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高校如何推进管理会计型专业人才培养

高校如何推进管理会计型专业人才培养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崔英波 冯兴伟 平仲轩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 当人们的思想、 行为开始由成本计量等方面转向成本控制的时候, 管理会计的概念逐渐产生。《指导意见》 是我国第一次正式提出在中国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工作。这无形之中也要求高等院校应更加重视管理会计型专业人才方面保质保量的培养计划。

崔英波 冯兴伟 平仲轩

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 当人们的思想、 行为开始由成本计量等方面转向成本控制的时候, 管理会计的概念逐渐产生。 这段时期, 管理会计经历了由萌芽到形成, 随即发展到传统管理会计基本框架已经基本建立的过程。 早期的狭义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生产管理所必需的信息, 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这为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初, 管理会计是为了提供基础信息,以便让经营者改善经营管理, 控制成本, 从而提高经济效益。20世纪60年代, 管理会计研究中最重要的思想转变为理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关系, 并明确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与企业经营决策之间的关系。进入70年代后, 管理会计的推广以及应用进入实质性阶段。 近年来,高等院校在财务会计教学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 科学的教学体系,以培养管理会计人才为目标的体系建设却仍在萌芽之中。 目前不论是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 都极度缺乏管理会计型专业人才,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的发布预示着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被广泛重视, 而高校在培养管理会计型专业人才方面应该发挥其重要作用, 本文从高校管理会计教育现状出发力求提出与当前形势相适应的解决措施。

一、 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现状

管理会计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管理会计运用的重要性也愈发突显出来。 在我国, 管理会计的形成历史相对较短。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会计领域中并列的两大分支, 与财务会计侧重于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比较, 管理会计跨越了过去、 现在和将来三个时间段, 利用过去的经济数据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 规划、 决策、 控制以及评估考核来实现事前预算、 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的目的。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区别。 传统财务会计在高等院校中被学生们学习和应用的时间已经很长, 显然各高等院校在财务会计教学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 科学的教学体系, 相对的管理会计体系的学习和建设却仍在萌芽之中。 近年来, 虽然相关研究者、 管理者已经意识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同等地位, 并展开了一系列有关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 但不管是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对管理会计的应用、 实践还相对落后。 显然, 理论界做得还不够。

直到2014年1月29日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的发布, 正式预示着在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一年中, 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被广为关注。 同年10月27日, 财会[2014] 27号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指导意见》) 正式实施。 《指导意见》 是我国第一次正式提出在中国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工作。 在该指导意见中一再强调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指出管理会计不仅要服务于企业, 还要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 其体现了管理会计应用的广泛性。 这无形之中也要求高等院校应更加重视管理会计型专业人才方面保质保量的培养计划。

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 总结了2014年的经济工作, 提出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并且指出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 也是全面完成 ‘十二五爷 规划的收官之年, 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2016年中央将研究提出关于制定 ‘十三五爷 规划的建议”。 在这样的大环境、 大背景下,2014年企业、 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方式、 运营的体系显然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 在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暨 《会计之友》 创刊500期学术交流会上,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赵建泽提出: “通过2014年的运行, 企业运营明显困难, 事实上, 对于企业运营的严峻考验还未到来。” 管理会计给企业的转型和发展, 以及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提供了最佳的机会, 同时该阶段也是高等院校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的最佳时机。

二、 培养高校管理会计型人才的内生环境

(一) 在学科体系中构建管理会计概念框架

管理会计概念框架的建设可以借鉴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经验,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说明财务会计并为其所应用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理论体系, 是评价现有的会计准则、 指导和发展未来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 各个组织、 企业对管理会计型人才的急缺必然要求高校全面推动管理会计导向型教学模式。 目前, 在各大高等院校专业课学习中多数使用的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 财务管理等教材内容覆盖、 交叉现象比较严重, 而且对该学科的相关定义在教材中还没有明确界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 而 《指导意见》 中明确说明了, “管理会计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 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 在单位规划、 决策、 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 该定义的明确给企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施行管理会计体系带来指导性意义。在改进我国高校会计及相关专业教科书的同时可以根据中国实际国情甄别、 筛选、 翻译外国优秀、 成熟的管理会计类书籍引进到国内各大高校进行学习。

