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领先半步战略推进系统创新

以领先半步战略推进系统创新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十 中国农机院:以领先半步战略推进系统创新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6年,1999年转制为中央直属科技型企业,2009年重组进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机院坚持“领先半步”的务实创新战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前瞻性、基础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技术与市场紧密结合,立足国情兼顾市场领先。

案例十 中国农机院:以领先半步战略推进系统创新

中国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农机院)成立于1956年,1999年转制为中央直属科技型企业,2009年重组进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机院秉承“支撑农业机械化、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理想,历经50多年发展成为以现代农业装备、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与包装为主导,机电液、材料、信息、传媒等多元化产业协同发展,集技术研究、工业生产、产品经贸与服务、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大型科技企业。2011年,总资产达到58.2亿元,营业收入40.47亿元,同比增长35%。

中国农机院现有29个二级单位(分子公司) ,建有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工程技术中心5个、标准检测机构6个,并有5个行业机构挂靠。现有从业人员7432人,其中高等学历3427人,形成学科门类齐全,研究、设计、生产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行业影响的专家和优秀的高级管理人才。

中国农机院历经了4个重要发展期:一是创建与发展期(1956~1985年) ,构建了农业机械、畜禽机械、农机化、运用与修理、材料工艺、电气化与技术试验鉴定、技术情报等研究领域;二是改革与调整期(1986~1999年)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农机院成为国家科研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率先实行3年事业费削减到位,开始由单纯科研型向科研经营型转变,1999年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型企业;三是成长与壮大时期(2000~2008年) ,由科研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对科研体制、人事管理制度、经济分配政策、职能管理机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四是新的发展时期(2009年至今) ,2009年重组进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相关单位合力形成了中国农机研究、制造、贸易完整产业链的核心业务板块。

(一)以“领先半步”战略实施系统创新工程

中国农机院围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领行业技术发展,辐射带动产业科技进步的创新发展目标,实施了“一道纲领、一项方针、一种战略、一套体系、三大工程”系统创新工程,即以《中国农机院关于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为纲领,坚持“科研立院、人才兴院、发展产业、服务农业”的方针,“自主创新、领先半步”的发展战略,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研究为核心层、国家工程中心为孵化转化层、战略联盟为产学研辐射层、服务平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四位一体”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完善创新人才、企业文化、规范制度三大保障工程,形成可持续的系统保障能力。

中国农机院坚持“领先半步”的务实创新战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前瞻性、基础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技术与市场紧密结合,立足国情兼顾市场领先。“半步领先”战略培育和造就了中国农机院的较强科研能力和丰富科研成果。

(二)稳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作为由科研院所转制而来的科技型企业,中国农机院积极推进全院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理顺产权关系,完善资本结构,健全管理规范,建立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母子公司制集团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一个全资、控股、参股、直属研究所(中心)不同产权和多种股本结构并存、跨区域分布、跨行业融合的大型科技企业。

机构改革上,充分发挥院总部的“大脑和心脏”功能,按照职能拓展、人员精减的原则,改革职能管理部门,实现业务准确对接、决策快速反应、管理精细高效,提高管理的能力和效率。

管理机制上,完善人力、投资、财务、产业和奖惩系列管理制度,发挥投资决策、目标管理、资金财务、人才管理“四个中心”的作用,实行管住资产权、强化监督权、放开经营权的“三权”管理;发挥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两个中心”的作用,形成了集团化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与制度。

(三)建设“四位一体”技术创新体系

中国农机院布局和建设了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科研核心、以战略联盟为稳定的产学研合作纽带、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依托和以创新服务平台为产业服务支撑的“四位一体”创新体系。

中国农机院联合行业知名大学共建了具有公益性、相对独立性和面向行业开放、共享服务的“土壤植物机器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开展前瞻性应用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研究;以国家农业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草原畜牧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转化共享和应用服务;牵头联合8家行业骨干企业、4所重点大学和3家地域特色院所,建立了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现有成员单位42家,其中企业14家、大学17家、科研院所11家,凝聚了行业国内具有创新能力的知名企业,具有基础研究、共性与前沿技术研发优势的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力量,以契约形式把产学研紧密合作的机制固化,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联合攻关、技术辐射和零距离产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建立完善了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服务于中小企业,服务于农业装备产业,促进行业整体素质提升。

50多年来,中国农机院共承担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400多项,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200多项,向社会提供3000多种农机产品,获国家专利200余项,制修订国家与行业标准1200多项,发表论文600多篇,出版专著100多部,与国内2500多个单位、国外40多个学术团体、国际组织以及80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有着广泛交流与合作。目前,国产主要粮食、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生产所需机械与大型装备技术大部分源自中国农机院或与其他单位合作研究开发,服务于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急需,拓展的工程机械、特种车辆、军工与航空技术也较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四)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工程

中国农机院通过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工程,建立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机制,提高整体把握和经营与应用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与水平。

