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景德镇市扶贫和移民

景德镇市扶贫和移民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景德镇市扶贫和移民景德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景德镇市按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文明新村”的要求,抓好“十一五”1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工作。移民扶贫搬迁工程在2009年5月初正式启动。全市共核定登记大中型水库移民38375人,其中登记到人移民25106人,登记到村小组的移民13269人。

景德镇市扶贫和移民

【概述】

景德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雄踞长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50万。

景德镇市按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文明新村”的要求,抓好“十一五”1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工作。通过整合各项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共修建乡村公路278公里,大小桥梁(洞)57座,解决了26000余人的行路难;修建饮水工程23处,解决了1.7万人的饮水困难,扶助铺设电缆线2200米、修建电视及通讯机站19座,解决了群众看电视、通电话、打手机难问题。新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2200平方米,解决了6000余名群众学习活动无场所的问题;新修大小水堰等水利设施115处,增加灌溉面积6000余亩。在实施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中,还着重抓好沼气建设及“三清三改”,大力改善人居环境,使12个重点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的精神状态有着明显的改观。同时,根据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及素质低的实际,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培训农民0.2万人次,并在东航江西分公司的大力帮助下,在上海建立了务工基地,有组织有计划地向上海输送农民工,深受贫困乡村群众欢迎。通过近十年的扶贫开发,尤其是重点村村级规划的实施,全市12个重点村及部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一定改善,劳动者的素质得到逐步增强,贫困状况明显缓解,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移民扶贫搬迁】

结合《江西省移民搬迁扶贫规划(2008~2012年)》中的2009年度指导计划,确定乐平市镇桥镇吊钟村委会鸽子山村246人为全市2009年度移民扶贫搬迁工作任务。移民扶贫搬迁工程在2009年5月初正式启动。

社会扶贫】

全市12个重点村每个村至少有2个帮扶单位进行定点帮扶。截止到2009年,全市12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共争取到各方帮扶资金达200余万元。

【中央直属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六年规划实施工作】

景德镇市水库移民大致分布在浮梁县、乐平市、昌江区,这些水库移民是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陆续接收安置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型水库移民。这些移民安置之初,由于当时国家财力困难,加上国家和地方移民政策薄弱,以致移民所得的搬迁安置费很少,人均只有200多元,有的还不足此数。再加上搬迁正值“文革”期间,又是淳安县委与景德镇市委直接协议,没经国家、省里而搬迁的。所以,全县移民的搬迁安置工作由于受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显得相当草率。这主要表现在:移民所安置的地方生产生活环境很差,绝大多数的移民都是安置在边远山区的穷乡僻壤;居住的都是自建的简陋的“干打垒”房;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生活饮水和照明都成大问题。再加上被分到的田地不仅面积不足,而且都是当地农民不愿耕种的山坞田、冷浆田和望天收的“望天丘”。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当时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移民刚搬迁来的几年里,多数移民都是年年靠吃国家返销粮过日子,多数人缺粮缺钱,口粮不足,常以薯类、蕨类等杂粮、野菜充饥度日,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从1992年开始,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多种措施对水库移民进行扶持。2001年至2006年实施的《六年规划》,国家对水库移民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01年至2006年实施的《六年规划》共投入资金1381.4万元。通过《六年规划》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移民安置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库移民工作得到了广大移民的普遍赞誉。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和《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两个文件精神,景德镇市扎实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全市共核定登记大中型水库移民38375人,其中登记到人移民25106人,登记到村小组的移民13269人。一是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能够核定到人的,发放到移民个人的“惠农一卡通”上。这块资金全市每年有1506.36万元,用于移民生产生活补助。二是对难以将扶持对象准确核定到人、难以协调处理好移民与当地原住农民关系、基础设施较差的地方,仍然按以前的做法,实行项目扶持,用以解决移民村组(自然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共投入项目扶持资金3833.275万元,其中2006~2007后扶项目资金1079.375万元;2008年度后扶项目资金1369.48万元;2009年度后扶项目资金1384.42万元;其中2008年经济发展项目资金248.5万元;2009年度经济发展项目资金313.3万元。

