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谈谈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几个问题

谈谈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谈谈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几个问题俄罗斯政府决定实行市场经济,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现实的选择,无可非议。一对于第一个问题,俄罗斯政府的决策者们认为,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经济。实践表明,俄罗斯并不具备以激进方式走向市场经济的具体环境条件。三俄罗斯政府把私有化作为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中心环节。

谈谈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几个问题

俄罗斯政府决定实行市场经济,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现实的选择,无可非议。问题是实行什么样的市场经济和怎样实现由集中计划经济体制或者说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对于第一个问题,俄罗斯政府的决策者们认为,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经济。虽然,叶利钦总统在俄第七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强调,俄罗斯经济将是多成分的,私营大型企业、中型商业企业、小商小贩都可找到自己的位置,仍保留国营成分,不排斥多种多样的集体经营形式和合作社,但充其量只不过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因而,他们心目中所要实行的市场经济,实际上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行的那种市场经济。

在当今世界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市场经济,已经不是古典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完全竞争型市场经济,而是不完全竞争或广义垄断竞争型市场经济。一方面,市场主体是股份制公司化和集团型的垄断竞争型企业。另一方面,市场价格为协议价或领袖价等垄断竞争型价格。全社会宏观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政府通过政策型的计划对市场进行调控,企业由市场竞争协调。由于俄罗斯独立前的国营企业的垄断程度远远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的垄断企业,加上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等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难以实行古典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完全竞争型市场经济,因而只能是不完全竞争或广义垄断竞争型市场经济。

至于第二个问题,要把集中计划经济体制或统制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不外乎两种方式:一种是渐进的方式,即逐步过渡的办法;另一种是激进的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休克疗法。采取前一种方式,人们可以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阻力可以减少,但它将经历一个较长的过渡期,还将经受双重体制并存而带来的冲撞、摩擦的消极影响。采取后一种方式,过渡时间短暂,体制转轨迅速,从而可以避免双重体制并存条件下冲撞、摩擦的消极影响,但因人们缺乏思想准备,承受能力不足,势必增强变革的阻力,甚至引起社会动荡。可见,这两种方式本身各有利弊。在实现体制转轨时究竟采取哪一种方式为好,主要取决于具体的条件。

俄罗斯政府采取的是激进方式,其本意是想通过放开价格、取消计划和行政干预、进行私有化等手段,很快过渡到市场经济,以扭转生产下降局面,稳定物价,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事与愿违,1992年俄罗斯生产下降20%,通货膨胀高达2 000%,居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了。实践表明,俄罗斯并不具备以激进方式走向市场经济的具体环境条件。

首先,俄罗斯构建市场经济的基础十分薄弱。俄罗斯独立前,作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长期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传统经济体制条件下,市场因素被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不仅人们普遍对市场经济感到十分陌生,而且现实生活中也几乎没有各种市场组织、市场关系、市场规则等。因此,为过渡到市场经济,必须增进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转变观念,并且要从头开始培育各类市场,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市场规则。同时,要大力培训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和管理的各类人才。这些都需要有个过程。

其次,用以减少激进变革的阻力的外部援助不足。以激进方式走向市场经济的关键,在于能否克服体制急剧变革的阻力。如果存在外部援助,而且这种援助又大到足以补偿人们在体制急剧变革中的利益损失,则可以减少变革的阻力;如果不具备这一条件,利益的尖锐冲突将阻碍改革的顺利进展,甚至会使改革夭折。对于俄罗斯来说,西方虽然答应给予援助,但许诺援助的数额与其所需补偿数额相差甚远,而且业已许诺的援助也迟不兑现。

根据西方的估计,俄罗斯要从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真正过渡到市场经济,并使经济得到恢复和振兴,至少需要10~15年时间。

俄罗斯政府把私有化作为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中心环节。他们所说的私有化,是将国有和地方所有的财产转到私人手中,即是指所有权的转移而并非经营方式的转变。私有化的根本目的,是形成一个广泛的私有者阶层,以促进建立面向社会的市场经济并促进提高生产效率,形成市场经济和民主社会的社会基础。

为把国有财产(含地方所有财产,下同)转为私人所有,俄罗斯政府采取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手段。“有偿”表现为:拍卖小企业和出售企业股票。“无偿”表现为:①国家给每个公民无偿发放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用以购买企业股票、住房等;②国有企业改造成股份公司时,把财产的25%无偿转交给本企业职工。按目前俄罗斯政府的意图看,私有化将主要以无偿方式进行。

