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饶市扶贫和移民

上饶市扶贫和移民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饶市扶贫和移民2002年,上饶市的鄱阳、余干、横峰、上饶四个县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99个乡镇、217个行政村被江西省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上饶市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末的1803元增加到2009年末的4003.67元,年均增加272元;3.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上饶市扶贫和移民

【概述】

2002年,上饶市的鄱阳、余干、横峰、上饶四个县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99个乡镇、217个行政村被江西省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进入“十一五”之后,又有610个行政村被确定为江西省“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全市纳入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移民213369人。上饶市扶贫和移民工作连续多年获江西省先进,干部扶贫帮困联系户“121”工程、扶贫项目“六到户”工程、“雨露计划”异地培训等工作获上级高度肯定。2008年,原上饶市扶贫办喜获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先进集体;2009年,鄱阳县、上饶县、万年县被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评为移民搬迁工作先进县。

自2006年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以来,全市共核定大中型水库移民213368人,分布在12个县(市、区)、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和市水稻良种场,涉及181个乡(镇、场),1185个村委会的4195个自然村(组)。

1.贫困人口数量明显减少。到2009年末,通过贫困地区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上饶市重点村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下降到1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5%。

2.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上饶市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末的1803元增加到2009年末的4003.67元,年均增加272元;

3.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01年至2009年,上饶市累计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信贷扶贫资金、社会扶贫资金(含省、地、县定点扶贫工作队及社会各界捐赠)等各类扶贫资金98858万元,在贫困地区累计投放实施了2442个富民、利民的扶贫开发项目,促进了贫困乡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在贫困乡村共新修改造乡村公路3967.744公里,新建公路桥57座,村通公路率达到86.9%,解决了182万余农民群众的行路难难题。新建水池5220口,饮水工程344处,解决饮水困难人口34.26万人,新修和维修水渠22.23万米,维修水库43座,新建改造电排灌站75座,新增灌溉面积24.17万亩,初步形成了以灌溉、防洪、供水为主的水利服务体系。在214个重点村开展了“三清五改”工程,“三清五改”户达19046户,新建文化娱乐活动中心46处,文化活动室9277平方米,农民书屋213家,村庄绿化13.7万平方米,群众生活环境大为改观;改造卫生室,医疗所2978平方米,方便了15万人就医,改造村小27320平方米,方便了1.8万名学生就学,贫困群众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

4.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粗具规模。上饶市始终把支撑贫困农民增加收入的产业培植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初步统计,从2001~2009年共投入各类财政扶贫资金近4000多万元,投放信贷扶贫资金6多亿元,根据各类扶贫龙头企业的市场需求,围绕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化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在贫困地区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

5.水库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稳定。通过实施《2006~2010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和《2006~2010年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共投入资金17903.278万元,建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项目和后扶结余资金项目共计3628个,受益人口达870433人,移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700多元。

【产业化扶贫】

上饶市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狠抓全市扶贫大产业的同时,大力扶持保护地方特色产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创出特色产业品牌,增加贫困人口经济收入,至2009年末全市发展扶贫龙头企业80余家,参与扶贫产业贫困农户1.7万余户。一是合理规划,形成具有上饶特色的扶贫产业布局。上饶市根据地理环境实际,在产业化扶贫中,合理布局,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扶贫主导产业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采用租赁、承包、托管、异地开发和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壮大了梨柚、速生泡桐、有机白茶三大区域性扶贫主导产业。“东茶西桐”、“村村有梨柚”的扶贫主导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并在逐步壮大。同时,大力发展传统和特色产业,壮大“一村一品”经济。如余干双港村的“丰收辣椒”、万年塘背村的“生猪”、横峰县义门村的“香芋”、弋阳芳湖村的“雷竹”、广丰石人村的“红薯”、婺源庆源村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上饶姚家村的“蜂蜜”,德兴港首村的“兰花”,玉山县均郑村的“白茶”,鄱阳胡赵村的“特种水产”、铅山南耕村的“毛竹”。二是加大扶持力度,激活地方特色产业品牌。对于有些贫困地区在市场经济下渐渐衰落的优势产业,上饶市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形式,使其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带动贫困群众致富的新载体。葛业是横峰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为进一步增强葛业的整体竞争力和辐射贫困群众的带动力,2001年以来,扶贫部门累计无偿注入200多万元扶贫资金,扶持了以葛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大批龙头企业和基地,到2009年横峰县种植葛根面积近4万亩,实现葛业系列产值1.5亿元,带动贫困户5000余户,农户从每亩葛根中年受益平均达500元左右。三是将贫困地区生态文化资源化为产业优势,实施旅游扶贫战略。婺源县充分利用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态优势,利用扶贫资金改造基础设施,形成了江湾、李坑等一大批旅游景点,既保护了原有生态文化资源,又增加了当地贫困群众收入。

