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群内企业的竞争与合作行为

群内企业的竞争与合作行为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分析了群内企业间竞争行为对集群竞争优势的影响,提出群内企业既要竞争又要合作,竞争与合作行为的动态平衡过程是产业集群动态优势发挥与否的关键要素。群内企业的竞争行为作为一种动力机制,不仅增强了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同时也提升了整个集群的竞争力。这种相互合作的行为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群内企业的竞争与合作行为

何小兰[1]

摘 要:产业集群是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集群的出现,把竞争从单个企业之间提升到更大的群体之间,它们的经济行为体现在企业与集群两个层面,集群的竞争优势也与两个层面的情况息息相关。本文从企业这个层面分析了群内企业竞争与合作行为对集群竞争优势的影响,从而提出产业集群动态优势来源于群内企业竞争与合作行为,同时在集群竞争优势培育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集群 竞争优势 协同效应 竞合

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尚处于发展初期,集群整体竞争力不强,这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乃至国家的竞争优势。国内外关于集群竞争优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集群静态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集群对竞争的影响等方面,而很少分析竞争对集群竞争优势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群内企业间竞争行为对集群竞争优势的影响,提出群内企业既要竞争又要合作,竞争与合作行为的动态平衡过程是产业集群动态优势发挥与否的关键要素。

一、产业集群及其结构模式

集群是源于生态学的一个概念,原意是指以共生关系生活在同一栖所的不同族群。把集群引入到经济发展中来,特指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持机构高度密集地集聚在一起的产业群现象。这种在特定领域里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就称产业集群。它不是众多企业的简单集中而是以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为基础,大、中、小不同等级企业并存,不同类型企业共生互补的生态化企业群体,因而类似于生物生态系统。它向上游延伸到供应商,向下游延伸到营销网络和顾客,并且平行扩张到互补性产品的生产商,技能、技术或共同投入品联系起来的公司以及一些大学、研究机构和中介机构,它们提供专业化的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集群所涉及的要素主要包括:顾客、供应商、产品或服务、利益相关者和政府等及其相互的各种关系和活动。这些要素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集群中的企业是相互依赖,而不是孤立的。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就形成了集群的结构。集群的结构描绘了集群中资源的占有和分布状况,反映了集群中资源共享所带来的协同效应的深度。根据网络分析的方法及其指标,在描述集群结构的指标中主要有三个指标,结构度指的是集群中成员之间的依赖程度,在紧密的结构中,锁定程度强,成员进入或退出集群都不容易;在宽松的结构中,刚好有相反的特点;混合性描述的是群内企业的相似性,按照锁定的类型、企业的相对重要性等分类;排他性则是指一个集群区别于别的集群的程度。

仇保兴把集群结构分为中卫型、市场型和混合型。为了分析简便起见,本文把集群分为中卫型集群和市场型集群这两种最基本的结构。中卫型企业集群是众多小企业围绕一个或少数几个“核心大企业”最终产品的生产所形成的企业群体。大企业处于整个集群的支配地位,小产业集群处于外围,企业之间相互依赖性比较强,企业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上下游的分工合作。市场型集群是指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市场交易为主,各企业之间通过专业化分工所形成的具有行业特点或地区特点的产业集聚,以水平关系为主。

二、产业集群与群内企业竞争与合作行为

产业集群正如生物种群一样,有竞争,也有合作,竞争使得企业个体保持足够的发展动力,但这种竞争通常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更多的是协作关系、功能互补,从而使整个集群保持竞争优势。

