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安丘市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安丘市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特别是安丘市粮食系统历经艰难的改革改制,在全市率先完成了改革改制任务。现在历史包袱已经甩掉,新的机制已经运行,呈现勃勃生机,在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中大有作为。安丘市是农业大市,前几年粮食出现结构性过剩,谷贱伤农,一方面损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误导了领导干部的思维,粮食由财富变成了“包袱”,削弱了粮食生产。

关于安丘市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周金法[1]

摘要:通过调查分析,阐述安丘市发展粮食产业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剖析了粮食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措施,对安丘市粮食产业化发展及农业产业化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粮食产业化 农民增收 龙头企业

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而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安丘市是传统农业大市,又是产粮大市,要实现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的跨越,必须立足本地优势把发展粮食生产和粮食产业化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认识到粮食产业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产业支撑,是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一、产业化经营是粮食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1.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地区粮食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粮食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情况下,由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把粮食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使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组合成专业生产联合体和大规模的粮食生产基地。这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改变了单纯从事原料生产的地位,改善了现行的投入机制,可以使资本和先进技术、农艺措施、现代装备有机地融入粮食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实践证明,产业化经营与家庭承包经营不仅不矛盾,而且与家庭承包经营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的发展、完善和创新。对实现粮食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产业化经营是提高粮食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措施

就安丘市粮食生产而言,农户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高,粮食转化率低,商品化程度较差,粮食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唯有集中粮食生产或粮食加工的资源优势、信息优势、科技优势,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进粮食规模生产和优质专用粮食的发展,形成“公司+农户”,或“公司+中介+基地+农户”的体系,把分散的农户与统一的市场连结起来,龙头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和产品出路,并在生产技术上进行帮扶,农户按照龙头企业要求进行规模经营,连片生产,推行科学规范的生产管理模式,其粮食产品质量和成本效益无疑将远远高于传统分散条件下生产的粮食,从而增强了粮食进入市场的竞争能力。同时,龙头企业因为有稳固的农户作基础,生产原料有保障,也会随着市场的扩展而扩大规模,从而提高企业本身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不可否认,粮食生产在相当程度上是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的弱质产业,在比较利益规律作用下,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必然向比较利益高的非农产业流动,使粮食产业处于投入严重不足、发展后劲乏力的困境,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粮食产业的难点所在。产业化提高了粮食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通过规模经营和多层次加工使农产品实现重复增值。特别是通过“公司+农户”、“专业协会+农户”、“股份合作”等组织形式,使企业与农民之间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均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在一体化经营体系内部进行利益互补,农民除了可以得到种植粮食的收入外,还可以分享流通和加工业的部分利润,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粮食的比较效益。

二、安丘市粮食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安丘市地处胶东半岛中部,气候适宜,全市现有耕地面积130万亩。特别是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粮食产业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1.粮食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

(1)粮食生产结构调整优化、优势产业带开始形成。全市分平原、中部丘陵、西部山区三个板块,发展优质小麦与玉米有很好的基础条件。通过这几年的调整优化,以景芝镇、官庄镇为地域的优势粮食产业带已经形成。

(2)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高产农田示范区建设、新增千亿斤粮食基地建设、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水库整险加固、干渠改造等一批工程的建设,增强了粮食生产的抗灾防灾能力。

(3)重视农业科学与农业技术的作用。农业科普网络覆盖面广,粮食生产的新技术推广较快。全市已建起农业科普技术服务网络,农业科技人员技术素质较高,推广应用新技术较快,效果较好。同时,农机技术推广迅速,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47.26万千瓦,总值2.22亿元。各种大中型配套农具4000多台套,机耕、机割、机械植保、机械脱粒面积不断增大。

