业,这又增加了评估难度,公司的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能否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也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风险。

(2)证券市场政策、法规信息不稳定。国家关于证券市场的法规和政策是指导和规范证券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信息,而与创业板市场相适应的证券法律框架还未建立。同时,由于整个新兴产业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相关法律法规也会不断出台和完善,政策、法规信息环境的不确定性将影响创业板市场的稳健运作。

2.信息不对称风险

(1)上市公司隐藏或提供虚假信息。创业板市场中有不少属于新行业、新技术的高科技企业,专业性较强的特点为其对业绩、股权、题材等的过度包装提供了较多的便利,一些目的在于圈钱的企业也可能获得上市机会。创业板市场推出后将在很大程度上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市场化运作,这意味着业绩差的上市公司将会被摘牌,不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而盲目投入的投资者将面临血本无归的危险。

(2)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息垄断或信息闭塞。一种可能是,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全流通,股本规模较小,更有利于掌握垄断信息的投资者进行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市场的投机性很大。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规模小、知名度低,导致股票流动性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创业板市场对具有实力并注重理性投资的机构投资者缺乏吸引力,而投资结构不合理也会提高市场的盲目性,从而加大投资风险。

在创业板市场上,信息不完全使不确定性空间扩大,信息不对称则使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能通过隐藏信息或隐藏行动损害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利益,从而导致市场交易风险、上市公司质量风险等证券市场风险。尽管创业板市场上的投资者所面对的风险因素更多、更复杂,这些来自中小企业的高风险也只能由投资者自己承受,而不能指望政府来买单,投资者有必要全面了解可能存在怎样的风险,并尽可能地把握各种风险的变化,这表明创业板市场在信息方面有更高要求。因此,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消除信息受阻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促进合理的股票价格形成,世界各国创业板市场都把信息披露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监管方式。

如何发现个股风险

对于普通股票的长期投资者来说,市场风险相对不那么重要,虽然股票的市场价格大起大落也会使人不安,但如果一个投资者打算相对长期(一般指10年以上)持有股票,那么每周、每月甚至每年的价格波动对他来说就不那么重要了。可是,如果对一种股票可能拥有多长时间不能确定,或者存在着随时必须卖出股票的可能性时,单只股票价格波动的程度就变得极端重要。不幸的是,在创业板市场上,股民们面临的情况更像是后者。

个股风险一般面临的是非系统风险,也就是总风险中对一个公司或一个行业独一无二的那部分风险。管理能力、消费偏好、罢工之类的因素造成一个公司利润的非系统变动。这些因素基本独立于上面提到的那些影响整个股票市场的因素。由于这些因素影响的是一个公司或一个行业,因此只能一个公司一个行业地研究它们。因非系统风险仅涉及某个公司或某个行业的股票,所以,投资者可以通过审慎的投资选择来减少甚至避免个股风险。

投资个股不仅要考虑有多大的上涨空间,更要考虑是否会下跌,如果下跌是否会超过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有没有安全边际。这时就要回头考察个股的一些基本面指标。这些参考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市盈率

如果公司成长性好,可以考察动态市盈率(即PEG),如2008年可以考察该股2008年末的市盈率。一般优选行业、绩优股的同比PEG较低的个股,对PEG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高得离谱的个股,最好不要碰。这样的个股往往已经被爆炒过,跌回来有可能比涨上去还快。

2.盘子大小

一般来说,盘面越小的股票越容易被炒作,也就越容易吸引主力资金的介入。而主力资金的介入也就意味着股价的上涨。所以,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尽量远离小盘股。

3.是否为当前热点

在牛市行情的不同阶段,总有一些热点或领涨板块涨幅超越大盘。在市场有主流热点的情况下,主流热点一定是涨幅最大的。如果投资者选中的题材股属于主流热点或领涨板块,且属于该板块中的龙头公司,尤其能给投资者带来高收益。

4.获利套牢情况

如果一只个股已经有较大幅度涨幅,获利盘较多,则后期涨幅可能受到打压;如果前期经历了长期、持续的下跌,高位套牢盘太多,历史包袱太重,即使有题材,一逢反弹就可能抛出,涨也涨不了多高,典型如现在的中石油。要了解获利套牢情况,可参考某些炒股软件中的“移动筹码分布”。

