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现状

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现状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第二产业总体发展状况1.中国工业结构实际高度化水平偏低近年来,中国工业结构高度化水平逐年攀升,无论从工业内部产出结构,还是工业品出口结构看,工业结构高度化水平都大大高于同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与中等收入水平发展中国家相当。首先从上下游产业间的比例来看,中国高加工度产业发展不足。

(一)第二产业总体发展状况

1.中国工业结构实际高度化水平偏低

近年来,中国工业结构高度化水平逐年攀升,无论从工业内部产出结构,还是工业品出口结构看,工业结构高度化水平都大大高于同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与中等收入水平发展中国家相当。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实际工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明显偏低。首先从上下游产业间的比例来看,中国高加工度产业发展不足。从轻纺工业中服装与纺织工业的增加值比例来看,中国2004年仅为0.45,大大低于美、日、英、法、德5个发达国家1992年的平均水平(0.64)。另外,从行业内部加工深度来看,大部分行业加工深度低,导致工业增加值率不高。2004年,我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制造业的增加值率为28.78%,比美、日、德、韩等4国相比分别低19.06、13.15、15.96和14.28个百分点,仅比马来西亚高出4.33个百分点。

2.工业生产技术结构低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差,资源利用率低

在我国工业中,基本上是以原材料工业和一般加工业为重心,高加工工业较少,具有世界高科技的新兴部门不多,传统工业部门尚未以新技术进行根本改造,以致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从总体上看,我国工业技术落后,产品开发能力弱。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低,各级的深加工度不高。据对我国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16个行业调查,多数大中型企业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时,由于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制约了国民经济各部门技术水平的提高,致使我国主要行业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10年以上,一些产业的主体设备和技术主要依赖进口,主要工业设备国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半。我国工业生产经营粗放化,大量企业依靠高投入促产出,投入多而产出少,造成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下。据有关资料,我国能源综合利用率仅为32%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比发达国家高4倍多,工业排放的污染物超过发达国家10倍以上。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为30%~5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20%。其根本原因就是技术水平低下导致生产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2]

3.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

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条件。尽管最近几年以来,中国产业组织呈现集中化和专门化的倾向。但是,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状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在一些规模经济要求较高的行业,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多数企业没有达到合理的经济规模,在生产、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等方面都无法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产业集中度是衡量产业组织规模和经济效率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的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处于较低的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在38个工业行业中,2000年的前4位集中度超过40%的行业只有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为58.9%),前4位集中度在20%~30%(前8位集中度在30%~40%)的行业有煤气生产和供应业、烟草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4个行业,前4位集中度在15%~20% (前8位集中度在20%~30%)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4个行业,其余29个行业的前4位集中度均低于15%。[3]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还表现为企业盲目追求自成体系,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分工合作,专业化协作程度低,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产业布局以地域化、小批量、分散化和全能化生产格局为主,我国很多企业经营的范围主要集中在特定区域,处于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描述的“地方性工业”形态。以机械行业为例,在我国12万个机械企业中,有80%属于“全能型”企业,企业自制铸件和锻件分别占80%和90%以上,而同类企业自制铸件美国只占40%左右,日本在15%左右。这大大降低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降低了劳动生产率,产生了低水平的过度竞争,造成交易费用的增加,阻碍了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4.出口结构不合理,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低下

从产业间贸易来看,中国已经实现了以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为主向以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为主的转变;但从产业内贸易来看,中国出口商品中高品质商品所占比重偏低。特别是从产品贸易来看,尽管出口商品总额中高技术产品所占比重在迅速增长,但大多只是专业化于其中的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工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还处于低端位置。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例,2003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进料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达到76%,来料加工装配所占比重为14%,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呈持续下降趋势,由1994年的23.4%下降到2003年的7.2%。

(二)第二产业内部部门结构现状

1.从三次产业划分的角度看

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其中,工业又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从图4.3中可以看出,1978—2009年,工业在整个第二产业中的比重占有绝对的支配地位,但呈下降趋势。相应地,建筑业随着工业的下降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2.从三次产业划分的角度看

我国轻工业在2004年占32.44%,重工业占67.56%,轻重工业产值比为1∶2.1;到了2009年,轻工业所占比重为29.45%,重工业占70.55%,轻重工业产值比为1∶2.4,详见表4.2。从产业结构理论分析,轻、重工业产值各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在40%~60%的工业结构,被称为综合型结构。一般来说,综合型结构能够比较好地适应中心城市对产业体系的多功能要求,既能为城市及周边区域消费需求结构的多样化发展提供足够弹性,又能发挥城市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聚集经济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现阶段的工业结构属于偏重化类型,工业结构仍不合理,需要改进。

图4.3 工业和建筑业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之表2-1(国内生产总值)。

表4.2 我国第二产业轻重工业产值比重变化

资料来源: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3.从企业规模的角度看

2009年我国小型企业的数量占据了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90.5%,工业总产值占据38.9%,收入占38.1%,利润总额占35.5%,就业人数占45.3%,这几项指标分别高于大、中型企业。但是,在资产总额方面,却是比重最小的,大型企业为39.1%,中型企业为32.0%,而小型企业仅为28.9%。这说明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内部的资源配置结构不够合理,在小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详见表4.3。

表4.3  2009年我国大、中、小企业部分指标构成(%)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之表14-1(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4.从企业的注册类型看

内资企业在各项指标构成比重上都占绝对支配地位,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工业结构中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我们可以通过资产的利润创造率和人均利润创造率来考察比较内资企业的现状。其中,资产的利润创造率=利润总额/资产总计;人均利润创造率=利润总额/就业人数。从统计上看,内资企业的资产利润创造率是比较低的,2009年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为0.077,外商投资企业为0.083,而内资企业仅为0.066。其中,最高的是集体企业(0.127),其次是私营企业(0.106),最低的是国有企业(0.029)。在人均利润创造率方面,外商投资企业(5.09)远远大于内资企业(3.83)。其中内资企业中,人均利润创造率最高的是股份有限公司(7.08),其次是有限责任公司(4.11),私营企业处于中游(3.25),联营企业(3.04)和国有企业(3.09)又是最低。国有企业利润创造率和就业吸纳能力都很低,必须加速其市场化进程,详见表4.4、表4.5、表4.6。

表4.4 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之表14-1(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计算得到。

表4.5 2009年我国不同注册类型企业部分指标构成(%)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之表14-1(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计算得到。

表4.6 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创造率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之表14-1(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计算得到。其中排名仅限于内资企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