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萍乡市扶贫和移民

萍乡市扶贫和移民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萍乡市扶贫和移民2001年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国家在萍乡市确定了1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莲花县),江西省政府又确定了19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和4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十一五”期间重点乡镇不变,又另外确定了107个重点村。“十五”期间,全市44个重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760元增加到2005年底的1800元。

萍乡市扶贫和移民

【概述】

2001年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国家在萍乡市确定了1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莲花县),江西省政府又确定了19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以下简称重点乡)和4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以下简称重点村),“十一五”期间重点乡镇不变,又另外确定了107个重点村(其中,40个重点村是2008年新增补的)。全市核定水库移民后扶人数9479人。萍乡市把扶贫和移民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精神,紧紧围绕“村级经济有发展,农民收入有增长,贫困人口有减少”的工作目标,以贫困人口为基本对象,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通过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移民后期扶持等多项扶贫工程,使相当数量的农民摆脱了贫困,“十五”期间全市44个重点村和“十一五”期间正在实施扶贫规划的107个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提高,贫困状况得到了较大缓解。

【整村推进】

萍乡市将参与式整村推进重点村建设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措施,按照“以村为主,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的思路,全面贯彻“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扶贫开发方针,以重点村为主战场,加强组织管理,集中项目资金,加大领导力度,增加各项投入,突出项目实施,提高扶贫效益,实现整村推进的工作目标。“十五”期间,全市44个重点村规划项目406个,到2005年底所有规划项目均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到2009年止,107个“十一五”重点村共实施规划项目807个,已全部验收合格。

2001~2009年,萍乡市在151个重点村共投入43844.306万元资金,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1007.55万元,市、县财政配套资金2489.6464万元,以工代赈5962.24万元,扶贫贴息贷款11587.413万元,定点扶贫工作组筹资和物资折款3008.31万元,其他社会资金9789.1466万元。在这些资金的扶持下,“十五”期间,44个重点村贫困人口下降了61%,从2001年的10044人下降到2005年的3910人;低收入人口下降了50.4%,从2001年的16048人下降到2005年的7974人;“十一五”期间,107个重点村到2009年底又解决了14787.3人贫困人口温饱和脱贫问题,较大地缓解了萍乡市农村的贫困状况。

151个重点村共修建公路1054.913公里,建桥梁168处4100.1米。修建小水电站7座,装机容量2050千瓦,架输电线路72320米,解决不通电自然村297个,受益农户5214户;修建排灌站6座,架管道48100米;维修小水库32座,增加库容242.24万立方米;修水坝55座,修建水塘61口,修水渠水圳235100米,修河堤5658米,修建其他水利设施300处,增加有效灌溉面积54971亩。建自来水厂1个,修建饮用水工程971处,铺饮水管道514742米,建水池66个,打水井99口,解决153136人的饮水困难问题,使98%以上村民饮用上安全水。架闭路电视线36000米,架程控电话线69700米,建移动通信塔5个,改变了重点村信息闭塞的落后状况。建沼气池270个。建村综合楼94栋,40027.1平方米;修建卫生院15所,1462平方米,解决18921人看病难的问题;修建和改造小学危房55所7294平方米,解决了7428个学生上学难问题。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十五”期间,全市44个重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760元增加到2005年底的1800元。电视、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100%和82%,部分村民还购有手机;新购农用车辆658辆,总量达到1433辆;新建翻修砖木结构住户达2000户,面积达30万平方米,大约有200户农户还建起了高标准的小洋房。“十一五”期间,到2009年止,107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初的842元增加到1846元。各重点村把“三清三改”列入重点工作,发动群众积极参与。107个重点村共清理垃圾26722吨,清污沟359处,清路障647处,改水21688户,新建排水沟5000米,改路236.232公里,改厕6202个。大部分贫困群众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的愿望。

【定点扶贫】

“十五”期间,萍乡市、县定点扶贫工作组共有138名副县级以上干部轮流担任了工作组长,321名干部轮流在重点村工作过,37位市级领导、8名县的主要领导直接挂到重点村,负责指导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同时,市委、市政府还为38个重点村派去了由市、县125个单位组成的38个定点扶贫工作组。2006~2009年,107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共有67个定点包扶工作组在村帮扶指导工作。其中,省直工作组10个,由10个省直机关和省属企业组成;市直工作组40个,由160个市直机关单位组成;县直工作组17个,由68个县直单位组成。市、县定点包扶工作组共有80名副县级和34名科级以上干部轮流担任了工作组长,456名干部轮流在重点村帮扶指导工作。同时,还安排了57位县区领导挂点重点村协助开展工作。2008年在原有工作组和县区领导挂点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又安排了40位市级领导挂点联系4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负责指导挂点村的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等工作。2006~2009年,定点扶贫工作组帮扶资金达2619.515万元,帮扶物资折款147.9万元,帮助争取有关部门无偿资金2708.52万元,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554期,培训农民2.8万余人次,协助重点村输出劳动力7000人次,帮助发展种养大户824户,扶贫助学、走访慰问资金达115.72万元。萍乡市的定点扶贫工作得到了原江西省扶贫办的充分肯定,被命名为“龙式”扶贫模式上报国务院扶贫办,并向全省进行推广。