5.主力资金介入情况

这既是选股的指标,也是选择买卖时机的指标。只有题材股显示出主力资金大批、逐步进入的迹象,该股才有可能在短期内上涨。否则可能也只是小打小闹。要了解主力资金介入情况,可参考某些炒股软件中的“星空图”、“主力进出”,“主力买卖”、“散户线”等指标。

6.市场操纵风险

由庄家或几家机构投资者联手,利用掌握的内幕消息,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操纵股价,引起股价大幅波动的不确定性。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企业经济实力相对比较薄弱,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根据深交所《创业企业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的规定,首次发行后,创业板市场上单个企业流通股本最小只有500万元,即便是全流通,也才有2 000万股左右,如此之小的流通盘,其价格极易被市场所操纵,造成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不稳定。这势必又会造成股票价格波幅较大,增加创业板市场上的投机性,甚至引发创业板市场上的经济泡沫,使创业板市场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此外,由于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所经营项目多属高科技行业,市场对其的判断与评价难度较大,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高,加之创业板市场中其他不确定因素,如易受国际证券市场影响等的存在,更便于市场操纵者制造题材、炒作概念,从而恶意操纵市场股价。由于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公司股本规模较小,股价易于操纵,对机构投资者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的监管难度进一步加大,管理层将会在市场监管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即如何使新兴的高新技术企业及中小企业按照国际惯例规范运作,如何在一个全流通、小股本的市场中防止内幕交易、市场操纵,降低整个资本市场的风险。

7.公司利用高送转股制造高回报的假象

上市公司的年度分配是给予股东的回报,从国外成熟市场中,现金分红是最主要的方式,送转股则被视作是股份拆细的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股票的流通性。现金分红要求上市公司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和充足的现金流,而高送转股对上市公司业绩的要求很低,即使公司亏损,只要是具有高额的资本公积金和每股净资产,也可以实施。高送转股帮助那些在资金周转上捉襟见肘的公司制造了给予股东高回报的假象。这时候,如果你选择它,很可能就面临被套住的风险。例如苏福马2002年推出10股转增4派0.3元的分配方案,但是该公司2002年的年报显示公司每股收益0.08元,每股经营活动产生净现金流0.05元,净利下降19%。这时候购买这只股票的股民可就惨了,因为公司分配方案后,股价随之下跌。

会计数据的局限性

股价不仅仅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公司公布的财务信息、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以及市场监管等市场内部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中,广大投资者直接和频繁使用的是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信息。因此,对财务信息的影响作用和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和验证对投资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发行条件比中小企业板要更为宽松,财务门槛更低。创业板要求拟上市企业连续2年盈利,总额不低于1000万元;而主板要求连续3年盈利,总额不低于3000万元;创业板要求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增长率不低于30%;而主板要求最近3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显然创业板门槛低于主板,但出于风险控制要求,这些门槛高于部分海外创业板,如美国纳斯达克要求之一是企业最近一年税前利润不低于70万美元,约400万元人民币,而我国香港地区不设最低利润限制。

由于创业板市场的各种条件限制,财务报表分析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例如,非财务报表中的信息,如总体经济状态、行业状况、竞争对手的发展状况、市场垄断程度、技术革新的水平、管理层经营能力、劳工情况等,都不会直接反映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上。我们可以从一个典型的案例来看这个问题。

在美国的《商业周刊》上一篇文章将通用汽车公司与福特汽车公司做了一番对比:

高级管理人生产率:

从上面可以看出,作为一家汽车制造商,通用公司与竞争对手福特公司比较起来,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因此,任何市场中的财务报表分析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何况是门槛比较低的创业板市场。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创业板市场的财务报表分析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现金流问题

投资者只能根据企业定期发布的财务报告来了解其现金流的信息,和企业管理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所以投资者不能准确及时地知道企业现金流的信息,从而对现金流的预测准确性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加上在贴现率的选择上同样存在着问题,该方法在现实中的解释力不是很强。

对于一些特定的企业,用贴现现金流法估价也同样会遇到问题,比如收益呈周期性的企业,由于周期性的企业现金流往往伴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通常要对未来现金流进行平滑处理,所以经常会由于人为估计而不准确;还有一些企业正在重组或者有未被使用的资产,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对现金流的预测。

