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文化对人的诠释

中国文化对人的诠释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要进行文化的研究,更需要透过文化现象的重重迷雾而抓住其核心本质,在风靡全球的文化研究热潮中,之所以会表现出文化定义风起云涌、千般万类的现实,重要原因之一即人们更多的是忽视了文化的本质而仅从现象、状态入手描摹文化。所提炼出的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化定义,回归到文化“质的规定性”而对文化的本质做出以下表述,即“文化在本质上是以意会符号承载的族群主观信息。”如菊花文化、兰草文化、蟋蟀文化、龟鳖文化等。
文化的本质_生命文化要义

人是宇宙系统中目前已知最具智慧的高级生物,而智慧最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即透过现象的重重迷雾抓住事物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句高频度出现的口头禅,既是人类智慧深化的重要成果,也是人们运用智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重要工具。人们要进行文化的研究,更需要透过文化现象的重重迷雾而抓住其核心本质,在风靡全球的文化研究热潮中,之所以会表现出文化定义风起云涌、千般万类的现实,重要原因之一即人们更多的是忽视了文化的本质而仅从现象、状态入手描摹文化。世间的诸多事物,其现象可以成千,状态可以累万,然而任何一件事物的本质虽然可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但限于其“根本性质”的根本性,尤其是在借助同一工具从同一角度进行发掘时,一般来说在表达方面则不应该是可以歧义杂陈而众说纷纭的,文化的定义亦然。虽然人们可以采用性质定义、发生定义、关系定义或功用定义等逻辑方法界定文化的概念,也可以采用划分、限制、概括等逻辑工具描述文化的定义,并且由此形成无穷无尽的表述结果,但对文化本质的发掘则应该是尽可能趋于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特征,是事物的质的规定性,这“质的规定性”本身具有很强的客观性,甚至有时候根本就容不得作多元表述。比如自然界的水,它的化学本质是H2O,虽然人们可以根据它的存在状态如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或固态的冰、雪、霜、雹而做出各种各样的描述,但水在化学方面的本质“氢二氧一”必然是铁定无疑的。当然,此处如此这般说道,并不是说就一定认为水的本质是唯一的,因为从不同的方面、运用不同的工具进行考察,还可以得出关于水之“质的规定性”的其他认识,如物理学即认为,水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透明的液体;在实验室条件下,水可表现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皆不相同且非液态、非气态、非固态的第四种状态,即玻璃态;在文学家的笔下,还可以对水做出无限丰富多彩的意象描述……。借诸以上道理运用于文化本质的探讨,暂且撇开从文学角度、哲学角度、社会学角度、人类学角度、经济学角度、政治学角度、宗教学角度……所提炼出的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化定义,回归到文化“质的规定性”而对文化的本质做出以下表述,即“文化在本质上是以意会符号承载的族群主观信息。”此认识在2009年5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文化概论》中已有初步说明,为便于本书后面的讨论,此处略作展开再进行一些必要的探讨。

在以实践为主要特征的现实社会中,以“文化”为中心语构成词组的流行用法非常普遍,如工业文化、农业文化、企业文化、医学文化、组织文化、考古文化、儒家文化、休闲文化、地方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如果说“几乎所有的名词都可与‘文化’搭配构成偏正词组”,这可能太过于夸张了些,但在人们日常生活或密切接触的事物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事物名称已经与“文化”建立了密切的语词关系却是不争的事实,甚至自然界的花、草、虫、鱼也可能因人们的特别青睐而作为“文化”的修饰定语。如菊花文化、兰草文化、蟋蟀文化、龟鳖文化等。

前面我们在分析文化的定义时,所考察的是人们以抽象的手法对“文化”内涵和外延所进行的概括与提炼;此处所列举的以“文化”为中心语而构成词组的应用实例,是人们以具象的手法对“文化”现象和形式所进行的表达和修饰。类似于如前所述揭示定义的抽象之所及,或者如上所述摹状现象的具象之所涉,作为特定领域的学术讨论或者特殊环境的日常用语,或许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在一般表现或深刻揭示文化的本质方面,其严谨性则似乎颇有一些差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