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百年管理史的文化诠释

百年管理史的文化诠释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百年管理史的文化诠释 A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Management History陈荣耀Rongyao Chen摘 要 管理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现象。20世纪百年管理史的五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文化基础。本文以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了20世纪管理的百年发展历程,发现现代管理科学首先发生在西方,西方管理的东方化趋势,以及东方管理的复兴都是有着深层的文化原因的。由此可见,管理的本质是对特定价值理念和管理条文的认可和执行。

百年管理史的文化诠释
A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Management History

陈荣耀

Rongyao Chen

摘 要 管理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现象。20世纪百年管理史的五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文化基础(科学管理与科学主义行为科学管理与人文主义、现代管理与管理的东方化态势、柔性管理与东方文化、创新管理与东西文化的融合和创新)。本文以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了20世纪管理的百年发展历程,发现现代管理科学首先发生在西方,西方管理的东方化趋势,以及东方管理的复兴都是有着深层的文化原因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进入了以东西方文化融合为基础的创新管理的新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东方文化将担负起天人合一、追求和谐、资源整合、创新需求的现代管理使命。

关键词 管理史,文化诠释,融合,创新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management is a cultural phenomenon.Each of the five stages of management history has its corresponding cultural foundation.This paper re-examines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 in last century,and finds there are deep cultural reasons for many phenomena such as management science first occurring in the West,orientalzing of western management and the renaissance of oriental management culture.With the advent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Era,the world has entered a new phase of management—innovation management,which i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oriental and western culture.In this new phase,oriental culture will undertake new missions such as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Humanity,the pursuit of harmony,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demand-oriented.

Keywords Management History,Cultural Interpretation,Integration,Innovation

百年管理史的文化诠释,是指20世纪整整一百年管理发展历史的文化剖析与历史演变,因为管理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现象。按照《企业家论纲》的分析,20世纪百年管理史被分解为五个阶段,这就是20世纪初叶的科学管理时代,20世纪30年代的行为科学管理时代,战后50年代的现代管理时代,70年代以东方文化为中心的柔性管理时代,90年代的创新管理时代。这五个阶段的划分,是按照20世纪百年经济发展的阶段特性和管理特性展示的,基本上是以20年为一个中周期的发展逻辑决定的。它的动因在于生产力的阶段性发展,要求管理科学的阶段性突破与发展,于此依次演绎出:以绩效为中心(科学管理),以人的价值实现为中心(行为科学),以现代技术为中心(现代管理),以文化为中心(柔性管理)和以东西文化创新理念为中心(管理创新)的五个发展阶段。

在此基础上所展示的管理与文化逻辑关系是:科学主义奠定科学管理的文化基础,西方人文主义奠定行为科学的管理基础,管理的东方化态势奠定战后现代管理的文化基础,东方文化奠定柔性管理的文化基础,而东西文化的高度融合与创新,奠定创新管理的文化基础。

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分解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终于告一个段落,从而进入以整合为中心的管理阶段。流程重组,CIS设计,信息管理,学习型组织的形成,西方企业的核心化、集聚化趋势,实际上都体现了这种以整合为基础的管理时代的到来。而创意经济,智力资本运作,通道为王,以需求为导向的美国创造力经济的崛起,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点。而所有这种整合又必须基于精确分解,因此,人类经济文明、管理文明的演绎终于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东西文化交融整合的时代。

一、管理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现象

美国管理专家法兰西斯说,你能够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能够用钱买到劳动力,你能够用钱买到服务,但是,你不能够用钱买到热情,你不能够用钱买到主动,你不能够用钱买到一个人对事业的奉献。而所有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而争取到。这就是说,文化的认同、观念的协调、价值的沟通,是一个企业增强内部凝聚力的关键,是任何钱和管理条例都不能替代的。由此可见,管理的本质是对特定价值理念和管理条文的认可和执行。所以,有效管理必须是硬管理和软管理的统一,是制度管理和价值认同的统一。

每一个管理者都有自己的选民。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它帮助管理者从一个全新的层面来审视自己的管理绩效。员工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只知道执行指令的工具,他们对于特定的管理氛围与意境是深为敏感的。当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创造性的精神去完成上司的指令时,实际上是对你的管理工作投了赞成票,否则就是投了弃权票和反对票。这时候,我们可以联想到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一个最有成效的管理模式是最能发掘员工的管理智慧和热情的模式,成功与失败企业的根本区别,往往就在这一点上。

