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横峰在县域经济转型中的新崛起

横峰在县域经济转型中的新崛起

时间:2023-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横峰在县域经济转型中的新崛起_中国县域经济前沿横峰在县域经济转型中的新崛起吴武华横峰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辖11个乡镇,总面积达655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1.8万,国土面积和人口总数均居江西省之末。横峰是革命老区,属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县域经济长期在省、市低位徘徊。

横峰在县域经济转型中的新崛起

吴武华

横峰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辖11个乡镇(街道、场、办事处),总面积达655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1.8万,国土面积和人口总数均居江西省之末。横峰是革命老区,属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县域经济长期在省、市低位徘徊。2008年以来,横峰县在中央、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后发赶超、跨越发展之路,先后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全国县域经济最具成长性百县(市)”等。

一、横峰县域经济呈现的可喜变化

1.实现了“单纯追求经济总量”向“总量与质量双提升”的转变

总量方面:如图1所示,从GDP来看,已由2005年的9.5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4.88亿元,增长了3.7倍;GDP占江西省的比重由2005年的0.24%提高到2009的0.48%,所占份额翻了一番。从财政总收入来看,已由2005年的1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6.488亿元,增长了5.5倍;财政总收入占江西省的比重由2005年的0.24%提高到2009年的0.503%,所占份额也翻了一番。财政总量由原来的全省垫底、全市末位进入省、市第二方阵。质量方面: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55.5%提高到2010年的86%,提高了30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10.5%提高到2010年的14.5%,提高了4个百分点。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个数由2005年的74个减少到2010年的50个,企业个数锐减,但企业效益提高,工业园区亩主营业务收入由2005年的24万元提高到2010年的225万元,增长了9.3倍;亩平税收由2005年的1.12万元提高到2010年的9.5万元,提高了7.5倍。

2.实现了“单纯追求工业主导”向“二产与三产双驱动”的转变

横峰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一产比重长期以来远远高于二产比重。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二产迅速做热,2008年,二产比重一度高达71.75%,达历史最高水平,工业主导地位形成。在做强工业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及时提出“做旺人气、繁荣三产”的思路,商贸、物流、旅游、金融、房产等现代服务业全面开花。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7亿元,较2008年增长5.9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10.5亿元,较2008年增长5.2亿元。在二产保持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三产比重仍然较2008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

3.实现了“单纯追求发展速度”向“经济与生态齐发展”的转变

2005年,横峰的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从2007年的2亿元到2010年的6.488亿元仅用了3年时间,特别是2007、2008年连续两年实现财政收入增幅位居江西省第一,被省领导誉为“横峰速度”。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2008年以来,共清退工业园区环保不达标企业52家,关闭源头污染采矿企业28家,取缔了所有的非法采沙企业。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卫生城市化、城市卫生标准化”建设,由县财政投入资金,在每个乡镇兴建1个现代化垃圾处理场,并按照农村人口每人每年6元的补助标准建立了“农村保洁员”制度,实现“乡乡都有垃圾处理场、村村都有保洁员”,对城市保洁权进行拍卖,实现城市保洁“运作方式市场化、管理部门裁判化”。目前,全县地表水质和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河流断面优质水率100%;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57%提高到2010年的63%;城镇绿地率达44.89%,绿化覆盖率达47.32%,较2005年分别提高13个百分点;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98%。

img5

图1 2005~2010年横峰县GDP和财政总收入增长情况

二、横峰县域经济崛起的探索实践

1.以优化发展环境为载体,提升县域经济崛起的“竞争力”

“环境是发展的生命线,环境是崛起的竞争力。”近年来,横峰在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力气,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获评“全省投资环境十佳县”。

(1)优化政务环境。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激发工作热情。2008年以来,横峰以被列为“中组部乡镇领导干部公推直选乡镇领导班子试点县、江西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县和江西省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纪实试点县”为契机,创新了干部推荐方式,让知情人参与推荐,重要岗位署名推荐;创新了干部考察方式,通过“四进四看”全面考察干部;创新了干部选任方式,采取“上挂下派”、交叉任职、正职试岗、副职差额试岗、竞争性选拔等方式,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创新了干部考核评价制度,解决了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措施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另一方面,严格落实干部问责制度,狠抓工作作风。率全国之先出台领导干部问责办法,大力开展“治庸”行动,强力整治国家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工作中的不作为、乱作为和慢作为现象,全方位加强干部监督,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2008年以来,全县共实施问责29起、57人,涉及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47人,其中党纪政纪处分25人,组织处理34人。横峰良好的党风、政风是客商纷至沓来的最深层次原因。

