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理论模式及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理论模式及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这些比较管理理论认识,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开展比较管理研究、推进比较管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在一般认为,比较管理学是建立在比较分析基础上对管理现象进行研究的一门管理学分支。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公认的比较管理学教材能够囊括不断变化发展的比较管理研究的内容。本文试图对比较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式提出一些看法,并进一步分析当前比较管理学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比较管理学的春天——比较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模式及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黄群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学部工作局,北京 100732)

[作者简介]黄群慧,1966年生,河北省石家庄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学部工作局副局长,研究员,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企业管理与产业经济

[摘要]本文从比较研究方法出发,提出了比较管理研究方法论原则,并进一步在前人提出的比较管理理论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更加综合的比较管理理论模式,尝试为比较管理研究和比较管理学的发展提供新理论基础。基于这些比较管理理论认识,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开展比较管理研究、推进比较管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创造了“中国经验”,中国已经步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在这种背景下,管理学界需要回答是否存在或形成“中国管理方式”,需要寻求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企业管理基础是什么,需要探寻“‘中国经验’的管理内涵”,在这方面比较管理学提供有效的工具正是大有用武之地,中国比较管理学的春天到了。

[关键词]比较管理;比较研究方法;管理方式;中国式管理;管理移植

在管理学知识的大观园中,比较管理学是一朵奇葩。从理论上看,比较管理理论在“管理理论丛林”中很少被提及,但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从学科上看,比较管理学远不及国际管理或者跨国公司管理等分支被广泛关注,但却是理论性更强的学科;从方法论上看,比较研究方法虽然不及管理科学学派推崇的数学研究方法那样高深复杂,但是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同样的科学性

如果说,1959年哈宾森与迈耶斯《工业世界中的管理:国际分析》的出版,标志着比较管理学的诞生,那么比较管理学已经整整经历了50年的发展历程。与管理学的发展存在“管理理论丛林”相似,比较管理经过50年的发展,从经济发展学派到生态学派,再到行为方法学派,进而到权变管理学派的提出,再到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学派和20世纪90年代制度学派相继兴起和繁荣,最终也形成了“比较管理理论丛林”。比较管理学的研究重点从最初的“揭示工业增长过程和管理间的密切联系”,到着重分析环境因素和管理过程诸要素、管理效果、企业效率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到关注管理哲学对管理实践的影响,进一步发展到研究重点为努力寻求环境和组织的最佳匹配关系,再到20世纪80年代“管理新潮流的四重奏”掀起了企业文化比较研究的热潮,而到21世纪比较制度分析又赋予了比较管理学新的研究热点。现在一般认为,比较管理学是建立在比较分析基础上对管理现象进行研究的一门管理学分支。它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旨在分析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环境差异情况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并探索管理发展的模式和管理知识在不同国家的适用性。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公认的比较管理学教材能够囊括不断变化发展的比较管理研究的内容。之所以这样,一方面在于比较管理学学科方法——比较方法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在于比较管理理论随着管理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完善和发展。本文试图对比较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式提出一些看法,并进一步分析当前比较管理学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一、比较管理学研究方法——对比较方法的再认识

比较管理学发展中,由于比较方法被过于简单化和经验化的应用,使得比较管理学的科学性受到一定影响。虽然一般要求进行比较研究,要坚持系统性、全面性和中立性的思维原则,避免表面现象的比较、片面比较、带有主观色彩的比较,但是由于对比较方法科学本质认识不够、缺少对比较方法应用程序的严格遵守,使得比较方法在管理问题分析中广泛应用,但相应的研究结论不具有可累积性。

实际上,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研究方法,比较方法并不仅仅是确定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应是指为了一定目的而选择对象、收集资料和科学事实,互相对比并加工整理这些资料,包括其异同点推演结论在内的全部过程和方法。具体地说,一个完成的比较研究过程应首先明确比较研究目的,继而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选择比较研究对象,明确比较对象的具体比较特性指标,然后系统收集有关不同时间和不同环境中的事实资料进行对比,寻找异同点,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发现规律,证实或者证伪相应的理论或者相应结论,达到最初研究目的,如图1所示。

