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吉安市扶贫和移民

吉安市扶贫和移民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吉安市扶贫和移民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是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吉安市有5家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和20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人均年增收200元以上,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

吉安市扶贫和移民

【概述】

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是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经过老区人民的不懈努力,特别是通过“八七”扶贫攻坚后,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老区的贫困面貌明显改善。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吉安市的贫困面仍然非常大,贫困程度相当严重,到2000年底,全市贫困人口有110.68万人。

吉安市是一个水库移民大市。2006年7月,全市纳入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就有18.5815万人,移民分布在全市13个县(市、区)、196个乡镇,涉及各类水库116座。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差,是较为贫困的一个群体。

2002年以来,吉安市13个县(市、区)中,有5个被确定为国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1个被确定为西部政策延伸县。全市有105个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83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自力更生”的扶贫方针,通过整村推进、搬迁扶贫、产业扶贫、库区移民和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社会扶贫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政策措施,吉安市贫困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全市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110.68万人下降到2009年的12.78万人。吉安市的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连续多年被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江西省财政厅评为先进单位,宣传调研工作多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遂川县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吉安县被江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

1.贫困群众和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01~2009年,吉安市83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其中“十五”236个、“十一五”350个、增补247个)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全面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49亿元,有效改善了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洁净能源”的目标。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155.03万元,开展了“三清三改”,共清理垃圾42755吨,清理污沟53.9千米,清理路障17412处,改路27公里,改水4918处,改厕29643个;投入扶贫资金2584.82万元开展沼气扶贫,建沼气池3.31万座,受益农户达3.33万户;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04.27万元,为2.79万户贫困群众安装“户户通”自来水。637个移民扶贫集中安置点全部按照“通电、通水、通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建沼气、环境绿化”的“五通一气一绿化”标准建设。投入“两江”水库移民扶持资金3429.51万元,实施“四个一”工程和“两江”水库移民重点示范村建设,改造危房和建设村落社区中心。投入万安库区项目资金4837.4万元,结合新农村和移民示范村建设,完善了移民的饮水、沼气、道路等基础设施,较好地解决了库区移民居住环境差、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等问题。2006年以来,投入水库后期扶持项目资金17549.4万元,大力实施水库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五改、五通、五化”的目标。

2.贫困群众和水库移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吉安市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扶持发展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促进贫困群众收入持续增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和水库移民村贫困群众年人均收入增长比例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贫困人口大幅下降。据统计,9年来,全市贫困人口减少了97.90万人。

3.贫困群众和水库移民综合素质全面提升。2001~2009年,吉安市共组织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460多期,培训14.1万多人次,使贫困群众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组织57269名贫困劳动力参加“雨露计划”培训,转移就业率96.3%。2008年开始,资助“十一五”350个重点村每村一名初、高中毕业生到指定学校参加“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培训,通过两到三年的学习,在拿到毕业证的同时获得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使培训质量和效果取得新的提升,到2009年,已招收学员872人。2009年,还开展了农村留守劳动力自主创业培训,受到了贫困群众的欢迎。每年组织1200人参加农函大学习。贫困群众和水库移民的生产能力、就业技能、创业水平及综合素质大有提升。

4.扶贫产业初显效益。吉安市有5家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和20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人均年增收200元以上,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重点村和水库移民村“一村一品”产业红红火火,葡萄、肉鸡生猪、水产、蚕桑、油茶、无公害蔬菜等产业粗具规模,群众在发展产业中得到了实惠,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2005~2009年,吉安市共为涉农企业争取扶贫贷款达20360万元,直接贴补利息610.8万元,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面实施到户小额贴息贷款,共发放贷款27200万元,直接贴补利息1360万元,扶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在万安、遂川、永新、吉安、井冈山5个重点县的60个重点村开展“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每个试点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带动民间资金入股,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生产。2009年底,互助社资金总额达1032.88万元,发展会员4072户农户,累计发放借款952.1万元。2005~2009年,吉安市还安排科技示范项目资金1200余万元,科技推广项目共43个,受益的农户6.9万余户,受益人口达32万余人,新增效益2.65亿元。到2009年底,吉安市累计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87家,入社社员1.85万人。