工作组织体系上,知识产权工作归口科技发展部统一管理,设专人管理负责院属单位和个人专利的申报手续,保证了申报质量。聘请法律顾问,提供相关法律咨询、法律交涉等,保障和维护权益。

管理制度上,制定了《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和《商业秘密保护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院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与管理,及时发布国家和地方知识产权相关文件,指导专利申请、专利维护和应用。建立了专利申报评估制度,科研开发成果申报专利,须由产品研发部门、专利管理部门、市场部门等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对技术的前景和效应进行评估,保证了技术秘密和权益。建立了知识产权奖励机制,院属单位和个人以院名义发表论文、申报专利、开发软件等申报和维护费用,均由院统一支付,并加大对专利获得者特别是发明专利的完成人给予奖励。

中国农机院2011年专利持有量达到242件,其中发明专利89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积极面向行业内企业实行自有专利技术转移辐射,提升整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搭建良好的用人平台

中国农机院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制定有效改革措施,建立良好的发展平台,培育学习型、创新型、实践型高效管理与创新团队。实施“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人才凝聚战略。

1.用好现有人才

完善员工职称评聘制度,推行管理、经营、科技人员分类分层及岗位动态管理,有效的约束评价机制和竞争淘汰机制盘活了内部人力资源。

2.留住关键人才

遵循人员管理的“二八原则”,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突破事业单位等级工资制,建立基于业绩与能力的薪酬分配体系,发挥了骨干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吸收员工个人现金入股,把院占股份的一定比例向技术持有人、贡献突出的科技骨干配送,充分发挥关键技术开发人员的创造性。

3.引进急需人才

院重要管理岗位和重点专业的高级科研岗位,面向全国、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用人机制完全与市场相接轨。

4.培养未来人才

实行法人管理下的首席专家负责制,实施重大技术创新项目。设立专项培养基金,大胆起用青年人才担任重点科研项目负责人及重要管理岗位,为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搭建舞台。

目前,中国农机院拥有研究员258人,副高级职称47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0余人,涵盖耕整、收获、排灌与节水、植保、畜牧饲养、农副产品加工、生物质能工程机械以及相关材料工艺、液压、结构强度等研究领域。

(六)着力打造高端农机品牌

经过多年建设,“中农机”品牌深受广大用户欢迎,系列产品技术先进、质量可靠、性能优良,在国内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农业机械品牌之一,在农机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农机”子品牌建设也迅速发展,“中农机·碧浪”牌水稻联合收割机入选商务部“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中农机·美诺”牌保护性耕作和青饲料收获机、“中农机·丰美”牌大型免耕播种机和喷雾机、大型喷灌机组等成为市场高技术、高性能机械的代表,市场份额不断增加。

中国农机院还积极整合销售资源,理顺销售渠道,以突出产品品牌优势、价值地位和用户满意度为重心,建立直销渠道,发展代理网络,将各个分散销售亮点连成片,结成企业整体营销网络。

(七)围绕打造百年企业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中国农机院将企业创新文化内涵凝练为“器利农桑,承五千年农耕文明;睿达科苑,创新世纪耒耜伟业”,围绕打造百年企业着力营造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加快新闻与信息化建设,构筑企业创新文化建设阵地。不断建设完善网络与办公自动化系统,开设院有线电视系统,创办院报《中国农机人》,逐步统一总部与各下属企业品牌、标识、办公用具等文化一体化建设,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良好氛围。

倡导“自主创新、人才为本”,“决策者的胆略、管理者的素质、设计者的智慧、生产者的技能、营销者的服务”和“不可替代”型人才观,把人才作为科技型企业第一资源,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科带头人、行业知名专家,使青年技术骨干脱颖而出。

(八)企业创新成效

中国农机院坚持“领先半步”的创新发展战略,依靠“四位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突破了一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节能减排、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和重大创新产品。高端制造引领,持续创新活动提升了企业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中农机”品牌成为行业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品牌之一,大中型免耕施肥播种机、高效植保机械、秸秆收获机械、水稻生产机械等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前列,具备自控功能的稻麦联合收割机、大型喷灌机、水稻插秧机、油菜收获机等引领行业发展。

中国农机院的技术成果的产品开发与转化成效显著,面向行业推出的九大类378种农业机械新技术产品,支持服务了一批行业重点企业,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推动了行业整体科技素质的提升,支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了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回馈科研的良性循环,走出了一条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注释】

(1)陈晓平:《对话“日本战略之父”——管理学家大前研一》,《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7月16日。

(2)本章10个案例均选自“企业创新之道”课题组编写的《创新型企业案例》(第1—6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2011年) 。收入本章后对题目、标题、文字有修改,并对数据进行更新。

(3)海拔高度超过云层,在人们眼中不过几座山峰而已,你只要紧盯这几座山峰,就会永远位居全球市场竞争的第一方阵。云层之下,山头林立,极易被激烈的竞争所淹没。因此,要想保持这种云层之上的优势就必须不断地进取和创新——这就是“云层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