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业园区湖西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

工业园区湖西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

时间:2022-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园区社会管理局“创新社工管理”被评为2013年苏州市社会管理创新优秀项目。2013年,《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出台,明确中新合作区社区工作者实行行政编制人员和职业社工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工业园区湖西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_苏州城乡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探索

一、基本情况

湖西社区工作委员会成立于2001年2月,是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以来,第一个按照“精简、高效、透明”的原则设立的基层行政管理机构,直属园区管委会领导。其服务范围为园区首期开发建成区,面积约11.05平方公里,辖区内现有居民住宅小区35个,已建立17个社区居委会,入住居民6.6万人,其中60%以上的是新苏州人,常驻境外人士7510余名。

如何让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和睦相处,创建和谐家园是湖西社区管理的重点和难点。2009年湖西社工委在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基础上,启动了以“志愿、奉献”为核心的“触爱行动”,社工委将活动的开展与解决社区成员实际问题相结合,调动社区居民、辖区单位、共建单位、非政府组织等参加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营造“包容、参与、互助、共享”的社区氛围。同时,社工委还通过为社区居委会委派民情联系人的方式,全面及时了解掌握各社区的情况,从而为构建和谐社区创造条件。

湖西社工委注重结合社区发展实际,积极借鉴新加坡社区建设经验,坚持创新创优,秉承“亲商、亲民、亲环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围绕“健康家庭、和睦邻里、幸福社区”这一主线,坚持以组织为保证、以居民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沟通为手段、以活动为载体、以参与为导向、以满意为标准、以和谐为追求,努力打造邻里互助、文体娱乐、老少关爱、社团交流四大平台,致力营造“包容、参与、互助、共享”的和谐社区大家庭氛围。

在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居民的努力下,社工委荣获全国青年文明社区、江苏省社区建设示范街道、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等荣誉称号。

二、基本做法

湖西在推进“三社联动”社区治理上,制定整体方案,梳理权利清单,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政府购买项目化的服务,同时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社工管理。

(一)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

2013年,工业园区全面启动“政社互动”工作。根据园区工委办公室、管委会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政社互动”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和会议部署,各街道、社工委相继成立政社互动工作领导小组,湖西社区随即紧锣密鼓地展开相关工作,成立了政社互动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召开社区动员大会推进工作开展。

(二)梳理两份“清单”,明确责、权、利

湖西社工委梳理出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事项》和《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两份“清单”,签订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协助政府管理协议书。根据两份清单,社工委对26个事项打包拟定一揽子协议,明确工作的目标要求、经费保障及各自所应承担的责任,将责、权、利捆绑落实到社区,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协议书内容行不行,最终还要由居民群众说了算。湖西17个社区分别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居民们对协议内容逐一“过堂”,审核的同时,群众也对居委会的职责有了更清晰的界定。法定职责之外需要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办理的行政事务和公共服务事项,社工委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项目化运作。两份“清单”定期更新、公布,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以行政责任书和行政命令等形式,要求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承担“两份清单”以外的事项。

(三)“双向评估”代替“单边考核”

随着“政社互动”的开展,湖西社工委还推行了平等主体间的“双向评估”工作,从而取代行政框架内的“单边考核”。湖西社区印发了《“政社互动”双向履职评估实施办法》、《社区协助政府管理协议事项履约评估细则》及《评估表》,明确了评估内容,规定了评估程序。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在协商签约的过程中完成了衔接,在双向评估的过程中实现了互动。

(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

湖西社区大力培育和发展贴近社区需求的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文化体育类、群众自治类等五类社区社会组织,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具体实施办法,紧紧围绕居民实际需求,通过建立健全“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购买服务机制,将社区服务职能逐步引向社会组织,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五)建设社工人才队伍,创新社工管理

随着社区工作越来越被重视,新型服务型社区建设日益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发挥社区专业人才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园区先行先试,创新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规范化管理,将社工的职业成长与园区社区的建设紧密相连,不断增强社区发展“软实力”。园区社会管理局“创新社工管理”被评为2013年苏州市社会管理创新优秀项目。湖西社区以社区工作为切入点,以培育社区公益性、互助性、治理性社会组织为目标,通过提高社区基层干部的实务技能,促进社区基层干部深度融入居民,从而提升社区居民自治水平和基层协同治理水平,进一步推动政社互动、三社联动。