5.“大扶贫”氛围日益浓厚。2001~2009年,吉安市的定点扶贫单位共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筹集扶持资金3.5亿元。全市参与“1+1”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达13万人次,每年帮扶贫困户1万户以上,帮扶资金5000万元。全市共有131个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扶贫,捐赠资金1800多万元,受扶村326个。争取各类捐赠资金1200多万元。

【整村推进】

吉安市切实抓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在重点村的贫困面貌改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市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110.68万人下降到2009年的12.78万人。2001~2009年,吉安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49亿元,修建乡村公路1983条,3617公里;架设桥梁395座,4998米。建设小水电站2座,架设输电线路48条,315公里。扶持贫困乡、村修建电灌站95座,兴修水库293座,增加有效灌溉农田面积16.12万亩。兴修饮水工程319处,解决了12.17万人的饮水困难。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155.03万元,开展了“三清三改”,共清理垃圾42755吨,清理污沟53.9千米,清理路障17412处,改路27公里,改水4918处,改厕29643个。在井冈山、吉安、永新三个县(市)率先开展了沼气扶贫,按照“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和猪沼粮”等模式,大力推进沼气扶贫工程建设,到2009年,共投入扶贫资金2584.82万元,建沼气池3.31万座,受益农户达3.33万户。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04.27万元,扶助2.79万户贫困群众安装了自来水。扶持兴建和改造乡村中、小学157所,兴建乡村卫生院60所,方便了1.98万多名学生就近入学,解决了8.3万人就近看病,有效地缓解了老区人民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等问题。

【搬迁移民扶贫】

2003~2009年,吉安市共投入移民搬迁扶贫资金22219万元,实施移民搬迁75465人。受益群众覆盖全市11个西部政策延升县(市)的147个乡(镇)。建立集中安置点637个,移民安置建房16656栋283万平方米。吉安市把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农垦企业改制、社会扶贫工作等相结合,建设了一大批基础设施条件好、社区功能完善的新型移民小区。因地制宜成立了多种形式的互助资金和产业协会,激活了移民经商、办厂、农产品加工、运输、打工及农业产业发展等的热情,增强了发展后劲。据对2008年搬迁移民调查显示,移民搬迁前的住房面积由原来的户均83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户均170平房米;人均收入由1200余元增加至现在的2000余元,人均增加800余元。

【产业扶贫】

2009年,吉安市产业化扶贫实现产值110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84元,主要农产品加工率达到70%以上。全市已培育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5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20家。同时,坚持把农业招商作为产业化扶贫工作的重点来抓,瞄准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定点、定向招商,成功引进了一批大型农业产业化项目落户。泰和县引进的和泰肉牛加工项目投资规模1.3亿元,建成后年加工肉牛15万头,加工生猪20万头。吉安县引进的正邦科技股份公司生猪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成良种猪场三个,存栏种猪1万多头,项目建成后年产生猪50万头以上。青原区引进的广州丛玉菜业发展公司,建立高标准供港蔬菜生产基地1000亩,成为推动青原蔬菜产业发展的龙头。肉牛、蔬菜、特种水产以及横江葡萄、吉安肉鸡、遂川金橘、永丰蘑菇、新干生猪、永新蚕桑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吉安温氏发展合作养鸡户2600多户,出栏肉鸡2000万羽,在吉安县凤凰、横江一带建立了多个养殖小区;永丰县蘑菇种植规模达到120万平方米,成为全省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县。到2009年底,吉安市累计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87家,较2008年新增181家;入社社员1.85万人,比2008年增加4700人;入股资金1.39亿元,比2008年增加4966.4万元;共实现收入11.95亿元,上缴税金312万元,提取公积金419.3万元,股金分红2976.6万元,带动农户9.7万户,成为活跃在农村经济大舞台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真正起到了“建一个合作社,兴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作用。

