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成长模型理论

企业成长模型理论

时间:2022-04-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企业成长模型理论企业是一个复杂性系统,首先本书将介绍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演化理论和共同演化理论,以期对构建企业成长模型有所启发。在微观方面,CAS理论最基本的概念是具有适应能力的、主动的个体,简称主体。CAS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适应性造就复杂性”。但是CAS理论完全不排除产生复杂性的其他机制。CAS理论的基本概念除了主动性之外,主体还有自己的目标、内部结构和生存动力。

第一节 企业成长模型理论

企业是一个复杂性系统,首先本书将介绍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演化理论和共同演化理论,以期对构建企业成长模型有所启发。

一、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

霍兰(John H.Holland)在1994年提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omplex Adaptive System,简称CAS),这一理论为我们认识复杂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CAS理论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在微观方面,CAS理论最基本的概念是具有适应能力的、主动的个体,简称主体。这种主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遵循一般的“刺激—反应”模型,所谓的适应能力表现在它能够根据行为的效果修改自己的行为规则,以便更好地在客观环境中生存。在宏观方面,由这样的主体组成的系统,将在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表现出宏观系统的歧化、突现等种种复杂的演化过程。CAS理论由于其思路的新颖性和启发性,在生物、生态、经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得到了验证。

1.复杂性和复杂系统

复杂性研究的起因在于复杂性现象。迈因策尔认为复杂性现象就是那些不能还原到复杂系统的原子、分子、细胞、机体等微观水平上的真实的宏观现象,如社会或经济力量、情感乃至思想(1)

在系统中复杂性有以下几种表现:第一,系统单元间联系广泛而紧密,构成一个网络,单元间相互作用;第二,系统具有多层次、多功能结构;第三,系统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学习并对其层次结构与功能结构进行重组和完善;第四,系统是开放的,且与环境相互作用,并能不断向更好地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变化;第五,系统是动态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系统本身对未来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预测能力(2)。复杂性与复杂系统关系密切,复杂性通常指复杂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复杂性来源于复杂系统内部,而复杂系统是复杂性的充分体现(3)

(1)复杂性

首先,本书来探讨复杂性的概念。复杂性(complexity)一词在英语中的原意是(多次)缠绕、(多次)缠结或者编织在一起。在复杂性科学领域,学者们目前对复杂性尚无统一认识。1995年,S.Lioyd编辑了一份包含31种复杂性定义的清单。1997年,J.Horgan指出,至少有45种复杂性的定义。学者们对复杂性的不同看法就像是人们在柏拉图的洞穴中,指着墙上的不同影子。在柏拉图著名的洞穴寓言中,人们误把影子当作了真实的存在。事实上每个人看到的只是更为真实的形状的影子。(4)下面是一些学者对复杂性概念的定义。

普利高津(I.Prigogine)和哈肯(H.Haken)认为,复杂性是自组织的产物,在远离均衡、非线性、不可逆条件下,通过自发形成耗散结构这种自组织而产生出物理层次的复杂性,在此基础上才可能通过更高形式的自组织产生生命、社会等层次的复杂性。西蒙(Herbert Simon)在1962年提出分层复杂性概念,他认为等级层次结构是复杂性的重要来源。他把复杂性与系统动力学特性联系起来,并论证了复杂系统的结构是在演化过程中“突现”出来的。(5)中科院张焘提出,复杂性是“系统的多层次性、多因素性、多变性、各因素或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随之而有的整体行为和演化”。钱学森认为:凡是不能用还原论方法处理的或不宜用还原论方法处理的问题而要用或者宜用新的科学方法处理的问题,都是复杂性问题。

(2)复杂系统

一些系统存在着具有整体的特性但是这些特性不能从其组成元素的行为中加以推断的现象,这就是复杂系统现象。

新英格兰复杂系统研究所将复杂系统定义为:复杂系统是指系统的整体行为不能从组成单元的行为加以推断的系统(6)。但是,很复杂的系统也许会展现出非常简单的组织动力学(7)成思危认为,复杂系统最本质的特征是其组成部分具有某种程度的智能,即具有了解其所处环境、预测其变化、并按预定目标采取行动的能力。在钱学森看来,复杂系统是开放的,包括了主动适应和进化的含义。在分析、设计和使用系统时要重视系统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而不能只关注环境对系统的反馈。这类复杂系统包括人脑系统、人体系统、社会系统等(8)