实行制度先行,社工队伍“职业化”。几年来,湖西社区推进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规范化建设。2013年,《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出台,明确中新合作区社区工作者实行行政编制人员和职业社工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办法》创新了园区社区专业人才培养与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规范了职业社工管理,完善了基层社工职业上升通道。随后而出的《关于调整中新合作区职业社工薪酬待遇的通知》,更是对社工的资质条件、入职晋升、日常管理、薪酬待遇做出了明确规定,进一步激发了社工队伍活力。此外,再加上《关于取得社会工作师资格的社工享受相关待遇的操作办法》、《苏州工业园区职业社工手册》等系列政策文件和管理制度的制定,一套逐步健全完善的社工管理制度体系已“悄然形成”。政策制度的全方位保障,对于社工来说,无疑是其进一步提升自我的莫大动力,也是对社区工作热情的激励;对于包括湖西社区在内的园区社区建设发展大局来说,更为提升基层行政管理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重视内涵注入,社工水平“专业化”。从2013年开始,园区启动了“基层社区干部三年培训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园区社区工作者全员轮训。通过培训,使社区工作者掌握现代社会工作的新方法、新技巧,打造敬业爱岗、作风踏实、乐于奉献、专业高效的社区工作队伍。2013年,湖西社区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参加了历时3个月、共计20期的业务培训。培训紧紧围绕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安排了一系列涵盖社会管理创新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专题课程,加深了受训学员对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理解,提升了社区服务综合水平和能力。除此之外,园区、湖西社区还积极组织和鼓励社工“走出去”,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项培训和交流活动,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在一系列提升社工专业知识和实务能力的举措下,社区社工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打开成长空间,群体形象“品牌化”。近年来,园区加强社工队伍建设,不仅对社工职业进行规范管理,更注重其个人成长,充分打开了社工个人成长空间。2012年以来,园区成功举办了三届金鸡湖社工节,组织开展了“社工在你身边”巡游、“非凡城市 最美社工”评选、社工才智秀、优秀社会工作案例评选、社工沙龙、社区品牌剧展演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湖西社区社工展露非凡风采,现代社区工作者活力、专业、热情的群体形象跃然而出,成为湖西社区建设的靓丽的新“名片”。

三、主要特色

湖西社区积极探索密切联系群众新渠道、丰富政社互动新机制,“社情民意联系日”等载体积极发挥了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民主自治的主动性、自觉性。湖西社区广泛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各方参与社区建设和治理的智慧。湖西社区还努力探索实践培育具有湖西特色的单位文化,以文化凝聚社区建设和治理的力量。

(一)“社情民意联系日”丰富三社联动机制

“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是苏州工业园区工委、管委会创新社会管理、关注民情、解决民困、惠及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它通过“上访”变“下访”,让老百姓有了与政府部门无缝对接和无障碍沟通的机会,打开了反映社情民意的“绿色通道”。自2011年5月起,湖西社区将每个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社情民意联系日”。在联系日当天,园区工委管委会领导和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轮流深入各社工委,与社区居民代表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代表面对面交流,倾听各位代表反映的意见建议。

2014年5月,园区推出了“社情民意联系日”升级版,在巩固完善现有社情民意沟通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密切联系群众新渠道,丰富政社互动新机制,将社工委层面“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下沉到社区,建立了社区社情民意联系日制度,实现了民意反馈零距离的新模式。湖西社区抓住这一平台,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加,社区居民在公共交通、社区配套、民政事业、环境保护、教育医疗、治安管理、社保政策等众多民生问题上提出了数百条意见和建议。

同时,“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还招募了“社情民意志愿者”,负责协助社区组织开展活动、记录整理问题等工作,积极发挥了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民主自治的主动性、自觉性。

(二)“触爱行动联盟协会”彰显三社联动活力

社会建设和管理服务于社会,也离不开社会支持,社会建设和管理要让社会满意,就要广泛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湖西社工委在实践中搭建起了与企事业单位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文明共创、党建共商的社区建设平台,凝聚起社会各方参与共建的智慧和力量。

“触爱行动联盟协会”就是湖西社区社会组织的典型,也是“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的良好注脚。2006年,从一次名不见经传的社区“邻里互助”爱心活动中,“触爱行动”敲响了它的第一声惊雷。2009年6月20日,湖西正式启动以“志愿、奉献、感恩、分享”为核心的“触爱行动”,由社工委主导和牵引,让社区居民从一句问候、一个微笑开始,把爱的种子慢慢播种;2011年9月8日,“触爱行动联盟协会”完成其社团法人注册登记事宜,并于2012年2月6日正式成立,为“触爱行动”创建起爱的根据地。如今,凝聚爱、奉献爱、传递爱、享受爱、感恩爱的氛围在湖西社区逐渐蔓延、日渐浓厚,幸福新生活的篇章徐徐展开。

“触爱行动联盟协会”成立以来,不少法人单位和爱心志愿者注册成为会员,至今已有自然人会员8800余名,企业法人会员160家,社团法人会员47家,他们用爱用心也用各自的特长资源支持着公益。