所以人们说:如果一个企业仍然把员工当成打工仔的话,这个企业是没有前途的;如果一个企业仍然在推行廉价的企业家制度的话,这个企业必将陷于一种经营者“机会主义选择”的风险危机之中。国有企业之所以效益低下和频频出现问题,同廉价的企业家制度不无关系。

管理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现象,这一点最能体现于世界企业的竞争格局之中。有人问世界前十强,为什么你们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答曰:我们在留住一流人才方面是成功的,这就要靠我们的文化,靠我们的管理氛围与环境。于是,人们得出如此的推理: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企业核心能力的竞争,亦即企业内不可替代的运作机制、价值系统、技术要素、知识创新的竞争,即企业内智力资本的集聚与创新的竞争。而所有这一切的“载体”是人才,是人力资本的存量,因为它是企业内在活的智力资本之源,而人才依托的是适于人才成长与作为的文化环境与制度环境。所以,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企业内在文化创新和知识积累的竞争,亦即企业内在文化资本的竞争。

世界经济成功发展的历程表明,只有当某种经济的发展特性同特定民族的文化禀性与特征相一致时,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获得真正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某种区域性的文化特性。如美国人善于做“大”,德国人做“精”,法国人做“浪漫”,意大利人做“创意”,日本人做“省”,俄罗斯人做“粗”,印度人做“新”。中国社会由于长期处于短缺经济时代,并多多受制约于权力的干预,所以中国人习惯做“价格优势”,其产品特性就是数量化与低度化。

由此,人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经济现代化的本质,乃文化创新。

不能学到科学主义原则,就难以步入科学管理的殿堂;不能学到人本主义精神,被管理者始终只能是被支配的打工者;不能学到法制意识和精神,通行于管理界的基本准则只能是权利;不能学到“工业精神”,结果只能是商业精神泛滥,追求短期效应,追求贱买贵卖,追求低价路线,追究低度化、低品位。由此可见,文化创新,是中国经济和管理现代化的首要命题。

二、科学管理与科学主义原则

现代科学管理的诞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这就是:第一,社会完成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轨。因为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只要家庭管理或家属管理而不需要科学管理;第二,机器大工业的诞生与发展,即,社会生产客观上要求统一的指挥中心;第三,社会特定的文化结构提供了科学管理诞生的思想基础。正是西方而不是东方,首先具备了这三个基本条件,因而在20世纪初诞生了科学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从而开拓了现代管理的历程。

在此,文章主要研究的是,科学文化如何为科学管理的诞生创造了它的文化基础与背景。科学文化在文艺复兴时期以反神性的人文主义为主体内容,即必须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而不是崇拜神的力量,从而第一次把人自身从神学的禁锢中解脱出来了,开始了人的独立意志和主体活动的发展,由此开拓了近代文明。但是,近代文明发展必须依据于科学主义的力量,依靠科学力方能挣脱中世纪社会的纽带。从古希腊源头传承下来的科学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终于凝聚为推动历史进步的巨大杠杆力——科学主义。它开拓了近代文明,使人类第一次创造了足以战胜神的力量,即现代生产力。因此,人们注意到了科学主义五大原则的现代功效,即逻辑主义、分解思维、规范形式、精确原则和受控实验。这样,终于摆脱了中世纪人类对事物认识和掌握的方法,使生产力诸要素在科学精神支配下重新组合,从而创造了现代化的生产力。

而西方科学管理思想,正是科学主义五大原则的再现,了解一下泰罗制的形成过程就可知道。泰罗制的产生是以规范实验为起步的,他把熟练工人的操作动作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然后用慢镜头慢慢放出来,把多余动作剪掉再连接起来,这就形成了标准动作的操作规范。以此确定劳动定额,规定凡超过标准定额10%者,可增加工资10%—30%,否则按比例扣除。由于科学定额工资制度的推广,导致生产频率和生产密度的提高,使当时全美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200%—300%。也就是说,由于泰罗制的推行,一个美国的产量变成了2—3个美国的产量。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到科学主义的精神:他把操作动作分解为必要动作和多余动作,剔除多余动作,这是分解思维方法;由此形成的标准动作,是精确思维和规范原则的要求;根据标准动作确定工作定额,这是定量思维要求;规定凡超过10%者可增加工资10%—30%,这是逻辑主义体现。由此大大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则是科学主义的结晶。