图1 比较研究方法示意图

其实,这与自然科学中的受控实验法十分相似。如图2所示,受控实验方法是指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通过严格控制条件下的实验手段,人为地系统观察、变革、控制客观对象,以获取科学事实并加以对比,揭示事物间本质联系。二者的区别仅在于比较方法不能通过实验获取资料,只能系统地收集不同条件下研究对象的现有资料,而实验方法是在受控条件通过有目的安排实验得到相应的资料。因此,比较方法的实质是受控实验方法的推广,它可以应用到不做实验的领域中。也就是,比较研究方法可以认为是自然科学的受控实验方法的原理在社会科学中的推广。

图2 受控实验研究方法示意图

进行受控实验,应事先确定受控实验对象有哪些相关因素和特性,这如同进行比较应先明确比较对象的特性指标一样。但由于实验过程中相关因素众多,逐一观察、控制、改变,全面进行比较是不可能的。所以,实验者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大胆略去那些理论上认为不相关或者相关程度不大的因素,只系统地改变几个变量,相应地观察其实验结果,并与理论假设或者推论进行比较。其实,实验是根据理论要求设计并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的。理论具有预见性,实验的功能在于对于理论假设或者理论推论进行验证。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假设一致,也从一方面证实了理论假设或者推论;反之,则理论假设被证伪,但又为新的理论假设或者推论准备了新的素材。受控实验方法就是通过这个“理论—实验—理论”的反复过程,逐步逼近真理。

与受控实验研究方法一样,进行比较管理研究也必须在一定的管理理论指导下,在相应的理论指导下,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或者推论,确定比较研究对象和相应的比较指标,然后通过收集相应的数据和资料,比较这些资料从而验证相应的理论假设或者推论。如果比较结果与理论假设一致,也从一方面证实了管理理论假设或者推论;反之,则管理理论假设或者推论被证伪,但又为新的理论假设或者推论准备了新的素材。比较管理研究也是通过“管理理论—比较—管理理论”循环来逐步逼近真理。

从更为具体的研究程序看,一个完整的比较管理研究应遵循这样的步骤:一是确定比较管理研究框架的理论模式。该模式应该明确具体的比较研究目标、比较对象,并寻找理论支撑;二是充分获取与研究对象有关的概念性、理论性和实证性的知识,并加以分类,具体到相应的比较指标;三是比较样本设计,目的是规范样本选择方法,保证比较管理研究的有效性,把样本选择过程看做一个在成本和解释性之间、随机性和普遍性之间的权衡过程;四是进行工具设计,可以用现成有效的量表,也可视需要开发新量表;五是数据收集;六是数据比较分析;七是数据解释。解释是以理论为基础的,同时验证理论的相应的推论,证实与证伪相应理论推论。

虽然实验方法更多的是在自然科学中使用,但在管理学研究中实验方法也被广泛使用:泰罗最早采用实验方法研究如何提高管理效率,梅奥则通过“霍桑实验”创建了人际关系学派,现在管理实验研究方法已经成为管理科学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形成了实验管理学分支。但是,与实验方法相比,比较研究在管理学中引用更为广泛,比较管理学内容也因此更为庞杂。

二、比较管理学的理论模式与学科理论体系

比较研究方法需要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同样,比较管理研究也需要相应的管理理论指导。而且,对于比较管理学科而言,学科的发展也需要相应的学科理论来推动。比较管理理论模式就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所谓理论模式,是一种严谨的理论,它通过一系列表现事物本质特征的概念体系体现出来,它是认识过程中主体所特有的认识功能,是带有创造性和超前性的一种思维。比较管理学的理论模式旨在从理论上指导各种管理现象的比较,使得比较管理从直观现象对比上升到科学的管理研究。

