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区联动”模式的基本含义

“三区联动”模式的基本含义

时间:2022-06-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图2-1 “三区联动”模式的复合体模型杨浦区推进学习型城区创建的“三区联动”模式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构模型。杨浦区“三区联动”模式的核心部分就是大学、企业、社区之间的融合与联动。而杨浦区学习型城区创建“三区联动”模式具有持续的支持力量。杨浦区“三区联动”模式基于前文所说的核心机构,但是更需要多元主体之间的多向联动,构成了“三区联动”的主体结构。

二、“三区联动”模式的基本含义

正如前文所述,“三区联动”一词有不同层面上的理解,既有杨浦城区发展的“三区联动”模式,也有学习型城区创建层面的“三区联动”模式。后一种模式是前一种模式的具体应用,同时也是前一种模式的深化。本书所研究的是后一种模式,即学习型城区创建的杨浦区“三区联动”模式,在接下来的章节中,都简称为“三区联动”模式。

图2-1 “三区联动”模式的复合体模型

杨浦区推进学习型城区创建的“三区联动”模式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构模型。一般意义上讲,一种模式对应着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三区联动”模式是杨浦推进学习型城区创建的工作方法,也是开展社区教育、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推动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各类教育事业的方法,这种方法实质上是建构一种整合区域资源、形成推进合力的机制。学习型城区创建的内容很多。所以,“三区联动”模式是一种由三种结构所组成的复合体模型(如图2-1所示),这三种结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整合资源,联动发展。

1.“三区联动”模式的核心结构

核心结构是指基于大学校区、企业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核心理念而构建的大学、企业、社区之间联动发展的学习型城区创建推进格局。杨浦区城区内,诸多高校、院所、部队、企业在行政上不隶属于杨浦区委、区政府,但是由于地缘关系,彼此之间打破行政界线,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图2-2 “三区联动”模式的核心结构

“三区联动”模式的核心结构(如图2-2所示)包括双边合作和三维合作。双边合作与三维合作之间相互促进。双边项目合作可以拓展成为三维合作项目,而三维合作项目可以促进双边合作。而且双边、三维合作项目内部可以包含诸多下一层次的合作项目。例如,

杨浦区委、区政府与复旦大学之间的双边合作框架内部包含着诸多的子项目。同济大学和四平路街道的共建协议中包含着各个院系与街道内诸多科室之间的结对活动。

“核心”的意思是指事物或事情的最重要,赖以支持其存在的那一部分。杨浦区“三区联动”模式的核心部分就是大学、企业、社区之间的融合与联动。没有这三极之间的联动就没有杨浦区的“三区联动”模式。杨浦区12个街镇中,延吉新村街道、五角场街道和四平路街道是全国的社区教育示范区,它们在学习型社区创建中,都较早地、全面地进行了核心结构层面的“三区联动”实践,并且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的后起之秀长白新村街道也在核心结构层面上进行了突破。

核心结构是一个大系统的主要动力源泉,而且核心结构的动力特征确定了大系统的形态特征。大学、企业、社区之间的联动力决定了杨浦区学习型城区创建工作的五大基本特征:

(1)社会

学习型城区建设是学习型社会建设在一个行政区域中的实践,其主要的部分不是城区的硬件建设,而是城区社会形态的建设。城区中的学校、企业、社区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教育的合作就是社会组织程度的提升。在中国,党的领导力、政府的执行力和社会的凝聚力是推动一个地区稳定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杨浦区“三区联动”核心结构是这三支力量共振增长的助推器。

(2)共生性

共生是几种事物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一种关系。学习型城区创建体现在各类教育平台的搭建和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工作之中。一个组织要开展学习型的创建工作,需要内在的力量,也需要外部的力量。“三区联动”核心结构为杨浦区域内的每一个单位或组织提供了一个与周边单位或组织合作共建的策略方法和资源支持,各单位或组织之间形成了学习方面的共生共长关系。

(3)多样性

资源的多样性、活动的多样性是促进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多样性提高了教育和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吸引力,也为工作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多种选择。“三区联动”核心结构的实践,为各类教育培训工作在课程资源、教师资源、载体资源等方面都提供了多样性。

