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成长方式与成长理论

企业成长方式与成长理论

时间:2022-06-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认为,可以将繁多的西方企业成长理论大致划分为前现代企业成长理论和现代企业成长理论两大理论板块。纵观上述各个流派的现代企业成长理论可以看出,现代企业成长理论是正在发展的理论,其理论体系并不成熟。各个企业成长理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试图解释企业成长的核心问题。企业成长理论的发展及其被重视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的。

第二节 企业成长方式与成长理论

从企业成长的具体内容看,企业的成长途径可以通过四种方式分析:一是按业务活动的方向和范围,这包括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与多元化等成长方式;二是按企业的资本运作方式分析,包括通过内部积累、股票发行等直接筹资、通过银行贷款间接筹资、通过兼并重组等成长方式;三是按空间或地域范围分析,这包括在当地发展、外地发展与向国外发展等成长方式;四是按公司的组建方式分析,这包括新建、收购、合并、合作等方式,如图3-1所示。在现实的过程中,这四种成长方式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形成某种特定的成长组合,不同时期的这种成长组合就形成了企业的成长路径。

企业成长理论试图揭示企业成长过程中各种规律性的东西,探讨企业规模、企业寿命和企业竞争力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企业成长理论一直是西方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其研究重点随着时代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认为,可以将繁多的西方企业成长理论大致划分为前现代企业成长理论和现代企业成长理论两大理论板块。前现代企业成长理论主要包括斯密的分工理论、马歇尔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厂商理论、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理论,这些理论只能零星地从经济学著作中提炼,与其说是理论,还不如说是思想。真正意义的企业成长理论由英国管理学教授彭罗斯(Penrose)于1959年出版的《企业成长理论》一书奠定了基础,后来对于企业成长的研究成为企业理论、战略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现代企业成长理论包括:彭罗斯(Penrose)的企业成长论、钱德勒(Chandler)的现代工商企业成长理论、玛瑞斯(Marris)的企业成长模型、科斯(Coase)开创的现代企业理论、纳尔森和温特(Nelson & winter)开创的演化理论、汉南和弗瑞曼(Hannan & Freeman)开创的现代组织生态学。表3-2概述了上述各学派的代表性学者、标志性文献、核心概念和理论要点。

图3-1 企业成长的四维分析模型

资料来源:引自毛蕴诗:《公司经济学》,第278页,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纵观上述各个流派的现代企业成长理论可以看出,现代企业成长理论是正在发展的理论,其理论体系并不成熟。各个企业成长理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试图解释企业成长的核心问题。企业成长理论的发展及其被重视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的。企业成长理论虽然早就有学者进行研究,但真正受到重视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个流派的企业成长理论的影响力也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2]随着信息革命、知识经济时代进程的加快,企业竞争加剧,平均寿命缩短,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战略选择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主要着眼于企业所处产业的结构及企业内部的结构来寻求企业生存的规律,发展战略选择倾向于外部要素决定论,资源基础观没有得到重视,而钱德勒的科层管理和多角化、一体化理论以及科斯的企业规制理论受到重视,所以这时期影响力最大的现代企业成长理论学派是钱德勒的企业成长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试图解释企业竞争力的真正来源,开始关注企业内部的要素,发展战略选择倾向于内部资源决定论,这时期资源基础观的影响力开始上升。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提出,资源基础观的影响力凸显出来。随着资源基础观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知识基础观,演进经济学与此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演化理论的影响力开始上升。整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企业发展战略理论中“竞争”概念充斥,中后期“竞争”的声音开始衰弱,逐步崇尚“合作”,组织生态理论随之兴起,影响力不断增强。科斯开创的现代企业理论的体系比较成熟,在解释企业的规制中比较有力,但不能解释企业能力的来源,所以这种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虽然被人们重视,其影响力却一直不是最大。目前,资源基础论的影响力有所下降,但仍占第一位,现代企业理论的影响力保持不变,演化理论的影响力开始与现代企业理论看齐。在将来较长时段内,资源基础论仍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力,演化理论的影响力会稳步上升,而组织生态理论可能会被企业自组织理论所代替。

表3-2 现代企业成长理论的主要学派

资料来源:引自钟宏武、徐全军:《现代企业成长的理论发展与研究现状》,《经济管理》,2006(4)。

从理论上分析,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无疑是非常复杂的,市场机会、行业特征与产业演化、竞争程度、资源约束、组织形式与管理能力约束、融资与法律制度安排、企业技术能力与知识存量、公司治理结构和环境的不确定性等,都会对企业的规模、获利能力和企业的寿命产生影响,其影响程度和作用机理需要长期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来逐步揭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