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丑”的文化史

“小丑”的文化史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身体缺陷是其中一个特征,但我们不能由于这一点而把历史上所有丑陋形象都纳入到“小丑”的谱系中来。小丑见状想要替她施行报复,但他却是用一种隐藏的方式进行报复。这就表明,小丑身上的“正义”是很辩证的,他的善意蕴含在恶行之中。

文/张沅汐 | By Zhang Yuanxi

自从美国DC漫画公司在1940年代《蝙蝠侠》中创造了“小丑”这个经典角色以后,“小丑”这个角色已经成为了电影史上最为著名的犯罪分子和反派形象。然而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反派,他和蝙蝠侠、超人、蜘蛛侠一起被并列为4个最受观众欢迎的漫画人物,可见其人格魅力影响深远。小丑形象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道德逻辑的命题和困境:主角是否应该杀了小丑这一个个体生命拯救多数人呢?这是其一,另外,作为一个恶棍,他却带有一种哲人的气质,不停说出一些箴言,例如他认为蝙蝠侠和他一样都是超脱于世俗社会的道德之外的。

其实“小丑”这个形象在西方文学和文化中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一开始它并没有被赋予那么多的文化内涵,而只是一种职业。从语源上面来说,“jester”是最早接近小丑这个含义的词语,它指的是专门为宫廷中的王侯和贵族们表演的滑稽演员,大约产生于公元14世纪,约翰·多兰的《宫廷丑角史》中就记载道:“滑稽小丑(jester)已经获得了比愚者(fool)更高的地位了”。可见“jester”和“fool”都是中世纪宫廷戏剧中的喜剧角色的种类。

另一个为人所熟知的代表小丑的词叫做“clown”,诞生的时间要更晚近一些,大约在16世纪以后。卡特莱特的《颂词》中说道,“一些老式的聪明人经常穿着大水桶裤从一个城镇穿越到另一个城镇,我的父亲把他们叫做小丑。”因为随着16世纪的世俗化进程,喜剧表演已经走向了大众,所以丑角已经不再局限于宫廷的空间,而走进了乡野和市镇。“Clown”这个词最本来的意思并非指小丑,而是乡野村夫,所以可以推测这个词被转义来专指大量为了谋生而选择从事喜剧表演的乡村人。

“Joker”这个词出现得要更加晚了,大约在18世纪的时候出现,主要从“joke”(开玩笑)这个词演变过来,“joker”专门指开玩笑和捉弄别人的人。最常见是用在“practical joke”(恶作剧)这个词组中,所以和“jester”、“clown”这些中性的词相比,“joker”有“恶性取笑”的意思,还有精神不正常的隐含意思。另外一个区别是,“jester”和“clown”主要是一种职业,而“joker”已经广泛用在日常生活中,指一种日常现象了。

我们知道有两个英文单词通常都指一种滑稽表演的类型,“pantomime”和“harlequinade”,这两个单词其实起源于17—18世纪左右意大利滑稽剧中的两个固定角色的名字,一个叫做“Harlequin”,通常是职业为仆人,耿直粗俗,在戏剧中的形象是老实而愚蠢,以此制造笑料。另一个固定角色“Pantalone”的职业是商人,精通法律,善于口才,喜好吹嘘和炫耀自己的学识。

由于在词源上如此复杂的演变,我们起码可以整理出小丑的好几种特征:喜剧表演者、有身体缺陷因而只能从事这个行业、依靠取悦贵族获得某种特权或者好处、进而引申出有道德缺陷。虽然身体缺陷是其中一个特征,但我们不能由于这一点而把历史上所有丑陋形象都纳入到“小丑”的谱系中来。因而有人认为荷马史诗中的忒尔西忒斯也能够纳入到这个谱系中是不准确的,因为小丑是从中世纪宫廷的历史背景中发源出来的,应该还原到历史背景中来判断,历史地说,应该是畸形人的形象逐渐和后来的宫廷弄人形象合流形成了典型的小丑形象的。另外上面提到的其中一个文献说“jester”和“fool”分别是两种不同的戏剧角色,所以如果将伊拉斯谟的《愚人颂》也纳入到这个谱系中,必须说明其中的渊源,“fool”起码是比“jester”更古老的一种喜剧角色。不过在《愚人颂》中已经可以看到小丑谱系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反抗秩序、反抗强权、说真话和性情中人等等意思。