2.债务问题

企业由于贷款担保和质量担保引发债务缠身、诉讼失败导致负债增加,以及企业为了促销,常常采用以赠品和购物优待券的方式进行的商品销售行为也会增加负债额。这些债务在当时经济业务发生的时候尽管没有显现出来,但鉴于事后发生的可能性尚有,而且往往对投资人的影响较大。

近年来,我国公司因对外担保而被法院强制偿债的事例很多,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现象也屡见不鲜。据统计,沪深两市有200多家公司存在对外担保或与其他上市公司互为担保现象,担保总金额超过200亿元,平均每家超过1.14亿元。其中,至少有五成公司的担保金额超过其净资产的20%。2001年的中报反映,至少有30家以上的公司担保金额超过5亿元。如ST白云山(000522)担保金额71398万元,占净资产的比例高达292.8%;中关村担保总金额471865万元,占净资产的比例高达267.5%。资料显示,近年来发生担保业务的上市公司出现了三个增长:公司数量越来越多,担保金额越来越大,担保期限越来越长。其中,上市公司之间互相担保占较大比例,为控股大股东担保的也不少,还有的同时为几家公司担保。由于对外担保导致上市公司被关联方“掏空”资金,出现财务危机,部分公司甚至引发经济纠纷,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从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经济困难,严重危及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有些上市公司为维持股价或免于处罚,故意隐瞒担保数额。如中科健(000035)2002年2月1日公布了其对外担保情况,到目前为止,尚未解除担保责任的担保合同涉及金额为72531.6万元,是其净资产的3倍多,其中4笔担保未曾披露,涉及金额6970万元。

3.技术限制

创业板市场会涌现很多划分更细、更专业的行业,包括一些投资者闻所未闻的新行业、新技术。想要了解这些企业,了解生产技术,必须具备一定的行业专业背景,否则仅从财务数据等表面数据来看企业仅仅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如果企业对涉及如技术出售或转让、核心技术人员的变动、科研成果等重要信息不做及时披露,不仅容易滋生内幕交易,而且还对投资者分析企业的价值和做出投资决策给出误导信息,加大投资风险。公司与技术相关的各种财务,如单项价值较大的无形资产评估入账、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等也应及时披露,让投资者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等基本情况。此外,创业板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特殊,技术含量比较高,投资者理解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有相当的难度,难以把握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在不了解上市公司的情况下就盲目投资,则会面临较大的风险。

4.估值难度较大

由于创业企业知识产权和商誉定价的弹性大,使得企业净资产难以估量。企业价值判断的多标准、多尺度、高弹性给炒作提供了空间,派生出更大的风险。加之创业企业可供分析的历史资料缺乏,纵向比较难以描绘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而做出投资决策。

由于创业企业一般都处于发展初期,虽然成长性较好,但能达到理想盈利目标者少。从海外资本市场来看,在全球18家主要的创业板市场中,绝大多数创业板市场对企业净利润不作要求,只有纳斯达克市场等少数几家对税前收入和营业收入有几条标准。我国大多数创业企业规模较小,急需扩大生产规模,对资金的需求很大,企业研制和开发新产品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新产品的研发失败则对公司利润产生重大影响,在企业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巨大亏损的风险。除了主业发展需要资金以外,企业产品的认知度较低,市场营销渠道还未打开,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不突出,拓展销售渠道、开发市场潜力也将花费大量资金,消耗企业利润。此外,如果公司投资决策失误,可能使公司的经营业绩出现大幅度的下滑甚至是严重的亏损。这些都会增加公司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风险。

5.产品周期短的限制

新产品从研发、生产到投入市场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产品不断试验、改进、再试验,投入资金面临着科研失败不可回收的风险。即使新产品开发成功,也存在技术保护期短、容易失密或被替代的可能性。

任何一家企业都会受到行业周期或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处于发展初期的创业企业由于抗风险综合实力较弱,受此影响更为明显。如果企业主营业务单一,占比重过大,一旦出现行业变化或产品竞争力减弱,产销量将急剧下降,企业盈利能力及其产品的竞争力持续性将大打折扣。成长初期的创业企业受国家宏观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很大,抵御整体系统性风险能力弱,随时面临被大浪淘沙的危险。此外,如果企业过分依赖某一供货渠道、重要原材料,对主要供应商和销售商的依赖性比较大,一旦依赖关系遭到破坏或断裂,企业的经营会发生困难,出现生产严重受阻甚至停产的风险。