迈因策尔指出,复杂系统理论不能被还原为特殊的自然科学,它是一门跨学科方法论,它是研究真正的宏观现象的属性,并解释复杂系统中微观元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造成的某些宏观现象。比如云彩、动物群体、市场等都可以形成以序参量为标志的宏观现象。它们不能被还原到复杂系统的原子、分子、细胞、集体等微观水平上。

Morel&Ramanujam把复杂系统的特征归纳为:第一,具有大量相互作用的元素(即作用子,如人、沙子、原子),并伴有反馈机制,呈现系统的动态非线性;第二,具有突现性质(emergent property),如复杂适应性系统、自我相似与分形、自组织临界性、自组织等现象(9)

2.CAS理论核心思想——适应性造就复杂性

复杂适应系统的思想来源于对系统演化机制的思考。CAS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适应性造就复杂性”。但是CAS理论完全不排除产生复杂性的其他机制。

CAS理论把系统中的成员称为具有适应性的主体(adaptive agent),简称为主体。所谓具有适应性是指主体能够与环境以及其他主体进行相互作用,在这种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体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并且根据学习得到的经验来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整个宏观系统的演变和进化,包括新层次的产生、多样性的出现、新的聚合而成的更大的主体的出现等,都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派生出来的。与自组织理论相比,CAS理论向前迈进了一步,把系统成员看做是具有自身目的和主动性的、积极的“活”的主体,宏观变化和个体分化都可以从个体行为规律中找到根据。

(1)CAS理论的基本概念

除了主动性之外,主体还有自己的目标、内部结构和生存动力。围绕主体这一核心概念,CAS理论提出了7个相关概念:集聚、非线性、流、多样性、标识、内部模型、积木。前4个是个体的某种特性,后3个是个体与环境交流的机制。

集聚(aggregation)。主要用于个体通过“粘着”(adhesion)形成较大的所谓多主体的集聚体(aggregation agent)。新的个体——集聚体在系统中就像一个单独的个体那样行动。这是系统演化中的一个关键步骤。现实中的集聚现象是生物界中的共生现象,如员工与企业等。集聚在层次之间质的差别如何突现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非线性(nonlinearity)。个体及它们的属性在发生变化时并非遵从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形成正反馈和负反馈相互影响、相互缠绕的复杂关系。以往的“历史”会留下痕迹,以往的“经验”会影响将来的行为。非线性产生的根源在于内因,即个体的主动性和适应性。复杂性的内在根源在于非线性特征。

流(flow)。在个体和环境之间以及个体之间存在着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信息流。流的渠道的畅通程度、周转的迅速程度直接影响系统的演化过程。

多样性(diversity)。在适应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个体之间的差别会发展和扩大,最终形成分化。正是这种相互作用和不断适应的过程形成了个体类型的多样性。从整个系统看,这个过程是一个分工过程。将多样性和集聚结合起来分析,这就是系统从宏观尺度上的“结构”的“突现”,即“自组织现象”。

标识(tagging)。为了相互识别和选择,标识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非常重要。标识的作用主要在于实现信息的交流。以往学者们对复杂系统的研究难以深入的原因之一就是对信息和信息流的作用没有足够地重视。强调流和标识为把信息因素引入系统研究创造了条件。标识的意义在于提出了个体在环境中搜索和接收信息的具体实现方法。在下面即将介绍的刺激—反应模型,个体的标识将在信息传递中起到关键作用。

