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成长理论的归纳和评述

企业成长理论的归纳和评述

时间:2022-06-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2 企业成长理论的归纳和评述2.2.1 企业成长理论的归纳从上文对企业成长理论发展的回顾来看,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学派、制度经济学派、组织学学派以及战略学学派围绕企业及其成长问题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理论。

2.2 企业成长理论的归纳和评述

2.2.1 企业成长理论的归纳

从上文对企业成长理论发展的回顾来看,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学派、制度经济学派、组织学学派(含生物学学派)以及战略学学派围绕企业及其成长问题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理论。但是由于经济学学派、组织学学派、战略学学派是从不同视角对企业及其成长进行研究的,因此,至今也没有形成一个关于企业及其成长的统一理论体系。通过企业成长理论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古典和新古典企业成长理论中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思想一直对新制度经济学派和战略学派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战略学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企业实践联系更为紧密的战略学派在充分借鉴包括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演进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资源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企业知识理论逐渐成为现代企业成长的主流理论。

由于企业成长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下面主要就关于企业性质及其存在理由、企业成长标准判断与成长动力、企业成长的方式、企业成长规律以及企业成长边界等几个方面,对不同理论派别的观点进行简要总结。

(1)关于企业性质及其存在理由

研究企业成长必须弄清企业是什么、为什么会存在企业。因此,关于企业性质及其存在理由的探讨也就成了企业理论和企业成长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和内容之一。从上面这些理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可以发现,尽管针对的是同一个问题,但不同学派从不同视角进行研究得到的结论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就是同一学派,随着企业实践的不断变化,也得出不同的结论。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认为企业起源与分工有关,企业实际上是一种分工组织,其存在的理由就是为了获取规模经济的利益。新古典经济学没有回答企业为什么会存在的问题,而是把企业当做既定存在的,认为企业是同质化的“黑箱”,其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交易成本理论的代表人物科思、威廉姆森则把企业看做是市场失灵的一种制度适应,即企业是作为市场的一种替代机制而存在的,企业的目的是追求交易经济最大化或交易费用最小化。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学派却把企业定义为契约网络或契约联结点。企业资源理论则把企业看做是一个资源集合体,并认为企业间的异质性主要是由于其资源构成不同所导致的。与企业资源理论类似,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看做是一个能力集合体,企业间的异质性主要是由于其能力构成不同所导致的。在企业资源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知识理论则把企业看做是一个知识的集合体,并认为企业间的异质性是由于其知识构成不同所导致的。价值均衡理论则对产权学派的企业契约联结模型进行了拓展,把企业看做是各利益相关者依据各自利益的价值考虑(实际是一种价值预期)和利益判断,为了追求价值创造和价值最大化而联结的一个开放式网络系统。

(2)关于企业成长标准判断及其动力源泉

企业成长标准判断,即企业成长的特征体现,不同学派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存在着较大差异。古典和新古典企业成长理论认为企业成长体现为规模的扩张或范围的扩大;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成长体现为企业边界的扩大,与交易成本理论不同,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认为企业成长体现为契约联结的增多;企业资源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成长实际是一个不断挖掘未利用资源和能力的过程,企业规模的扩大是不断挖掘未利用资源和能力的自然结果;价值均衡理论认为企业成长体现为企业价值的增大;杨杜则认为企业成长不仅仅是一种数量扩张,还包括质的变化。

企业成长的动力即回答企业为什么要成长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同学派存在着十分大的差异。古典和新古典认为企业扩张是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率和范围经济效率;交易成本理论则认为企业边界的扩大是为了减少交易费用;企业资源理论认为企业成长是由于存在未得到利用的资源,与企业资源理论类似,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成长是为了充分利用企业的能力尤其是核心能力。

(3)关于企业成长的方式

古典企业成长理论认为,企业应该采取专业化方式以获取规模经济效率实现成长,而新古典企业成长理论则认为,企业除了可以采取专业化方式实现成长外,还可以通过多元化获取范围经济实现成长;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可以通过纵向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获取交易经济实现成长;企业资源理论和企业能力认为企业可以通过相关多元化方式获取资源和能力的协同效应实现成长;与企业资源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类似,企业知识理论认为企业可以通过相关多元化获取知识的协同效应实现成长。

(4)关于企业成长规律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成长具有阶段性特征,同其他生物体一样,也存在出生、成长、衰老到死亡的生命周期规律,但是企业作为一个能动主体,可以通过对自身进行变革和创新克服衰老,实现持续成长。

