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巡草人制敌

张巡草人制敌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巡草人制敌的故事载于《新唐书·张巡传》。张巡一听,肺都气炸了。叛军将士认为张巡诡计多端,这一次一定又放了个什么木头人来骗他们。张巡草人制敌的故事,与三国时期的草船借箭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张巡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不仅利用草人借来了箭,还利用草人疑兵,打败了数倍于己的强大对手。这个故事既表现了张巡的忠诚坚定,还表现了张巡的大智大勇。可谓是草人解危难,以一城而撼天下。

●故事背景

大唐王朝随着唐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间屡次开疆拓土、先后讨平了东、西突厥、吐谷浑等,使盛唐建立了一个极为辽阔的边境。为了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巩固边防和统理异族,唐玄宗于开元十年便于边地设立了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一镇的节度使统领数州,不单管理军事,而且因兼领按察使、安抚使、支度使等职而兼管豁区内的行政、财政、人民户口、土地等大权,原为地方长官之州刺史变为其部属。节度使因而雄据一方,尾大不掉,成为唐室隐忧。

节度使,率兵镇守边地,军力日渐强大,渐有凌驾中央之势。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而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逾8万,形成外重内轻的军事局面,渐渐形成地方威胁中央的危机。安禄山随着实力的增强,野心膨胀,与史思明发动了意在颠覆唐王朝统治的战争,史称安史之乱。

张巡,唐代河南南阳邓州人,真源县县令,成名于安史之乱。战死于睢阳。殉国时,身首支离,后百姓为其招魂,被追封为“通真三太子”。张巡草人制敌的故事载于《新唐书·张巡传》。

●故事梗概

唐玄宗逃出长安后,安禄山叛军攻进长安。郭子仪、李光弼得知长安失守,不得不放弃河北。李光弼退守太原,郭子仪回到灵武。原来已经收复的河北郡县又重新陷落在叛军手里。

叛军进潼关之前,安禄山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进攻雍丘(今河南杞县)。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不愿投降,招募了一千来个壮士,占领了雍丘。令狐潮带了四万叛军来进攻。张巡和雍丘将士坚守六十多天,将士们穿戴着盔甲吃饭,包扎好创口再战,打退了叛军三百多次进攻,杀伤大批叛军,使令狐潮不得不退兵。

长安失守的消息在唐军将士中传开后,雍丘城里有六名将领,看看这个形势,都动摇了。他们一起找张巡说:“现在双方力量相差太大,再说,皇上是死是活也不知道,还不如投降吧”。

张巡一听,肺都气炸了。但是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答应明天跟大伙一起商量。到了第二天,他召集了全县将士到厅堂,把六名将领喊到跟前,宣布他们犯了背叛国家、动摇军心的罪,当场把他们斩首。将士们看了,都很激动,表示坚决抵抗到底。

叛军不断攻城,张巡组织兵士在城头上射箭把叛军逼回去。但是,日子一长,城里的箭用完了。为了这件事,张巡怎么不心焦呢!

一天深夜,雍丘城头上黑魆魆一片,隐隐约约有成百上千个穿着黑衣服的兵士,沿着绳索爬下墙来。这件事被令狐潮的兵士发现了,赶快报告主将。令狐潮断定是张巡派兵偷袭,就命令兵士向城头放箭,一直放到天色发白,叛军再仔细一看,才看清楚城墙上挂的全是草人。

那边雍丘城头,张巡的兵士们高高兴兴地拉起草人。那千把个草人上,密密麻麻插满了箭。兵士们粗粗一点,竟有几十万支。这样一来,城里的箭就不用愁啦!

又过了几天,还是像那天夜里一样,城墙上又出现了“草人”。令狐潮的兵士见了又好气,又好笑,认为张巡又来骗他们的箭了。大家谁也不去理它。

哪知道这一次城上吊下来的并不是草人,而是张巡派出的五百名勇士。这五百名勇士乘叛军不防备,向令狐潮的大营发起突然袭击。令狐潮要想组织抵抗已经来不及了。几万叛军失去指挥,四下里乱奔,一直逃到十几里外,才喘了口气停下来。

令狐潮一连中计,气得咬牙切齿,回去后又增加了兵力攻城。张巡派他的部将雷万春在城头上指挥守城。叛军看到城头出现了一个将领,就放起箭来。雷万春没防备,一下子脸上中了数箭。他为了安定军心,忍住了疼痛,一动不动地站立着。叛军将士认为张巡诡计多端,这一次一定又放了个什么木头人来骗他们。

后来,令狐潮从间谍那里得知,那个中箭后屹立不动的“木人”就是将军雷万春,不禁心生敬佩。

●智慧之窗

张巡草人制敌的故事,与三国时期的草船借箭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张巡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不仅利用草人借来了箭,还利用草人疑兵,打败了数倍于己的强大对手。这个故事既表现了张巡的忠诚坚定,还表现了张巡的大智大勇。可谓是草人解危难,以一城而撼天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胜败有时只在一线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