(4)创新

终身教育为终身学习服务。终身学习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生存状态调整为学习型模式。而学习型人生状态不仅是指学习成为生活方式,更是指学习成为生活创新发展的基本途径。而创新发展既需要学习新的知识,还需要激发新思想、新技能产生的实践平台。“三区联动”模式为大学、企业、社区提供了来自他方的知识补充和实践载体,形成一种创新发展的环境。

(5)持续性

一种模式对应着一种条件下的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某些模式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淡化。而杨浦区学习型城区创建“三区联动”模式具有持续的支持力量。例如,大学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聚集地和创新源,将为社区教育、学习型企业创建和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更有甚者,杨浦区“三区联动”模式的后续力量是一种加速的状态。

由此可见,大学、企业、社区之间的“三区联动”核心结构是杨浦区学习型城区创建区域推进格局的地基,其他层面的结构都根植于其中而得到稳定的支撑。

2.“三区联动”模式的主体结构

学习型城区创建需要实施教育活动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行为主体,它们根据所承载的终身教育职责而设计、组织、实施相应的教育和学习活动。有一种观点认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体是市民,市民既作为学习者,是各类教育服务的对象,也作为建设者,参与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但是,市民不是单个存在并孤独地发挥作用的。市民存在于各类单位或组织之中,这些单位或组织成为“市民们”的集体表现形式,在学习型城区创建中发挥建设者作用,同时也是受益者。因此,每一个单位或组织都是学习型城区创建的行为主体。这就是学习型城区创建的多元主体性特征。

杨浦区域中的单位或组织不只是大学、企业和社区,而是包括了所有的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家庭等,它们都是学习型城区创建的主体。这些主体之间的联动是学习型城区创建区域联动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主体部分。杨浦区“三区联动”模式基于前文所说的核心机构,但是更需要多元主体之间的多向联动,构成了“三区联动”的主体结构。

“三区联动”主体结构既是学习型城区创建行为主体的联动结构,也是学习型城区创建联动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它呈现出网络状形态(如图2-3所示)。横向的联动有三类,纵向的联动有三类。这些联动中,包含了大学、企业、社区之间的联动,但是联动的主体范围更加多样化。

图2-3 “三区联动”模式的主体结构

在图2 3所示的模型中六条联动脉络,自上而下,分别标记纵向1、纵向2、纵向3和横向1、横向2、横向3,它们都各自对应着丰富的联动实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纵向1:区委、区政府——区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简称为“区学习委”,其办公室简称“区学习办”)——区学习委的21个成员单位(区相关委办局)——街道镇党工委、办事处——街道镇社区教育委员会(其办公室简称“社教办”)——科室和居委会。

这个纵向结构中的联动主要体现在上级机构对下级的指导、要求和下级对上级提供的工作案例、建议。例如,某个街镇的人口教育特色项目被区计生办加以提炼、完善,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实现了上下级之间的联动。杨浦区“一线工作法”是对这种上下联动推进工作创新发展的高度概括。

——纵向2:党政机关——所管辖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内部的部门。例如,作为区学习委的成员单位区总工会指导某一企业的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发现该企业重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工作,不但开展丰富的教育培训,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支持外来务工人员接受继续教育,于是区总工会将这一工作进行总结和提炼,作为区总工会的一项工作项目,与杨浦区社区学院等单位联手,形成了杨浦区外来务工人员EBA培训项目。

——纵向3:企事业单位党委(支部)和行政会议——科室——班组——员工团队。

这一纵向联动在大型的企事业单位尤为重要。学习型企事业的创建工作既需要顶层设计,自上而下的发动和执行,也需要来自员工及其团队的独特经验。例如,杨浦区中心医院的某一科室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型班组创建活动,成效明显,医院党委、工会加以研究,提出了“洋溢微笑、洋溢温馨、洋溢智慧、洋溢幸福”的“杨医”(谐音“洋溢”)学习文化