因而,作为科学主义结晶的科学管理,只能出在西方而不是东方。

科学管理的本质,乃工业化逻辑准则在管理上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是对整个管理流程和考核指标的量化把握。正因为有了量化,管理才摆脱模糊而进入科学范畴。而要实现量化,关键在于分解。实际上,在科学管理的五大原则中,分解是基础,唯有分解,管理才能规范,从而奠定管理的逻辑程序。把一个无法量化分析的变量通过特定的程序,使其量化,这是科学管理的基本要求。

其二,是对整个运作流程的科学把握。科学管理的本质乃程序化与规范化,体现的是工业化运作逻辑在管理上的应用。所以,凡是规范的管理必定有严格的程序,这也是科学管理能够产生实际效益的关键环节。

其三,职业经理人制度。企业家应当是职业经理人,受过专业训练,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知识,掌握企业运作的基本规律,能够及时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马克斯·韦伯的科层管理原则:岗位的权力责任必须实现制度化和知识化,职位的任命是能力和技术资格的表现,管理者是一种职业,凭才干晋升。所以,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反映了科学管理的有效性。

量化管理、程序化管理和职业经理人制度反映了科学管理的基本特点。没有量化管理,管理不可能达到“科学意境”,摆脱不了传统管理模式;没有程序化运作,非效率化倾向就不能克服;经理不经过专业培训,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企业家,最多只是一个经营家。这也是中国缺乏职业经理人的根源。

科学管理在西方诞生的必然性给人们的启迪是:一个后进民族要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科学管理模式,首先,必须完成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轨;其次,商品生产、社会化生产发展应当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从而产生优化管理、优化劳动组合的要求;最后,在思维方式上必须接受西方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形成分解思维、逻辑思维、量化思维和科学思维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自己的科学管理模式。

三、科学管理发展的人性论基础

(一)科学主义与X理论

科学文化经过商品文化析晶,终于提供了能产生现代科学管理理论的物质基础,即充分发达的商品经济。正因为有了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才终于为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提供了管理工具,提供了生产力发展的软件因素。科学管理把人简单地视为机器人、经济人,只关心任务完成而不关心人的本身,是基于X人性理论基础上的,所以用X表示。

X理论要点非常类似于中国古代荀子提出的“性恶论”观点:(1)一般人天性厌恶工

作,尽可能逃避工作;(2)多数人要用强迫、控制手段来胁迫、惩罚其努力工作;(3)人的本性宁愿服从,怕负责任,胸无大志,明哲保身。因此,管理的对策必须是强化控制和指导,管理的任务是告诉工人该怎样做、做什么、不讲为什么,并且监督他们做。

但即便如此,科学管理仍然是一切民族和国家在建立自己管理体系中所必须经过的第一个阶段。这是由于,第一,科学管理的根本使命在于建立工业秩序,变放任式管理为规范管理,变经验式管理为科学管理,变个人式管理为组织管理,变无序管理为有序管理。它把人类的行为方式和机器的运行方式结合起来,用外力强迫生产中人要素与物要素的有序结合。所以,它构成为一切管理的基础与起点。第二,它是用传统主义的方式提出了“管理实质是对人管理”这个命题,只是它把人看成是被动因素,而不是主动因素,是经济人而不是社会人。第三,其内在矛盾已经揭示了管理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基本趋向。

(二)人文主义与Y理论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人们发现,能力强的人工作绩效不一定比能力弱而积极性调动得好的人高;在人的基本生存要求得到满足以后,如果工作环境恶劣,人们的自尊心得不到尊重,即使有好的物质刺激,也不一定能产生好的工作效果。而现代心理科学的发展就在这方面提供了足够的证据。因此,管理科学中对“人”这个生产力要素的重视和研究就变成一种必然趋势。它的积极成果终于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使管理科学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即行为科学管理时代。它的心理学理论是,人是多种需求的统一体,管理必须使人受到尊重,以Y理论表示。