(2)优化商务环境。在三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在城市建设上取得新突破。2008年以来,横峰共实施功能性项目56个,项目总投资39.2亿元。其中,天山国际大酒店、购物中心、岑山国家森林公园、红枫公园、日月潭、兴安广场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二是在教育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在全国率先取消校长行政级别,设立“英才教育基金”,实施“名校、名校长、名师”工程,投入1.96亿元兴建了第一教育园区,并被列为“全国教育改革示范县、江西省教育园区试点县”,目前正在积极筹建第二教育园区,全方位整合全县农村中学教育资源,让农村的孩子不会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2010年,横峰的高考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文理科一本上线率居上饶市第三,二本上线率、及格率均居上饶市第一。三是在医疗条件上取得新突破。投入3000余万元兴建了卫生城,组建了卫生行政执法管理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救治中心和健康体检中心“四大中心”,切实提高了医疗救治水平、防控重大疾病以及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目前,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98%,补助金额达5221万元。

(3)优化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县域经济发展的快与慢、成与败。一是实施民生工程,提高公众的幸福感。2008年以来,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施了十大民生工程180件实事,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如投入1300多万元兴建了江西省一流的中心敬老院一期工程,让全县60%的优抚对象、五保老人和城镇“三无”人员住进“星级宾馆”,二期工程即将开工,建成后将实现100%集中供养,最大限度地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二是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公众的安全感。2008年以来,在创建“法治横峰”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了“县委书记大接访、两代表一委员大下访、千名干部大回访”等活动,开设了县委“民声通道”和县委书记“民生博客”。尤其是2010年,率先开通了“民情直通车”,将县委、县政府、乡党委、乡政府以及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工作分工、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等信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并以“便民服务卡”的形式发放到全县每一户居民的家中,实现了“第一时间倾听群众呼声、第一时间知晓百姓诉求、第一时间化解社会矛盾”。同时,还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宽容友爱”精神,营造了优良的人文环境。2008年以来,先后获评“全国首批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法制教育先进县”、“江西省县委书记大接访先进县”、“江西省无赴京非正常上访先进县”、“江西省平安县”等荣誉。

2.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龙头,提升县域经济崛起的“牵引力”

牢固树立“工业兴县”的理念,扭住工业园区“龙头”,围绕“三升级”目标,开启县域经济崛起的“发动机”。

(1)推进“企业升级”。2008年以来,通过搭建融资平台、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工业发展基金等措施,推动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向骨干企业集中,共助园区20余家企业“增资扩股”。目前,横峰工业园区形成了以和丰铜业、中旺铜业为龙头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2010年工业园区和丰铜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6亿元,位居上饶市第二。同时,按照“培育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两年内,横峰还将着力培育产值过百亿元、税收过5亿元企业1家,产值过20亿元、税收过1亿元企业2家,产值过10亿元、税收过5000万元企业4家,培育和引进上市企业3家。

(2)推进“产业升级”。按照投资额度(固投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投资强度(亩投100万元以上)、投资进度(两年内建成投产)和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机械电子业、高新技术企业“三度四业”的要求,择商选资。目前,在工业园区68家企业中,四大主导产业企业数占87%,产值占98%。同时,对原有效益低、产能落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实行“腾笼换鸟”,盘活闲置土地1200余亩,重新安置符合“三度四业”要求的企业26家,实现了污染企业全部清退、传统优势产业全面提升。两年内,横峰将推动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企业实现的产值和税收占有色金属产业的比重在原来的基础上分别提高3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的产值和税收占园区的比重分别达20%以上。

(3)推进“园区升级”。以“强扩园”为抓手,坚定不移地启动实施岑阳大道南延、创业大道南延、港边路南延及南环路“三纵一横”通道建设,拉开工业园区10平方公里的框架,规划建设超市、宾馆、餐饮娱乐、职工廉租房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园区服务功能。大力推进生态园区建设,新入园企业环评率达100%,积极推进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使园区企业水循环利用率达95%以上,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园区绿化覆盖率达42%以上,实现了“园区公园化、厂区园林化”。2010年,横峰工业园区提前3个月实现“百亿园区”目标,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35亿元,增长49.8%,并被评为“全省首批生态工业园区”、“全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2011年,横峰工业园区的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200亿元,未来更会呈几何级增长。下一步,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申报工作。

3.以推进“四化”互动为根本,提升县域经济崛起的“支撑力”

