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转型”过渡时期的经济特征

“转型”过渡时期的经济特征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受过渡时期改革方案所决定,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体现,企业也没有成为真正意义的市场主体,而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事务中的决策空间却得到拓展,就其掌握的资源和承担的职能而言,实际上已成为具有独立利益和行为目标的“准市场主体”。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这样的国际经济背景下展开,将不可避免地承受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的双重压力。
“转型”过渡时期经济特征_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

2.2.2 “转型”过渡时期的经济特征

1)地方政府成为“准市场主体”

中国渐进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针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分两阶段培育进入现代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第一阶段是行政性分权战略,即在大力发展非国有制经济的同时,把中央对国有经济的大部分控制权逐步转换为地方政府控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动性;第二阶段采取经济性分权战略,即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晰产权关系,把经济增长的推动主体由地方政府转换为各类受市场约束的企业,奠定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地位。中国目前正处于计划破除而市场体系尚未搭建完备的时期,即第一阶段已完成而第二阶段才刚开始的过渡时期,地方政府面临着经济分权与行政任命制相组合的制度环境。受过渡时期改革方案所决定,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体现,企业也没有成为真正意义的市场主体,而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事务中的决策空间却得到拓展,就其掌握的资源和承担的职能而言,实际上已成为具有独立利益和行为目标的“准市场主体”。

2)受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影响的现代化进程

20世纪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模式从传统福特主义的大规模生产向后福特主义的弹性生产转变,跨国公司通过在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设厂,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低税率、廉价土地等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经济全球化和新国际劳动地域分工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意味着得到大量的资本和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也意味着资本的高度流动性,一旦“空投”资本撤离,本土工业将很难继续生存。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化的基础上,以知识的大量投入为标志的“新经济”时代也已经来临。新经济大大缩短了技术创新周期,而在信息产业中新技术的诞生即意味着旧技术的立即贬值,原东亚发展中国家用以实现现代化的“引进—模仿—出口”战略在新经济时代将不再适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这样的国际经济背景下展开,将不可避免地承受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的双重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