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管理类专业是全国普通本科院校开设的第一大类专业,全国各独立学院基本开设了此类专业。文章分析了独立学院的办学层次、学生及师资队伍的特殊性,指出了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并从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三个方面构建了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独立学院应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刘运材 王小兵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412008)

作者简介: 刘运材(1974—),男,湖南宁远人,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经济管理与文法教学部部长,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独立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

摘 要: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管理类专业是全国普通本科院校开设的第一大类专业,全国各独立学院基本开设了此类专业。因此,对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独立学院的办学层次、学生及师资队伍的特殊性,指出了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并从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三个方面构建了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经济管理类专业; 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特征分析

(一)办学层次特征

独立学院教学的特殊性,首先是体现在其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上。独立学院属于“三本”,在办学层次上处于“二本”与专科之间,学生入学分数比“二本”低、比专科要高,这就表明独立学院的学生在文化基础方面比“二本”的学生稍差。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当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师资配备、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而不像很多重点大学一样把重点放在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上面。但是,独立学院也不同于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独立学院除了要注意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之外,还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素质、能力”的综合培养。

(二)学生个体特征

独立学院学生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即“三差一强”(即文化基础较差、自觉性较差、自控能力较差,而社交活动等其他能力又相对较强)。

1.文化基础较差,但社交活动能力较强

相对于普通高等学校招收的“一本”“二本”学生来说,独立学院学生入学分数较低,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不高,容易存在明显的“偏科”现象,不善于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时间,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愿意认真学习,而对比较枯燥的理论课往往不愿意花精力学习。此外,由于独立学院的收费较高,读得起独立学院的学生一般家境都比较好。这些学生家长一般比较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参加各类培训班来提高他们的个人素养,也较好地锻炼了组织协调、语言表达及动手创作等方面的能力。

2.自控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独立学院的一些学生长期生活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受到父母长辈们的溺爱,缺少生活的磨练,缺乏独立应对挫折的能力。部分学生个性张扬,从小养成了散漫的生活习惯,崇尚自由、独立,不喜欢受束缚,自律意识淡薄,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3.存在一定的自卑情绪

独立学院学生往往会以普通高校“一本”“二本”学生作为参照,因入学考试时未达到预期目标或未发挥应有水平,一些学生就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甚至会对未来、对生活失去信心和激情。

(三)专业及师资特征

独立学院由于办学历史较短,主要依托母体高校办学,因此往往以母体高校的专业设置为蓝本,大都集中在母体高校设置的投入少、易招来生源的热门、短线专业,如计算机、财会、金融、旅游等专业。湖北省曾统计,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的专业雷同率高达96%,基本上是母体学校有什么专业,独立学院就办什么专业,缺乏个性和特色。这不仅不利于独立学院形成学科和专业特色,而且会造成与母体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发生竞争,也直接影响到独立学院“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的实现。

独立学院的师资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从总体上看,独立学院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师资队伍的年龄和职称结构不够合理,主要借助举办高校的师资力量来维持日常教学,往往缺乏自己的专任教师队伍。独立学院自己的专职专任师资队伍结构往往呈现“纺锤”型,老年教师(退休后聘任)和年轻教师占大多数,而年富力强的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中年教师比重较低,形成两头大、中间小的不合理结构。老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接受新知识及与学生沟通方面较弱,这样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不利,而且也失去了专业特色。年轻教师则一般是毕业后直接应聘到高校任教,他们的理论知识掌握较好,外语功底较强,但是缺乏实际工作经历和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都还不是很好。在独立学院,还有部分教师是从校外聘请来的兼职教师,这些教师往往没有足够的动力来提高其教学水平。另外,作为独立学院主要师资力量的举办高校教师,由于其身份归属于举办高校而非独立学院,同样没有提高教学水平的积极性。

二、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一)树立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

独立学院应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学校应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培养面向生产一线,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将相应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的人才。它是与“专门人才”“理论型人才”或“学术型人才”相对应的不同的人才类型。独立学院应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比重; 教师应是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教师,学生毕业应实行双证制(毕业文凭和职业技术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

(二)把握明确的办学培养目标

在培养目标方面,要明确人才服务行业和地区,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为地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中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模式,改进教育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独立学院所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较宽厚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熟练掌握一种与专业有关的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

(三)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应用型人才

《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指出:“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这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提出了明确要求,即本科层次、面向市场、注重就业、保证质量、强化特色。经济管理类各专业虽然有一定的共性,但各专业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有其各自的适用部门与岗位。因此,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适时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设置专业,调整专业方向,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当紧密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应大力推进“订单式”培养,密切与企业的联系。