内部模型(internalmodels)。内部模型表达了层次概念。每个个体都有复杂的内部机制,对于系统来说,统称为内部模型。

积木(building blocks,也称构件)。复杂系统往往是在相对简单的积木基础上通过改变其组合方式而形成的。复杂性不在于积木的多少和大小,而在于原有积木的重新组合。内部模型和积木概念的作用在于加强层次的概念,它们提供了这样一条思路:把下一层次的内容和规律作为内部模型“封装”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参与上一层次的相互作用,暂时“忽略”或“搁置”其内部细节,而把注意力集中于该积木和其他积木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这种作用是决定性的。这显然与计算机领域中的模块化技术和近年来广为使用的“面向对象的方法”(objective-oriented)所体现的思路是完全一样的。

综上所述,主体的特点是:多层次的、与外界不断相互作用的、不断发展和演化的活生生的个体。

(2)CAS理论的个体行为模型

在以上概念基础上,CAS理论通过三个步骤,建立了主体的基本行为模型,即个体的适应和学习过程:

建立执行系统模型。主体行为模式的出发点是基本的刺激—反应模型(参见图3-1)。规则包括条件和反应,每个个体存储着许多条这样的规则,规则越多越细,个体行为就越精巧。与通常对规则的理解不同,CAS理论把规则看做是有待于检验和认证的假设。这里的规则(按照遗传算法称为染色体)应该足够多且有选择余地,可以有不一致、矛盾和冲突,因为这正是进化过程对多样化选择的需要。执行系统说明了主体在某个时刻的能力。它包括三个主要部分:探测器、一组IF/THEN规则和效应器。探测器代表主体从环境中抽取信息的能力,IF/THEN规则代表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而效应器代表它反作用于环境的能力。

确立信用分派机制。为了进行规则的选择,首先要把假设(规则)的信用程度定量化。每一条规则赋予一个特定的数值,称为强度,或者按照遗传算法,称为适应度。选择的基本思路是按照一定的概率选择,具有较大强度或适应度的规则有更多的机会被选用。在这个基本算法的基础上,还可以加入并行算法和缺省层次等思想,使规则的选择更加灵活,更加符合现实的系统行为。信用分派的本质是向系统提供评价和比较规则的机制。每次应用规则后,个体根据应用结果修改强度或适应度。这实际上就是“学习”和“积累经验”。信用分派机制提供了把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的途径,其结合点在于“实践”,即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即适应的过程。通过定量的“积累经验”的过程,实现定性的“规则筛选”的目标。

img27

图3-1 刺激—反应行为系统(10)

提供规则发现手段。经过与环境的对话和交流,已有的规则就能够得到不同的信用指数。下一步是如何发现或形成新的规则,从而提高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其基本思想是:在经过检验后的较成功的规则基础上,通过交换、突变等创造出新规则。这种基于经验进行规则的创造,较纯粹根据概率去查找和检验一切可能性,能够更快、更有效果。让成功可能性较高的规则产生出新的规则,再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筛选出较有效的规则和积木,进而产生更有效的规则。规则发现将集中在经过检验的积木的使用上。

通过上述相应过程的定义,CAS理论就有了统一的方式去描述适应性主体的行为了。这样就有希望在一个公共框架上描述所有的复杂适应系统。

在上述主体模型基础上,CAS理论建立起了关于整个系统的宏观模型,称为从个体到全局——回声模型(echo model),试图来解决从微观到宏观过渡这样一个由来已久的难题。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定义位置和资源,然后提出一个基本模型,在此基础上补充一些复杂属性,形成最终的模型。

位置和资源。为给主体一个进行活动的外部环境,CAS理论定义了两个概念。一个是资源,可以不断向主体提供所需要的某种物质或能量。二是位置(site),位置是一个个体活动的“场所”,具有一定的环境条件和资源条件。个体可以在位置之间移动和选择,如人口的迁移等。各个位置之间还有“距离”等概念。主体、资源和位置概念的相互结合,就形成了下面的回声模型。

回声模型的基本框架。其基本框架的主体有三个基本部分:进攻标识——用于主动与其他主体联系和接触;防御标识——用于其他主体与自己联系时决定是否应答;资源库——用于存储和加工资源。主体的功能包括:主动与其他主体接触,同时也对其他主体的接触进行应答。如果匹配成功则进行资源交流,同时在自己内部存储和加工资源,如果资源足够,则繁殖新的主体。整个系统包括若干个位置,每个位置中有若干个主体,主体之间进行交往,交流资源和信息,这就是最基本的回声模型。