(二) 提升管理会计在会计学科中的地位

我国不论是财经类院校还是综合类院校几乎都有会计、 财务类专业, 每年这些高校培养的一代又一代的会计人才迈向社会、 走进企业,但大多高校没有独立的管理会计系。 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批准设立CPA (注册会计师) 专业方向的19所高校中, 只有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下设管理会计系; 首都经贸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管理系下设成本管理会计课程组; 天津财经大学的CPA专业等方向设有成本管理会计课程、 国际会计专业方向设有成本管理会计双语课程。 其他高校情况也很类似, 以吉林财经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为例, 会计学院下设分别有会计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 审计专业、 会计信息化专业、 CPA专业方向等, 培育出了很多优秀杰出的会计相关人才, 目前也没有独立的管理会计专业。 而在管理会计体系积极推进、 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急需大量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今天, 高校应该有开设管理会计专业的需要和意愿, 如果短期条件不允许增设管理会计类专业的院校, 也可以增加针对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配套课程, 改进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们的理论功底, 提高综合能力。

(三) 深化校企合作, 为学生创造更多去企业实习、 实践的机会

在课堂中, 管理会计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增加管理会计案例实务教学内容的比重。 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们创造机会去企业实习、 实践,也能更好地提高各高等院校会计相关专业学生对管理会计的认知和运用。 以此来培养管理会计应用型人才, 并且有意识地提升高校学生在实习、 实践过程中的职业判断能力及实务操作能力。 对管理会计相关课程的学习能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这会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就业市场提供稀缺的管理会计人才, 进而带来企业会计人员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递进效应。

为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 培养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增强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高校可以推广项目化运作模式。 在这种架构中, 高校学生结合社会实际需要, 通过科学立项的形式,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种社会实践立项可以是科学研究的项目, 也可以是学以致用服务于企业的项目。 针对管理会计社会实习实践, 可以以小型团队 (6-8人) 的形式开展, 会计相关专业学生共同参与, 最后以社会实践报告形式验收评估。 对效果好的项目可以经验共享、 总结表彰, 以促进社会实践项目化良性循环。 此外, 高校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假期时间走出校园去企业实习锻炼, 把管理会计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有机地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 并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对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存在的偏差, 再回到课堂去学习专业知识, 效果会更加明显。

近年来, 随着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 大学生涌入社会就业的人数达到高峰。 在我国 “以创业带动就业” 政策的指引下, 大学生创业孵化研究基地应运而生。 它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实践平台。 “以创业带动就业” 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方式, 是以最低成本解决就业问题的最佳途径, 是让学生们学以致用的重要手段。 因此, 高校在培养管理会计型专业人才时, 应该鼓励学生多结合创业实践。

(四) 改革与管理会计体系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解读 《指导意见》 中全面深入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内涵, 应该不只是单纯、 片面的加强对管理会计的学习、 加强对管理会计学的重视程度, 而是在此基础上, 还要不断汲取管理会计与时事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及应用社会学、 心理学、 计算机软件应用等学科相融合的知识。 应该引导学生将与管理会计相关的知识学的广泛、 学的灵活、 学的深入, 一味加大这些科目的学习难度只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为了让学生们重视这些科目的学习, 高校教学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的固化思维, 可以在管理会计教学中融合其他学科知识, 鼓励教学方法创新实验, 如让学生自己设计案例, 激发师生互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管理会计建设相融合

《指导意见》 中指出我们应 “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爷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突出实务导向, 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以管理会计人才建设为依托, 统筹推进管理会计各项建设, 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不仅再一次强调了管理会计实务以及培养管理会计型人才的重要性, 更给高等院校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堂中如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会计建设, 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完美融合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要发展好管理会计必须遵循事物发展一般规律, 大力推进理论体系建设, 切实发挥理论先导作用。

