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御史耀门楣

清代御史耀门楣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方北村紧邻石家庄的环城水系——民心河。据方北村民讲,方北村名的来历跟这东运粮河还有着密切的关系。张廷瑞,生于清嘉庆六年,居住在方北村的东北角一带,俗称大门里。张廷瑞为人正直、清廉,咸丰继位后,他被委以重任。一般的祠堂只有一杆旗、一个风斗,而张家祠堂的“双杆双斗”则又显示了其尊贵地位。如今,张家已经繁衍到了“其”字辈。







繁荣新村,方北村名到底因何而来?扬州知府,为何如此深受百姓爱戴?百年情愫,西五里村与方北究竟有何渊源?


方北村,位于石家庄二环路以内城区的东南部,体育大街、裕华路一带,这里集合了家装、建材、酒店、超市等多种业态,形成了商贸经济圈。

追溯历史,这里与西五里村有着百年情缘,曾出过一位清朝的进士,还建成了石家庄首家村民住宅小区。

方北村位于裕华区与长安区的交界,隶属裕华区,东至建华大街,南临槐北路,西至体育大街,北临方北路。全村占地0.4平方公里,两千四百多户,五千四百余人,以张姓为主。交通便利,经济繁荣。


从“防避”、“方璧”到“方北”


方北村紧邻石家庄的环城水系——民心河。早在几百年前,这条河叫作东运粮河,当时是为了将北方的粮食运往南方而修建的。据方北村民讲,方北村名的来历跟这东运粮河还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传,方北村的村民是在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大槐树移民过来的,就居住在运粮河的西岸。但是由于方北村这个地方地势低洼,村西村北都有大坑,冶河从村边流过,因此每逢暴雨来袭、连阴成涝的时候,处在泄洪口上的方北村就要面临洪灾的困扰。于是每到涝期,村民们总是互相提醒要“防避”,即防止灾难、避免受害的意思。逐渐地,一提“防避”,人们就知道说的是方北。

其实,这都是民间传说而已。这条民心河的河道,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而且是北宋朝廷在河北防御北辽的重要漕河。《宋史·河渠志五》中明确记载:“咸平五年(1002年),河北转运使(相当于河北省省长)耿望,开镇州常山镇南河水入洨河,至赵州。”也就是从真定城南开河到赵州,就是这条漕运之河。沿线设置管理漕运的军事机构,方北、北宋都是当时这条漕河岸边的运输码头。可能是后人赋予这个名字“防备”、“不送”之类的名号,后来便演变成了“方北”、“北宋”。

俯瞰方北村,它是一个近乎于正方形的村子,宛如一块儿美玉。因此后来“防避”就逐渐改叫“方璧”。方璧村原隶属于获鹿县,而获鹿县方言中的“璧”读作“bei”,于是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方北”。

道光年间,方北村曾经出过一位进士,并做了扬州知府。这位进士让方北村民引以为豪,在方北村的历史上写下了荣耀的一页。那么,他是谁呢?


扬州知府方北来


这张画像,就是方北村的清朝进士,他叫张廷瑞。

张廷瑞,生于清嘉庆六年(1802年),居住在方北村的东北角一带,俗称大门里。张廷瑞家境殷实,而且勤奋好学。在清道光年间,先后两年分别考中了辛卯恩科举人和壬辰恩科进士。随后,便进京为官,在翰林院掌修国史(村里人说他做了咸丰的老师,其实言过其实了。古代中了进士,都要先入翰林院。如果他果真做过太子的老师,应该封为“太子少师”。而且收录了几千历史人物的《清史稿》没有张廷瑞的传,甚至没有在纪传中提到过他。因此,也就是个知府一级的官吏,相当于国家监察部纪检专员的级别,大约正厅级)。

⊙ 张廷瑞画像(张素玉作)

⊙ 诰封(局部)

张廷瑞为人正直、清廉,咸丰继位后,他被委以重任。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任山西道监察御史,道光三十年(1850年)兼任扬州知府。咸丰元年(1851年)五月,到扬州赴任。