有关比较管理理论模式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图3、图4、图5所示,为几个代表性的比较管理学理论模式。图3是第一个比较管理理论模式,由比较管理学的两个先驱者法默(R. N.Farmer)和里奇曼(Barry M.Richman)在其《比较管理与经济发展》中提出。在这个模式中,他们首先明确管理效果的概念及普遍使用的衡量方法,继而对管理过程、外部环境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归类。这些工作都极富开拓性,对比较管理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个模式给人们提供了比较管理研究所需要的概念体系,也是用以理解不同文化、地域之间管理效果差异的很好手段。但是,这个模式是不全面的,它过分强调外部环境因素对管理和组织行为的影响,而忽略了管理的内部因素。

图3 法默—里奇曼模式

图4是由尼根西(A.R.Negandhi)和埃斯塔芬(B.D.Estafen)于1965年12月提出的。他们强调了管理哲学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管理哲学和环境是自变量,中间变量是管理实践,从属变量是管理效果。这里的管理哲学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内外相关因素所持有的明确或者隐含的态度。该模式考虑到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哲学的作用,但对企业的其他因素并没有涉及。

图4 尼根西—埃斯塔芬模式

图5 孔茨模式

图5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孔茨(Horald Koontze)1969年12月在其名著《管理学》第6版中提出的。在该模式中,孔茨把管理科学原理和管理实务分开,并明确指出研究比较管理的目的不仅在于研究管理科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更重要的是研究管理知识的移植问题;在研究范围上,该模式把企业活动分为管理实务和非管理实务,明确提出企业的绩效应该包括由管理因素取得的绩效和非管理因素取得的绩效两部分组成。这些划分对于明确比较管理的研究对象和具体比较指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孔茨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区分方法和具体比较指标。

综观上述诸模式,可以看出,比较管理理论模式旨在表明管理绩效决定于哪些因素,进而指导比较管理研究的比较对象应该是什么。从总体上看,影响管理绩效的因素有很多,如果是针对企业管理绩效,企业组织和企业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最终影响管理绩效和企业绩效。如图6所示,是本文提出的一个更为综合的比较管理理论模式。

图6 一个更为综合的比较管理理论模式

该模式综合了上述几个比较管理模式的观点,以系统和权变管理为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假定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是组织能动主体,对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管理知识具有整合能力。这个更为综合的比较管理理论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本模式引入一个核心概念——管理方式,并认为比较管理研究的对象是各类组织的管理方式。虽然管理方式一词常常被使用,但还缺少严格的界定。这里所谓的管理方式是指在某种特定环境和组织内部条件下,组织管理部门和人员履行其管理职能的方式,也可以理解为管理系统的运行方式,包括执行管理职能的观念、价值标准、方法、分析技术等内容。任何组织在任何环境下,管理部门都必须以某种方式来执行其管理职能,只是在不同的环境下执行管理职能的方法、观念、技术不同。这说明管理方式是可比的。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管理方式,一个组织的管理方式与另一个组织的管理方式不会完全相同。舍小异,求大同,一个国家的企业会有一个国家企业的管理方式,这就是所谓的美国管理方式、日本管理方式等。从图6可以看出,管理方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管理方式是最高管理层基于自己的价值观体系、组织目标和整合能力,综合考虑到组织系统、环境系统以及管理知识存量的影响后的理性选择,并经组织上下长期协调磨合后形成的;另一方面,管理方式决定管理绩效,进而影响组织绩效。因此,基于此模式,比较管理研究的研究对象就是管理方式,这正如比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比较经济体制一样。一般认为,比较管理学研究对象是管理理论及过程、管理思想,或者任何值得注意的管理现象,显然这种观点不具有科学性,会导致大量非积累性的研究成果的产生,从而不利于比较管理学学科的发展。而本模式提出比较管理研究对象是管理方式,这对比较管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由于管理知识的移植和创新是组织建立有效管理方式的途径,因此,本模式把管理知识单独列出,并认为比较管理学的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关于管理知识移植和创新的规律,具体研究在特定环境和组织系统中产生的有效的管理知识能否和如何移植到其他环境和组织系统中,以及移植后如何创新从而进一步形成有效的管理方式等问题。一般认为,从移植角度看,管理知识应该包括三类:一是与情境无关的管理知识,这类管理知识适用于任何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是一种通用的管理知识,具有很好的移植性;二是情境嵌入型管理知识,这类管理知识将情境作为自变量或调节变量,移植这类管理知识必须同时将相应的情境一同移植,这类管理知识移植的困难性相对大一些,必须考虑“嵌入”这类管理知识的情境因素(变量)是否能够移植;三是情境依赖型的管理知识,这类管理知识只适用于产生这类知识的情境,属本土化的管理知识,很难移植到新的情境中。比较管理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分析哪些管理知识是情境无关的,哪些是情境嵌入的,哪些是情境依赖的,从而形成管理知识是否可以移植、如何移植、移植后如何创新管理方式的有关研究结论。

