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务型数理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实务型数理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六章 实务型数理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李光勤1 项目建设的意义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纳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快车道,开放金融市场必将对金融人才的需求结构和素质要求产生重大影响。我国现行的数理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大多以学科为本位,强调对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第十六章 实务型数理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李光勤

(浙江万里学院)

1 项目建设的意义

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纳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快车道,开放金融市场必将对金融人才的需求结构和素质要求产生重大影响。金融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种类、多方面的,但尤其需要一大批既有一定专业特长、熟知金融背景又精通数学工具和方法的从业人员。而长期以来,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金融运行的市场化程度不高。相应的,传统的金融学教学侧重于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以及国内和国际经济中金融系统的运行等宏观层面的介绍,用到的数学知识相对较少甚至是没有,而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规划、资产管理以及融资等微观层面用到数学知识比较多的部分介绍不足。传统的金融学教育所提供的知识结构已经明显落后于实践的发展,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很难得到应用,延长了金融人才的培养周期,降低了人才的质量。而国际上现代金融学科的发展趋势是微观化和数量化,因此我们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融会到金融学科发展的主流中去,“微观金融”“数理金融”教学的引入呼之欲出。

我国现行的数理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大多以学科为本位,强调对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较少开设金融数学专业的院校,也由于我国衍生品市场不够发达等原因,所开设的课程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不足。因此,改革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建立培养面向职业的数理金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势在必行

2 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项目主要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面向市场的实务型应用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了研究与设计,以有效化解数理金融模块毕业生国内外金融背景知识薄弱,缺乏金融实务性、应用性知识,从业素质和能力差等方面的问题。在调整、确立了实务型数理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探索了面向职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的研究报告和人才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方向保证。方案以直接面向市场培养实务人才的目标,特别突出了实践,积极向金融实际操作教育方向倾斜,强化应用,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以保证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能力;以“两种能力培养”为抓手,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统计分析能力。通过数学建模将金融实际和数学科学联系起来,把金融问题抽象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金融问题;以“微观实践”为保障,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加强反映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特征的微观金融理论和实务发展的教学。

2.2 课程及课程体系的改革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为了培养实务型的数理金融人才,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调整构建了“宽平台、多方向、广层次”的专业课程体系。在基础课阶段设置了数学、经济学、金融学的基础类课程,打通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壁垒,实现了二者的有效融合;主要设置了银行和保险精算两个方向,并分别有所侧重的设置了一些课程;另外,针对不同岗位对不同人才层次的需要,瞄准培育学生的数据分析处理并能提交研究报告的能力、资产评估、风险测度和产品定价的能力、对复杂金融问题进行建模分析的能力,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设置课程体系。针对主要岗位群设置课程,整合课程内容,动态调整与优化专业教学方案,构建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宽平台、多方向、广层次”课程体系。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和优化。

2.2.1 宏观上,重构课程体系,深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纵横两线”、“打通、分段”。按纵向划分为基础教育、专业学习、综合拓展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活动,每阶段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层次分明。按横向划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分为普通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选修课、文化素质公共选修课,该体系分三个阶段循序渐进。

(1)夯实基础层。基础教育阶段搭建普通共同课和学科基础课两个平台,加强数学和经济学、金融学联系,尤其是打破学科壁垒,设置贯通经济和管理两大学科类别的基础课程,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

(2)充实应用层。专业学习阶段按“精专业、多方向”原则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好本专业的“看家本领”。加强微观类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接近和了解现实,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此外,设置“模块型”的专业选修课,以拓展专业外延,深化专业内涵,增加学科前瞻性,提高知识综合化程度。多能力拓展阶段,侧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开设就业指导、创业设计等专题课程。

(3)落实操作层。在课程教学内容上,不拘一格地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渗透实务内容的教学,将金融专业课程微观化,将业务操作模拟化。一方面可以将现有课程微观化处理,另一方面,为反映金融微观运行的需要,设立一些新的微观金融课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特别注意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打造核心课程群,突出专业特色。按照市场需要和我系教师的实际情况,设置了“计量分析”、“实物期权”、“时间序列”三个核心课程群,每个课程群包含联系密切的若干门课程,通过课程群的形式,在学生一入学的时候就有意识有重点地培养学生在某一方面具有特别强的能力,使其学得精学得通,锻造一条参加学科竞赛、完成毕业论文、顺利就业的通途。

