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版权贸易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我国版权贸易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时间:2022-06-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我国版权贸易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一、我国版权贸易发展的内部环境(一)内部环境优势分析版权贸易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我国国内经济文化环境的深刻变化。相对而言,我国缺少对于版权贸易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版权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影响到版权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我国版权贸易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一、我国版权贸易发展的内部环境

(一)内部环境优势分析

版权贸易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我国国内经济文化环境的深刻变化。进入21世纪,特别是“十一五”时期以来,我国版权贸易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版权出版事业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加快发展,不断创新,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同时又与时俱进的新型版权发展之路,开创了版权贸易发展的新局面。这突出表现在版权贸易政策和制度环境的变化上。“十一五”期间,党和政府积极制定各项法律章程,从政策层面上保障了版权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一期间颁布的有关版权贸易的政策法规包括《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工作的意见》、《鼓励和扶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为促进版权贸易寻求新时期的突破口、获得进入世界版权市场的切入点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此外,2007年3月22日新闻出版总署出台的我国版权事业“走出去”八大配套政策,也构成我国版权输出取得巨大成就的政策基础,为出版社的版权贸易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最后,版权政策变化还体现在政府在制度和资金上支持中国传统文化图书版权的输出,给予版权输出优惠的税费,并且规范和简化版权贸易程序,设立专项资助基金,建立激励机制,对版权输出先进单位及个人实行表彰和奖励,帮助更多更好的中国图书版权走出去,参与世界文化大舞台的竞争。

(二)内部环境劣势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尽管我国的版权贸易事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据数据统计,中国在版权贸易方面存在严重贸易失衡现象。例如,2004年我国引进版权约12 000项,而实际输出版权仅有2 000多项,引进和输出之比差不多是6∶1。2008年共引进出版物版权11 101种,共输出出版物版权2 593种,引进和输出之比差不多是4.28∶1。版权贸易失衡说明中国版权贸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复杂问题,版权贸易发展的内部环境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政府政策定位缺失问题

从国际经验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版权产业发展定位都是非常明确的,这些国家基本把推动版权贸易发展作为国家融入国际社会的重要方面,对版权产业给予极高的关注度。相对而言,我国缺少对于版权贸易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目前我国的版权管理主要依靠行政事务管理手段,要引进版权,出版社必须到版权局登记,并且要得到作者的亲笔授权书。这种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繁琐的申报手续与国外高效的信息管理手段已经不相适应。此外,版权执法力度还远远不够。在某些部门和地区仍然存在为侵犯版权者提供保护的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市场上盗版的软件、光盘、书籍随处可见,严重妨碍版权法律的实施和影响版权产业的发展,损害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总之,与版权贸易产业相关的项目审批政策简化、区位优势发展评估、进出口优惠政策扶持等均需进一步强化。

2.缺乏市场营销观念

中国的版权出口贸易长期以来被国有企事业单位垄断,缺乏独立性发展空间,版权出口企业缺少对于国内外市场的勘探开发,没有形成具有先进性、组织性、开放性、整体性的发展模式,没有在国际上形成被统一认可的行业品牌。海内外从事版权工作的专家以及全国图书、期刊、音像及电子出版物单位对版权管理的创新性关注度不够,相当部分传统出版单位受制于国家保护性政策,缺乏研发和实现转型的紧迫感,缺乏求新、求变、求突破的创新意识和内在动力。版权业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必然遵循市场规律,没有良好的市场意识和营销观念是做不好这项工作的。

3.国内产权发展不均衡

版权贸易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版权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各国政府日益关注的对象。但当前国内产权贸易发展极不均衡。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版权发展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9%~12%,接近甚至超过欧美等国家的发展水平,但在中西部地区与版权相关的产业产值比例较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高。版权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影响到版权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4.版权代理范围有限

目前,我国的版权代理机构可从事的版权代理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影视、音像、软件、科学等,同时涵盖文学艺术、计算机软件、工程设计、建筑外观等各领域。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新媒体的产生,软件和音像的代理数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各家出版社真正进行代理的业务以图书为主。相反,网络出版物、电子出版物和网游软件的产品代理由于新媒体的发展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因为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经营经验,版权代理人才极度匮乏,现阶段的发展规模相对较小,有些甚至没有发挥版权出版业的真正作用。因此,目前的版权代理机构从代理范围上显得过于狭窄,在整个版权出版业产业链发展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5.版权输出资源相对贫乏,贸易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输出版权总体上还是以有关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及语言类书籍为主,涉及面相对狭窄,输出资源相对贫乏,从而制约了中国的版权输出。另外,版权输出国(地区)过于集中是中国版权贸易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中国版权输出地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地区),其中亚洲8个,欧洲12个,非洲3个,而我国港台地区就占内地出版社对外输出版权的60%。(1)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版权贸易在以大中华文化圈为主的亚太国家占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表明中国版权事业尚未完全融入国际主流市场。

6.版权行业内竞争无序,哄抬版税,致使版税率提高,加大版权引进成本

自我国开展版权贸易以来,无序竞争问题就一直存在,而且缺乏行之有效的行业规则来制约这种不规范操作,而个别出版社缺乏全局意识,只要能抢到选题,不计成本、不讲规则,有的甚至不做认真的市场调查,就盲目引进,其结果导致引进类似选题的各家出版单位的版权成本加大、利益受损,而外方在尝到甜头后,则会以更高的价格从其他项目上获得更高的版税。同时,也有一些出版社在引进版权工作中缺乏计划性和不能按期出版履约等问题,影响自身信誉,造成资金与资源的浪费和积压。

二、我国版权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

目前,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知识产权作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将其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把它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的重要手段。当前,将知识产权与贸易捆绑在一起,是版权国际竞争的发展趋势。2001年加入WTO后,我国加快了融入全球化的进程,这在为我国版权贸易发展提供外部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加入WTO后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了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根据我国入世承诺,中国的出版业在图书合作出版等版权贸易方面完全是开放的。版权市场开放,外资的进入必然对我国版权事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二)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冲击将继续存在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金融危机已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强大的冲击,版权事业的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今,虽然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世界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已逐渐走向复苏,但版权贸易发展仍未摆脱危机前的困扰,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难以想象的困难。

(三)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给版权事业发展带来冲击

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数字、网络、通信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各类新媒体层出不穷。以互联网、手机载体的新媒体初入传媒市场,就凭借交互传播、移动方便、开放和自由等传统大众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占据了有利的竞争地位,不断分流并蚕食传统版权业的读者对象、广告收入等。

(四)境外版权保护不足,打击境外侵权盗版的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已经同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图书版权交易关系,同近40个国家签订了互相翻译对方经典作品的协议,同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相继建立了固定的版权保护对话机制。尽管如此,据了解,在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哈斯克斯坦等国家,我国图书被侵权现象仍然相当严重。如何解决境外版权纠纷,防止和减少侵权、盗版仍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另外,随着版权贸易的“走出去”,数字出版的版权归属和授权问题日益突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版权作品的网络发行和销售日益增多。网络无国界,网络发行也会产生版权跨境输出的问题,也可能对输出区域的被许可人的权益产生影响。网络环境变化由此给版权贸易发展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