专为空巢老人解决吃饭问题的“爱心餐厅联盟”是湖西社区党委“触爱行动”的品牌活动之一。空巢老人的一顿饭看似简单,但要吃得省心、称心并不容易。为此,湖西社区触爱行动发起了由爱心餐厅志愿参与组建的“爱心餐厅联盟”。事情要追溯到几年前,湖西与园区江南邻里中心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联手推出了第一张爱心餐厅联盟“爱心卡”,社区老人可凭卡享受半价早餐,这为“爱心餐厅联盟”打响了第一炮。“爱心餐厅联盟”被评为“苏州市第二十届(2011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十大新事”。

如今,所有“爱心餐厅联盟”成员单位均由湖西社区党委统一授牌,并与所服务社区签订爱心承诺书,根据不同的爱心折扣方式实行“一店一卡”,志愿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放心的餐饮服务。目前,已有17家餐饮企业纷纷加入进来,面向社区老年居民共推出爱心就餐卡近3000张。

(三)“特色单位文化”凝聚三社联动力量

镜头一:2012年7月,苏州工业园区首届金鸡湖社工节开幕式文艺演出在苏州独墅湖影剧院拉开帷幕。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排练,湖西社工委推荐的三个节目闪亮登场。来自湖西的社工们用自己的才艺展示了当代社区人的风采。每一个节目,都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湖西社工们的活力和对社区工作的无限热爱。

镜头二:2012年9月,园区首届金鸡湖社工节演讲比赛在胜浦镇举行。湖西社工委推荐了钱磊、惠晓婷两位社区工作人员参加了比赛,经过紧张的角逐,两位优秀的参赛者均以精彩的现场表现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热烈掌声,并双双夺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多年来,湖西社工委始终坚持把单位文化理念与创新社区管理融为一体,以“包容、参与、互助、共享”的社区精神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在社区工作者中培育奋发向上、爱岗敬业、自我提升的内部价值体系。社工委坚持用先进的文化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凝聚人,这不仅适用于广大社区成员,同样适用于湖西的社区工作者们。社工委旨在努力打造出一支上下同心、轻松和谐、富有活力、协调高效的团队,在“触爱”理念的指引下,实现“真诚倾听民声、真实反映民意、真挚汇聚民智、真心排除民忧、真情化解民怨、真正赢得民心”的工作目标。

丰富生活,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为了让社工们真正地感受到平凡岗位不平凡、简单劳动不简单、普通工作不普通,社工委大力改善工作环境,开展社工素质教育工程,鼓励大家利用空余时间多走进图书室、踏上文化广场、参与全民健身,结合“三八”、“五一”、“春节”等节日组织文娱活动,并聘请老师,定期组织社区工作者参加书法培训,提升艺术修养,不断丰富社工业余生活,满足其心理、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加强宣传,多方渠道展示社工风采。社工委重视对外宣传,充分展示社区建设成果和湖西社工风采,不断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发挥内外交流的平台作用。两年来,《社区工作建议与思考》、《社区工作者述职报告》、《金鸡湖西望》等专刊展示了湖西社工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刊物多次得到园区领导的肯定和批示,成为展示湖西风采的一扇窗口、一张明信片、一方荧屏。

创造条件,鼓励社工不断提升自我。为全面提高社工的业务能力和文化素养,湖西社工委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帮助社工们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购买订阅各种书刊杂志,供社工学习;出台奖励政策,鼓励社工参加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引导社工加强调研,向专业刊物投稿;组织各种征文、摄影、书法、绘画、演讲比赛等。今年的园区首届社工节中,湖西的社工们在文艺演出、演讲比赛和调研报告评比中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单位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人性化管理,用理解和真情凝聚人心,不断提升工作人员内在素养和文化底蕴,是现代单位发展的必然方向。社工精神的积极向上,必然带来社区工作的不断进步。在培育、打造具有湖西特色的单位文化工作中,湖西社工委一直在努力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湖西这方热土上,社区工作者也将更散发出自己的光和热,为园区的幸福社区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四、经验启示

湖西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和实践具有鲜明特色,取得了有效成果,也为其他社区和地区的社区治理提供了经验和启示。例如:以“社工委”为主体,构建协作治理网络;以品牌文化为内涵,构建合力凝聚网络;以社会组织为依托,构建居民自治网络;以社企联动为抓手,构建资源共享网络。

(一)以“社工委”为主体,构建协作治理网络

与其他城区不同,园区中新合作区不设街道,实行以“社区工作委员会”(简称“社工委”)为基层行政组织的社区管理体制。社工委没有经济职能,专心致力于开展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和提供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经费由园区财政全额拨款。中新合作区社区管理体制的总体架构是:在园区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设立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作为社区建设的决策协调机构;社工委主要负责管理社会事务、引导社区自治、推进社区党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等八个方面的工作;社区工作站作为社工委的服务窗口,主要提供政务服务,并承担收集社情民意、培育社会组织、发展义工队伍、促进共驻共建等职能,每个工作站辐射4~6个社区,与社区居委会在经费、人员上不发生任何交叉,形成“一站多居”的模式;社区居委会内部不设工作站,不办理具体政务事务,集中精力组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构成社区的“三驾马车”。

