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文献

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文献

时间:2022-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谈到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理论体系,我们就不得不涉及这样的问题:如何看待西方经济学?这样一种方式长期以来就是很多经济学家研究经济学和从事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的方式,就是很多经济学家表达其经济理论和思想所遵循的范式,它目前仍代表着中国经济学的研究状况。

一谈到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理论体系,我们就不得不涉及这样的问题:如何看待西方经济学?其实,在我看来,我们所谈的“西方经济学”应该主要是指主流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以及它所形成的一套关于行为选择(资源配置只是这种选择的结果)的基本原理(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它不应包括西方经济学家对具体经济现象所做的理论研究工作。也就是说,我们所指的西方经济学应该是指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体系,而不是西方经济学家对具体问题的研究理论。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和基本原理来说,我们应该看到,它是人类的共同知识与财富,作为研究行为的一套基本的方法论和基本原理,它们是一个知识体系,是实证的科学。就因为现代主流经济学所提供的是一套分析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原理,所以真正的理论研究工作,也就不存在把西方经济学照搬过来的问题。我们和西方经济学家一样可以共享这一方法论和原理,一样可以用于各自的具体研究工作中。我们的任务依旧是提出自己独特的问题、构造自己的理论和做出自己的解释,但是我们与西方经济学家使用的方法、语言与基本原理是相通的。国内有一些学者认为,在西方,人们研究企业行为时总是假定企业是利润最大化者,但中国的企业并不一定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以此来证明“西方”的理论不适合于中国的国情。这些学者在这个问题上会产生误解的原因在于,他们并不清楚原理怎样才能运用于具体问题上去。他们根本没有懂得,西方经济学提供的就是分析问题的方法和原理。如果中国的企业并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那么这正是你要做的事情,你可以对中国企业的目标函数作出新的设定,找出中国企业面临的约束条件来进行均衡分析,通过这种分析你可以讨论并预测中国企业的生产行为。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恰恰说明现代(西方)正统经济学是有用的,为什么要排斥和拒绝它呢?[33]实际上,利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原理,我们不仅可以对计划体制下的经济主体(如消费者,国有企业等)进行有效的经济分析,而且可以很好地对“过渡时期”(即从传统的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换过程)的微观主体作出理论的分析。给定了经济学的方法论和基本原理,我们理论研究工作的任务就是运用这些方法和原理去分析特殊的、具体的问题并构造相应的和更好的理论假说。在这当中,理论的构造靠的就是你掌握的这种分析方法和基本原理中内含的逻辑。

经济学界的同仁志士都十分关心我们的经济学研究如何现代化的问题,曾经讨论过关于“本土化”和“国际化”的问题[34],也有过是否要建立所谓的经济学的“中国学派”的争论。所有这些问题的焦点就是怎样对待来自西方的经济学,而这在中国的经济学界又是一个说了再说的老问题。如今对这个问题的“解”仍然是:在对待西方经济学的问题上,既不要盲目排斥,也不要盲目崇拜;要吸取其合理的成分,也要剔除其糟粕。不会有人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但是令我们感兴趣的是这个说法被提出来的方式。据说,提出这么一个忠告的大多数是以研究“西方经济学”为职业的“经济学家”,而这个忠告提出的方式在我看来与我们传统的经济学研究方式正好“同出一辙”。那么,这个传统的经济学研究方式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常常可以读到的一些经济学家的文章提供了一个范例。例如,很多文章在讨论如何搞活中国的国有企业时是这样论述的:搞活国有企业,关键要处理好几大关系,一是处理好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二是处理好企业与职工的关系,三是……;在国家与企业的关系问题上,要注意一方面要保持国家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又要保持企业的自主权,……如此等等。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人论证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宜太低的问题时是这样的逻辑,第一,因为东亚各国的增长较快,所以中国需要赶超;第二,因为中国的周边国家的发展速度也较快,所以中国更要快;第三,……,等等。对于这些文章,这些话,有谁可以说他们不对呢?我看他们的说法都正确,但是我感兴趣的是他们对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研究经济学的方式(叫“范式”也可以)。这样一种方式长期以来就是很多经济学家研究经济学和从事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的方式,就是很多经济学家表达其经济理论和思想所遵循的范式,它目前仍代表着中国经济学的研究状况。我们清楚,这样一种研究方式很难提高中国经济学家的研究水平并走向现代化。前面我提到的关于如何对待“西方经济学”的忠告的提出其实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思维方式,虽然你很难说它不对,但是它却什么都没有告诉你。对于通过一个严密的逻辑结构表达出来的经济理论,我们只知道这个理论的结构是什么,前提是什么,逻辑上是否一致等等,我不清楚怎样才能知道哪些东西可以看成精华,哪些东西视为糟粕;我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把握既不盲目排斥又不盲目崇拜的关系,就像人们在企业改革中不知道怎样才能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关系一样。很多热心于中国经济学发展的人士都认为,中国经济学家的研究水平要有实质性的进步,必须要在研究方法上更新,要现代化,就目前来说,这首先是一个观念更新的问题,需要首先改变对待和评判“西方经济学”的传统思维方式。“西方经济学”,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关于西方的经济学”,它是现代社会共同的知识存量,相对于我们对它的称呼来说,它更是一种独特的研究行为的方法。

应该说,一部分中国的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的研究水平在过去的十多年中获得了很大的进步,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研究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多数年轻经济学家已逐步摆脱了从“某种概念”出发规范性地研究问题的范式,对诸如“什么是商品?”、“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计划与市场怎样结合?”等这样的问题不再争个是非曲直。[35]他们已经认识到,经济学家应该将主要的精力用于对经验观察作出实证性的理论描述和解释,帮助人们提高认识经验现象的能力。为此,经济学家需要求助于模型的建立,也就是进行理性主义的演绎和逻辑推理,来寻求对经验现象的因果关系的解释,而这个模型既可以是数理的也可以是概念的。在这里面,重要的不是运用了什么理论,使用了什么概念,重要的是解释了什么问题,解释得是否更好。经济学的发展和其他科学的发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的是有更好的理论不断被提出来。我想,中国的经济学研究水平只有在经济学界的同仁志士真正研究中国的具体问题的共同努力中才能提高,舍此是无法实现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的(张军,1996c)。

在经济研究中,理论是可以批评和争论的,这正是理论发展的方式。但是对现有理论的批评和争论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要本着求实创新的学术精神,不可随随便便地横加指责。对待“西方经济学”也是这样,没有人认为它无可挑剔,否则它就没有生命力。即使是它的基本理论也在发展着,全世界的经济学家都在为之而努力,中国的经济学家也渴望作出自己的贡献。可是,一旦中国的经济学有所前进时,就受到一些人的指责:照搬了!西方化了!盲目崇拜了!等等。这样的指责并不是建立在理论之间的相互竞争基础上的,它不是真正的学术争论,指责他人的人并没有可以与他人相竞争的理论发展出来,而是以不负责任的方式给别人扣上“帽子”,客观上阻碍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