以吉林财经大学为例,2014年10月27日, 财政部正式发布 《指导意见》 之后, 学校不仅在会计相关专业课课堂中多次给学生贯彻该《指导意见》 以及 《指导意见》 相关解读的思想, 使学生重新认识管理会计, 极大提高学生对管理会计学习的重视程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教学方式的变革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会计建设完美融合。专业的老师、 新颖的教学方式、 值得深思的七项课题研究 (包括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建设法制中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推动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发展、 加强党的建设以及各项课题与会计建设融合的文献综述内容) 都使学生不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且在相关会计体系的学习、 研究、总结过程中受益匪浅。 最后, 课程以多种形式灵活考核。

2. 引入应用社会学、 心理学课程

管理会计是管理学与会计学相结合的一门艺术,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 “经济行为” 与 “社会实践”, 更应该结合我国实际国情、 我国的社会经济大环境和文化背景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 “国内的管理会计研究有近半数未发现明确的理论来源, 仅仅是对实务或管理会计概念的描述, 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国内的研究仍然以经济学理论尤其是代理理论为主, 应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管理会计研究则较少。” 这不禁引人深思。 各大高校在全面推行管理会计建设、 在加强会计相关专业学生重视管理会计的学习同时还应该加强其他相关方面的学习。 尤其应该在选修课——应用社会学、 心理学中着重加强其与管理学、 管理会计学知识的融合。 因此, 教学模式也可以更倾向应用社会学、 心理学案例与管理会计案例融合的探讨, 而课程结束也可以用论文形式考核。

3. 建设管理会计信息化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 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作为会计、 财务工作者更是应该掌握相关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管理会计需要通过对经济事项的确认、 计量、 归集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使得管理者做出决策, 因此也就要求相关数据的高度正确性。 这不可避免的需要当代高校大学生掌握一定程度上的高等数学、 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 以及相关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比如: SPSS软件、 ERP软件等。 所以, 学校在开设更多相关软件课程的同时应多鼓励相关专业学生选修这些课程。 平时课堂上可以用企业数据作为分析素材, 让学生们真实体会企业数据经过软件分析后的实际意义。 以吉林财经大学为例, SPSS课程的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是通过查找不少于40家企业(制造业或服务业), 不少于8个指标的数据, 运用聚类分析方法、 因子分析方法等对样本进行分类, 比较分析各类指标, 以此分析行业特征, 最后形成论文。

(五) 提升管理会计校园文化意识

校园文化对于培养管理会计型专业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以师生为主体、 以校园为主要空间、 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并且不断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文化, 对学生的知、 情、 意、 行有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因此, 应加强在各大高校中对管理会计的宣传力度, 创建管理会计校园文化。 学校内的学生会、组织宣传部等部门应积极参与到宣传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中去。 例如: 印发宣传海报、 组织管理会计知识竞赛、 征文、 组织学生进行沙盘模拟等等。 使学生丰富了课余生活, 巩固了管理会计理论知识,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了其创新精神、 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高校积极创办管理会计类学术期刊或专栏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在2010年创办了以管理会计为研究主题的杂志—— 《管理会计学刊》, 它是国内目前唯一以管理会计为研究对象的学术类杂志。 我国近年来在会计体系建设上有所成就, 诸如 《会计研究》 《经济研究》 的有关会计、 管理类权威期刊、杂志不胜枚举。 而在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今天, 我国只有《管理会计学刊》 是专门以管理会计研究为对象的期刊, 不得不说这是管理会计领域上的缺失。 所以, 在加大对管理会计相关学术研究征文的同时, 各大高校可以因地制宜创办管理会计专栏或者期刊。 因为期刊的专业、 权威的身的性质使其深受实务界、 高校领域广泛阅读,所以该举措将会是管理会计体系全面推广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 营造高校管理会计型人才的外生环境

目前, 我国管理会计体系不够健全, 管理会计建设面临的各种环境要求培养管理会计专业型人才不仅需要高校做出举措, 而且还需要政府、 企业部门的大力支持, 以此推动管理会计体系在我国多角度、多维度的建设。