(三)科学文化与超Y理论

超Y理论的出现,是行为科学管理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有人用X理论对工厂和研究所进行管理试验,结果是工厂效果好而研究所效果差;反之,用Y理论进行试验,前者效果差而后者效果好。这就是说,绝对地认为Y理论一定优于X理论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于是人们提出了超Y理论:(1)人们是怀着不同的需求而加入工作的,有人需要正规化机构和条例,不需要决策和承担责任;而有人需要自治,需要创造性机会,需要实现胜任感;(2)管理的途径必须使工作性质和从事工作人的需求相结合,和工作人员素质相协调,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组织形式和领导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3)组织机构和管理层次的划分、职工的培训和工作的分配、工资报酬和控制程度的安排等,都必须从工作性质、工作目标和职工素质角度考虑;(4)当一个目标达到后,必须采取新的方式继续激起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胜任感,使之为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超Y理论诞生标志着西方科学管理思想发展告一个段落,而以后发展则是基于超Y理论基础上的发展,即加入一些新内容。如系统论思想的诞生,使管理呈现为系统化趋势;数学发展并引入管理,使管理进入定量分析层次;电脑的应用进入管理,使管理呈现电脑化趋势;而随着现代管理对抗意识强化,管理进入战略阶段;未来社会多变特性,使管理呈现权变特性等等。因此,战后现代管理的发展呈现为多元化、多变化的特征,但是它的基础则是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思想,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层次。后进国家如果要发展自己管理,通过强化管理密度可以压缩管理发展时间,但是不能少了这两个基本阶段。基于东方文化基础上的管理,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化特点,取得综合效应,但它的前提仍然是以接受西方科学文化,接受西方科学管理思想为基础。

四、西方管理的东方化

以分解、逻辑、精确、量化为特征的科学管理,同战后经济发展的战略化、系统化、权变化、非理性化的特征不相吻合。与此在西方,首先是哲学界,其后在经济与管理界,出现了研究东方文化的热情。即研究东方的古典哲学,古典管理思想,古典文化。而日本式战略管理则是基于东方兵法思想基础上的成功。于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掀起研究东方文化热,从而推动人类管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一)现代西方整体管理和东方系统论思想

经营管理是现代管理发展的基本格局,现代管理日益把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乃至原材料的采购、外协加工、新市场开拓、新产品试制等包括进来。这样,系统管理就成为现代管理的基本模式。在西方,虽然发展了多门关于整体性的理论科学和方法论科学,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等,但是在古希腊文化基因中却缺乏这种基础。或者说,他的整体把握事物客体的特点由于长期被分解思维所取代,已经难以产生它的现代功效。但是,中国早熟型的系统观念和理智直观地把握事物的方式,却由于它的历史特别长,而且是世界古文明中唯一没有断裂过的一种文明形态,而强化了它的整体性观念,从而提供现代整体管理的文化基础。

(二)现代西方目标管理和东方跨度思维

目标管理已成为当前西方流行的一种管理方法。这就是在一定时期,确定总目标,制定总体方针;通过分解目标,落实措施,安排进度,具体实施,确定效益,并经过严格考核,在组织内部通过自我控制以达到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这种基于严格的逻辑推理基础上的目标管理,是西方特色的目标管理。它的特点在于保质保量,实现循序渐进,因而适应于顺利情况下的管理状态。

如果在逆境情况下,在市场区隔已经分割完毕,产品的质量又劣于竞争对手,“商战”又是处于一种你死我活的格局下,要能在这种情况下取得立足之地,险中求胜,那就只能用东方式的目标管理方法,跨越中间环而得以实现目标。它的方法论基础就是东方型的跨度思维和东方型顿悟思维。中国人极善于把最具体的事物和最抽象的东西结合起来,把最上层的东西和最基础的东西结合起来。比如气功,其间原理尚未弄清,但其中的成果却是惊人的。这就是中国人的直观理性式思维方式,又称顿悟思维,它可以在不弄清事物内在逻辑联系之前,凭借顿悟思维和跨度思维方式,直接深入事物内在矛盾中,抓住关键问题以实现解决矛盾的目的。这就是东方人的顿悟思维技巧,他不是通过逻辑思维来实现目标,却能跨越诸多中间环节,直接接触到事物内部本质,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而取得成功。