三、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目前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以下问题: 以湖南省为例,目前15所独立学院全部开设了经济管理类专业,主要包括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会计学、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物流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由于在师资上主要依靠举办高校,因此人才培养的质量尚好,且呈上升趋势; 总体来看,独立学院专任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在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些具体环节上还存在问题,如课程结构不尽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专业实习和案例教学、忽视个性培养等。尤其是目前很多独立学院的教师由于来自举办高校,在教学中未能针对“三本”学生的特征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情况实施教学,而是直接采用“二本”甚至“一本”学校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这些问题还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以解决。针对以上问题,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提出改进:

(一)创新教学模式

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独立学院有其独特定位。首先,独立学院定位于三类本科,处在“一本”“二本”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大部分学生进校后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介于两者之间,而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期望值却相对较高。其次,部分独立学院在定位上与母体大学缺乏明确区分,培养目标“同质化”。作为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说,应当与“二本”及“一本”院校的同类专业有所区别,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要差一些,因此可适当减少理论教学,而更加突出实践性课程的开设。

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经济和管理的原理、原则、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管理实践的能力。要通过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主体参与教学等教学方法创新,促使学生从“依赖性学习”变为“自主性、创新性学习”,从“填鸭式”“满堂灌”变为“启发式”“参与式”等。改变教师包揽一切、学生消极应付的被动教学方式,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锻炼学生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此外,还要提高学生计算机、外语、写作、表达、交际沟通能力以及分析、判断、应变、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等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了解世界最新发展动态,使学生的知识层次与世界发展先进水平趋于同步,这样,才可能使学生在现有的水平基础上实现创新和突破。

经济管理类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也普遍抱怨他们的实践机会较少。因此,在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中,应特别注重强化训练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环节。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通过一系列高质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具体说来,要延长实习时间。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在实践教学方面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它与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定位类似,也是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学校,它安排有两个完整学期的实习,以便使学生深入全面地了解企业,了解工作岗位的工作情况,提供学生一种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真正尝试从学生到工人角色的转换,毕业后能尽快地上岗工作。

为了实现经济管理类教育对注重知识传授与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协调统一,必须增加学生实践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以实验室、实习基地和社会为课堂,在实践中去体验、感悟,把书本的经济、管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智能,通过构建实验和实习两大模块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及科学研究机构的教育资源,将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能力、经验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与社会的广泛交流中获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快速融入社会,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真正对接。

根据独立学院的教学特点,在教学模式上,可尝试采取“2+1+1”的教学模式,即前两年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年到企业实习,将平时所学运用于实际操作,最后一年再回到学校学习,探讨工作上的经验得失及学习新的知识。

(二)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的设置对人才培养影响重大,必须予以整合和优化,合理构建公共基础、学科大类基础和专业课程教学平台。在课程设置上,做到学术课程与职业证书课程的融合,具体可以采取“模块”与“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即“两大模块、四个平台”。其中,“两大模块”为“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在“学科基础模块”上设置“公共课程”和“学科课程”两个平台,主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育、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应用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专业方向模块”上设置“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个平台,强调对学生二次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去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状况。不论是进入政府管理部门,还是进入公司,只要是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其基础理论和相应的基础课程都是一致的。因此,在低年级可以为经济、管理类学生提供共同的平台课程,到高年级则可以提供若干组专业方向课供学生选择,专业方向课分组开设比较有利,如专业方向课程一般由4—6门组成,其指向可以是公共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发展经济学、决策理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其中,平台课程应包括方法论课程、为适应新环境而开设的课程,前者为经济数学、经济史、经济理论和管理学原理,经济理论中应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经济博弈论等; 后者应为世界经济概论、国际经济组织概论等。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体现综合性,给学生提供一定量的通识课程,又要体现时代性,固化最新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反映学科最新研究理论和成果,同时还要给学生尽可能大的选择自由度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学校可以少一点高楼,但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名师出高徒”,师资队伍建设的好坏是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师不但要求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必须将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因此独立学院应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独立学院可按照相对稳定、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指导思想,根据“走出去,请进来”的双向互动原则,采取引进与培养并重的路子,建设一支内外结合、专兼并存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要求专业课教师每学年保证有不少于一个月的进修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至少一个相关专业的职业等级证书; (2)每学期抽调一定数量的教师到生产一线顶岗带职进修,在实践中学习高端技能,了解前沿知识、先进技术,对生产中发现的问题和企业人员共同攻关,及时改进和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 (3)根据教学计划,聘请企业或集团不同专业的工程师或相关职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到校任教,主要承担实践性强的课程,这样既弥补了专职教师的不足,又为学院打造了一大批“双师型”的合格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组编.新机制新模式新探索——独立学院办学经验启示录[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刘凤泰.从专项检查看独立学院的生成与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5(17).

[3]蒋爱军. 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09(19).

[4]洪燕云. 面向新时代培养复合应用型经济管理类人才的探索[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5]罗继康,邓曦东. 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8(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