在莎士比亚作品中,小丑形象可谓被发扬光大。虽然莎士比亚保留了滑稽剧中小丑作为剧情中纯粹的笑料制造者这样一个“定型化”的角色,然而莎士比亚创造了另一种作为智者的小丑角色。莎士比亚的小丑形象虽然总是表面上抽科打诨、装疯卖傻,但是一些真理却经常借着他们的口中道出。在《皆大欢喜》中试金石的角色就是一个在傻瓜的面目下总是说着一些真知灼见的角色,他在剧本中的魅力甚至超过了主角。莎士比亚最为著名的小丑角色莫过于《李尔王》中的小丑角色了,这个角色被赋予了一种悲剧预言家的角色。笑容背后是阴郁和痛苦,知道真理但是只能用一种隐晦和曲折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一种辩证和矛盾的形象早在莎士比亚的年代已经建立起来了。

小丑角色会和恐怖以及凶杀联系在一起,这必定不是《蝙蝠侠》系列漫画的发明。《蝙蝠侠》主创据说是借用了雨果的《笑面人》中的笑面人形象。蝙蝠侠中的“joker”的身世和笑面人有很直接的相似之处,据说“joker”起初是为了自己怀孕的妻子赚钱而沦为街头卖艺的工作,而后因为一次意外被一种化学物质所毁容。而笑面人则是从小被人贩子有意毁容而被迫街头卖艺的。笑面人在雨果小说中是个贵族后代,却不幸成了政治阴谋的牺牲品,沦为了受辱的人,度过了悲惨的一生。在雨果小说中作为宫廷阴谋对立面、作为正义象征的小丑,被借用到《蝙蝠侠》却意外地成了大反派,可见主创者是有意模糊清晰的善恶分界,让苦难和悲剧隐藏在那张笑容背后,用一种嘲弄和讽刺的姿态威胁着强权所声称的正义。

爱伦·坡的《跳蛙》恐怕是我们所知道的最早将小丑同复仇与谋杀联系起来的一个文本。《跳蛙》的背景就是设定在16世纪中的宫廷,主角是个名叫跳蛙的小丑,因为身形矮小且行步蹒跚而得名,专门为皇帝表演喜剧。(顺便说一句,爱伦·坡在小说中提到,皇帝陛下“宁愿读拉伯雷的《高康大》,可不愿看伏尔泰的《查第格》:千句并一句,口头上说说笑话,远不如干个恶作剧合他胃口。”也可见喜剧是逐渐发展成和行动上的恶意行为、以及伦理上的道德缺陷相关联的。)在小说中,皇帝喜欢看作弄人的戏剧,自己也喜欢欺负人和作弄人。他将酒泼到一个女仆的身上继而侮辱她。小丑见状想要替她施行报复,但他却是用一种隐藏的方式进行报复。他意图作弄皇帝,但是开始在口上对皇帝说要做戏来取悦皇帝。这就表明,小丑身上的“正义”是很辩证的,他的善意蕴含在恶行之中。因为小丑能量的弱小,他必须使用谎言和诡计来达到复仇的目的,他对强权的反抗是隐微而曲折的。

齐泽克认为蝙蝠侠代表一种戴着面具的人,代表着意识形态的谎言,而小丑的脸就是面具,面具就是脸,小丑是唯一要求真相的人,他没有任何行动的动机,也总是在自己的背景、身份和过去问题上顾左右而言他,这是对任何意识形态的抗拒。一旦我们站在某种意识形态背后让它们作为我们代言人的时候,我们就成了真正戴上面具的人。当我们看到小丑那张被化学毒液所扭曲的脸庞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真理,看到自己才是那个戴着面具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