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区联动”模式促进学习型城区创建的持续发展

“三区联动”模式促进学习型城区创建的持续发展

时间:2022-06-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区联动”为杨浦区学习型城区创建提供了科研支持。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杨浦知识创新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大学与城市互动发展研究”课题组,提出“大学教育社区化、社区活动教育化”的建议。

三、“三区联动”模式促进学习型城区创建的持续发展

“三区联动”模式对应着“城市的大学、大学的城市”这一城区发展目标,提出了“没有围墙的大学”这一城区教育理念,拓展了学习型城区创建的工作纬度,强化了创建工作持续发展的推进力度。

1.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城区教育的助推力

杨浦区有10余万高校师生和园区科研人员,他们同样是社区的一分子。在以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为高校学生搭建社区实践平台成为学习型城区创建的一项重要工作。五角场、四平、延吉、长白、定海等街道建立了大学生社区实践基地,打造高校大学生、社区居民群众和社区青少年互动教育课程,让大学生成为推动社区教育的主力军,同时也让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成为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复旦、同济、上海机电学院等高校以“科普商店”为依托组织大学生与居民、青少年一起开展科普活动。上海电力学院与杨浦区社区学院签订共建协议,派遣大学生到各社区学校担任助教。四平街道以“四平—同济青年中心”为平台,组织大学生在社区开展文明礼仪示范、社区舆情调查、社区文艺策划等活动。长白新村街道以“大学生社区教育工作室”为平台组织大学生进社区宣讲世博知识、文明观博礼仪、辅导居民学习网络知识、与外来流动人员开展书香伙伴行动等系列社区教育工作,既丰富了社区教育,也锻炼了大学生。

2.高校文化对城区文化的创新力

近年来,“三区联动”模式催生了三个大学国家级科技园、国家级软件园、上海中心城区中最大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中国设计中心、国际研究与教育培训中心、复旦文化创意园等一批新型的文化资源载体,这些文化资源向社区溢出,为社区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元素和时代气息,引领社区文化的发展。围绕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的百年校庆,高校与区政府联手改造高校周边地区,打造新江湾城教育与生态园区、四平同济人文社区、军工路沿线科技园区,实现了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的共同发展。高校和园区走在信息化的先进行列,将网络学习文化向社区渗透。区学习办依托辖区内的高校资源,组建杨浦区学习型城区建设网的专家顾问团,指导机关干部、居民群众和青少年学生的网上学习生活,创造数字时代的学习文化。区妇联与高校联手,在社区开展女性风采大赛、举办杨浦区都市女性发展论坛。大桥街道依托高校制定“桥文化建设规划”,举办“桥文化发展论坛”。新江湾城街道依托大学园区打造“学习的新城幸福的江湾”社区学习文化品牌。这些举措体现了“三区联动”模式为社区文化发展带来的创新活力。

3.科研课题对学习型城区创建的引导力

高校和园区是智慧宝库。“三区联动”为杨浦区学习型城区创建提供了科研支持。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杨浦知识创新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大学与城市互动发展研究”课题组,提出“大学教育社区化、社区活动教育化”的建议。众多高校与街道联手,开展“共建学习型社区”实验研究,专家教授走进社区进行调研,提出建议,推动项目。杨浦区以上海市重点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深化三区联动机制,推进学习型城区创建工作》为契机,联合高校、园区,在区机关、区妇联、区总工会四个条口和一批街镇中进一步开展“三区联动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实验研究,着力建立共享教育、共建学习平台、共同创新发展的长效合作机制,开创大学校园文化、园区科技文化、城市社区文化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杨浦区是上海的一个人口大区,也是一个老工业区,通过学习型城区创建提升居民素质、提升城区文明水平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以及兄弟区县和外省市经验的启示下,杨浦区将继续深化和创新“三区联动”模式,从思想认识、机制创新、硬件改造、队伍建设、资金投入、课程培育等角度推进学习型城区创建工作,为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为建设一个人人热爱学习、人人参与学习、人人享有学习的知识新杨浦而努力。

【注释】

[1]http://www.shyp.gov.cn/zjyp/jryp/dlwz/201111/t20111114_43548.html.

[2]http://www.shyp.gov.cn/zjyp/bnyp/bndx/.

[3]PU为汉语拼音,意指杨浦、浦东的“浦”和普陀的“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