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代中国阶级结构的演变

当代中国阶级结构的演变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中国革命道路与苏联不同,因而革命后的阶级关系也有自己的特点,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演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农民阶级在这一时期的主要变化是社会组织程度。由于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整个国家的开放与发展,使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当代中国阶级结构的演变_现代社会

三、当代中国阶级结构的演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是一个阶级社会,有哪些阶级,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什么,列宁的划分阶级的标准是否还有现实意义等等问题,至今在社会主义国家还存在着理论争论。马克思曾设想社会主义不再是阶级社会,不再有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每个人都像其他人一样只是劳动者”[4]。甚至在俄国十月革命时期和革命胜利以后的一段时期内,列宁也坚持这一观点。如他在《“论粮食的自由贸易”一文的提纲》中写道:“社会主义,这是什么?阶级的消灭,因而,农民的消灭,(工人阶级)工人的消灭,既无工人又无农民,大家都是工作者。”[5]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和现实使列宁修正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还存在着阶级并且存在很久:在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里阶级必然要存在很久,存在很多年。”“在现代史上,第一次建立了这样的社会制度。在这样的社会制度下,剥削阶级已被消灭。还存在着两个不同的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6]列宁这里清楚地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剥削阶级,但仍然有阶级,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由于中国革命道路与苏联不同,因而革命后的阶级关系也有自己的特点,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演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阶段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没收了官僚资本并进行土地改革,中国的官僚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被消灭,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由四个阶级构成,这就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随后我国又成功地进行了城乡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大陆上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迁。至此,一切剥削阶级都不复存在,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成员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原处于被剥削、被压迫地位的各个阶级重新聚合成为两个新的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工人阶级主要由过去城市无产阶级(产业工人、城市苦力工人、一无所有的店员等)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构成;农民阶级则由过去的农村无产阶级(雇农)和农村自耕农、半自耕农构成。他们都是以公有制形式占有社会生产资料的、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基本阶级,并彼此结成平等合作的联盟关系,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原来依附于不同阶级的知识分子,从总体上看,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第二阶段从1957年到1978年。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阶级结构基本稳定,但各个阶级也都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工人阶级的主要变化在于,首先是工人阶级的人数有了迅速的增长,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00万上升到1亿人左右;其次是工人阶级的内部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年龄上看,青年工人在人数上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主体。由于基础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多种途径的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工人阶级的文化知识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有文化的工人和技术工人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主体部分;最后是工人阶级内部的知识分子比例不断扩大,科技人员在社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农民阶级的变化不太显著,由于人口的失控和迅速增长,农民阶级的人数并没有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而下降,反而在绝对数上有所增加。农民文化程度的提高也没有工人阶级那样明显。农民阶级在这一时期的主要变化是社会组织程度。由于实行公社化体制,农民被空前的组织起来,成为高度组织化的新型农民。但由于这种组织是在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情况下人为进行的,所以这种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并没有带来社会的进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而阻碍了农村的发展,给农村生产力带来了相当程度的破坏。

这一阶段我国在处理阶级关系上存在一些值得吸取的教训。首先是没有坚持以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占有关系作为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例如在对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上,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明确规定从经济上进行划分,还具体规定了地主、富农剥削收入的数量界限,以及地主、富农失去生产资料后劳动五年或三年,就不再是地主或富农分子了。但是直到“文化大革命”的年代,我们还迟迟不宣布给地主、富农阶级分子摘帽子,认为他们“人还在,心不死”。甚至把他们的子弟也列入“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之中,这就把意识形态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了。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成员在公私合营后,已成为国营或合作社正式职工,但长期还戴着资产阶级帽子。其次是在知识分子属性问题上陷入混乱,执行了一条极端错误的政策。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知识分子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集团,由于自身的特点而依附于不同的阶级,但他们自身的劳动性质使之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剥削阶级已经消灭,知识分子不存在向资产阶级依附的问题,他们无论从生产关系方面还是从为社会服务方面看,都与产业工人没有区别,理所当然地应当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56年周恩来也曾经宣布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由于受“左”的错误影响,后来又给知识分子戴上资产阶级的帽子,理由是他们的世界观是资产阶级的。这就完全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依据,并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这些错误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真正得到解决。

第三阶段是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整个国家的开放与发展,使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二是阶级内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

首先从阶级关系来看。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由过去单一的公有经济改变为以社会主义公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新局面。这样,我国的阶级关系在过去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之外,又形成了新的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阶层。这两个阶层与其他阶层不同的是,他们在阶级关系上不能归属于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而是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出来的具有独立阶级属性的社会阶层。个体劳动者阶层是指活跃在城乡各地的个体户,包括完全靠自己劳动经营的个体户和雇请少量帮手或徒弟的个体户。这一阶层具有传统的非基本阶级和中间阶层的特点,所不同的是他们面临的社会结构背景与阶级社会根本不同,即生存在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他们仍然有两种发展前途:一是经营不善,被迫回到原来的阶级和阶层中去,另一种前途就是经营有方,发展成为私营企业主,进入私营企业主阶层。这两个具有独立阶级属性的阶层的出现,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阶级关系。也不等于我国的阶级关系恢复到建国初期的状态。但它确实反映了我国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对我国的社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这就要求对它们进行兴利抑弊,加强管理、监督和引导,使之不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其次,从阶级内部结构来看。工人阶级内部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出现了“三资”企业和城乡私营企业里的雇佣工人,他们与公有制企业里的雇佣工人在生产资料的占有、剩余价值的分配等等方面都存在根本的区别。第二,在原有的工人阶级范畴内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产业工人在数量不断增长的条件下,在工人阶级内部占有的比例却有所下降,第三产业部门的工人比例显著上升。农民阶级内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广大农民已由过去高度组织化的集体农民变为以分散的家庭经营为特征的“自由”农民。第二,由于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大批农民已经转化为乡镇企业工人,他们在身份上虽然仍是农民,但与传统农民已有根本差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