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长芦巡盐御史制的发展

长芦巡盐御史制的发展

时间:2022-06-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长芦巡盐御史[65]制的发展(一)概况巡盐御史之差派。巡盐御史的额数设置。巡盐御史随带笔帖式制。巡盐御史之任期。因此,优秀巡盐御史的连任,对盐业不无裨益。清初,长芦巡盐御史照例驻于北京宣武门外。由是,长芦巡盐御史遂改驻天津。巡盐御史的职掌与明代相类,亦可分为盐业与非盐业两部分。前者如乾隆十七年六月,长芦巡盐御史兼天津总兵吉庆

一、长芦巡盐御史[65]制的发展

(一)概况

巡盐御史之差派。顺治元年(1644年),始差御史巡盐[66];十年,停差,盐政事宜责之都转运盐使司运使[67];十二年,因盐课岁多逋欠,特复[68];康熙十一年(1672年),再次停差,由直隶巡抚督理[69];次年,以巡抚事务本已殷繁,势难兼理盐务,复差巡盐[70];此后,巡盐御史未再停差。直至咸丰十年(1860年),裁撤长芦巡盐御史,盐务统归直隶总督管理,长芦巡盐御史制宣告结束[71]

巡盐御史的额数设置。顺治初,设长芦巡盐御史一员;康熙七年至十年,每年差满、汉官各一员;十年,因满、汉巡盐御史并无分办事务,复令止差一员,不拘满、汉[72]

巡盐御史随带笔帖式制。康熙七年,准允巡盐御史各随带翻译满、汉文笔帖式一员;十六年,裁去笔帖式,惟不习汉文满御史许带一员;雍正元年(1723年),不习汉文满御史所带笔帖式亦裁[73]

巡盐御史之选任。巡盐御史或“由特旨简放,或由都察院奏差,均各带原衔品级”[74]。顺治时,选用各部主事及中书舍人、行人、评事、博士等官,以监察御史衔巡按[75]。康熙七年,令嗣后不必专差御史,于六部郎中、员外郎及御史中拣选贤能官员充任,俱授御史衔[76]。八年,仍专差御史,停遣部郎[77]。四十年,特差给事中[78]。四十一年,仍用御史[79]。雍正以后,多由内务府官员简充,仍带御史衔[80]

巡盐御史之任期。顺治八年,都察院题定为一年一次更差[81],然而,在后代实际官员任命过程中,并不拘泥此制,时有连任现象。如雍正间,莽鹄立(字卓然,满洲镶黄旗人)元年、二年、三年连任;乾隆间,三保(满洲正黄旗人)五年、六年、七年连任,伊拉齐(满洲正黄旗人)八年、九年、十年、十一年连任,高诚(满洲人)二十八年任,至三十三年均留任,西宁(满洲镶黄旗人)由三十五年连任至四十五年,长达十年[82]。巡盐御史连任者,一般均为在职期间表现卓异,深得皇帝信任。巡盐御史一年更差,虽有助于避免与地方官、盐商的交结违纪,但亦有弊端,对此,明代李梦阳已有精辟论述:“岁一遣御史,初至,于法多不甚解,聪察多纷更,恬静多避嫌,及少得次第,已复更代矣,窃未见其可也”[83]。因此,优秀巡盐御史的连任,对盐业不无裨益。

清初,长芦巡盐御史照例驻于北京宣武门外。按时出巡,巡毕即回京,“有事则进衙门料理”[84],无事则“退居私室”[85]。康熙七年(1668年),巡盐御史孟戈尔代(辽东人)与李棠(字召林,广西临桂人,康熙三年进士)认为如此恐生弊端;又天津为“盐务总汇之地”[86],驻于京城鞭长莫及。因此,“轸商灶之艰难,念吏弊之丛蠹”,奏请改驻天津,以便于“整饬厘剔之”、“朝夕经纪之”[87]。从其议。由是,长芦巡盐御史遂改驻天津。

(二)辖理范围及职掌

清代,由于芦盐销地的增多,长芦巡盐御史所辖范围较明代有所扩大。其具体包括:长芦、山东[88]两盐产区,以及食长芦盐之直隶顺天府、保定府、永平府、遵化州、易州、河间府、天津府、正定府、冀州、赵州、深州定州、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宣化府、河南开封府、彰德府、卫辉府、许州并所属之临颍、郾城、长葛三县,陈州府、怀庆府、南阳府舞阳一县,食山东盐之山东、江南徐、宿二州并丰、沛、萧、砀四县[89]

