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海洋第二产业

海洋第二产业

时间:2022-1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青岛市是国内海洋生物科技的主要研发基地,也是海洋生物制品与医药产业聚集度比较高的地区。在海洋生物制品与医药领域,青岛市拥有国内领先的科技与产业综合优势。青岛市海洋生物制品与医药产业粗具规模。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是制约青岛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据测算,目前青岛市年海水利用总量已达15亿立方米,折合淡水约为7 500万立方米。

(一)海洋生物医药

青岛市是国内海洋生物科技的主要研发基地,也是海洋生物制品与医药产业聚集度比较高的地区。海洋生物医药业主要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提取有效成分,进行海洋药品与海洋保健品的生产加工和制造活动。在海洋生物制品与医药领域,青岛市拥有国内领先的科技与产业综合优势。

目前,青岛市已建立较为完善的海洋生物科技研发平台,拥有较强的海洋生物科技创新实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涉海科教机构在海洋生物科技领域均具有较深厚的研发积累,拥有海洋生物领域科技人才约1 300人。依托这些科教机构,青岛市建立了海洋生物领域省部级及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20家(表4-3)。2010年,由中国海洋大学管华诗院士领衔的“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与应用开发”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表4-3 青岛市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海洋生物制品与医药产业粗具规模。近年来,青岛市大力推进海洋生物制品与医药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以海洋特色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载体,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新药、现代中药、高新技术制剂等的开发利用方面正酝酿着重大突破。青岛市现有海洋药物、海洋生化制品企业250多家,销售收入过1亿元的企业有数十家,主要有青岛海尔药业公司、青岛国风药业公司、胶南明月集团、青岛澳海生物公司等。

图4-3 2002~2009年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产值

(二)海洋装备制造业

青岛市海洋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海洋工程装备、船舶修造、海洋仪器仪表、相关配套设备制造等门类。海洋装备制造业具有一次投入多、技术先导性强、产业关联度大、资本与劳动密集等特点。同时,海洋装备制造业也是海洋运输、海洋渔业等产业发展的基础,对于推进地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依托深水大港优势,按照国家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及重大装备本地化专项的目标与重点,青岛市大力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建设了青岛海西湾、即墨和胶南3个船舶工业基地,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和包括造修船、船用柴油机研发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船舶电力推进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是我国重要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2012年,青岛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实现产值378.1亿元。

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聚集中海石油海洋工程公司、中国石油海洋工程公司、中船重工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和青岛海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内知名船舶与海洋工程企业,青岛菱川船舶机械有限公司、青岛华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莱钢集团等中小型相关配套企业也迅速成长起来,形成了青岛市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础。青岛市主要船舶企业还包括青岛扬帆船舶制造有限公司、青岛前进船厂和相关游艇制造企业,主要有青岛松本造船有限公司、青岛鑫和游艇制造有限公司、青岛立行车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

青岛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企业还建有省市企业技术中心3个,其中即青岛前进船厂技术中心、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为山东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为青岛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设立对提升企业技术研发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三)海水综合利用产业

海水综合综合利用包括将海水生产为淡水和将海水应用于工业冷却用水与城市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等活动,是对海水的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是制约青岛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青岛市在海水综合利用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产业技术日趋成熟,相继建成了一批海水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包括海水淡化、大生活用海水等,为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青岛市在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方面具有多种优势,一是沿海大型企业较多,化工机电、海洋防腐等产业发达,为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和大规模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二是青岛市是我国传统海盐产地和化工基地,有条件建设海水淡化、制盐、海洋化工等相结合的联合企业,并带动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近年来,青岛建成国内最大海水淡化项目进入市政供水管网,为市民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海水淡化技术研究与应用不断取得新进展,有一批在海水淡化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企业,如华欧集团。2015年,青岛市每天淡化海水数量翻番,达到20万吨。

青岛市海水直接利用规模和范围日益扩大,已经在电力、化工、橡胶、纺织、机械、塑料、水产品加工等多个行业和青岛发电厂、黄岛发电厂、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规模化利用海水代替生产用淡水。另外,青岛市完成了海水冲厕技术与应用课题研究及示范应用,成为海水冲厕研究与应用全国示范性城市。

据测算,目前青岛市年海水利用总量已达15亿立方米,折合淡水约为7 500万立方米。2009年,青岛市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实现产值30亿元,比2008年增长8.1%,居全省首位。

图4-4 青岛市海水综合利用产业产值

(四)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

海洋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和化学能,是海洋本身所蕴藏的能量。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有助于提高海洋的开发利用水平。青岛市海洋可再生能源丰富,海浪、海流、海风、海水温差等都具有较好的开发条件。即墨市鳌山卫镇大管岛“100kW摆式波力发电站”1999年9月投入运行,年发电80余万千瓦时。青岛合和能源有限公司正在实施波浪(海浪)能发电站建设项目,一期工程总装机容量为50 000千瓦,由7个涡轮发电机组构成,各机组均由2个发电单元构成,每个涡轮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为8 380千瓦,年发电量40 000万千瓦时,年供电量38 000万千瓦时。大唐山东新能源有限公司、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在青岛投资风能发电,风能开发利用产业集群初步形成。2012年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累计40万千瓦,风力发电4.5亿千瓦时。

海洋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实现新的突破。青岛市风力发电装备生产和产业配套体系粗具规模,产业链条正在形成,部分拥有整机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青岛市拥有热泵空调机组制造企业、研发机构、系统集成、施工安装公司近200家,其中,海尔热泵生产基地拥有国际先进的成套自动化生产设备,年生产热泵400台,生产总值3亿元。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拥有年产15万套水源多联式空调系统的较大产能。海水源热泵在青岛市的应用比较广泛,利用海水源热泵建筑面积已达20万平方米,代表性项目包括青岛发电厂职工食堂综合楼海水源热泵示范工程、青岛奥运媒体中心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青岛千禧龙花园公寓小区海水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等。

另外,青岛市具有较强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研发和创新力量。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都在开展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研发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