正确把握工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工业化、物流便捷化的辩证关系,促进三次产业和城镇化互动、城乡经济共同繁荣,为欠发达地区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推进工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工业化和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地方现代化水平的两大标志。近年来,横峰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合理规划布局,建成4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区,吸引了各类生产要素向工业园区集聚,吸纳了近2万名农村劳动力向工业园区转移。同时,按照“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的思路,推进中心城区、示范镇、新农村建设,并建立了“廉租住户—经济适用户—住宅小区”的房产梯次消费结构,开展了“一元化”户籍改革试点工作,加速了新型城镇化进程。目前,全县城镇化率达45%,有力地促进了城乡资源要素的聚集、生产方式的转变,为工业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人力保障。

(2)推进工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农业工业化是工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三次产业互动的强大动力。2010年,横峰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规划建设了19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区,引进中储粮横峰直属库、葛业公司、兴安种业3家农业龙头企业入园开工,中皓油脂、山之源有机食品等企业即将入园,通过龙头带动和市场拉动,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向城市集聚,辐射周边4万余农民“洗脚上岸”,变“农民”为“市民”,加速了城镇化进程。同时,横峰以农业园区为平台,加速推进农业工业化,有效改变“工农分割”的局面,围绕“红枫、葛、生猪、油茶”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实施农业产业招商,建立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扩大规模化标准基地面积,发挥工农集聚和扩散的双向效应,有效地促进工农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城乡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011年,农业园区的产值将超过10亿元,3年内将超过50亿元。

(3)推进工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工业化和物流便捷化的良性互动。物流是工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工业化的润滑剂。没有一个好的物流,企业成本势必上升,竞争力势必下降;没有一个好的物流,做活三产也是空谈。为此,横峰在兴建农业园区的基础上,同地同步兴建了1平方公里的物流园区,着力打造集仓储、物流、商贸、加工于一体的赣东北物流枢纽,年物流能力预计突破300万吨,不仅能直接服务本县,更能辐射周边。同时,实行县内原有物流企业统一进驻物流园区,集约了社会资源,节约了建设用地,避免了商贸流通零散行为,有效解决了因物流伴生的交通拥堵、城市无序等问题,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4.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提升县域经济崛起的原动力

科学发展是灵魂,创新是不竭动力。近年来,横峰始终以“创新”为总抓手,以更优的体制机制,提升了县域经济崛起的原动力。

(1)创新考评机制。横峰在江西省率先取消了乡镇财税任务、乡镇和部门招商引资任务、公检法的罚款任务和单位评先名额限制,鼓励部门争先创优,实现了由“鼓励少数人、鞭策多数人”的保守机制向“鼓励多数人、鞭策少数人”的激励机制转变。2008年以来,全县共获国家、省、市级先进750项,先后获得国家、省级金字招牌25块。

(2)创新“大部委”工作运行机制。按照资源集中、职能相近的原则,横峰将全县112个部门统一归口组建了10个工作委员会和5个合署办公部门,增强了党委的战略引导能力、政府的统筹整合能力和部门的执行能力。

(3)创新项目建设机制。专门成立项目工作委员会,树立“集中财力办大事”理念,提高“花小钱办大事”水平,对资金、项目进行总体战略调度,实现预算平衡,做到所有的项目“哪里下水,哪里上岸”,“不让前任的政绩,成为后任的包袱”。

(4)创新工业园区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园区一级财政体制,实行总预算会计制度和独立核算财务收支;健全园区工作机构,实行编聘分离,充实加强园区队伍力量;建立园区环保工作“一票否决”制。

(5)创新行政执法综合管理机制。率先成立行政执法综合管理办公室,在坚持执法主体不变的基础上,整合国土、城管、水政、文化稽查、环境监察、运输管理、市场管理等各类行政执法资源,实行“阳光执法”,实现了执法力度和社会和谐度的双提升,大大降低了行政执法的经济成本、政治成本和社会成本。2008年来,县城规划区内基本没有新增违章建筑,城乡暴力抗法事件同比减少98%。

(6)创新民生工作机制。一方面,创新了民生资源整合机制,对原有“教育、卫生、养老”等民生资源进行整合,集中实施民生项目,如教育园区、卫生城、中心敬老院等,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节约了社会资源,更好地让百姓共享优质服务和社会保障。另一方面,创新了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2008年提高了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对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物流园区等征地除按江西省政府规定的一次性补偿标准到位之外,再按照水田800斤稻谷/亩、旱地400斤稻谷/亩给予20年不变的经济补偿,并对2001年以来工业园区、新城区项目征地进行追溯补偿,在就业、低保等政策上予以“倾斜”,切实让失地农民失地不失利。

近年来,横峰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重生态、重民生、重均衡、重长远、重坚持为总要求,努力把横峰建设成为上饶市乃至江西省最具活力的现代工业城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宜居城市”。

(作者系江西省横峰县委常委、副县长、宣传部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