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年来湖南农民教育培训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湖南农民教育培训取得的主要成效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近5年来的培训实践证明,要改变这种状况,开展培训是有效提高其科学种养水平的可靠途径。2004年湖南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来,共培训学员79万人,转移输出73万人,转移就业率达到93%,带动全省农村劳动力培训160万人,转移就业130万人。5年来湖南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劳务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增收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45%左右。

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湖南在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科教兴村计划(以下简称“四大工程、一大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农民的科技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一是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不断提高。过去农民受农村传统小农生产的影响,思想观念比较保守落后,农业生产经营缺乏科学技术知识,主要靠经验积累进行农业生产。近5年来的培训实践证明,要改变这种状况,开展培训是有效提高其科学种养水平的可靠途径。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和开发的主体,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最终要通过他们来实现。近5年来湖南围绕农民科技能力建设和提高,在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中,不断探索农民科技培训的新模式,采取科技培训与政策宣传相结合、远程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民进行培训,共培训骨干农民120多万人,农民的科技意识显著增强,科技的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大部分受训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14%的受训农民成为了种、养、加专业大户或科技示范户。祁东县在实施农民科技培训项目时,从23个乡镇筛选出3000名学员作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对象,通过两年的系统培训,掌握1门以上专业技术并具有独立实践操作能力的学员达2850人,占学员总数的95%; 掌握2门或2门以上专业技术的学员达2514人,占学员总数的84%; 重点培训的3个教学班145名学员中,已有15人通过租赁耕地方式建起了生态农庄,庄园面积达282亩。鼎城区通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实施,确定了12个水稻主导品种、4个棉花主导品种、4个油菜主导品种。通过宣传发动和示范带动,提高了优质新品种的覆盖率。据统计,全区水稻主导品种入户率达到70%,优质稻种植面积95万亩,优质率58%; 棉花主导品种入户率达90%以上,高品质棉6万亩,优质率60%; 油菜主导品种入户率达95%,优质率达98%。

二是农民的务工技能得到了提高。2004年湖南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下简称“阳光工程”)以来,共培训学员79万人,转移输出73万人,转移就业率达到93%,带动全省农村劳动力培训160万人,转移就业130万人。2008年上半年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外出务工劳动力比例达39.3%,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通过培训,其知识水平、就业能力、创业创新能力、思想道德和维权意识得到了较大提高,大大缩短了由农民到工人,由农村到城市的角色转换。据调查,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基本上掌握了进城务工的权益保护、法律常识城市生活常识, 80%以上的学员掌握了1~2项转岗就业技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据统计,湘乡市建筑施工专业人员持证上岗率由2005年的42%提高到2006年的55%,提高了农民工的操作技能和就业竞争力。蓝山县近几年来大力发展毛织企业,现有毛织厂400家,从业人员达3万人,其中阳光工程学员就达6000人,目前该县已成为全国第三大毛织基地。

(二)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应用明显加快

在开展农业科技培训过程中,湖南紧密结合当地农业资源和优势产业,有针对性地把推广重点产业的农业新科技、新成果和普及现代农业科技知识作为培训的重点,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应用速度。据抽样调查,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1年以上的县,农业技术入户率达到了90%以上,农作物品种更新率达到了96.5%,科技进步的贡献率比周边地区提高了8个百分点,有力地加快了农业技术更新和农业新技术推广,使大批学员成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员,农业新成果转化的载体。随着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实施,通过核心示范区建设、示范户的培育,特别是在每一个组确定一个示范户,就好比在周边农户中间升起了一颗科技新星。农民群众说: “过去是‘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现在是‘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示范户。’”每个县市区通过1000颗科技新星的照耀和带动,极大地推动了周边农户各项农业技术的推广和转化。据统计,赫山、鼎城、醴陵和宁乡4个科技入户示范县2005年推广沼液浸种与沼渣肥施用技术35万亩,软盘育秧抛植技术95万亩,规格化育秧与机械化栽植技术1.5万亩,水稻平衡施肥技术105万亩,稻鸭共育种养技术5.6万亩,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110万亩,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3.5万亩,水田高效耕整及化肥深施复式作业技术5.5万亩。科教兴村富民计划项目实施5年来全省21个试点村共引进新品种460个,推广新技术200项,新技术普及率达到90%以上,每个村的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高出全省10个百分点,达到了60%以上。

(三)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后劲明显增强

为增加农民的收入,一方面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增加农民的农业生产收入; 另一方面开展转岗技能培训,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两种培训齐头并进共同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广大青年农民把学到的科技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开展科学种养,掌握了增收致富的本领,成为农村致富中的“领头雁”。2004年津市市渡口镇新湖村在实施科教兴村计划过程中通过专家授课、下户指导、技术示范,全面推广小蚕共育及纸板方格簇等新技术,使津市蚕农收益大幅度提高,该村2350亩成年桑园每亩产值由1500元增加到2000元,仅此一项该村人均增收1460元。该村2组13户蚕农2005年植桑养蚕23亩,全年养蚕111张,产茧3464公斤,产值66170元,亩产值达2877元,纯收入5.83万元,亩平均比水稻增收1630元。实施阳光工程,改变了农民的就业观念,拓展了农村劳动力的发展空间,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5年来湖南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劳务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增收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45%左右。2008年上半年湖南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中外出从业收入同比增长15.1%,对现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37.3%。据调查,经过阳光工程培训的农民比未经过阳光工程培训的农民工资月收入要高出200~400元,比在家务农的农民工资月收入要高出500~600元。耒阳市阳光办对6个企业培训输送的阳光工程学员开展抽样调查显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占33.4%,月收入在800~1000元的占52%,月收入在600~800元的占14.6%。双峰县跨国输送阳光工程学员,为全县新增劳务收入达5000万元,年人均创收6万元以上,是国内普通务工农民的3~6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