——横向1:区委办局之间的联动+街道镇之间的联动等。例如,区学习办、区机关党工委、区总工会、区妇联联手,分别牵头推进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学习型家庭等四大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并以杨浦区学习节为平台,集中展示创建成果和推进工作,区学习办和区妇联联手开展家庭讲故事活动,区学习办与区文明办联手开展暑期社区影评节和读书节活动。又如,区学习办、区教育局、区文化局、区体育局、区社会工作党委等联手协同推进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的市民学习型团队创建工作。

——横向2:政府机构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例如,区环保局与区社区学院携手开展社区环保知识培训项目。区学习办与上海烟草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整合高校资源,联手举办“中华文化双月讲坛”等。又如,殷行街道党工委与杨浦区域内的高校、企业签订党建工作共建协议,借此平台引进高校、企业资源推进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

——横向3: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教育合作。例如,延吉新村社区内的五所中小学在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结成五校创意联盟,并将创意设计、创意成果展示等活动推向社区,成为社区创意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杨浦区文化馆与诸多中小学合作,联手社区学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项目打造成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同时也组织社区居民参与,为社区教育和基础教育搭建新的联动平台。

通过以上的分析,如果说核心结构提供了“联动”这一核心理念,则主体结构提供了多元的联动主体。这个“三横三纵”的主体结构在杨浦区学习型城区创建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一结构的运用提供了联动的多元性、多向性,为辖区内没有高校的社区提供了运用联动理念的路径。特别是区域内的中小学、幼儿园和社会办学机构与社区、企业之间的互动,促进了社区教育资源圈的建设。在杨浦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就是有诸多的部队驻扎,营区与高校、企业、社区之间也有文化教育方面的互动合作。例如,五角场街道与驻区部队共建,开展系列读书、国防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图2-4 “三区联动”模式的开放结构

3.“三区联动”模式的开放结构

任何一个城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封闭体系,区域外的教育资源为学习型城区创建提供了广泛的合作空间。“三区联动”模式除核心结构、主体结构之外,还有一个开放式的结构,它突破了城区的区域界限,在更广阔的资源空间中来构建学习型城区创建的联动框架。

学习型城区创建的开放结构(如图2-4所示)是跨出杨浦城区外围利用多方资源的发散式工作思路。图示的六边形模型列举了寻求外部资源的基本路径。

(1)市级教育机构与区县的对接

市级教育机构的教育项目在杨浦区展开。例如,利用上海市终身学习网资源推进社区数字化学习工作;依托上海开放大学的理念建设社区数码实验室。又如,定海路街道与《解放日报》报社合作,在社区建立《解放日报》读报点网络,依托读报点开展系列居民文化教育活动。上海市级的合唱、舞蹈、戏曲、杂技等专业院团与杨浦区社区结对,指导社区的文化教育团队建设。

(2)引进区域外高校企业的资源

杨浦区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杨浦城区外的高校的专家、学者担任杨浦区学习型城区建设顾问,指导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

(3)本市区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杨浦区参与全市八个区县组建的数字化学习联盟,共同分享教育资源、工作经验。杨浦与浦东新区、普陀区之间开展“三PU”[3]合作,共同探讨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居民学习点构成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建设。杨浦区与徐汇区、宝山区等联手开展学习型团队建设工作,互相借鉴经验。

(4)同外省市、国外城区之间的友好往来

近年来,杨浦区先后同北京、南京、杭州、成都、太原、西安、广州、大连、济南等地方的社区教育示范区进行了交流考察活动。城区之间的交流活动不断展示了杨浦区学习型城区工作经验与成果,还促进杨浦区不断深入认识自身工作的特点与不足,推动工作向前发展。目前,杨浦区正在考虑同国外的城区进行学习型城区创建方面的交流活动。

(5)参与市级学习型城区创建项目

上海市市级层面的学习型社会工作项目也是区级学习型城区创建工作的重要推动力。例如,上海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上海市家庭讲故事比赛、上海市“百万市民环保知识培训”、“上海市食品安全知识进社区”等项目不断向区县配送了教育资源,也为区县推进社区教育课程建设、队伍建设提供了契机。杨浦区先后承办了上海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开幕式、学习活动周专项赛事的组织工作、首届“长三角”创建学习型组织研讨会、海峡两岸学习型组织创建研讨会等活动,推动了杨浦区学习型城区创建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