史书上对于张廷瑞的记载少之甚少,关于他的这些生平,都是方北村民张久锷根据相关史实资料推算的,并整理了一本《进士张廷瑞》。

既然是推算的,又怎么能肯定他就当过扬州知府呢?我们来看一样东西,这是道光三十年(1850年)四月十三日,道光皇帝“加肆级张廷瑞之父母”的一道圣旨,非常珍贵。这上面写着:“扬州府知府张廷瑞之父,躬修士行,代启儒风,抱璞自珍,克毓珪璋之秀……掌山西道监察御史,加四级,今升江苏扬州府知府张廷瑞之母,早娴典则夙著规型,敬以从夫……”虽然诰奉的主要内容是为张廷瑞的父母加肆,但是这里面提到了他由“掌山西道监察御史”升为“江苏扬州府知府”的事实。

由此可以证明,张廷瑞的确做过扬州知府。


知府悉心教授“方北胡萝卜经”


张廷瑞在扬州为官时,经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了解百姓的疾苦和生活状况。他经常深入民间,走进田间,为扬州的农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胡萝卜,咱们再熟悉不过了。红萝卜素有“小人参”的美称,公元13世纪从伊朗传入我国,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铁等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然而,在清朝,扬州的胡萝卜却十分稀少,百姓们舍不得吃,甚至把它当作上品招待宾客。

张廷瑞知道后十分纳闷儿:这胡萝卜在石家庄是非常普通的农作物啊,家家户户多得很。扬州如此富饶,人们怎么会把它当作贡品呢?自此,他便经常下到田间地头,询问百姓,查找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张廷瑞发现,胡萝卜的生长受地理环境影响很大。胡萝卜适于冷凉的气候,幼苗的耐旱耐热力比萝卜强,而且生长期也长,为保证高产优质,播种期宜提早些,以使其有充足的生长期。他亲自领官员回到方北老家,考察和学习胡萝卜种植技术。再回到扬州后,张廷瑞便带领官员百姓悉心研究、种植生产,最终使扬州的胡萝卜产量大增。

除此之外,张廷瑞还借鉴家乡经验,修正棉花种植技术,使得棉花的产量也成倍增长。

无论是引进胡萝卜种植技术,还是改变棉花种植习惯,都是张廷瑞为扬州百姓办的好事。他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清正廉洁。张廷瑞虽然在扬州待的时间不长,却给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扬州百姓的爱戴和尊敬,为扬州的历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廷瑞作为方北村走出去的知府,方北人自然引以为豪,对他充满了敬仰和爱戴。张廷瑞死后,村里人为他修建了张家祠堂,以示怀念。


张家祠堂曾辉煌


这是一张仅存的张家祠堂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祠堂是起脊大瓦房,房顶和四角都镶有吉祥花纹,四角为铁质龙爪。通过这个铁质的龙爪,可以看出张廷瑞的身份和地位,因为一般人家的龙爪是泥质的,皇家屋顶的是金质的,所以,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用金属材质铸龙爪的。

⊙ 张家祠堂

祠堂门前的这两个石桩这里,原来竖着两杆大旗,旗杆上有两个风斗。一般的祠堂只有一杆旗、一个风斗,而张家祠堂的“双杆双斗”则又显示了其尊贵地位。在当时,达官贵人进入方北村,都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祠堂里刻有张家延续后代所用辈分,“书香远久世泽(zhai)孔长,绳其祖武笃庆锡光”,总共十六字,十六辈。如今,张家已经繁衍到了“其”字辈。

文化大革命”过后,张家祠堂也未能幸免留下。如今,只有这张泛黄的老照片,明示着张家人去追忆先祖的丰功伟绩。


“徐大辫子”传武功


张廷瑞的身边曾经有一个保镖,这个保镖为方北村留下了一笔无形财富,这笔财富让方北村与西五里村结下了深厚的师徒之情。这个保镖,就是徐大辫子。

这幅图是我们根据村民的描述画的模拟图。徐大辫子不是方北村人,而是山东人,是张廷瑞的贴身侍卫。此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将张廷瑞护送到扬州上任后,就独自返回方北村,为张家看家护院。闲暇时,徐大辫子经常在村东运粮河边上习武打拳,引来许多村民驻足围观。久而久之,村里的年轻人就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拜徐大辫子为师,学习各种拳术和兵器。听方北村的老人们讲,徐大辫子所传授的武术,以少林寺武术为基础,博采众长,加上本人的独创,刚柔并济,技法出众。自此,方北便有了武术。