(一)群内企业的竞争行为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产业集聚增强了竞争,群内企业关心的仍然是企业自身的利益得失,而非集群的总利益。并且在集群中,由于地理空间上的接近性,群内同类企业或同行企业相互比较,对价格、质量都非常了解,因此它们有足够的竞争动机。尽管相互竞争会给群内企业带来一定威胁,然而“合适的竞争对手能够有助于企业增加持久的竞争优势以及改善所处产业的结构”。群内企业的竞争行为作为一种动力机制,不仅增强了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同时也提升了整个集群的竞争力。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刺激技术创新。莫尔顿·卡曼和南赛·施瓦茨在1972~1975年间通过研究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揭示出企业间的竞争程度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之一,竞争引起创新,并决定创新的强度。他认为,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最有利于技术创新。因为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由于没有市场竞争对手而缺乏创新的内在动力。只有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才会有创新的动力。而在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因而创新速度较快。中卫型集群结构度高,和外界资源交流少,类似于垄断竞争市场条件即莫尔顿·卡曼和南赛·施瓦茨认为对创新最有利的市场结构。市场型集群和外面接触是全方位的,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条件,其创新虽受到资金、技术等条件的限制,但企业可以通过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等不同方式进行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高集群竞争力。可见,无论何种类型的集群,群内企业的聚集必然加剧企业间竞争的程度,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群内的技术创新,降低了总体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增强了整个集群的竞争优势。

2.激发企业提高歧异化能力。群内企业集聚在一起,同行业相互比较,因此很容易形成对产品的价格、质量、产品差异化的评价尺度。对群内优势企业来说,如果没有竞争对手,卖方更容易在产品、价格质量上讨价还价;而有很多竞争者时,企业的竞争优势很容易显现出来。劣势企业也会由此感到压力,因而他们会尽力降低成本、改进产品质量和产品差异。

由于集群知识的外溢性,一些企业受资金、技术的限制,不愿承担研究开发成本,而是通过价格战、仿冒来获取生存。这也促使优势企业不断提高自己产品歧异化能力和创新能力。上风高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在市场竞争中经过阵痛之后从普通风机市场淡出转而专攻高端市场,重新获得竞争优势,优化了集群结构,从而提高整个上虞风机集群的竞争力。

(二)群内企业的合作行为与集群的竞争优势

竞争能带来竞争优势,但过度的竞争会影响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群内企业为提高自身竞争力既要竞争但更要合作。群内企业的内部竞争是“套”在更大的竞争之中,所以群内企业对于大竞争的需求可以减弱内部摩擦,即集群间的竞争容易加强集群内部的合作行为。这种相互合作的行为容易产生协同效应。所谓的协同效应就是作为集群内的一个企业由于相互协作比作为一个单独运作的企业所取得的更高的盈利能力。这主要表现在对集群资源的整合所带来的协同效应。

在集群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作为独立的不在集群环境中的个体企业,其竞争优势是有限的,但作为各个个体集合的集群,其竞争优势却是显著的,由此也带来了群内个体企业的竞争优势。由于地理位置上的邻近,群内企业间可以共享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对有形资源的共享主要是对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通讯工具以及配套的生产服务设施等的共享,这为企业间降低运输成本,进行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提供了必要条件。对无形资源(如知识、信息、技术和品牌形象等)的共享则是集群保持创新和竞争活力的源泉。资源的共享来源于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各种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及其他服务和中介机构间的关联(横向),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商及用户之间的生产、交易关系(纵向)。在中卫型产业集群中,如果群内某几个大企业率先与先进企业合作,可能会产生一种“拉动力”,带动群内其他企业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这不仅有利于其他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而且使整个集群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得到总体优化,从而提升了集群整体的竞争优势。

相对于单个企业而言,集群虽然缺乏对资源的占有和单一控制,但是集群减少了资源获取和资源转换的障碍,在集中、管理和升级各种资源时集群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这就是集群对于资源的创新整合能力。这种资源创新能力表现出两种竞争优势:一是它们较之单个企业在整合利用不同资源的时候适应性更强,这是集群的静态优势;二是在长期运作中,集群捕捉调整资源的机会能力比单个企业更强,企业之间通过集群,则能迅速聚合起新的资源,通过集群取长补短,更快、更经济地发展新资源。这样,集群不知不觉就摆脱了资源固有的惰性。这是集群具有的动态优势。

群内企业,一方面依托集群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又寻求自身的发展,既竞争又合作是群内企业的最佳行为方式。