【转移培训】

萍乡市逐步形成了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和定点扶贫工作组注重实用技术培训,县(区)、乡(镇)注重骨干技术培训,市实行订单培训和承接省向外输送贫困青年教育培训的四级培训网络。2001~2009年,培训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8203人,转移就业7492人,这些人中,大部分安排到沿海地区大中城市就业,月工资均在1000元左右,部分安排在萍乡本地就业的月工资也均在600元以上。重点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的30%~50%来自转移就业所得。同时,萍乡市扶贫办在扶贫开发工作中针对重点村普遍存在知识贫乏、人才匮乏和干部队伍普遍年龄较大、文化层度低、观念陈旧的实际情况,联合萍乡市委村建办、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委托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办重点村后备干部大专班,投资近70万元为每村培养一名大学生“村官”,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首例。2005年9月份,大专班正式开学。2007年6月,首批学生如期毕业,聘用回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实现了“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村村有大学生村官”的目标。

【深山移民移】

2004~2009年,萍乡市莲花县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实施了9358人深山移民搬迁扶贫工程,其中,集中安置872户,3583人;分散安置1301户,5775人。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336万元,占同期财政扶贫资金总量的30.3%。全县27个集中安置点,建造移民住房874栋,修建泥沙公路87公里,修建人畜饮水设施25处,架设输电线路67000米,县、乡累计投入移民搬迁基础设施资金800多万元。特别是县乡投资200多万元,在莲花县城琴亭镇御景湾建设了移民安置样板工程,集中安置移民户203户856人。为实现移民户“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目标,莲花县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减免税费、简化办证手续等措施,鼓励移民户兴办种养和从事第三产业来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收入,还加大对移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县免费为深山移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并积极推荐他们到附近企业就业。据调查统计,全县移民户劳动力安置就业3500多人,有土安置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无土安置户年平均增收5000元以上。深山移民搬迁扶贫,从根本上解决了深山边远地区农民的就医、就学、婚娶难等问题,过去的山里人,如今过上了城镇人的生活。

【产业扶贫】

萍乡市加大了对森美农林、福义实业、一村食品、大兴农牧、源华食品等国家和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不断增强其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能力。2001~2009年,萍乡市用于龙头企业的扶贫贴息贷款达11587.413万元,用于产业化基地建设的扶贫贴息贷款资金400多万元。带动农户近万户,户均增收1700余元,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同时,在龙头企业与贫困农户的对接上下工夫,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把产业化基地当做“第一原料生产车间”,协调龙头企业与贫困户逐步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村级组织建设】

针对重点村两委班子的薄弱环节,萍乡市着重抓了思想解放、观念转变的教育,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学习先进村的好做法,在完善规划项目中积极提高村民的参与能力,制定了村两委办事、议事、干事制度,建立了村两委民主决策长效机制,在2005年和2008年2次村级换届选举中,都有80%的村干部留任,涌现了莲花县良坊镇黄源村老支书让贤扶新女支书上马送一程的做法,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全市151个重点村已全部达标,有19个村是市级红旗村,有8个村是市级文明村,有3个村还被列为先教活动的示范村。

【移民后期扶持】

2006年,萍乡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正式全面展开。几年来,围绕夯实基础、规范管理、强化职能的发展思路,移民工作完成了调查摸底、登记审核、落实指标、编制规划、个人直补和项目扶持等各项任务。按照《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核定登记办法》,完成了对全市6座大中型水库(枣木、黄土开、河江、锅底潭、楼梯磴、坪村)移民和外省迁赣移民的核查登记工作。核定水库移民人数指标9479人(其中搬迁安置人口6538人,生产安置人口2941人)。全市通过“一卡通”发放移民直补资金1372.98万元。移民直补工作实行定期审查、年度核减、动态管理,全市共核减398人。组织编制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5年项目规划》和《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5年规划》,并有计划分年度实施。完成移民后期扶持项目213个,经济发展项目123个,投入扶持资金942.58万元,重点解决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道路、饮水、农田水利等群众最直接、最突出、最关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冰雪等自然灾害损毁项目29个,投入扶持资金111万元,着重解决了库区群众生产生活、农电恢复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整村推进移民示范项目4个,扶持资金78万元,地方配套和发动群众集资投劳等200余万元,所有扶持项目统一实行了项目资金县级报账制度,并按照全省统一部署验收建档。积极组织了对全市小型水库移民情况的摸底调查,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小型水库移民解困项目扶持工作;组织了对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调研,为新建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定期召开了移民代表座谈会和相关单位调度会议,完善了移民信访接待工作制度和分片包干责任制度,“十一五”期间,萍乡市移民办共接待信访68次,其中集体上访23次,绝大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矛盾逐步得到了化解。

(萍乡市扶贫和移民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