因而,日本人非常重视中国古代的跨度思维特性。他们在比较了西方科学管理和东方目标管理特性后说:在经济顺利发展的情况下,利用西方科学管理方法易于取得成功,但在经济不顺利情况下,用东方古典管理思想则非常有效。在具体的管理方式上,日本人实现了互补效应,因而取得了成功。

(三)现在西方权变管理和东方辨证意识

权变管理是由现代西方经济发展的多变化特性决定的,权变即是权宜和应变管理的合称。由于现代化经济发展具有应变性、瞬时性和高频性特点,使经济作为管理对象,变化频率加快。这样,具有一定程式的管理模式就不能适应变化的要求,而必须形成一种能因势而变的权变管理理论。西方管理界把超Y理论称为权变管理,即管理方法必须在既对人重视又对物重视的矛盾选择中组织管理。但这仅仅是一种狭义的权变管理,这里所说的权变管理是指一种广义的权变管理,即是以实现为中心而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的管理。所以,权变管理只承认具体原则和具体原理,只承认具有广义适应性的弹性原则。因而,权变管理作为以实现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以目标多边性为基本特点,以确定具体管理方式的一定幅度,来探析影响系统变化的几维参量,以此确立一些最基本的而又最基础的相关原则,从而在动态环境中实施应变管理。

(四)现代西方战略管理和东方韬略思想

系统管理、目标管理、权变管理的综合,就是现代战略管理。如果把经济竞争亦看成是对立双方智力、能量、资金、人力综合较量的话,那么经济竞争就变成了经济战争。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韬略意识在其中就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例如,未战先算、运筹定计,经营决策的首要问题;先胜后战、组织治众,生产管理的核心问题;巧能行事、营销谋略,市场开拓的竞争问题;审时度势、适时应变,经营目标的变化问题;兵贵神速、出奇制胜,经营战略的超越问题;忍辱负重、等待时机,经营拓展的时效问题;五德齐备、可为大将,领导核心的素养问题。这就可以看到,在现代化商战的格局下,学一点东方战略思想,学一点东方韬略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五)现代西方管理非理性化态势和东方意会思维

在人的主观因素中,有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知识、工龄、经验、文凭等为人的理性因素。这些理性因素易于定量把握,易于控制。以前对人的因素关心,主要是对人的理性因素关注,显然这是不够的。而情感、意志、兴趣、习惯、嗜好等这些难以控制的人的主观因素,就是非理性因素。然而人们发现,并不是人的理性因素决定人的工作效率,而恰恰是人的非理性因素决定人的工作绩效。所以,现代西方管理的最新态势则是对人的非理性因素的关注,亦即对现代管理的“软因素”的关注,这就要求人们强化对人的非理性因素研究。

但是,非理性因素具有非规范性、非定量性、或然性、模糊性特点,和西方科学思维的严格、逻辑、定量、规范思维方式相矛盾。在此,东方思维则具有它独特的长处,它的思维方式本身带有非逻辑性、模糊性特点,意会思维特长。它提供了更大的思维回旋余地,因而易于适应西方管理非理性化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知,现代西方管理发展的最新态势,即系统管理、目标管理、权变管理、战略管理和管理的非理性化趋势,已经日益遇到文化基因上的障碍。因此,东西文化的互补效应已经作为一种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呈现在人们面前,使西方管理呈现出东方化的趋势。

1973年的“尼克松震荡”,即一盎司黄金35美元的兑换比例取消而进入浮动汇率制,表明美国经济从强势地位开始走向衰退,原因在于战后大量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告一段落。而日本经济,由于走的是高级模仿和价值创新道路,其增长势头仍然在继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叶,日本经济开始走强,甚至夺取了五个世界第一。于是,日本式东方管理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就是管理的第四阶段,即柔性管理与企业文化的管理时代。

即此,20世纪百年管理史进入以东方文化为主的管理阶段。它揭示了三个主题,其一,以系统、整合、和谐为中心的东方文化,实际上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基本趋向,当人类经济文明终于摆脱了以“掠夺”为中心的主题以后,人类文明将走向和谐,走向竞合;其二,随着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人的价值和地位的上升,随着人力资本依托型经济发展时代的到来,东方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与文化将得到充分重视和认可;其三,所有这一切,都必须以人类经济文明达到一定阶段为前提。否则,如果人们还处于为争取必需品而斗争的时代,那么充塞于整个社会的仍然是掠夺、榨取和暴力,由此,旧的一切又都会死灰复燃。