6.股民和大股东之间不对称性

大股东本身就是庄家,从伪造上市公司报表、公司资本运作、二级市场操纵,整个流程都可以自己操作,甚至可以做到天衣无缝。大股东庄家优势,比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的那些庄家,有过之而无不及。股市中存在的内幕交易行为与价格操纵行为,不仅严重地破坏了市场公平的投资秩序、对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构成巨大侵害,而且会通过诱导中小投资者的正反馈交易行为和羊群行为而增大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助长投机泡沫的恶性膨胀,进而导致市场风险的急剧上升。如2007年发生的“杭萧钢构”事件,从2月12日到3月16日,杭萧钢构的股票价格相继出现了10个涨停,导致公司股价从2月9日的4.14元升至10.75元,涨幅高达159%。股票价格如此异常,杭萧钢构本应全面而准确地告知投资者有关信息,提示其中风险,而杭萧钢构却通过不断抛出“兴奋点”来刺激市场,由于它对于关键信息披露并不充分,对投资者的风险提示也不及时,而且最后所谓国际市场上的3百亿元的大订单也遭到各方质疑。还有2007年中以后,连年亏损的垃圾股都被炒到了相当高的价格,ST板块整体涨幅竟然高达80%。

通过财经期刊、其他媒体、投资研究报告以及一些专门的信息服务机构的研究结果,这类非财务报表上的信息越来越多地以书面形式或者互联网送达普通的投资者。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尽管财务报表非常重要,但是它只是许多重要投资信息的一部分。聪明的投资者应该将财务报表与非财务报表数据结合起来,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换言之,我们不可能脱离总体经济环境与行业状况的好坏,而单独考察公司的财务报表。

高度投机性股票的风险

投机风险是指在股票市场上,由于投机现象的大量存在,一些机构投资者通过操纵股价,造成股价暴涨暴跌的风险。一些机构投资者为了获取暴利,利用其庞大的资金优势和信息优势,运用大量资金控制股票筹码、散布虚假信息、多头开户对倒等手段操纵股价,形成股价的暴涨暴跌,从而使股票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投机风险。如果个人投资者不慎落入机构投机者(或庄家)的圈套,高价追涨买入股票,就会惨遭套牢或损失的命运。这也是股市最常见的风险之一。对于投机性的股票而言,投机者忽视资产的使用价值和盈利能力,而注重买卖价差,以便利用资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心理预期从买卖过程中获利,这种投机性心理预期的存在是泡沫得以持续膨胀的关键因素,一旦预期逆转,泡沫将会破灭,造成市场的崩溃,并可能导致一场金融危机的发生。历史上著名的投机泡沫事件有荷兰郁金香泡沫、英国南海泡沫、法国密西西比泡沫、美国30年代股市崩溃、美国20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等。

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本规模普遍偏小,流通股份就更小,因此,股价极易被人为操纵;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股份在一定时期后可以全流通,这种股本结构和股份性质为二级市场并购行为的发生创造了先天的优越条件,从而引起股价的大幅波动。在创业板市场运行初期,上市公司数量较少,市场资金供给又十分充裕,创业板市场很有可能会整体出现过度投机的现象。

创业板市场不可能一下子推出一个巨大的盘,但是大批资金蓄势待发,大资金追逐小盘子、股份全流通、庄家全控盘操作、投资者对高科技企业的过分热情和盲目追捧以及中小科技企业的不稳定性、市场的不确定性等因素,极可能出现初期股价一哄而上的局面,上市企业也一定会被炒出天价,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必然暴涨暴跌,二级市场极可能整体出现过度投机现象。

以美国互联网泡沫为例。从1990年,美国出现长期的经济繁荣,特别是从1995年开始的经济加速扩张使得人们认识到美国“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日益陷入一种过度乐观的情绪中去。在这种乐观预期的推动下,NASDAQ综合指数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而美国同期的经济扩张和“新经济”的深化似乎使得这种股价的上升表现出比较合理的理由。从1998年开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股票开始上涨,1999年10月NASDAQ综合指数出现了大幅度飙升,从1990年10月到2000年3月10年间NASDAQ综合指数持续狂飙了1250%以上。但2000年3月10日开始急剧下跌,到2002年已经下跌80%。

