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价格政策的演变

中国价格政策的演变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中国价格政策的演变我国的价格政策有三个大的变化阶段。在解放初期,国家的价格政策是以宏观调控为主,对企业的具体产品的价格不直接进行干预。这个时期,国家的价格政策是以对产品价格的管理为主的。下面,对价格改革中价格政策的演变过程作一简要的回顾。这就是增加了价格形成中的市场作用,为以后国家对市场宏观调控的价格政策的形成,打下一定的基础。

第三节 中国价格政策的演变

我国的价格政策有三个大的变化阶段。在解放初期,国家的价格政策是以宏观调控为主,对企业的具体产品的价格不直接进行干预。随着经济的集中化和国有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国家对企业实行了全面的管理,产供销人财物都包下来了,其中对企业产品的定价也管起来了。这个时期,国家的价格政策是以对产品价格的管理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经济中市场调节的比重越来越大,很大一部分产品的定价权交给了企业,价格总水平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这时期的价格政策的重点已不是对产品的价格管理,而是逐步转向以国家对价格总水平的宏观调控为主,以直接的价格调控为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从宏观角度来谈论国家调控市场的价格政策。下面,对价格改革中价格政策的演变过程作一简要的回顾。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价格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制定产品价格,这个权力在中央;属于地方政府管理的价格,也以中央的统一价格政策为依据。一切生产和经营单位,一律不许自行定价。国家对价格总水平的控制,也以控制企业产品价格为基础。因此,在经济改革之初,国家价格政策的主要内容,仍没有能脱开这个窠臼,而多表现为对一些重要产品的价格调整上。例如,从1979~1983年,进行了多种产品价格的调整。主要有:(1)从1979年起,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2)从1979年起,提高了8类副食品及其相关制品的价格。(3)对煤炭和一些工业品(如钢材、电子产品、机械产品等)价格进行了调整。(4)1981年,又调整了烟酒和涤棉布的价格。(5)1983年,全面调整了纯棉纺织品和化纤纺织品的价格。(6)1983年,还调整了铁路短途客货运价。(7)这几年还调整了一大批商品的差价政策和差价水平。

与此同时,传统的价格政策也有了一些变化。这就是增加了价格形成中的市场作用,为以后国家对市场宏观调控的价格政策的形成,打下一定的基础。这方面的价格改革政策有:在工业产品价格方面,浮动价格的出台松动了原来的价格管理框架;农产品中议购议销的恢复和发展,冲击了统派购的价格管理体制。同时,在放开小商品价格、集市贸易价格管理、外贸作价、企业自销价,以及按质定价、季节差价等方面,都开始了有限度的价格改革。

1984年,是价格以调整为主向改革为主过渡的一年,体现在价格政策方面,是行政管理价格范围的缩小和市场调节形成价格比重的增大。带来的新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对市场调控来调节价格总水平。这一年,在价格改革史上是重要的一年。在农产品价格方面,提出要减少统派购,鲜活产品价格尽量放开,三类产品(即议购议销的产品)价格要真正放开,允许国有商业、供销社参与市场竞争与调节。在工业品方面,则要继续扩大指导性价格和市场调节价格的品种,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定价权。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布,开始了以改革为主的时期。1984~1988年,价格改革有较大进展。主要是:生产资料价格实行双轨制;粮食等农产品取消了统派购,或实行指导性议价(如生猪),或实行合同定购(如粮食);此外,对若干种轻工业产品实行了企业定价。与此同时,对若干种工业品和服务价格,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主要是提高价格)。这几年价格改革步子不小,问题不少,收效不大。表面上,主要农产品取消了实行了30年的统派购,价格的形成大部分交给了市场。其实,由于改革设计的失误,农产品(如粮食)实行的合同定购,还是一种变相的统购,引起农民思想混乱,导致了几年农业生产的下降;而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企业的生产,但由于双轨的漏洞和摩擦,在生产和流通中,引起了经济秩序的紊乱,导致连续几年的价格大幅上升,1988年,又提出了“价格闯关”,导致了一场大的抢购风潮,使改革为主阶段过早结束而进入了治理整顿为主的阶段。

从1988年底开始的治理整顿阶段,至今还没结束。在这个阶段,价格改革没有大的进展,一些地方还有倒退,把已放开的一些产品价格又管起来了。但在治理整顿中,一些计划内重点的、短线的产品的调价,进行的数量是相当之多的,而且没有引起社会零售价格总水平的大的上升。治理整顿使过热的经济受到遏制,使急于求成的经济发展受到控制,创造了一个供求基本平衡的宽松环境,使价格改革有可能迈出较大的步子。但这个机会有可能失去,价格改革在今后几年中能否有大的步子,尚难肯定。因为这已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从当前价格政策的市场效应角度来看,我们的价格政策还是不适应的,主要表现是,政府管的价格还是过多,价格补贴的数额庞大。这就使价格政策的调节作用失去了财力的支持,出现一种被动的局面;在对价格总水平的控制方面,表现出政策水平不高,预测不准,调控力度(这里还有一个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套问题)掌握得不好;在协调价格方面,运用经济手段不够,在引导大宗商品价格变动上,指导性价格时常是名存实亡;在公共产品定价方面,调整价格周期太长。如果从广义角度看价格政策,那么,在价格政策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上,问题就更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宏观调控体系。这些问题,只有随着改革的深化一步步地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