俄罗斯政府在拟定私有化方案时,虽然否定了以莫斯科市市长办公厅皮亚吉娃为代表提出的所谓“雪崩式私有化”构想(即指望在很短时间内完全改变国家的整个所有制结构),决定“在法律提供的现实条件基础上实行加快速度的私有化”,但其计划规定的私有化步子还是很大的。根据叶利钦总统宣布,1992年内至少要有一半的轻工、食品、建筑、建材生产、商业、饮食、生活服务等企业实行私有化,并将着手进行大规模土地改革,实行土地私有制。1月11日,叶利钦在莫斯科召开的全俄工业企业家代表大会上谈到俄罗斯经济私有化问题时又说,1992年将有25%的国营企业,75%的服务行业实行私有化。另据俄罗斯联邦政府1992年1月4日作出的决定,俄境内25 000多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应于1993年1月1日前取消。它们将改建成股份公司和合作社,或分散成个体农场。到1992年年底将对全俄1/3的农用土地实行私有化。3月24日,俄联邦议会和政府联席会议通过的《1992年私有化纲领》规定,1992年将出售700亿~800亿卢布的国家财产,以股份的形式无偿向国营企业职工转让1 500亿~2 000亿卢布,私有化财产总额到年底可能达到固定资产总值的12%~20%。

然而,1992年俄罗斯无论是在工业、在商业、在土地的私有化过程中均未达到预定指标。据俄国家统计委员会11月份资料,俄工业中的私有化进程比国家计划规定的速度慢。到9月10日决定实行私有化的工业企业为1 180家,实际实行私有化的为535家;在汽车运输业中,到10月1日实行私有化的仅147家,占总数的3%。到10月5日实行私有化的商店、商棚为1.08万个,占总数的6%;饭店、咖啡馆为3 200个,占2%;缝衣店6 800个,占5%;而计划规定这些行业中应该达到50%~60%。在农业的私有化中,估计到12月底,俄罗斯私有化的土地不到1%(计划规定不少于1/3)。已实行私有化的住房约只占计划实行私有化住房总面积的4%。

俄罗斯私有化进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说来,大体有以下几点。

(1)私有化的资金不足。俄罗斯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和手持现金不足以购买数额巨大的国有财产。据统计,1989年末,俄罗斯的生产性固定基金共11 640亿卢布,即使扣除一部分不实行私有化的财产(如核能、动力、国防工业等)以及25%无偿转归企业职工的财产,还有6 000亿卢布左右的要出售。同期,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只有1 919亿卢布,加上手持现金,估计约2 500亿卢布左右。为了维持日常生活,绝不可能全部用来购买企业股票,可用于私有化的资金至多只有1 500亿卢布。十分明显,差额很大。而且必须看到,上述生产性固定基金是按固定价格计算的,而储蓄存款余额和手持现金则是现值。由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两者的差异程度越来越大。为弥补私有化资金的不足,加快私有化进程,俄政府发给每个公民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总额达1.5万亿卢布。但它同样存在不断贬值的问题,仍难解决资金不足之困。

(2)投资环境不理想,缺少吸引力。俄罗斯的私有化是向外国资本开放的,但对外国投资者参与私有化的限制过严,加上政局动荡,投资环境很不理想,实际所得外资很少。而本国居民面对经济衰退、生产下降的局面,也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投资能否获利的疑虑,持观望态度,踌躇不前。

(3)私有化工作的准备,包括国有资产的重新评估,企业股票的额定和发行,小企业的拍卖,私有化机构的设置和人员培训,以及有关法律条例、实施细则的制订等等,都很不充分,很不完善。

(4)俄罗斯议会中的多数派(即政府反对派)、地方各级苏维埃、某些工厂和农庄领导人对叶利钦政府实行的一套方针政策不满意,对国营企业和土地私有化有意见,因此也就采取消极或对抗的态度。

在俄罗斯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尽管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但走向市场经济的趋势已难逆转。这是因为,原先实行的传统经济体制已被实践证明是不适合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倒退是没有出路的。以市场取向改革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普遍趋势。在俄国内,即使是公开声明为现政权的反对派、以重建社会主义为己任的俄罗斯共产党,也认为市场关系与社会主义并不矛盾,声称要“建立计划市场经济”。至于以俄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为代表的议会多数派则是在改革方式和具体模式的选择上有不同意见,而并非一般地反对实行市场经济。

鉴于克服经济衰退的需要,随着政府总理的更迭,俄罗斯在走向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上将有所调整,主要是在坚持实行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加强国家调控,适当放慢改革的步伐。

(《世界经济情况》1993年第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