巡盐御史的职掌与明代相类,亦可分为盐业与非盐业两部分。盐业职掌主要有三方面:1.监督管理长芦、山东盐业的生产和销售,督催引课,如敕文所曰:“察照户部所定运司、分司、场灶官丁、亭户照例统理。该管各府、州、县额引照旧督销。凡边商、内商正课、余盐引数目,俱属尔征核”[90]。2.监管、举劾所属及相关官员:“该管衙门官吏、胥役宜严加约束,使恪遵法纪,无致作弊生事,扰害商民。不得委官察盘,借名访恶,取赎科赃。该衙门公费、犒赏等项,通行减省,苏商灶之积困,裕国课之本源。仍博采利弊,斟酌损益”,“所属行盐司、道、府、州、县官员有怠玩溺职,贪取侵课,凡干涉盐政,应尔完结者即行完结,应参奏者具疏参奏”[91]。3.辑防私盐:对于“江海盐徒,私贩公劫”者,严行卫所、有司缉捕,“防杜乱萌”[92]

需要说明的是,盐区内所有盐务并非均由巡盐御史一人决策,部分事务须会同督抚商议处理。“凡关盐务之事,督抚应会同该御史酌量料理等语,部覆定例遵行已久”[93]。此举诚然出于寻求盐业政策更为合理化的目的,但也出现一些弊端。即“督抚偏袒百姓,巡盐御史偏袒商人”[94],如督抚与御史“和好,即长盐价以致病民;如不相和好,即不巡缉私盐以致累商”[95]

非盐业职掌方面。1.兼理天津关税务。雍正十一年(1733年),直隶总督李卫疏称:天津关税务原归巡抚衙门负责监收,或委道员、厅员办理。但由于天津为南北要冲,河海总汇,商旅络绎,故水陆口岸必分头巡查方可,加之“在关丁役多历年积蠹,勾通长随,盘踞包揽,朦官漏税,掯商虐民”,管关者必须不时察访。而长芦巡盐御史驻扎天津,“见闻既切,朦蔽难施”,并且有“两河道同在一城,彼此咨询利弊,更可洞悉”,因此请将天津钞关移归“盐政鄂礼管理”[96]。至乾隆元年(1736年),天津关税务正式交与长芦巡盐御史管理,并成为定制。

2.监办天津转漕事务。如乾隆三十七年,令嗣后每年漕船入北运河起剥货物时,由长芦巡盐御史派委妥员一人前往该处,会同直隶委员一同监办。如直隶委员有偏徇漕船之处,即令盐政参奏,若盐政委员有借端滋扰之处,亦令直隶总督参奏[97]

3.上达、与闻地方事务。清制虽规定“各省盐政、关差、织造固不可干预地方公务”[98],但是由于巡盐御史系“钦差御史”[99],故“不独鹾政利弊,兼有举劾地方官员,并察拿恶棍之责”[100],如“遇新异案件,及有关紧要者,即应就所闻见据实奏闻”,且当“随时附折入奏”,不得“视非职所当言”,而“概行缄默”[101]

至清中期,巡盐御史于天津地方事务不仅上达、与闻,而且多有参与,且集中表现在对天津蝗灾的预防和处理,及天津水患的治理和赈济两方面。前者如乾隆十七年六月,长芦巡盐御史兼天津总兵吉庆(满洲镶黄旗人)上奏:天津、河间二属,蝗蝻滋生,请亲赴州县,督令有司扑捕。获得允准,并令“极力督捕”,如果不尽心竭力,“致遗孽复生”,则惟其是问[102]。后者如乾隆五十九年夏,天津等地遭遇水灾,“盐政冒雨乘船往来查勘,甚为出力”,并“筹办疏消积水,就其地势高下,开挖沟槽,逐层宣泄,并捐赀多造水车,戽水归河,俾积水全行消涸”。由于其“办理实属妥协,殊堪嘉奖。运使嵇承志前已降旨加恩,赏给按察使衔,巡盐御史征瑞亦著赏给奉宸院卿衔,并赏给荷包等物以示奖励”[103]

蝗灾、水患均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巡盐御史理当奏闻,但其亲身参与处理,原因盖有二:第一,兼职使其负有地方之责。如上文所举亲身治蝗的吉庆,乾隆十六年十一月,任命其兼任天津镇总兵[104]。而天津总兵官一职属镇守总兵,与地方事务多有关联。其后,即便巡盐御史不再兼职,但沿于成例,仍对蝗灾进行奏报和处理;第二,皇帝的指派。如乾隆五十九年,景州等地因滏河涨漫,流注境内,以致低洼村庄多被淹浸,因巡盐御史“征瑞查办天津地方抚恤事宜不日当可完竣”,遂令其“带同天津道丁溎蓥即驰赴故城、景州、并河间府一带,亲加履勘。如被水村庄民居、庐舍或有冲塌,即行按例,一律加两倍赏给修费,其有应须赈恤者亦即行详查,妥速办理”[105]

而皇帝指令巡盐御史参与地方事务的初衷当有三点:其一,视便而行,就近差派,以迅速解决突发事件;其二,盐务衙门存有盐课,可调动作为救援资金,不仅免却拨银之烦,而且可以使救助更加及时;其三,令朝臣、部门间相互监督,巡盐御史“于地方事务无所庸其回护,且经朕降旨询问,伊更不敢捏饰干咎,所奏自系实情”[106]。但巡盐御史参与地方事务终属“暂行代办”,地方事务的处理仍为方面官员不可推卸的职责,不可因盐政官员的参与而观望推诿[107]