(一) 组织建立中国管理会计师协会, 增加管理会计类资格考试

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 (IMA) 于1972年推出管理会计领域全球财会认证——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 (简称CMA, 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 现如今, 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把CMA认证作为衡量专业财务管理者职业道德与职业水平的最佳标准。2009年CMA登陆中国,登陆之初, 已经被财政部、 国资委、 总会计师协会等机构列入国家重点人才培养计划, 可见管理会计的重要地位。 我国现有会计从业资格认证考试, 会计初级、 中级、 高级职称考试, 注册会计师考试, 这些都是结合中国特色的会计类考试, 但是这类考试更倾向于财务会计方面。 调整注册会计师考试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比重, 对全面、深入的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国可以借鉴IMA建立中国管理会计师协会, 增加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资格认证类考试。这也可以使学生们从根本上认识到管理会计现今被国家、 被企业、 行政事业单位认可和重视的程度。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各个国家之间的依存度不断提升,中国扩大对外开放、 实施走出去战略, 都需要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立足国情、 借鉴国际, 是会计工作取得成功的一条宝贵经验。 所以,可以促进高校与国际会计认证机构教学的合作, 鼓励高校学生参加国际会计认证考试, 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 同时有利于学校培养专项人才。 我国部分高校已开设ACCA (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 在我国简称 “国际注册会计师”)、 ACA (The Associate Chartered Accountant英国皇家特许会计师)、 CFA (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特许金融分析师) 方向专业课程, 以此为鉴, 高校可以与IMA合作, 开设CMA方向课程。

(二) 架构企业财务会计人才升级模式

现如今,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 而企业生产经营运作的多样性、复杂性、 灵活性以及不确定性使其极度缺乏具备良好专业素养并且具有能够做好预测、 决策、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等能力的管理会计型人才。 据相关数据显示, 在美国企业中, 从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人员比例是1颐9, 而在我国企业, 从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人员比例是9颐1, 而且很多企业从事管理会计的并不是专职人员。 各高校大力推进管理会计教育、 培养杰出管理型专业型人才刻不容缓。 我国倡导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将从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人员构成合理化,力争在短期内由9颐1转变为7颐3。 岗位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 使企业陷入是新招入管理会计型人才还是将原有企业人员转型的取舍之中,将原有企业财务会计人员转型在现阶段也许更为合适。 如果新招入管理会计型人才, 首先是管理会计人才紧缺, 其次会增加大量的人力成本, 最后会使一部分原有财务人员下岗。 而将原有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型只要花费较少的继续教育成本。 现在, 企业管理会计人员缺失时,很多时候需要花高价找会计事务所的专业人员做出决策, 而管理会计人员的增加却可以使企业节约相当部分的成本, 因为有很多经济活动可以由管理会计人员做出决策。

(三) 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

近年来, 逐步转型的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方式, 还有企业结构, 而企业结构的改变也间接地使会计行业人才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 不久的将来, 中低级财务会计人员将被管理会计型人才完全取代, 而高级财务会计人员也不应再局限学习财务会计专业知识, 对其继续教育也应着重体现在管理会计相关方面。 促进 “校企合作”, 企业给在校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 与此同时, 学校也可以开设在职继续教育课程给企业的会计、 财务、 管理类人员提供更多学习管理会计知识的平台。 高校教师教授企业人员管理会计知识, 同时企业人员的实务经验也丰富了高校教师的案例教学内容。 为消除人才培育存在的滞后性,应该广泛推动 “校企合作”, 让在校学生和在职会计、 财务类人员都能学习到权威的、 最新的管理会计知识。

四、 结 语

《指导意见》 中指出: “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决算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手段; 是激发管理活力, 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 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决算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手段; 是推动会计人才上水平、 会计工作上层次、 会计事业上台阶的重要方向。” 可见, 企业从以财务会计为导向型的经营运作模式发展为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为导向型的经营运作模式, 是会计学发展的优胜劣汰, 是实现具有中国特色会计体系的必然选择。 《指导意见》 的发布, 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2015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高校应积极响应 《指导意见》 提出的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主要目标的号召, 积极完成 《指导意见》 提出主要任务和方针。 现如今, 对各大高等院校来讲, 积极采取措施培养出一批高素质、 高质量的管理会计型人才迫在眉睫。 管理会计体系的学习和应用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不仅需要社会各学者、 企业单位的管理者、 会计财务工作者、 高校学生们对其高度重视并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更需要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 盲目、 急功近利的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只能适得其反。 所以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漫长的道路上应尽量稳扎稳打、 循序渐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