第三,这个比较管理模式拓展了比较管理研究范围,不仅是针对企业组织的管理进行比较研究,而且还包括各类组织的管理比较研究。最为经常的是三类比较管理研究:第一类属于跨区域尤其是跨国界或者跨文化的比较研究,这类比较管理研究最直接的应用领域是国际企业管理,我国这类研究的目的大多数在于“洋为中用”;第二类属于跨组织类型的比较研究,如企业、政府与非营利组织(NPO)之间管理的比较研究,这类比较管理研究的目的大体可以用“他山之石”来描述;第三类比较管理研究是跨时间比较研究,这包括案例研究、历史分析等,其研究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古为今用”来描述。

如果说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是该学科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和目的的一系列相关命题组织的,我们可以将比较管理学的学科理论表述为:比较管理学的对象是管理方式,其研究范围可以是跨地区、跨文化、跨组织类型、跨时间的组织管理方式;比较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是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需要相应的理论模式的指导;比较管理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形成有关管理知识移植的相关命题,这些命题形成管理移植理论。这样,“比较管理理论模式—比较研究方法—管理移植理论”形成了比较管理学的学科理论体系。而且,这也是比较管理学的知识积累和发展过程,以理论模式指导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证实或者证伪相应的管理知识移植相关命题,这样大大小小无数个比较管理研究重复着这个过程,从而不断推进管理知识移植和创新,促进了有效的管理方式建立,比较管理学也就不断地发展。

三、现阶段我国开展比较管理研究的重要意义

应该说,我国理论界对比较管理学的关注,相对于其他管理学分支而言,是比较超前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有比较管理学的教材,[1]尤其是在80年代,我国为了研究学习移植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对日美管理异同和特点的研究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对当时国际管理学术界流行的《日本的管理艺术》、《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企业的调整》、《日本和西方管理的比价》、《寻求优势》、《企业文化》等著作进行了及时的翻译介绍和引入,甚至还存在“是学习移植日本的管理方式还是美国的管理方式”之争。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外资企业的大量进入,在跨国经营和国际企业管理领域中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客观上丰富了比较管理理论的应用成果。但是,总体而言,我国比较管理学研究并没有自己突破性的贡献,基本上处于引进应用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整体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论有关。当管理学界还没有给出一个大家可以接受的“中国管理方式”描述,我们就无法将中国企业管理方式与美国、日本等国的企业管理方式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

现阶段我国开展比较管理研究、推进比较管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创造了“中国经验”,中国已经步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在这种背景下,管理学界需要回答是否存在或形成“中国管理方式”,需要寻求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企业管理基础是什么,需要探寻“‘中国经验’的管理内涵”,如上所述,在这方面比较管理学提供有效的工具正是大有用武之地。

从理论上看,比较管理学最初产生的背景就是要揭示管理因素对一个国家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贡献和影响。哈宾森与迈耶斯在《工业世界中的管理:国际分析》一书中认为,管理者是工业化过程中的催化剂,是促进工业化进程的组织和机构的创作者和控制者,进行比较管理研究,要从国际视角比较分析工业化进程中管理者的活动、任务和管理者角色本身,进一步探求管理哲学、理论和原则在不同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通用性。从上述比较管理学的理论模式和比较管理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内容也可以看出,构建比较管理理论模式,对中国管理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我国管理知识移植和创新的规律,将成为未来比较管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从历史经验看,一个大国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必然是以自己企业管理创新与发展为基础的。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推进了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跨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而日本管理方式的形成,也正是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一系列比较管理研究成果被世界管理学界认可的。日本的看板管理、全面质量管理、零库存管理、企业文化(Z理论)、一个流的生产方式等,都是在80年代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快速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为背景的。

