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甘肃省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2006年甘肃省已有建制镇457个,比1978年的44个增加413个;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24.01%,比1978年提高了9.6个百分点。
甘肃省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历程_2008甘肃发展报告

二、甘肃省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从我国建国以来的城镇化发展历程看,建国初期全国各地即掀起了城镇化进程的第一个高潮,至1958年,我国政府开始起用限制城镇化发展政策。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84年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出台,我国城镇化进程得到较快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的重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之一。

甘肃省农村小城镇的发展从建国以来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城镇化发展的起步阶段(1949年-1957年)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我国于60年代初期上马了大量的“三线”工程(国防工业、电子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其中在我省有7家。1949年-1957年,我省市镇人口由91.7万人增加到169.4万人,增长84.73%。随着农村人口的大量迁入,城镇化发展呈现出“城乡通开流而不滞”的良性循环状态,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二)城镇化曲折发展阶段(1958年-1978年)

随着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及1964年出台的《关于户口迁移政策规定》的实施,对城乡人口实行严格户籍管理,限制了城乡之间人口流动,城镇化进程因此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现象。1978年我省的建制镇44个,比1961年的86个减少了42个,下降48.84个百分点。

(三)城镇化稳定发展阶段(1979年到今)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再次向城镇转移。到2006年甘肃省已有建制镇457个,比1978年的44个增加413个;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24.01%,比1978年提高了9.6个百分点。小城镇已经成为全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中心、产品加工和集散的中心、务工经商农民集聚的中心,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