【整村推进】

上饶市着力实施了以改善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的整村推进,全市已完成217个“十五”重点村的整村推进任务、正在实施“十一五”610个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工作,有100多万群众受益。一是瞄准最贫困的村来扶持,确保推进一个村、脱贫一个村、长远致富一个村。“十五”期初,上饶市按照贫困程度、村班子实力等综合因素,公开、公正、公平地确定整村推进的贫困村,确保最穷的村首先得到推进,将扶贫资金整合到村,扶持项目整合到村,帮扶力量整合到村,技术服务整合到村,全力推进重点村建设,重点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贫困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以扶贫项目“六到户”工程为抓手,确保扶贫直接入户。为从根本上建立贫困农户享受扶贫效益的机制,上饶市根据重点村现阶段的基本条件和发展水平,大力推进了以改善村民人居环境、强化村民致富能力、提升村民人文素质、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为重点的扶贫项目“六到户”工程。即“三清五改到户,环境绿化到户,卫生防疫到户,信息网络到户,移民搬迁到户,产业扶持到户”。至2009年底,全市已有85%以上的重点村实施了入户项目建设,群众身边环境和精神面貌都得到了明显的变化。德兴市张村乡大畈村实施入户道路建设后,公路硬化里程达到10余公里,解决了本村及周边几个村的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惠及5000多人口,并且极大地带动了该村的交通运输业,“十五”期初全村只有6辆机动车,而到2009年底,该村已拥有机动车164辆。

【移民搬迁扶贫】

从2004年起到2009年底,上饶市移民扶贫工程投入资金1.8亿元,采取集中安置、分散安置等形式累计搬迁移民41330人,建成移民安置新村275个,配套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带动了当地人口结构、能力及经济社会环境的深刻变革。横峰县青板乡黄泥岗安置点不仅规划起点高,设计新颖,楼成行,树成排,绿化、排污设施全部到位,发展了猪—沼—果综合开发,而且移民的原居住地也全部实行了退耕还林、退屋还田,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鄱阳县田畈街镇牌楼安置小区,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和田畈街镇城镇化建设的有利契机,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做到“绿化、亮化、美化”,逐步打造成和谐雅致的宜居型集镇。同时,移民搬迁后通过实施转移培训、产业扶持等有效手段,为移民能够稳得住、富得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饶县华坛山镇姜村安置点的移民邱家福,在原居住地过着“红薯饭、木炭火、除了神仙就是我”的原生态生活,只知道做一些砍竹木、搬木材的体力活,搬到40公里以外的新居住地后,新的务工环境的改变促使他重新学习了一门新技术,主动应聘到镇里一家企业工作,现在每月收入有1000多元。

【社会扶贫】

上饶市深入动员组织各种社会扶贫资源。一是实施“121”工程干部扶贫帮困到户。从2002年开始,将干部扶贫帮困联系户活动制度化、经常化,组织全市12000多名市县乡干部与贫困地区和城镇社区16000多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通过资金帮扶、项目帮扶、信息帮扶等形式,有近12000余户贫困户脱了贫。二是实施单位定点扶贫包干到村。2001~2009年,上饶市定点扶贫单位共为帮扶点解决各类扶持资金3865.1万元,帮扶项目800多个,有力地支撑了重点村发展的后劲。三是发动社会能人帮带贫困户。制定优惠政策发动社会能人参与扶贫事业,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力“扶贫明星”。四是建立扶贫贷款企(事)业帮扶基金反哺贫困农户。上饶市要求对使用了扶贫贷款的企(事)业单位,拿出所享受的部分国家贷款贴息建立基金,专项用于帮扶贫困村、户增加收入或解决一些实际生活困难。仅在“十五”期间扶贫企业共帮扶资金203.9万元,有关学校建立了扶贫助学基金81.385万元,有关医院建立扶贫济困基金31.775万元,有效地解决了部分贫困户子女读书难和贫困户就医难等问题。