职掌之外,长芦巡盐御史仍被临时委以特殊事务。如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五月,以长芦巡盐御史“征瑞驻扎天津,距海口较近”,又“系内务府人员,于供应外藩差使较为熟悉”,且“盐政职系钦差”,遂任命其接待来华英国使团,“所有料理英吉利贡船一事,著专交与征瑞承办”[108]

(三)督理与考核

清代,巡盐御史制度日臻完善,各种规定详明。如巡盐御史之回避。顺治十五年(1658年),规定巡盐不再差原籍,并已经巡按过地方俱应回避[109]。又如巡盐御史之就任与出巡。康熙十二年(1673年),令巡盐御史就任,家人不许额外多带;到任之后亦不许诸人妄行出入衙署。凡有过往亲朋、官长往来交际,概行停止;至出巡,必单骑就道,不许私带家人巡盐[110]。再如与商人交往。“商人系伊统辖,凡属官事干涉,只应于公所传唤。其行走酬答,则于形迹未便”,如果“彼此交结,必重治其罪”[111]

巡盐御史受督抚监督。如康熙三十八年十二月,规定巡盐御史事竣即行复命,如有“沿途骚扰、绕道妄行,或公务已毕、仍逗留地方借端生事,或将所带笔帖式、拨什库等、私自遣往他处”等行为,著令督抚监督纠劾[112]

巡盐御史的考满年限为一年。康熙六年,规定遇闰之年,连闰在任,十三月算一年,差满考核[113]

顺治八年(1651年)三月,令巡盐御史建立档册,自出都及入境,一应条陈、举劾、勘报等事,按日登记,以凭考核[114]。其考核亦以盐课为重要标准。如顺治八年,覆准巡盐御史盐课欠不及一分者罚俸一年,欠一分以上者降俸二级,欠二分以上者降职一级,欠三分以上者降职二级,皆留任;欠四分以上者降三级,欠五分以上者降四级,欠六分以上者降五级,皆调用;欠七分以上者革职[115]。康熈三年、十四年,先后重申此制[116]。又如顺治十八年,上谕:盐课钱粮关系军国急需,内外大小官员、势豪之家多有贸易贩盐,倚势不纳课银,巡视盐课官员有不畏势力、不徇情面,尽心催征者,即能多得课银,其畏势徇情者即致课银亏欠。以后管盐各官多得课银者,著以称职从优议叙;其畏势徇情课额亏欠者,以溺职从重治罪。其官员贸易、倚势漏课等情弊,该管官务须严加稽察参奏,本、主并行重处,巡盐等官如仍前徇隐,定行一并从重治罪不饶。再如康熙十六年,吏部覆准:巡盐御史如有不病商民,查出盐务隐匿情弊,多得课银,以济国赋者,从优议叙。

(四)随从人役

巡盐御史之额设随从人役为五十五人,其中经制书吏五名、经制承差十二名、本房一名、门子二名、皂隶十名、伞扇夫二名、轿夫八名、军牢四名、夜役四名、铺兵二名、听差一名、灯笼夫二名、鞭子手二名[117]

但其实际数额往往不止于此[118]。如嘉庆八年(1803年),玉庆(满洲镶蓝旗人)被任命为长芦巡盐御史后,其亲友推荐之长随[119]多达一百余人。嘉庆帝得知后,并令其选择“尚小心、诚朴,并知有根底者”,酌留一二十人,以供使令,其余“概行驱逐,毋许收留”[120]。由此大体可见其时随从人役超编的状况。

(五)薪俸

顺治四年,议定巡盐御史岁支薪银三十六两,蔬菜、烛炭银一百八十两,心红纸张银三百六十两,均由其所属在京衙门内支领。康熙七年(1668年)九月,令满、汉御史每月给公费银四两,支粳米半斛,跟随人役各四名,每名月支粟米半斛;笔帖式每员月支公费银二两,粳米半斛,跟随人役各二名,每名月支粟米半斛。所支银两从盐课内拨给,米移谘巡抚,于该地方衙门仓内支领。十四年,裁减薪俸,其中,心红纸张银裁半,公费银全裁,粳、粟米只给发御史及四名跟随人役,每年共支粳米三石,粟米十二石。十七年,全裁心红纸张银,并停止发放粳、粟米[121]

巡盐御史额支养廉银二万两。后节次拨减:雍正六年(1728年),奏拨岁修天津水师营城堡银三百两(由天津县请领);乾隆十四年(1749年),奉裁归公解交内务府银五千两;乾隆三十六年,奏明节省办公银一万一千七百两,实岁支养廉银三千两[1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