(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职业能力培养水平。我们将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按照“大实践观”,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期与假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原则,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实践教育。“大实践观”下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部分。

2.2.2 微观上,合理改造课程,突出应用能力培养

为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金融操作技巧和工程技能,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性,培养面向业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在课程体系中,扩大实践类课程所占比重,安排有丰富多彩的各种各类实践教学活动并制定有翔实的实践教学大纲,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有:专业模拟实习、模拟实战操作、社会实践、专题讲座、论文教学环节。

特别的,把学生的专业实习放在尤为突出位置,探索出一条“立体管理,开放内容,科学评价,注重双赢”的专业实习改革路子。与企业合作建设一批实习基地,达到校企共同育人的目的。另外,除了多开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加大实习课时的比重外,我们还把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把能力培养融入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贯通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紧密联系,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把能力培养贯穿到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2.3 考核评价方式方法的改革

考核评价方法是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增加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增加实践成绩所占比重。改革实践成绩的考核方式,改善考试环境,从以考核知识为主转向考核能力为主,丰富考试方式方法,增加如口试、现场操演及问题处理等形式,重视考查学生信息收集、处理、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实践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的提高。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修订各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考核标准和工作规范,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建立健全了理论课程、时训课程、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等方面的考核评价标准。

2.4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各项质量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推广职业资格证书、引入导师制等,并制订了详细的实施办法,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外请专家讲座报告、在岗培训、派出进修和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各种“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除了对优秀中青年教师在国内进修、出国访问与学术交流以及科研活动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和资助外,还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优秀的中青年学者和学科方向带头人。将缺乏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安排到金融机构进行专业的实践锻炼,并有计划地抽调专业教师采取挂职、顶岗、培训、调查等方式到机构进行实践锻炼,积极邀请金融一线的专家学者前来讲座交流。建立金融学各核心课程主讲教师负责制。由各金融学核心课程主讲教师负责对备课、编制案例、课堂讲授、督导、出卷、批阅试卷、教学检查和考核等环节实施统一管理。

3 项目的主要特色

3.1 采用的关键技术

(1)采取实地走访调研、和经济学家网站合作等多种方式广泛调查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其他高校等在课程设置的意见、建议以及经验,并对初步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必要的统计分析,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分析所得结果渗透到课程设置上。

(2)培养方案在初步制定后,经由项目组充分酝酿、反复论证后,再提交全体教师讨论修改,直至最后成形,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3.2 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1)面向市场,变学历教育为职业教育,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实务型数理金融人才培养新途径。

(2)微观上,引入微观金融,加大课程中定量分析部分;宏观上,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并重点做好夯实基础层、充实应用层、落实操作层“三实”工作,真正将实践课程教学做到实处。

(3)打造核心课程群,突出专业特色,设置“计量分析”、“实物期权”、“时间序列”三个核心课程群,每个课程群包含联系密切的若干门课程,通过课程群的形式,在学生一入学的时候就有意识有重点地培养学生在某一方面具有特别强的能力,使其学得精学得通,锻造一条参加学科竞赛、完成毕业论文、顺利就业的通途。

(4)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丰富考试方式方法,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增加如口试、现场操演及问题处理等形式,重视考查学生信息收集、处理、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项目建设成果

项目建设的主要成果有以下几点:

(1)形成了一份包括课程设置、知识能力素质分解及理论课程和实践实习课程考核办法等内容的实务型数理金融人才的培养方案,并从2009级起开始实施。

(2)设置了“计量分析”、“实物期权”、“时间序列”三个核心课程群,每个课程群包含联系密切的若干门课程,促进了教学队伍建设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

(3)形成关于实务型数理金融人才培养的教学论文一篇,相关论文两篇(均EI收录)。

5 实践效果

本项目经实践应用取得了如下效果:

(1)在2008年由世华财讯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中,由我系学生组成的浙江万里学院代表队取得了全国团体排名第三、华东地区第一的骄人成绩,在股指期货领域甚至有三人进入了华东赛区的前五名。

(2)由我系学生针对现行税收制度研究所得到的成果——《纳税最优的工资奖金分配方案研究》荣获浙江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并成功入围全国总决赛。

(3)我系毕业生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近几年就业率平均高达99.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