【水库移民】

从2006年7月1日开始,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面实施。吉安市纳入扶持范围的大中型水库移民18.5815万人,其中直补人数12.0114万人,无法核定到人6.5701万人。2007、2008、2009年度移民直补人数分别核定为12.0114、12.0106、11.8231万人。移民分布在全市13个县(市、区)、196个乡镇,涉及各类水库116座。2006~2009年,吉安市通过“一卡通”发放移民直补资金24956.43万元。投入扶持资金3429.51万元,对新干、峡江、永丰、吉安县、安福、万安等县的中央直属水库移民实施“四个一”工程,建设移民新村,较好地解决了库区移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吃水难、行路难”等问题。累计投入扶持资金4837.4万元,在万安库区大力开展新农村、移民示范村建设、库区移民危房改造等项目,不断完善移民的饮水、沼气、道路等基础设施,较好地解决了库区移民居住环境差、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等问题。累计投入后期扶持项目资金17549.4万元,建设移民示范村30个,实施修路建桥、改水改厕、环境整治、绿化亮化、饮水工程等项目,基本实现了“五改、五通、五化”的目标。峡江水利工程移民安置工作的调研,制定了合理的补偿标准和移民安置点规划,峡江县已将蒋沙村先期征占的林地、土地、迁坟补偿资金1200万元下拨到村小组。

【中央直属水库“六年规划”】

2001~2005年,原江西省移民办批复吉安市“两江”水库扶持资金2722.71万元,项目911个。2005年,吉安市对新干、峡江、永丰、吉安县、安福、万安6县33个乡(镇、场)的中央直属水库移民实施“四个一”工程,投入扶持资金219万元,较好地解决了库区移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吃水难、行路难”等问题。2005年12月,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和危房改造,吉安市选定新干、峡江、永丰、安福、吉安5个县9个移民村实施“两江”水库移民重点示范村建设,投入库区建设基金176.8万元,改造危房235户,建设村落社区中心8个。2006年至2009年,原江西省办批复吉安市“两江”水库扶持资金311万元。其中,2006年,投入扶持资金113万元,建设“两江”水库移民新村9个。通过建设,移民安置区通电、通水、通讯、通路、通有线电视和沼气的“五通一气”问题得到全面解决,“三清三改”初见成效。

【万安库区基金项目】

2001~2005年,原江西省移民办批复吉安市万安库区项目资金2500.2万元,项目1067个。2005年10月,吉安市结合新农村和移民示范村建设,投入国家扶持资金411.2万元,建设万安库区移民危房改造示范村29个,改造危房504户,完善了移民的饮水、沼气、道路等基础设施。2006~2009年,原江西省移民办批复吉安市万安库区维护基金项目1926万元。其中,2006年度476万元,2007年度375万元,2008年度163万元,2009年度912万元,较好地解决了库区移民居住环境差、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等问题。

【后扶基金项目管理】

2006下半年至2009年度,原江西省移民办批复吉安市大中型水库移民直补资金25112.67万元,通过“一卡通”发放移民直补资金24956.43万元。因部分移民核减或身份待查等原因,结余移民直补资金156.24万元,其中有114.69万元经批复后转为项目扶持,实际结余41.55万元。2006下半年至2009年度,原江西省移民办批复吉安市后期扶持项目资金15021.84万元,项目977个,其中,2006年度后扶项目资金1294.44万元;2007年度后扶项目资金4571.27万元;2008年度后扶项目资金3989.53万元,冰雪灾害项目资金736万元,监测评估费63万元。2009年度,后扶项目资金4252.91万元,直补结余项目资金114.69万元。2008~2009年度,原江西省移民办批复吉安市经济发展项目资金2412.87万元,项目502个。其中:2008年度项目扶持资金897.072万元,建设移民示范村30个,新建村组公路、巷道38.7公里,改水改厕160处,环境整治247处,绿化亮化6处,饮水工程195处;2009年度项目资金1515.8万元,建设移民示范村31个,新建村组公路、巷道30.2公里,改造危房400余户,改水改厕302处,环境整治166处。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赣江中游峡江县巴邱镇上游4公里处,坝址控制流域面积约62710平方公里,占整个赣江流域面积80948平方公里的77.5%,是继万安水电工程完建后,赣江唯一可相继开发的大型控制性水利枢纽,是赣江干流上一座具有防洪、发电、灌溉、供水、航运、水库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工程。2008年11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立项审批,项目总投资71.73亿元,国家发改委批复总投资为70.79亿。2009年9月6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在赣江之滨举行隆重的奠基典礼。2010年7月7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峡江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库正常蓄水位46米,总库容16.65亿立方米。工程建成后,与上游万安水库、下游堤防设施和泉港分洪区共同协调运行,可大大提高下游市、县、城镇的抗洪能力,使赣东大堤的防洪标准从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使南昌市防洪标准由10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从水库引水可灌溉下游32.95万亩农田。还可渠化峡江至吉安77公里深水航道,船闸按三级航道通航1000吨航舶,并为上游水库养殖,下游市、县、乡、镇改善供水提供条件。电站装机容量36万千瓦,年发电量11.5亿千瓦时。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建设共需移民25828人。其中吉水县需要移民22596人,占移民总量的90%,涉及水田、八都、醪桥、盘谷、枫江、金滩、文峰7个乡镇42个村(居)委会。峡江县需要移民2562人,涉及巴邱、罗田2个乡镇3个村委会14个村小组。吉安县需要移民140人,主要分布在万福镇万福村委会3个村小组。吉水县受淹面积108.3平方公里,工程占用土地51583.2亩,其中耕地33225.6亩,淹没房屋120万平方米。峡江县淹没房屋113139.09平方米,淹没耕地6358.3亩,其中淹没水田3735.69亩,旱地424.89亩,林地1082.65亩,退耕还林1082.65亩。