【示范村建设】

2005年开始,根据省移民主管部门的要求和部署,景德镇市开展了示范村建设,现已建成示范村19个,其中浮梁12个,乐平7个。为使移民示范村建设上规模、上特色、上档次,还和市委农工部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联手,精心打造了一批移民示范村。

【后扶人口认定】

景德镇市严把“四道关口”。一是严把政策关。利用召开会议、上户宣传、媒体造势、接待来访等形式全面准确地开展政策宣传和解释疏导工作,让群众都能理解掌握政策,支持和配合移民登记审核工作。工作中,坚持以原始文件、资料、户籍等相关证明为依据,准确核定移民现状人口。查阅和收集有关的原始档案、资料达500多份,为把好政策关提供了真实准确的依据。二是严把培训关。为使工作顺利开展,切实抓好政策的培训工作,举办了业务骨干培训班,使工作人员做到工作纪律、政策内容、服务对象、自身职责和方法步骤“五明白”,贯彻落实政策的口径、解释、时间、程序“四统一”。市移民办工作人员还下到有关乡镇、村委会和移民村组现场办公、示范登记。三是严把登记关。在登记过程中要求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原始依据、坚持核实到人、坚持工作程序。登记时,以户为单位逐一核查移民提供的户口簿和原始证据等,做到符合条件的一个不漏,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不登。同时,实行登记工作责任制,各登记员对所登记户承担责任,登记小组对全乡镇移民登记工作负责,乡镇长对本乡镇移民认定负总责,市移民办对全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负全责,哪一级出了问题,就追究哪一级的责任。四是严把审查关。为确保移民人口核定登记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各乡镇对提出申请的移民、核定登记的移民交叉互查、张榜公示,公开接受群众审查,无异议后由各乡镇登记小组集体审查,经乡镇长签字,户籍管理部门盖章后上报市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审定,严防错登、漏登和重登现象的发生。同时,在2006年直补人口核定的基础上,全办每年底召开一次乡镇民政办主任工作会议,组织并督促各乡镇对移民直补人口进行复查,对死亡、外嫁等直补人口张榜公示,确认无误后予以核减,至2009年底,全办共核减直补人数523人。

【资金项目管理】

景德镇市“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移民走”的原则。一是坚持项目全部落实到村组。后扶项目的确定,先由村小组提出项目申请,村小组、村委会、乡镇逐级填写项目确定表,在此基础上,落实项目负责制,做到谁签字谁负责,对项目未落实到组的,不予审批和上报。二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所有列入年度计划的项目都坚持做到广泛征求移民和相关群众的意见,并按照大多数群众的意见来确定项目,对于未按规定填写好项目申报表,未经村组大多数群众同意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和上报。三是严格项目管理。在项目的立项方面,在确保项目安排条例政策规定的基础上,保证项目在经济技术上的可行,并充分体现移民群众愿意,从而确保了扶持项目选一个、准一个。对列入年度计划的项目,对每一个项目建立了项目档案,并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在项目竣工时,组织竣工验收,同时明晰项目管护主体,办理移民手续,确保了项目长期发挥效益。四是认真做好真实资金的发放工作。移民真补资金是否按时足额发放关系到移民安置区的和谐、稳定,是保障移民群众生活安定的重要环节。直补资金采取按季度通过“一卡通”由财政部门实行社会化发放。

【建立财政、移民共同管理机制】

景德镇市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后扶资金通过县财政再到县级移民办,财政起着兼管的职能,一方面规范移民办的财务管理,另一方面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协商,从项目的申报到项目的检查验收,甚至项目实施中,都要财政部门派人跟踪问效,使资金运转、项目实施更趋程序化、规范化。直补资金一旦收到上级的拨付文件,就立即与财政部门通气力争尽快拨付到移民个人的“惠农一卡通”上。

(朱智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