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安丘市农村“就地城镇化”的对策

安丘市农村“就地城镇化”的对策

时间:2022-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安丘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均GDP已突破6000美元,可尝试探索农村就地城镇化模式,使其成为中心城市为主的城镇化模式的有益补充。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安丘市具体情况,就试行农村就地城镇化进行有意义的探索。通过就地城镇化可以缓解“城市病”,也有利于将发展农业和农村所需的劳动力稳定在经济合理的空间半径内。

安丘市农村“就地城镇化”的对策

王洪军[1]

摘要:根据安丘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就地城镇化模式的理论和现实背景,结合安丘市实际情况,提出了就地城镇化的一些政策建议,为更好地推动安丘市就地城镇化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 城镇化 模式 区域经济

城镇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正处于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的模式既增加了城市负担,又加剧了城乡二元格局。目前安丘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均GDP已突破6000美元,可尝试探索农村就地城镇化模式,使其成为中心城市为主的城镇化模式的有益补充。山东省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全省村镇建设要牢固树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稳步开展迁村并点工作。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山东省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村,积极探索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路子,农民无需进城,就在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等方面实现了城市化。安丘市就地城镇化尚处在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环境差强人意、居住过于分散,产业发展相对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安丘市具体情况,就试行农村就地城镇化进行有意义的探索。

就地城镇化是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农民在原住地一定空间半径内,依托中心村和小城镇,就地就近实现非农就业化和市民化的城镇化模式。就地城镇化表现为:一是人口集聚程度比较高;二是生产方式上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并以二、三产业为主;三是享受的公共服务已经达到或接近城镇水平。

一、就地城镇化模式的理论和现实背景

1.各国城镇化模式选择需遵从经济规律。全球化背景下,城市不再是相互独立的空间节点,而是作为全球城市体系的一部分。而且,由于不同城市比较优势以及转化比较优势的能力不同,即城市竞争力的不同,使得城市处于全球城市体系的不同层级上。纽约、伦敦和上海等高竞争力的城市集聚了跨国公司总部、研发等控制和命令功能的环节,以及具有全球服务功能的金融、法律等产业;资源开发、加工等产业(环节)则集聚在竞争力低,并且在自然资源、劳动力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城市;而另一些城市则被抛弃在全球分工之外,被边缘化

各个国家的城镇化模式无一不受到这一进程的影响。不同国家的城镇化模式则是将自身比较优势与全球产业分工结合的结果。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人口和产业主要集中在城市群或城市连绵带;德国62%的人口依然居住在小城镇和乡村;东亚国家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二产较强、三产较弱的相对缓慢城镇化态势;拉美国家依靠资源出口、进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则形成二产较弱,三产比重高的“过度城镇化”,并带来了贫民窟和犯罪等社会问题

2.不同城镇化模式的经验借鉴。考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即实现城镇化的英美等发达国家、新兴于20世纪60~70年代的日韩等亚洲工业化国家以及拉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得失后,有以下经验值得借鉴:一是要强化中央政府制定和执行城镇化战略规划的主导作用;二是适时大力推动城市群和城市圈的发展并要防止地产泡沫的形成;三是重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作用;四是城镇化推进既要择机提速,也要防止过度;五是城镇化离不开农村的健康发展。

3.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2010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接近47.7%,大城市的“城市病”已经开始凸显,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也出现了吸引力不足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探讨一下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城镇化的模式,探讨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当前,我国已形成三种典型的城镇化模式,即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模式、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模式以及就地城镇化模式。前两种模式已探讨比较成熟,并有相应政策。但就地城镇化模式还未得到足够重视。全国多个地方已经开始进行有益的探索,这对加深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认识,制定城镇化政策更加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客观实际,具有重要意义。

三、就地城镇化是新时期推进城镇化的重要补充形式

就地城镇化是一些发达国家的重要经验,德国最为典型。德国和我国一样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国家,其城镇化模式值得借鉴。德国早在1910年就已经完成城镇化,当时,65%的人口居住在小城镇和农村。目前,在8200万人口中,有7000多万人居住在小城镇和乡村。这种城镇化模式的优势还体现在稳定房地产市场,德国房价长期稳定不仅是因为建立以房屋租赁为主导的房地产发展模式,还在于就地城镇化分散了大城市住房需求。美国和日本等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群,城市群中几个特大城市周边也分布着大量小城镇。荷兰兰斯塔德城市群包括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3个大城市,同时有众多小城镇。