(三)集群结构对群内企业竞合行为的影响

不同的集群结构影响群内企业行为,从而影响整个集群的竞争优势。在中卫型集群中,集群与外界资源交流少,企业之间在产业链上分工合作,群内企业更多是通过合作来增强集群竞争优势,因为它能使集群更为有效地调配内部资源。在这类集群中,核心企业发挥着主导作用,集群整体的竞争优势与核心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密切相关。在发达国家的产业集群中,例如,德国巴登—符腾堡地区的产业集群中,由于一些大公司的存在,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成为大企业的分包商,为大企业提供零部件,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形成了上下游纵向分工关系,彼此紧密合作。在这种纵向合作关系中,大企业向中小供应商提供新点子、新信息和市场视野,带动供应商自我创新,努力发展新技术,并培养新产品研发的环境,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区域内中小企业的进步,从而提升了整个集群的竞争优势。

在市场型的产业集群中,群内企业可以全方位地对外界进行交流,竞争与合作的交互作用对于集群的结构、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的影响则更加复杂。竞争使企业间最佳配置稀缺资源,促进技术创新;合作则促进技术的转移、新业务的形成、公共设施的共享等。竞合在市场型集群中主要是通过创新体现出来的。一方面,企业间的竞争需要不断地创新,在集群中这种竞争的压力更为直接;另一方面,创新则反过来要求企业间的相互合作,群内资源的共享极大地促进了群内的创新。

三、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培育

竞争与合作是群内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影响产业集群动态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因此在群内企业行为方面政府应积极引导、培育竞合理念,优化集群结构。

(一)培育竞合理念

随着集群规模的扩张而导致市场的集聚,竞争是难以避免的,而且竞争本身对于保持集群的活力也是极有必要的,但集群企业若过于强调彼此间的竞争而缺乏合作“双赢”的意识,将会给集群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而且竞争合作理念并不仅仅是同行之间处理双边关系的准则,它也应该体现于集群中上下游企业间的互动上。因此政府应积极引导,规范竞争,促进合作。

1.要鼓励和引导一种诚信合作的人文环境。诚信是产业集群得以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它是企业之间交易与合作的基础,它所产生的社会资本是企业集群的重要资源之一。维系产业集群正常运转、降低中间产品市场交易费用和对外部市场变化做出适度反应的内在机制是产业集群内部的人文环境,这种人文环境的核心是企业之间以信任和承诺为主要内容的协作精神。只有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下,才能在产业集群内培育有利于创业与创新的氛围,促进企业间的高度合作与协同,实现产业集群的结构调整和竞争力的提升。

2.通过立法和执法来规范市场秩序,能有效减少市场中的不正当行为,如通过质量法和质量认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避免假冒伪劣产品对整个集群的破坏性影响。通过这两种方式最终在产业集群区域形成一种有序、高效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优化集群结构

政府作为一个旁观者比单个的企业更能从大局上认识到集群现有结构之间的矛盾,从而由政府来制定集群结构调整的战略更为合适。科学合理的战略制定出来之后,仍需由政府来引导集群企业实施,政府的某些权限保证了它引导作用的发挥。政府可以适当鼓励集群中的资源优化组合,培育高位势企业队伍,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但是,必须严格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切忌“拉郎配”和不切实际的“航空母舰”蓝图。

政府机构应该以集群整体来看待区域集聚的企业群,培育高级资源要素,优化集群结构。尤其在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资源的培养方面,应通过有意识的培训和引进加强资源上的优势;适当引导集群的规模,增强集群总体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扩大集群的影响力。

(三)建立“政府主导型”的中介机构

政府部门应建立专门的中介服务机构,有意识地培训和引进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资源的培养;协调和解决集群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公布与行业竞争相关的信息,发挥竞争对于创新的积极作用;在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引进产业内极具竞争力的一些公共机构、智囊团体,改善集群的结构。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1年。

2.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3.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4.魏守华、赵雅沁:《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探究》,《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第5期。

【注释】

[1]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南昌市,3300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