【吉安县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

2008年,吉安县被列为全国首批8个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县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试点县之一。全县15个彩票公益金项目村规划项目257个,总投资3118万元,其中中央彩票公益金2125万元,地方资金993万元。吉安县以项目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为平台,以提高贫困人口自全发展能力为重点,运用参与式扶贫理念,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扎实开展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试点工作。到2009年,15个项目村新修公路66.5公里,率先在全县实现了自然村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实施水利项目54个,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500亩,95%以上的农户通上了自来水;实施人居环境项目31个,26个自然村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村民家家安装了自来水,改建了水冲卫生厕,每个自然村还修建垃圾池和垃圾处理站,卫生环境进一步改善;15个项目村安排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项目11个,新建设村级卫生所7个,村文化活中心3个,新建村幼儿园1所,解决了11个项目村及周行政村近5万人的就医就学难题;项目村先后建立起了村级互助资金协会,制定协会章程和管理办法,选出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设立了专门账户,吸收会员783人,会员入股金24.6万元,其中贫困户免费入会326户;完成产业扶贫项目18个,项目村依托温氏集团和正邦集团,按照“公司+农户”模式,发展肉鸡养殖大户65户,建成规模化养殖小区8个,年出栏肉鸡50多万羽,发展肉猪养殖户15户,年出栏18000头,户均增收在15000元以上。扩种横江葡萄面积550亩。

吉安县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的原则,在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中,运用参与式理念,激发群众参与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监督、验收、后续管理的全过程,让群众成为项目的真正主力军,全县15个项目村的村民踊跃献计献策,积极投工投劳,主动参与质量监督,有的还自愿捐款筹资。项目规划实现了由村干部说了算到由村民说了算的转变,项目建设实现了由村民站着看到村民自己干的转变,项目管理实现了由重建设轻管理到全面落实后续管理办法的转变。据统计,在全县26个村庄环境整治项目中,村民累计投劳近2万个工日。积极引导项目受益村村民召开村民会议,因村制宜讨论制定项目后续管理办法,落实管理人员、管理职责、管理经费,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提高了项目效益的可持续性。

【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

自2007年始,吉安市先后在万安、遂川、永新三个县开展了“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到2009年,吉安市共组建了村级互助社60个,互助社资金总额达1032.88万元,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30万元,发展会员4072户农户(其中贫困户1665户),吸纳会员股金142.18万元,其他资金277.9万元。累计发放借款952.1万元,借款农户达2734人次。试点将整村推进、产业扶贫、贷款贴息等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缓解了贫困农户发展资金短缺和融资渠道缺乏等问题,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互助会资金以发展“一村一品”产业为主,通过资金扶持促进产业升级壮大,带动农民增收。如堆子前鄢背村互助会会员郭久樑,2007年冬向互助会贷款2000元,购买薄膜用以保鲜金橘,使金桔延时到年底出售,价格飙升,纯收入比往年增长30%以上。汤湖镇汤湖村王海洋在大棚育扦茶苗缺乏资金周转时,得到互助会2000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增强了他发展茶苗育秧的信心,现在苗圃长势喜人,预计可获利3万元左右。大汾镇红太阳社区的林秋生借款2000元在五指峰林场养殖“野鸡”,2008年增收2万多元。

(吉安市扶贫和移民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