【技能培训】

从2005年开始,上饶市开始启动实施“雨露计划”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截至2009年底,上饶市“雨露计划”共投入资金1546.3万元,培训农民41243人,转移就业39799人,基本达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围绕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展科技扶贫增加贫困户收入,建立了9个高规格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带动和推广良种良法,举办了600多期科技培训班。万年县珍珠良种养殖场在全县推广良种三角帆蚌后,该县淡水珍珠增产10000公斤,珍珠优质品率提高了5~8个百分点。作为江西省最大的乌鱼养殖基地,余干县特种水产养殖场充分发挥科技扶贫基地的作用,不仅带动周边800多农户发展乌鱼养殖3000多亩,还安排了贫困户子女300余人进场务工。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

上饶市各县(市、区)以政府名义出台后期扶持项目实施工作细则,规范项目实施的整套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不定期对各移民村组后期扶持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实地督查和指导。到2009年底,全市共修建乡村道路3246.8千米;解决农村自来水7910户,水井2571口,移民用电3529户;建设农田水利灌渠208.18千米,提灌站34座,维修山塘水库96座;兴建公益设施209处。

【上饶市扶贫办获得全国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08年元月,全国妇联、全国妇女“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授予上饶市扶贫办为全国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1~2009年,上饶市扶贫系统对“双学双比”活动的直接投入金额达到360多万元,在贫困地区举办蔬菜种植、家禽养殖、果业种植等各类培训及实用技术培训班560多期,5200多课时,培训妇女1.6万人次,已累计培训转移女青年15000余人次,96%的女青年实现了成功转移就业。累计扶持153万元帮助妇女种养大户种植苗木63万余株。

【上饶市10万亩速生丰产林产业扶贫项目】

2006年6月3日,以《上饶贫困地区丰产速生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技术方案论证会召开为标志,上饶市贫困地区丰产速生原料林基地建设示范项目正式启动。按照泡桐扶贫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上饶市以鄱阳、余干、上饶、横峰4个重点县为重点,以有条件种植泡桐的农户为对象,以具有育苗能力和条件、可大面积集中连片种植的农业企业和具有加工型连接市场能力的工业企业为龙头,让种植、加工、销售有机连接,按产业化的要求发展泡桐产业。到2009年底已投入泡桐产业开发1亿多元,种植泡桐10万亩,重点村1万多农户参与泡桐产业。预计到2012年,户均年泡桐种植收入达2000元以上;泡桐年型材加工生产能力10万立方米,年型材销售收入达3亿元,形成具有规模效应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扶贫支柱产业。

【实施“121”干部扶贫帮困联系户工作】

从2002年开始到2009年,上饶市组织了市、县、科级干部开展扶贫帮困联系户活动,即确定市级领导干部帮扶100户贫困户,县级领导干部帮扶2000户贫困户,科级干部帮扶10000户贫困户。通过二轮的帮扶活动,全市有2.2万人次机关干部按照《干部扶贫帮困联系户工作制度实施方案》的要求,与3.2万名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共为帮扶农户提供帮扶资金3101.56万元,扶持项目15000多个,组织劳务输出2万人次,培训人员3000人次。

【实施扶贫项目“六到户”工程】

“十五”以来,上饶市开始实施以让贫困农民直接受益为宗旨的扶贫项目“六到户”工程,即“三清五改到户,环境绿化到户,卫生防疫到户,信息网络到户,移民搬迁到户,产业扶持到户”。在重点村全面推行“三清五改”工程,即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沟、改水、改厕、改路、改厨、改圈,到2009年底,全市共改路233.4公里,改水158处,解决了128128人的饮水问题,改厕20758所,清垃圾16660.16吨,清路障1280处,贫困户改厨985处,改猪、牛圈1863个。

(祝清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