回声模型的扩充。霍兰在基本回声模型基础上增加功能,形成了扩展的回声模型。在《隐秩序》中,霍兰进行了初步的扩充,增加了以下机制:“交换条件”机制、“资源转化”机制、“粘着”机制、“选择交配”机制和“条件复制”机制。这些扩充使CAS理论的表达和描述能力不断增强,但对生物、经济、社会等中的许多复杂现象尚没有描述和反映,还存在主体功能和结构简单、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还较简单、资源种类少(只有一种)等不足之处,但是它提供了进一步扩充和丰富的基础。

CAS理论的一个极好的例证是互联网的发展。没有人事先规划它,而是许多具有主动性的主体——站点(web site)按照一定的标准(TCP/IP通信协议)相互联系,从而产生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庞大系统。这正是CAS理论所描述的由适应性而产生的复杂系统。

3.CAS理论的主要特点

从CAS理论的核心思想——“适应性造就复杂性”出发,其主要特点从四个方面说明。

(1)主体是主动的、活的实体。这是CAS和其他建模方法的关键区别。这一特点可使其应用于经济、社会、生态等其他方法难以应用的复杂系统。CAS理论将个体主动性提到系统进化的基本动因的位置。认为个体主动性程度,决定了整个系统行为的复杂性程度。这里的主动性或适应性是个十分广泛的、抽象的概念。只要个体在与其他个体在相互作用中能够表现出随着得到的信息的不同而对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进行不同的变更,就可以认为具有主动性或适应性。适应的目的是生存或发展。这样,关于“目的”问题,可在这里得到合理的解释。

(2)个体与环境(包括其他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是系统演变和进化的主要动力。强调了以往被忽略的相互作用,认为复杂系统的丰富多彩的行为正是来源于这种相互作用带来的“增值”。这里的相互作用主要指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它表明:并不存在一个凌驾于所有个体之上的整体的“代表”。个体之间可以互相充当“环境”,或者说“代表”整体。同时,在这些相互作用中,个体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从“平等”到“分化”的发展过程。这是说,相互作用是“可记忆的”,它表现为进化过程中每个个体的结构和行为方式的变化,环境的影响以及不同的方式“存储”在个体内部。

(3)把宏观和微观有机地联系起来。它通过主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使得个体的变化成为整个系统的变化的基础,统一加以考察。这超越了将宏观和微观割裂的还原论,以及微观——宏观跨越的基于概率论的统计方法的传统唯一做法。CAS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4)引入了随机因素的作用,使得CAS具有更强大的描述和表达能力。CAS在这点上的独特之处,集中表现为遗传算法。常见的考虑随机因素的方法是引入随机变量,这对系统运作的规律、内部的机制并无实质的改变,即系统并不会因此而“演化”。这显然是将系统元素看成是“死的”对象所导致的局限性的表现。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随机因素的影响不仅影响状态,而且影响组织结构和行为方式。“活的”具有主动性的个体会接受教训,总结经验,并且以某种方式把“经历”记住,使之“固化”在自己以后的行为方式中。因而提供了模拟生物、生态、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巨大潜力。

二、演化理论

演化理论建立了企业的“惯例—搜索—选择”的分析逻辑,认为惯例一方面是知识和经验的载体,决定着企业可能有的行为,使企业具有有机体持久不变的特点,另一方面惯例具有改变惯例的机制,惯例是可以遗传和选择的。纳尔逊和温特认为,企业的知识存量以管理形式存储在组织的记忆(the organization'smemory)中。它表现为企业的各种控制系统和协调系统(惯例一词是作为一种对付西蒙所说的“有限理性”的组织机制而出现的)。纳尔逊和温特还指出,企业组织当中的程序虽然在长期内会发生变化,但在短期和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更为重要的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程序的稳定性足以使企业预测到变化的趋势,从而产生足够的应变能力。