我国参与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比率以及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股息率均大大低于正常市场的水平,这样就加剧了股市中本已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使得投资者难以准确把握企业盈利水平信息。同时由于投资者从上市公司获取的现金股利与其投资成本相比,即以股息率来衡量,显得微不足道。而资本利得在投资收益结构中占据绝对优势,投资收益结构长期处于非理性的失衡状态,造成了市场投机盛行,使得中小投资者难以形成价值投资的意识。在我国这个上市公司缺乏分红意识的市场,由于难以得到分红收益,投资者的一切行为都只能围绕股价的波动进行,以赚取其中的差价。正是基于这种目的,广大投资者习惯于追涨杀跌以获取买卖价差收益,这就造成股价的剧烈波动,为非理性投机泡沫的形成和膨胀创造了条件。1989年我国海南岛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大量“烂尾楼”,一些投机者暴富,而大多数投机者家破人亡。

不可否认,我们股民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投资人中妄想一夜暴富的赌徒气氛日益浓厚,这几年来地下非法“六合彩”在全国各地的泛滥则是这方面的明显事实之一,赌博频率的增加对于群众心理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在建立起参与赌博的习惯之后,人们很自然地进入更高层次的赌博活动——股票投机活动。我国股票市场的过度投机性可以从沪深两市股票的高换手率看出。在2007年头4个月中,两市A股已平均换手4次左右。其中上证A股换手率为392.29%,深证A股换手率437.22%。高换手率意味着高流动性,高流动性意味着短线投机盛行。

可以预见的是,在创业板市场上,由于一些上市公司的质量令长线投资者大为失望,做长线投资难有满意的收益,而一些短线炒作的投机者却可能获得丰厚的价差利润,从而使大量根据公司基本面进行投资的理性投资者转而加入到从众投机、跟风炒作和“博傻”的非理性投机者行列中。这一结果必然加大了股市泡沫的形成和膨胀,股票价格进一步脱离其基础价值而变动。接下来,市场上过度膨胀的泡沫又驱使更多的理性投资者转成了噪声交易者,并形成了股市泡沫膨胀或收缩的正反馈机制,由此就形成了股市泡沫与投资者非理性投机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

问题股票与重组公司的风险

在创业板市场上,企业都是自主经营和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是面对市场的竞争主体。市场竞争的结果,最终必然会带来市场性的产业整合与企业重组,形成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优胜劣汰的结果就是淘汰有问题的公司,带来公司的重组和并购,从而衍生出很多风险。例如,很多的上市公司是利用重组题材来拉抬股价从而达到在二级市场上获利的目的,从短期看,其股价会连续飙升,但这往往是市场炒作的结果,从长期看其风险不容忽视。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是指两个上市公司之间或一个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之间将其资产进行重新设计及整合的过程。即两个上市公司之间或一个上市与非上市公司之间以要约或协议的方式,通过资产置换、资产捐赠、兼并收购以及通过新建项目,在管理租赁等新领域进行重大投资等形式,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资源重新配置过程。

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规模相对较小,流通盘子小,属于全流通概念,所以一旦在创业板市场上市,就会受到投资银行家的关注。如果公司股票业绩好、产品优、题材新,则会赢得投资银行家的青睐。但如果公司出现财务危机或其他方面的风险,就有可能成为重点购并对象和“壳资源”。创业板市场,庄家更容易利用购并或资产重组的题材炒作,这些都使创业板市场上市的企业面临着购并重组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在上市公司的重组过程中,存在下面一些风险。

1.信用风险

如果重组方或购方中途违约而与他人合作,就会造成项目流失;如果重组方不愿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导致业务终止,证券公司的损失就不可避免。由于股权转让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是间接的,企业的资产、负债账面上没有变化,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本身只反映其股权结构的变化,只有当股权重组结合以后其他相应的经营重组时,股权重组的效果才会显现。而且资产置换大多是依托大股东进行的,因而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通过置换并没有消灭,只不过是一种“搬砖”游戏,至于“搬出”的不良资产如何处理,中小股东不会知道,但接受不良资产的大股东对其如何处置仍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并购还涉及操作风险。并购业务十分复杂,可能会因为目标公司的反并购,或者因为信息不准确,或者因为并购方案出现了与地方法规政策的不适应等导致证券公司的操作费用增加,甚至可能致使项目失败。