五、创新管理,东西文化的交融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美国重新夺回管理世界头把交椅的宝座,从而使管理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即以智力资源为主的管理时代。由此,社会进入高技术竞争时代,市场进入品牌战略时代,企业无形资产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因素;信息资源多寡及其处理能力不仅将重新区分发达国家与后进国家,也使企业形成不同的竞争力度;市场结构、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使所有国家和企业都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自己的战略目标,由此管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创新管理以流程重组为特征,以智力资本为生产要素,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标志,实际上开拓了人类经济文明发展的全新时代。具体内容表现为流程重组,学习型组织形成,企业核心化趋势,创意革命和以需求为导向的战略特性。

流程重组,英文缩写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意为企业经营的重建过程,是从根本上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进行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从而使整个流程更有效地适应市场要求变化。它是管理从分解到整合的一个典型标志。

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基本特征。对大量成功企业研究的结论表明,企业竞争的优势归根结底取决于企业内在的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竞争的优势。企业可以向外寻求这种优势资源,然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内在员工的智力资源的发掘,而学习型组织正是由于适应这种需求而诞生的。

企业核心化趋势是企业两极分化的必然结果。既然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内在智力资本积累和作用的大小,因此有些企业专门积聚和发展智力资本要素,即集中于研发、创新、设计、流程重组、品牌运作等,而把简单重复的加工环节外包出去。于是,企业就区分为两级,以决策创新功能为主的“头脑企业”,和以加工、生产为主的“手脚企业”,前者决定后者。不仅如此,由外包形成的产业链使原先单个企业的“点竞争”变成产业链式的“线竞争”,企业竞争格局升华,而资本对社会多层次资源的利用也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创意革命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性。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产业的发展不一定依托于某种实物经济的运作,而是依托于一个创意。它可以通过商业化运作或设计形成一个具体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一个产业。唐老鸭、麦可·波特、超女经济,无不都是由一个创意而形成的一个产业。由此可见,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不懂创意经济,不懂创意产业是不行的。当今全球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且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其中美国的增长率达到14%,英国达12%。由此可见,创意经济是创新管理的主题内容之一。

以需求为导向战略特性,已经表现为各种管理模本的最新发展态势。如品牌战略,其最新发展态势就是品牌创设如何有效满足客户对品牌理念的最新要求;美国的创造力经济,是对产品进行再设计再创造,目的在于满足消费者的最新要求;而战略管理理论最终归结为以客户要求为导向的战略。所有这一切都表现为客户导向的最佳实现。

由此可见,创新管理的特征是:整合资源,和谐发展,创意产业,需求导向和知识加载。

据此,可以得出东方文化的现代管理使命是:

天人合一。经济的现代发展绝对不能以自然生态的破坏为代价,西方工业文明在其成长过程中对农业文明、人类资源肆无忌惮的破坏必须禁止。社会应当进入天人合一的发展历程。

追求和谐。东方文化的最大特征是最求和谐。所以人们说,当西方文明把地球搞得一团糟的时候,唯一出路就是寻求东方文化的“和谐”准则。

资源整合。实际上一切资源都是稀缺的,都不能肆意破坏的,那种为了一己利益而大肆掠夺他人资源的做法是卑鄙的、不道德的,因而结局必定是悲哀的。绿色革命,循环经济,资源再利用等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性,管理的创新正是在这个层面表现得尤为清晰。

创新需求。以人的价值为中心,就可以发现人的需求是丰富的分层次的,这就是生存需求、功能需求、享用需求、文化需求、创意需求、体验需求,实际上每一层次的需求开发,都将带来一个全新的市场机遇。而其本质则是对社会资源的高效益开发和利用。

由此人们发现,随着管理的现代发展,东方文化的效益与作用越来越明显。正如托夫勒所言,西方管理文明如果没有东方哲学的注入,是没有灵魂的;而东方文明如果没有西方科学文化的注入,就会缺乏科学支撑,缺乏制度效应。所以,两者必须是同步发展的。

img35

《东西文化与百年管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