(二)以品牌文化为内涵,构建合力凝聚网络

从单纯强调载体保障转向培育公共价值观,是社区从外延拓展走向内涵建设的重要标志。2009年,园区湖西社工委启动“触爱行动”,用爱的力量“创新社区管理手段,拓展居民自治途径,探索社区建设方法”,通过引导各社区构建以“社区理念、社区标识、社区刊物、社区之歌”等为内涵的特色品牌,营造了“包容、参与、互助、共享”的社区氛围,显著增强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2010年,“触爱行动”的理念和做法在中新合作区全面推广。

(三)以社会组织为依托,构建居民自治网络

目前,中新合作区3个社工委、43个社区成立各类社会组织近500个,成员总数16000人。湖西社区已拥有各具特色的志愿者服务团队47个,在册志愿者8800多人,爱心成员单位159家。

湖西社区居民以形形色色的社会组织为载体,以项目化运作为形式,社区居民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湖西社区居民自愿组织建立的“草根”组织已近50个,如保障孩子上下学的“护苗队”、为精神病人定期送医买药的“博士汽车志愿者队伍”、缓解老年居民吃饭难的“爱心餐厅联盟”、为延伸社区公共服务建立的“触爱行动网站”等,一个个新生组织让社区群众体验着社区治理主人翁的角色。

(四)以社企联动为抓手,构建资源共享网络

园区摒弃对社区建设“大包大揽”的做法,通过搭建企业与社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平台,推动企业、社区、社区社会组织之间形成“金相邻、好伙伴、共成长”的良性互动关系,企业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十分高涨。100余家大型企业成立了“企业社会责任联盟”,与社区结成长期结对共建关系;300余家中小规模商户成立了“爱心商家联盟”,以折扣让利消费、平价放心餐饮等方式回馈社区,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2013年,湖西社工委推出了“社企1+1”结对共建活动。湖西社区以此为契机,重合作共建,创社企双赢,进一步加强企业与社区的联系互动,营造社企之间“优势资源共享、公益服务共办、文化繁荣共推、生态环保共抓、社会文明共创、美好家园共建”的良好氛围。联建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与新加社区组建的“联新文化艺术团”志愿者团队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增加了社区活力;熙岸社区和日科能高电子(苏州)有限公司结对共建,并计划围绕“低碳环保、帮困助残、志愿奉献、文化体育”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五、发展方向

湖西社区治理在多方面取得了实效,也面临着困难和不足。今后在推进“三社联动”的社区治理上,要在理论研究、实践落实、监督考核、舆论宣传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一)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

要进一步加强“三社联动”理论研究,形成科学发展的思路。加强对基础性、长期性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化对新形势下基层群众自治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切实发挥园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智力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三社联动”理论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实践落实

要认真实践,不断提升“政社互动”的实际成效,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工作基础,深化“三社联动”;要狠抓落实,稳步推进“政社互动”的各项工作,各部门、各街道要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合力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进一步加强监督考核

进一步完善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分解工作任务,抓好督促检查。把加强“三社联动”工作纳入党政领导责任制考评体系的内容,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依据。

(四)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中的意义和作用,系统宣传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工作方法,大力宣传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先进事迹,呼吁关心支持、理解尊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加强“三社联动”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思考题】

1.湖西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具备哪些有利条件?

2.湖西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在社工培育方面有哪些举措和经验?

3.湖西社区是如何通过文化建设助推“三社联动”的?

【注释】

[1]罗伯特·K.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37页。

[2]叶南客、陈金城《我国“三社联动”的模式选择与策略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

[3]翟琳《社区治理中“三社联动”机制探析》,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4]“三约”,是指村组织与党员干部之间、村组织与村民之间、村民与村民之间,以合同、协议、纪要、责任书、承诺书等形式签订的约定。在约定内容上,主要围绕落实上级政策、村(社区)发展规划和公共建设、村情民意等方面。大致分为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社会稳定、基层组织建设四大类,每个大类分若干小项。“三会”的具体内容见下文“模式特色”。

[5]《张家港市“三社联动”创新社会管理探索实践》,见张家港民政局网站http://www.zjgmz.gov.cn/news/show/5169.aspx。

[6]《张家港市“三社联动”创新社会管理探索实践》,见张家港民政局网站http://www.zjgmz.gov.cn/news/show/5169.aspx。

[7]四大工程:做强文化精品塑造工程,做亮文化阵地提优工程,做优文化团队建设工程,做好文化产业提升工程。五个注重:注重统筹,强化公共文化网络建设;注重参与,加强群众文化团队建设;注重特色,创新品牌文化活动发展;注重服务,突出社区文化活动亮点;注重要点,做好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