1.就地城镇化有利于缓解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城市病”。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接近50%。国际经验显示,这个时期不仅是城镇化加速期,还是城镇化质量提升关键期。当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开始呈现出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用水紧缺、房价过快上涨等城市病。我国是人口大国,不可简单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城镇化模式。通过就地城镇化可以缓解“城市病”,也有利于将发展农业和农村所需的劳动力稳定在经济合理的空间半径内。

2.就地城镇化有利于化解异地城镇化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所谓异地城镇化是指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大量流动农民工进城的模式。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仅有不到10%的农民工为举家进城务工,这种模式诱发大量经济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二是农民工进城无房住,农村房子无人住的问题;三是农村土地资源浪费问题。当前,农村出现了大量空心村和空置房现象。就地城镇化强调就地就近非农就业和市民化,通过土地置换和土地整理的综合方式引导农民集聚,化解上述问题。

3.就地城镇化是返乡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途径。调研显示,相当数量农民工采取“折返式”进城的路子。他们在大城市积累一定资金和技术后会返回家乡,并选择进入门槛更低的小城镇就业和创业,并逐步实现定居。这一趋势将因东部地区产业加速向中西部省份转移而得到强化。安徽潜山县通过建立返乡农民创业园、湖南长沙将农民工纳入群众性创业支持对象等措施,推动返乡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四、安丘市就地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就地城镇化模式研究。就地城镇化模式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乡镇企业带动型的农村城镇化模式,而是区域经济社会达到一定水平后,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形成的一种城镇化模式。下一步,需针对就地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流转、公共服务财政体制等加强研究,如浙江的“两分两换”(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耕地换社保)、重庆的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北京密云蔡家洼“村企共建”模式等地方实践。研究好安丘市的就地城镇化模式至关重要,这是关系安丘市城镇化发展全局的关键性问题。

2.就地城镇化相应政策的支持。就地城镇化是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结果,也是新时期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在化解城镇化进程中诸多问题方面起到了综合性的作用。在规划编制、土地指标供应、财政税收支持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应制定符合安丘市城镇化发展实际的一揽子政策,只有一系列有力的相应政策支持,才能更好地引导就地城镇化模式合理发展。政策是农民从自发进镇到“引农进镇”的引擎,是被动城镇化向主动城镇化转变的重要保障。

3.保持城镇独有文化色彩。安丘市村镇生活环境总体上相对落后,居住区域呈现小、散、乱、空的特点,要科学总结城镇建设经验,统筹规划农村格局,不能简单套用和盲目照搬城镇建设和居住生活模式。城镇建设应保持村镇生活的既有特点,保护田园特色和生态环境。城镇建筑应讲求简单实用,以低密度、低层建筑为主。积极发挥规划职能,科学控制建筑物的高度、体量。强化对历史文化古村的保护开发,重视就地城镇化过程中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突出文化特色,使小城镇呈现各自的独特建筑风貌,避免“千村一面”、“千镇一面”,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指数。

4.促进城镇产业多元化发展。就地城镇化的当务之急是村镇居民生产方式的转变,应促使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应强化集体经济的主导地位,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农产品、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应在确保粮食增收的基础上,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鼓励村镇居民向服务业、零售业、建材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发展,促使其生活方式完全城镇化。

5.强化就地城镇化的人本色彩。安丘市村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发展不平衡,在就地城镇化过程中应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科学引导城镇居民居住习惯,促进居住区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同时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杜绝城乡结合部“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现象。要通过科学规划和严谨论证来确定迁村并点社区的“中心村”,不能简单地以经济规模为标准。尊重村镇居住方式的主流民意,为城镇居民选择和合适的居住方式。

6.农村公共配套设施城镇化。要完善城镇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社区的吸引力。入住农户能饮上安全卫生的水,有足够使用的电、便捷畅通的路、宽敞明亮的学校、安全放心的医院、廉价物美的超市、丰富齐全的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真正做到设备配套,环境优美,消费便宜。凡是城里人能享受到的便利,新型社区居住的人也能享受到,从根本上促进新型社区的稳定持续发展。

7.推进村镇农业生产生态化。就地城镇化意味着村镇生产方式仍以农业生产为主。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彻底改变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的生产方式,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创立村镇农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提升城镇农业综合实力,成为高质量的中国“菜篮子”,促进安丘市城镇农业向科学化、现代化转型。

参考文献

[1]杨世松.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推进就地城镇化.城市化期刊,2009(10).

[2]马庆斌.就地城镇化值得研究与推广.宏观经济管理,2011(11).

[3]辜胜阻,李华.缓解“大城市病”需要实施均衡的城镇化战略.中国合作经济,2011(4).

【注释】

[1]王洪军(1971—),山东安丘人。中国海洋大学2010级农村与区域经济发展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经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