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二产业的现状

第二产业的现状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第二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南充市工业现状1.“十五”以来南充市工业增长势头强劲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000年151户增加到2005年的286户,增加135户。就企业规模而言,南充市小型企业所占比重过大。4.工业园区建设滞后目前,南充市辖区内仅有两个省级工业园区。在“十五”期间,南充市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南充市共有耕地480万

三、第二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南充市工业现状

1.“十五”以来南充市工业增长势头强劲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000年151户增加到2005年的286户,增加135户。其中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2户,5亿~10亿元的工业企业5户,1亿~5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43户。2000~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与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递增36.7%和37.8%。工业销售收入在全省列第9位。2006年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345户,比2005年增加59户。1~6月完成销售收入154.7亿元,同比增长43.3%。

2.工业内部结构日趋完善,工业支柱逐步形成

在国家行业分类的39个工业大类中,南充工业企业分布于31个行业,占近80%。行业不断增加,逐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汽配、食品医药、纺织服装、建筑材料、水电能源为主体的工业体系。2006年1~6月,石油化工产业、机械汽配产业、丝纺服装产业、食品医药产业、建筑材料产业、水电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分别为17.2%、19.6%、12.8%、37%、7.5%和5.9%,重点产业的支柱作用明显。

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

近5年来,南充市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8%,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0.4%,第二产业增长最快,年均增长11.8%。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2005年,全市产业结构从37.8∶25.8∶36.4调整到了32∶33.7∶34.3,第二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工业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5%。

4.工业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十五”期间,全市98%的国有企业实施了公司制改造。通过体制创新和体制转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放下了历史的包袱,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增强了企业的发展活力。

5.工业竞争力有一定的提升

“十五”期间,全市共实施技改项目500多个,累计投入技改资金38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210%;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 600个,累计投入4.4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120%。通过一大批重大技改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工业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6.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

随着成南高速公路、南广高速公路、达成铁路的通车,高坪机场的通航,南充已初步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机场、水路为一体,综合配套、相互连接的立体交通体系。在建的嘉陵江渠化工程、南渝高速公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南渝铁路将进一步构筑和完善南充的立体交通网络,奠定南充作为川东北交通枢纽的地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南充工业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南充工业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着南充经济进一步发展。

由于人口基数大,南充工业人均水平仍然很低,与全省差距仍然较大。2004年全省人均工业增加值2 676元,南充人均1 089元,只占全省人均水平的40%,居全省倒数第4位。2004年南充市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1.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11.3个百分点,居全省倒数第4位。虽然最近工业有较快发展,但仍然没有改变这种落后的面貌。

1.工业内部结构仍然不合理,缺乏高附加值产品

就南充市的几大支柱产业而言,各产业中的企业基本处在产业链的上游,对产品进行精深加工的企业较少,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升级。就企业规模而言,南充市小型企业所占比重过大。2004年大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个数比为29∶240。就大企业的实力而言,2005年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只有2户,5亿~10亿元的工业企业只有5户,有绝对实力上规模的企业比较少。

2.工业投入机制不健全,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

2005年工业短期贷款余额为11.67亿元,比年初减少1.06亿元。企业特别是改制企业难以获得贷款支持,资金短缺矛盾突出。由于缺乏资金,难以加快技术改进和提高竞争力,加上南充工业基础差,致使南充有竞争力的产业比较少。根据各行业显示的比较优势看,南充只在石油加工业、焦油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家具制造业、木材加工业、食品制造业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3.工业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缺乏

根据2004年经济普查数,南充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仅1 463人,占全部员工的2.4%。其中,参加科技项目的人员900人,占全部员工的1.5%,科技管理和服务人员563人,科学家和工程师806人,而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532人,占全部员工的0.9%,无高中级技术职称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274人,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503人。南充市内高等院校不少,但从学院毕业真正能留下来为工业服务的人太少。

4.工业园区建设滞后

目前,南充市辖区内仅有两个省级工业园区。南部、西充、营山的工业园区建设刚刚起步,有的县还在规划。2005年全市入园企业仅50余户,实现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18%左右。园区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南充市工业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5.工业企业发展欲望不强烈

“十五”以来,南充市虽然深入的进行了企业体制改革,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但是,改制企业主要还是国有企业。在其他相当一部分未改制企业中,不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家族管理制度仍然流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同时,南充市很多企业主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心理使部分企业发展欲望不强。

(三)南充市发展战略及举措

南充市工业基础差,面临着内外发展的压力,南充只有跨越式的发展才能缩小与全省其他州市的差距,实现工业的飞跃。南充市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条件。

在“十五”期间,南充市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随着成南高速公路、南广高速公路、达成铁路的通车,高坪机场的通航,南充已初步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机场、水路为一体,综合配套、相互连接的立体交通体系。在建的嘉陵江渠化工程、南渝高速公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南渝铁路将进一步构筑和完善南充的立体交通网络,奠定南充作为川东北交通枢纽的地位。

南充地生资源丰富。南充市共有耕地480万亩,生猪、家禽、蚕桑、果品、粮油、竹子等农产品资源丰富,其中年粮油产量310万吨,出栏肉猪650万头,肉牛近20万头,肉羊250万头,鲜奶2.8万吨,水果40多万吨,蚕茧近2 000万公斤(最高年份),中药材3.7万吨。

2006年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随着中央、省上和社会各界支持力度的加大和南充对外影响力的扩大,特殊的政治机遇必将转化为现实的发展机遇,为南充工业“十一五”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南充某些产业基础比较好。南充有西南最大的炼油企业,汽车、汽配产业在全省有较强的实力,丝绸、纺织、服装产业在全省独树一帜(已被命名为“中国绸都”),化学建材产业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工艺水平以达到国际、国内或省内先进水平。

从南充已经具备的条件看,南充市只有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解决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南充市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举措:

1.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优先发展重点地区、重点项目

在南充市现有经济条件下,发展资金有限,每一分钱都应该用在刀刃上。先重点发展基础比较好,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比较大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然后通过这些地区和项目的推动作用,发展其他地区和项目。

2.加大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力度

南充市工业集中区发展滞后,规模经济效应不能发挥,制约着南充的经济发展。

3.完善企业投融资机制,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一方面,要尽力争取国家和省上对南充市在资金和项目上更多的支持。另一方面要拓宽旧有的融资渠道,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南充市可以通过促进企业与银行间的沟通,促进银行向企业贷款。可以组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建立与省担保公司的合作机制,争取省融资担保公司的支持,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公司上市融资。

4.推进技术进步,加速产业升级

通过税收、政策等有力措施,鼓励、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市区内高校的资源,加强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完善技术创新体系。营造良好的环境,吸引人才留在南充,改变南充高校“为他人作嫁衣”的尴尬局面。

5.深入进行体制改革,培养发展意识,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引导企业强化管理,建立健全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机制保障。鼓励发展新型企业组织结构,提高整体竞争力。转变企业家的观念,切实增强发展欲望,提高企业家适应市场的应变能力,把做大做强企业作为事业来干,而不是小富即安。

6.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增强工业整体实力

理清思路,根据南充自身的优势、特点和发展需要突出招商引资的重点。创新招商引资的机制,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进一步优化环境,增强南充吸引力,为招商引资项目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