(4)以品牌战略促进粮食营销。一方面,粮食购销服务设施较好,体系齐全。全市已建立起粮食收购、储备、加工、销售服务体系,国有粮食企业具备粮食仓储能力3万吨,能够满足全市粮食生产和流通的需要。特别是安丘市粮食系统历经艰难的改革改制,在全市率先完成了改革改制任务。现在历史包袱已经甩掉,新的机制已经运行,呈现勃勃生机,在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中大有作为。另一方面品牌意识开始增强。通过改革、改制和联合、兼并、重组等有效措施整合资源,组建集团,全市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3家,即外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安丘登峰面业有限公司、安丘市裕兴面业有限公司,外贸食品“鲁丰”牌面粉、登峰面业“大钟”牌面粉和裕兴面业“裕兴旺”牌面粉在市内外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本市面粉、小杂粮等产品已开始进入超市,并大量销往省外大中城市。

2.目前粮食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粮食主导产业地位不够突出。安丘市是农业大市,前几年粮食出现结构性过剩,谷贱伤农,一方面损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误导了领导干部的思维,粮食由财富变成了“包袱”,削弱了粮食生产。并认为粮食大市粮食资源丰富,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以致将粮食局由行政局改为事业局,粮食地位在削弱。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不是将粮食生产品种调优,而是将粮食种植面积调少,不是将主导产业做大做优做强,而是注重抓工业而忽视了农业,不是从粮食产业化的整体出发,优化产业布局,调整种植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资源转化增值,结果优势产业丧失了优势。

(2)粮食加工企业地段经营,精深加工水平不高。粮食加工企业布局分散,私营小面粉厂较多,规模偏小,对现有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粮食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产品处在初加工档次上,知名的粮油品牌少。同时,全市粮食加工仍以初加工为主,80%加工成面粉,面饼、糕点等精深加工用粮占比例很小,精深加工项目很少。

(3)产业链条不长。粮食生产、购销、储运、加工等环节多数还处于脱节状态,市场与生产脱节、种植与加工脱节,缺乏多向性的链接。从横向看,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弱,推向市场的新产品数量少,附加值含量偏低,消费者购买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从纵向看,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增值率偏低,目前相当比例的粮食是以原粮投入市场的,粮食加工转化率大约占20%,粮食比较效益低,全市粮食商品量在2.5亿~3亿千克,粮食加工转化量提高到50%~70%,粮食转化增值的潜力很大,深加工的效益很大。

(4)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系还不紧密,带动力不强。龙头企业与种粮农户之间联系松散,协作关系不稳定,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5)产业化的运作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订单履约率偏低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粮食产业化的发展。

三、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1)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粮食产业化工作的认识,要跳出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用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用产业化的思路抓好粮食种子、种植、加工、销售的每一环节,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要把发展粮食产业化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作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要途径来抓,作为富民富镇富市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要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上工业项目,围绕提升粮食产业化水平抓招商。真正从思想认识上、思维理念上、工作部署上,把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摆上重要地位。

(2)统筹布局,制定粮食产业发展规划。要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上级政策,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科学规划好安丘市粮食产业化发展蓝图,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把握好关键环节,扎实推进。

(3)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发展粮食产业化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成立全市粮食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发改委、财政、税务、农业、科技、粮食、金融、国土、商务、交通、电力、质监、农机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要及时协调解决粮食产业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落实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和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级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各乡镇也要成立机构,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使粮食产业化工作在全市持续、健康地发展。

(4)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是粮食产业化链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粮食产业化就难以有大的发展。政府要制定优惠的产业扶持政策,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资金信贷、用地用水用电、交通运输等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扶持上要国有民营一个样,谁贡献大就扶持谁。在全市重点培育、扶持和组建2~3家省级粮食加工龙头企业(集团),使龙头企业致力于开拓市场,大力发展粮食订单生产、订单购销,实现粮食资源的高效利用,努力使种粮农户与购销企业、加工企业之间的责权利均衡,产购加协作关系稳定。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在生产经营、信息共享、技术咨询、风险补偿等方面的协调互助,以促进粮食产业化的发展。

(5)发展精深加工,实现粮食产品的快速增值。要鼓励和支持粮食产业化经营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粮食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科技资源共享、技术优势互补的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发展以粮食为原料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粮食附加值,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蒋阳明.粮食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粮食问题研究,2006(6).

[2]曾福生.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思考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7).

[3]牛若峰,夏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和运作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注释】

[1]周金法(1976—),男,山东安丘人。中国海洋大学2010级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经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