方北人世世代代都延续着武术传统,延续着徐大辫子为他们留下的这笔无形财富。也正是这笔无形财富,使方北村和西五里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 徐大辫子像


西五里人眼里的“方北师傅”


过去的农村流传着一种规模较大的祭神活动,叫作“打醮”,类似现在农村的庙会,可能现在岁数大点的老人还能记起来。打醮活动都要请各村的武术班、戏班和各种民间艺人表演助兴。方北村和西五里村就是在这打醮活动上结缘的。

那时候的社会风气不正,绑票、打劫等事时有发生,一些游手好闲之人经常扰民滋事,使百姓担惊受怕。于是各村就纷纷开始学习武术,一来强身健体,二来防身自卫。西五里村的村民经常受到邻村一些混混的骚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萌生了拜师的想法。

在一次打醮活动中,几个会点拳脚的闲散人员,又来到西五里打醮的区域寻衅滋事。双方交手,西五里村难以对付,这时正好路过的方北武术队员看到了,便上前劝阻。几个混混不服,就要跟方北交手。方北武术队员看不惯他们的嚣张气焰,三下五除二,就把他们全都撂倒了,混混们丧胆而逃。

西五里村人被方北武术队这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高尚武德所感动,上前致谢,并提出了拜师请求。后经过中间人的牵线搭桥,方北武师就收下了西五里人为徒弟。

拜师之后,两村的关系愈发紧密了。一有时间,两村的武术队就在一起练武锻炼,尤其是在农闲的时候。年复一年,你来我往。没几年,西五里的武术水平提高了很多,在周边各村也小有名气了,西五里村也安定了许多。

方北与西五里的武术情缘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方北与西五里也经历了风雨坎坷。然而,两村的师徒之情却始终不变,西五里把方北男女老幼尊称为“师傅”的传统永不改变。逢年过节,两村就像走亲戚一样,相互往来。虽然现在练武的人少了,但是“年年去拜年、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百年的师徒之情,是多么的不易。两个村子的村民都在感叹,这是先辈们为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要珍惜,要发扬,要牢记师徒情,携手共建和谐家园。


方北新村溢幸福


方北村作为石家庄最早的城中村之一,考察经验、探索道路,于20世纪90年代初进行了城中村改造工程,并最早实行了社区股份制改革。

1991年,由于市区主干道裕华路的规划,把方北村一分为二,拆迁工作也同时展开。起初,一些老方北人心情复杂,对老房子的留恋和即将失去的不舍涌上心头,世代相传的老宅子转眼间就要被夷为平地,心中总有说不出的滋味。但是他们也明白,城市要发展,就必须改造。虽说万分不情愿,却依然配合村委会的工作,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1994年,首批回迁户搬进了楼房。如今,方北村民们已全部住进了高楼,成为“三年大变样”以来石家庄市第一个实现拆迁户全部回迁的村子。这里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除此之外,他们还享有医疗保险、公司股份等福利,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大提高。在我们的走访过程中,方北村民跟我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幸福”。

方北村靠着先天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后天的勤劳淳朴民风,把方北建设成了省会市区东南的经济商圈。剑桥春雨、北国超市、由由水鲜城、曲美家居、凯撒皇宫假日酒店等一大批集居住、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商业业态,促进了方北村的经济发展。近年来,上海红星美凯龙集团、山东皇宫集团的进驻,使得方北村更加红火,形成了沿体育大街和裕华路两侧商贸经济隆起带,成了裕华路迎宾大道靓丽的风景。如今的方北村,村民生活富足,文化活动繁荣,幸福指数飙升,奔入小康社会指日可待。

这正是:

北宋漕河入赵州,方北古村文脉久。

张氏进士留英明,武术文化写春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