从我国工业化进程看,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现在中国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而且,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区域差别比较大,一些地区已经跨入发达地区的行列,如果我们不考虑美元币值的变化,上海在2000年、北京和天津在2004年和2006年都已经达到了日本20世纪80年代、“亚洲四小龙”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水平,进入发达地区行列。到2007年,上海、北京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天津、广东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后半阶段,浙江、江苏、山东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前半阶段。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工业化进程中的企业管理创新与发展,再从国际视角分析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背后的管理内涵,研究中国管理方式或者“中国式管理”,研究中国管理知识的移植和创新问题,时机已经成熟。

从我国的企业发展情况看,一方面,这些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企业管理不断创新,已经产生了很多好的管理实践经验。如表1所示,从我国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获奖项目数量中可以看出,自第一届1990年开始,到2008年第十五届,我国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项目总数达到1274项,其中一等奖276项,二等奖943项,三等奖55项。总体来看,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不仅说明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日益得到重视,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大量的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为我们研究我国企业管理发展现状、研究中国管理方式提供了相应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我国大量企业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管理方式的国际适用性和可移植性如何,在国外的中国企业如何建立适合当地国情的管理方式,这为比较管理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表1 历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网站资料整理。

从我国管理学发展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管理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管理学术研究、管理学教育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状态。迄今为止,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众多分支学科领域、庞大的知识体系的学科。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成立,管理科学取得了与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一样的学科地位;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次将管理学作为一级学科列入学科专业目录,1999年我国首次授予管理学学位。迄今为止,我国的管理学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已经培养了一大批管理学的专业研究队伍,他们分布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机构和企业中,这些研究人员都具有很好的学术背景和研究能力。这实际上已经为我国通过比较管理研究我国的管理方式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条件。

总之,从国际和历史视角来研究和探讨中国管理方式,已经成为我们中国的管理学家义不容辞的职责。什么是中国式管理?中国是否具有自己的独立的管理方式?与国外相比,我们中国对管理学和管理知识大厦有着什么样的贡献?在这样的问题上,比较管理大有作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中国,比较管理学的春天的确来到了。

参考文献

[1]陈佳贵、黄群慧等.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黄群慧.比较管理学学科理论体系构思[J].社会科学,1993(2)

[3]黄群慧.比较管理理论模式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1(1)

[4]闫进宏.比较管理和跨文化管理研究方法述要[J].学术研究,2008(5)

[5]杨海涛.比较管理学导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

[6]袁治平.多重比较管理研究方法论及其应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7(6)

[7]A.R.Negandiand S.B.Prasad.Comparative Management[M].Appleton Century Crofts,1971

[8]Richman,B.A and Farmer,R.N. Comparative Management and Economic Progress[M]. Richard.D.Irwing,1965

The Spring of Comparative Management:Methods of Research,Theoretical Modes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China

HUANG Qun-hui

(Bureau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General Office of Academic Divisions,Beijing,100732,China)

Abstract:Starting from a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I make out the principle of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comparative management,then put out a new and more comprehensive theoretical mode of Comparative Management,and try to give a new theoretical base for the i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Based on those understandings,in this paper,I believe that it has mor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make research of Comparative Management and promote its development.The economy of China,through 30years’rapid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has created a“China experience”,and has entered the second half of themid-industrialization stage. In this context,management scholars need to answer whether or not existing or formatting the Chinese management style,hunt for the management base for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ese economy,and search for themanagement connotation of the“China experience”. Comparative Management has provided effective tools and has great potentials of development,the spring of Chinese Comparative Management is coming.

Key Words:Comparative Manegement;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s;Management Style;Chinese-style Management;Management Transplantation

【注释】

[1]杨海涛:《比较管理学导论》,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