2.体制风险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企业兼并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目前有些地方的企业兼并陷入了企业发展贪多求快,盲目“做大”的误区。我国一些地方组建的大型企业集团,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往往只注重扩大外部经济规模而忽视内部治理机构的完善,其深层原因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企业规模的认识缺乏理性思考。对于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来说,高新技术才是优势所在,但是若转向企业规模,其结果是企业未能实现低成本扩张,反而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规模太大将诱发“大企业肥胖症”,组织结构错综复杂,责权利结合不紧密,信息更加不灵通而导致管理沟通困难,对市场反应迟钝,这些都极可能有悖企业的初衷导致了规模不经济。如深圳赛格集团是拥有深赛格、赛格三星等几家上市公司的企业集团,其并购的企业在1992年有168个,总资产达38亿元,结果因为管理失控,1992年底亏损高达1.1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13%,几乎近于解体,最后公司决策层只好采取“减肥”措施,将大部分公司分别清理剥离,以解救不堪重负的企业母体。又如一度作为产权重组样板的康贝尔集团收购上市公司浙江凤凰,就是政府包办兼并的产物,其结果是1996年亏损5678万元,每股收益0.16元。又如在四川攀枝花钢铁公司兼并渡口钢铁厂中,攀钢是在上级的压力下把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的。为救活渡钢,攀钢付出极大地努力,甚至不惜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向渡钢提供原料,但终未解决问题。

企业资产重组一般需要大量的资金,对企业资金规模、资本结构和资金成本产生重大的影响。与重组相关的融资风险具体包括资金是否可以在时间和数量上保证需要、融资方式是否适应重组动机(暂时持有或长期持有)、现金支付是否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等。仅仅从重组对象的财务报表去判断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不够的,因为其财务报表可能含有虚假的成分。即使它是真实的,也可能因为会计确认基础的主观性以及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等主观原因以及未予披露表外事项的存在,造成对重组对象的价值作出错误判断。如果在重组的过程中高估了资产低估了负债而导致对重组收益做出错误判断的话,就会给重组带来风险。对于我们中小股民来说,当创业板市场上发生公司资产重组时,需要关注重组公司目前的资金实力、经营能力、利润率高低、所处行业发展状况、本企业发展前景预测和发展战略的制定等指标。具体来说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1)资产整合风险。经过资产重组后的企业资产数量必然要有大规模的扩张,资产的存量、质量是否符合生产产品的需要,不良资产、隐性资产损失是否剔除。

(2)后续成本风险。资产整合风险如果未得到很好的防范,资产重组后的企业将加大后续成本。另外,资产重组后企业规模扩大,如果企业管理不到位,不应出现的耗费将造成企业后续成本的加大。

(3)或有风险。一般情况下此种风险出现在被兼并的企业,如:或有负债、或有资产损失、应收票据到期无法兑现、连带责任等情况,一般被兼并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大多不是很好,为了摆脱这种局面,被兼并企业隐瞒一些或有事项,当上述或有事项实现时给资产重组后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

(4)资金风险。资产重组后规模扩大,这种扩大实际上是实物资产的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相应的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也扩大了,资产重组后的企业资金的筹措更加艰难,因为在我国大型企业资金的筹措比较难,这也是市场经济的一个特点。如果重组后的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或不能及时筹措到资金,那么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受到限制,进而造成资产闲置,人员过剩,固定生产成本在单位产品的数额加大,企业效益下降。

(5)财务风险。这包括筹资风险、偿债风险、外汇风险、利率风险等几个方面。上市公司在花费了巨额资金进行资产重组以后,若重组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结果会导致公司资金紧张,而如果上市公司是通过举债方式筹集重组资金的话,那么面临着影响上市公司信誉,甚至被摘牌的风险。

(6)政策风险。这主要表现为反向性政策风险和突变性政策风险两个方面。所谓反向性政策风险,是指市场在一时间段内,政策导向与资产重组的内在发展方向相悖所蕴涵的风险。当资产重组运作的现状与国家调整政策不相容时,市场的风险度就会增大。所谓突变性政策风险,是指由于管理层政策口径的突然变化对资产重组造成的风险。国际政治、经济风云突变,国内形势日新月异,政府为了适应这些变化而不得不调整政策,甚至会作剧烈地变更,这时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活动难免遭到冲击,操作风险也随之增大。如中铝和力拓事件值得股民们研究一下。

【注释】

[1]姚文平:《解读创业板市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2]孟艳琼:《创业板市场风险的系统分析》,载于《理论月刊》,2002年第2期。

[3]科迪:《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