搜索机制是惯例指导的改变惯例的过程,是企业适应性学习和创新的过程。搜索与评估现有惯例的有效性相关,它可能导致惯例的增加、减少,或者用新的惯例来代替现有的惯例。

选择机制是指在可能的多个方案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的过程。包括企业选择机制和市场选择机制两种(Commons,1934;Levinthal,1994)。市场选择机制是指“企业适应固定的环境”(Ramstad,1994),即服从Smith提出的竞争的神的自然规则;而企业选择机制则是指“以人类的意志代替野蛮的过程来作为演化方向的关键因素”。市场选择是以企业作为选择单位的,是根据超人的理性、明显的神的全知(Friedman,1953;Loasby,1999)或者“预知(prescience)”(Romanelli,1999)的假设,由市场所进行的事后理性选择,即“企业的成功是由经济系统通过扫射过程发现的,而不是由个人通过集中搜索发现的”(Alchian,1950)。奥地利经济学派认为,任何经济活动和规则都是主观或者知识的产物。具体到选择的概念而言,选择也必然被视为主观或者知识的产物,而且“即使是难以看见和并作规定,(主观)选择机制仍然是存在的”(Romanelli,1999:81)。企业选择的关键作用在于认知直接选择机制,具有事前理性的特征,以减少企业行为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企业选择打破了市场选择的神秘感,使得对选择的研究能够摆上重要的位置,并产生出丰富的选择内涵。这是企业选择与市场选择的最本质区别。企业是企业选择和市场选择共同作用的产物。

搜索和选择在组织活动中同时发生,是组织成长过程中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如价格作为一种反馈既提供了选择的信号同时又影响到搜索的方向。企业正是在搜索和选择行为的交互作用下成长的。因此,演化经济学认为企业的行为机制由惯例调节,而搜索和选择则提供了管理的成长机制,由此促进企业的演化。

三、共同演化

共同演化的思想最初产生于生态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生物学家对于蝴蝶与花草类植物之间进化关系的研究,他们认为共同演化就是一种物种的进化改变是对与其产生生态互动关系的其他物种变化的一种反应(Ehrlich&Raven,1964)。共同演化的思想实际上是同时融合了演化理论和生态学理论的一种产物,体现了生态学基本观点和演化生物学观点之间的一种综合,因此可以用简单的说明性等式“共同演化=演化(evolution)+生态(ecology)”来形象地概括(11)。近年来,共同演化的思想已经被广泛地用来描述各种不同类型的互动关系,涵盖了从生物—文化、生态—经济、生产—消费、技术—偏好到行为—制度和人类基因—文化等诸多领域和范围。事实上,在组织科学领域方面,共同演化的思想也早就产生了,比如Weber(1978)认为组织的科层形式在历史的特定时点产生,它回应于工业时代的到来所引起的变化对组织产生的影响。Chandler也曾经有过带有共同演化思想的观点,他认为M型组织结构与交通和通信产业的发展共同演化,它可以使工商企业跨越时空进行管理并按照它们的利益进行多元化。其他有关共同演化的代表人物和思想可参见表3-1。

表3-1 共同演化的代表人物和先驱思想(12)

img28

续表

img29

共同演化的分析思想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多层面性、多方向的因果联系、非线性、正反馈效应和路径依赖性。基于共同演化的思想,企业和环境之间呈现出了一种互动的关系,企业是环境系统中的一个作用体,企业的行为会通过与环境中其他企业的互动关系而影响环境的变化,进而为自己的行为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而外部环境反过来又影响到企业的行为,迫使企业发生变化并适应其他企业的变化。企业和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13)。换句话说,变化既不是一种管理适应的产物,也不是环境选择的产物,而是企业的主体意图性和环境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14)。变化既可以来自于直接的互动关系,也可以来自于系统其他部分的反馈效应。共同演化的思想实际上隐含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企业做出反应的环境是由以往的经验,而不是由所观察到的“客观事实”所决定的。因此共同演化的思想给予了企业以更大的能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