安索夫的企业序惯成长模式表明,企业成长过程呈现出一定顺序性,即一般是按照市场渗透—市场发展—产品发展—多元化顺序逐步成长的。另外,国内一些学者也对企业成长过程的战略或业务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周三多、祁顺生(2002)认为企业成长是沿着“专业化—多元化—归核化”的路径演化的;项保华(2001)认为,从业务演化视角来看,企业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呈现出“专业化规模经营—多角化业务拓展—集约化归核经营—再到多角化业务尝试—再集约化归核经营”的循环演化过程。

(5)关于企业成长边界

古典企业成长理论认为,企业成长边界主要受市场和行业影响,而新古典企业理论则是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确定企业最优边界的;交易成本理论则是依据企业内部的组织成本与外部市场的交易成本大小确定企业边界的,即当内部的组织成本小于外部市场的交易成本时,企业应扩大边界,相反,当内部的组织成本大于外部市场的交易成本时,企业应缩小边界,当内部的组织成本等于外部市场的交易成本时,企业达到最优边界;企业契约理论则是通过契约联结数量确定企业边界的。

2.2.2 对现有主流企业成长理论的简要评述

企业成长理论是以企业及其成长为研究对象的,随着时代的变迁,企业及其成长环境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上述这些理论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时代局限性,由于只是从企业的某个层面研究企业及其成长,这些理论就是针对其对应时代下的企业成长行为进行解释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下面以几个较有代表性的理论为例,并主要针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简要评述。

(1)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的形成标志着现代企业理论的正式诞生,因此,交易成本理论对企业理论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交易成本理论把企业抽象为一种与市场相提并论的机制,忽略了企业的经济功能,同时也暗含了与古典和新古典企业理论一样的假设——企业是同质的。对于企业成长动因完全归因于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忽视了企业内在的因资源和能力剩余所驱动的企业成长。同时交易费用解释企业存在及其成长动因也随着企业实践的不断发展逐渐受到质疑。一般而言,市场交易费用是与市场的发达程度成反向关系的,即市场发达程度越高,交易费用越低,反之亦然。按科斯的理论预测,市场发达程度越高,则企业成长的动力越低。这与当今企业成长的现实是明显不符的,因为现实中通常是市场发达程度与企业成长呈正相关关系,市场化越高的国家,企业越发达。同时随着市场的日益发达、成熟、完善,交易费用日渐降低甚至趋于零,按照科斯的观点,企业成长的动力将逐渐减小直至消失,然而现实却不支持这一逻辑,因为即使企业可以作为市场的一种替代却永远都不会具备市场的所有功能,反之也是如此。实际上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企业业务外包现象(企业边界缩小,而企业却在成长),对交易成本经济学的企业成长理论提出了挑战。

(2)竞争位势理论

竞争位势理论主要是在借鉴产业组织理论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依据SCP分析框架,认为企业的绩效和成长取决于企业所处的市场结构和所采取的市场行为。因此,过多地强调了产业定位以及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忽视了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的作用,没能从本质上阐明企业的成长机制。

(3)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主要从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分析了企业成长与老化的本质及特征。该理论较适于企业诊断的运用。企业生命周期论虽然论述了企业的生命周期现象,但由于它停留在企业实践的层面并没有从根本上寻求产生生命周期特征的原因和内在机制,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拓展出来的企业蜕变理论,也仅仅是对企业进入衰退期后如何通过“蜕变”抗击衰退并实现复兴,没有对企业成长期如何通过“蜕变”实现更好的成长以及企业如何跨越生命周期极限的机理进行研究。

(4)基于资源观的企业成长理论

该理论过多地注重企业内部资源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忽视了外部对企业成长的影响。过分强调企业内部而对企业的外部重视不够,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对专有资源的确定过于模糊,操作起来非常困难;尤其重要的是,正如能力学派批评波特的竞争位势容易被模仿一样,迈克尔·波特(1996)认为由于大量存在的企业管理咨询专家,企业的这种专有资源同样容易被仿制,并且非常容易过时。

(5)基于能力观的企业成长理论

与企业资源理论一样,企业能力理论强调了企业内部的资源、核心技术、技能等核心能力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但显然它又忽视了不断变化的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同时,并未清晰地对企业除核心技术外企业由哪些核心能力组成,每一核心能力又由什么构成做明确鉴定。

(6)基于知识观的企业成长理论

企业知识理论是对企业资源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的进一步引申。企业知识理论强调了知识对企业成长的作用,但尚未明晰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尚未就知识对企业成长的经济学逻辑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该理论尚在发展之中。理论和实践是互动的。进入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环境变化不断加快,企业实践也处于日益动荡的环境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如:业务外包、业务转型、虚拟企业等现象日益增多),如何解释企业实践的这些行为和现象并指导企业实践,对现有企业成长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