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酒泉市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形式与基本经验

酒泉市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形式与基本经验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酒泉市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形式与基本经验一、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形式1.新农村骨干力量培训:主要针对村组党员干部,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农民骨干力量,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酒泉市移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科技人才缺乏,劳动者素质偏低是制约移民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第二节 酒泉市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形式与基本经验

一、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形式

1.新农村骨干力量培训:主要针对村组党员干部,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农民骨干力量,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这些人是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培训内容以其所从事的主导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生产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技能为主,辅助开展农业政策、农村经营管理、农技专业技能、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主要依托农技校、农业职业学校、农业技术推广站等专业培训机构,以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为载体,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骨干农民,现场指导培训,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采取“三进村”的方式,即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和人才培养进村。培训教师进村,就是组织培训教师进村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现场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媒体资源进村,就是综合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络、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农村“大喇叭”和农民科技书屋等载体,将农民急需的技术、信息,尤其是当前广大农民普遍关注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重要技术,及时送进农村,让农民掌握;人才培养进村,就是要把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等各类农民教育培训班都办在村里。以村为单位,制订一个全面的培养计划,设立一个方便的培训点,培育一批实用技术人才,组织一个专业协会,形成一个主导产业,让一户有一个生产专业人。

2.“一事一训”:主要是指针对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围绕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开展的单项普及性培训、技术指导和宣传,解决农民最直接最关心的应时性问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农业实用技术、新成果新技术新模式、农村政策法规法律常识等。内容广泛,不强调培训的系统性,重在实用时效。主要依托各级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各级党校、讲师团(组)、农技校,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及涉农中介机构等,结合农时季节,根据农民需求,采取举办冬季集中教育、科技大集训、进村举办培训班,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向农民发放技术资料与农业科技小报等。同时,通过农村大喇叭、科技直通车、农家书屋、科技110和农村远程教育网络等多种形式对农民开展普及性培训。

3.农民创业培训:农民创业培训主要对具有创业欲望和基础条件的农民开展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培训,使农民经过培训能自主创业,逐步成为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的农场主或农民企业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种养业、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营销等领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训练。主要委托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专业技校、农技校,采取集中培训、分段学习、强化实践、跟踪服务的方式,以培养专业技能、创业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开展短期系统培训或职业学历教育。

4.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主要针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转移就业能力,实现稳定就业,增加收入。

5.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上,酒泉市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广覆盖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格局,并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络、卫星网络、文字教材、音像教材、报刊、杂志和科技入户直通车等多种农村远程教育传播渠道,培养了大批农村实用人才,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全市各区市县中等职业教育共开设了种植类、养殖类、工程类、经济管理和服务类等多个专业,教学班延伸到乡村,就地就近培养种养加能手、能工巧匠、农村经营能人和乡村科技人员,2000年至2009年底,累计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6万多人。推进继续教育,面向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人员,开展知识更新继续教育;与几十所高等院校合作办学,培养农业农村高等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到2009年底,累计培养了农业推广、林业推广、畜牧兽医、农村经济管理等高等专业人才2万多人。

6.移民扶贫攻坚培训。酒泉市移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科技人才缺乏,劳动者素质偏低是制约移民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为此,酒泉市瓜州、玉门、金塔等县市在移民扶贫攻坚培训上,坚持农科教结合,在统筹发展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等普通教育的同时,加大了青壮年农民的扫盲教育。深入开展了“科技进村入户”、“农村学科技致富竞赛”、“科技特派员”和“百村千户科技大培训”系列活动。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开发,大力发展专业技术技能教育培训和科技培训,培养了一批从事产业开发建设的专业技术人才,逐步提高了移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增强群众的脱贫致富能力。

二、农民教育培训的基本经验

1.农民教育培训必须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以项目为支撑,做好示范引导。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涉及国计民生的公益事业,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支持农民教育培训的力度,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必然要求,既符合WTO规则,又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特别是要加大财政专项投入,以项目为支撑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效果明显。如全市实施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两个财政专项项目,瓜州县的“棉花产业实用人才培训项目”、玉门市的“啤酒花实用人才培训项目”的实践证明,专项项目培训非常有利于促进农民教育培训朝着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方向发展;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2.农民教育培训必须要进村入户,做到便民、宜民、富民。便民就是要方便农民学习,把农民教育培训的落脚点放在最基层,进村入户办教育办培训;宜民就是要因地、因人、因时,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富民就是要让农民实现增收,要紧紧围绕农村主导产业,坚持集中办班与“面对面、手把手”指导相结合。这既有利于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发展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

3.农民教育培训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办学队伍,保证教育培训的质量。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培养新型农民质量的高低,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始终是农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任务。各地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突出实践性,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行专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建立农民教育培训教师数据库,鼓励大专院校、农业科研单位、农技推广部门的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4.农民教育培训必须为农民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为了满足农民对教育培训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各地十分重视加强教学媒体资源开发和制作,为农民提供大量丰富的教学媒体资源,对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5.农民教育培训必须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解决量大面广的问题。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络、卫星网络、文字教材、音像教材、报刊、杂志和科技入户直通车等多种远程教育传播渠道,及时将技术和信息等送进农村千家万户,方便、快捷;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送教育下乡,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弥补了农民教育培训资源的不足,农民可以不离岗、不离乡随时参加学习,解决农民生产与学习的矛盾;农业远程教育成本低、容量大、覆盖广,政府办得起,农民学得起,大大缓解了农民教育培训的供需矛盾,体现了“农业大国办大教育”的特点,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与赞誉。

6.农民教育培训必须加强领导,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面广量大,参与的部门多,必须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强领导,搞好统筹协调,综合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党团和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