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进一步明确对外经济贸易为国民经济调整服务的方针

进一步明确对外经济贸易为国民经济调整服务的方针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外经济贸易战线要认真按照中央的方针和要求,切实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国民经济调整和稳步发展服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确定了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不断纠正“左”的思想,对外经济贸易出现了新的局面。做好干部培训和涉外经济立法工作,为进一步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打好基础。

(十)进一步明确对外经济贸易为国民经济调整服务的方针

1981年初,国家进出口委党组深入学习了党中央关于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的文件,认真分析了对外开放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的情况、各方面的反映、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形势,认为有必要制订一个文件,进一步明确对外经济贸易为国民经济调整服务的方针、要求。

1.进一步明确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基本任务

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进一步调整,是在总结新中国成立30年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础上,经过透彻清醒的分析所作出的积极决策。这不仅是逐步改变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状况、克服潜在危险的重大措施,更重要的是摆脱“左”的思想束缚,把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端正过来,为实现四化提供保证。国民经济实行进一步调整,是各项工作的中心,是取得全局主动、发展大好形势的关键。对外经济贸易战线要认真按照中央的方针和要求,切实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国民经济调整和稳步发展服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确定了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不断纠正“左”的思想,对外经济贸易出现了新的局面。外贸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合资经营、合作经营、补偿贸易来料加工装配业务都有了良好的起步。成套设备进口基本上控制住了,单项技术引进有所增加。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有较多增长,现汇收支逆差有所减少。

虽然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问题还不少。特别是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例如,有的同志对实行开放政策顾虑很多,怕受发达国家的剥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主要是对对外开放政策缺乏深入理解。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但也要不断扩大同外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一个与世界隔绝的国家是难以现代化的。马克思早就说过,在国际交换中,不发达国家“所付出的实物形式的物化劳动多于它所得到的,但是它由此得到的商品比它自己所能生产的更便宜”。

有的同志认为近几年出口发展过快、指标过高,是受了“左”的影响。这种认识也是不符合实际的。进出口工作中确实有“左”的影响,对中央确定的开放政策怀疑、抵触和1978年的引进大大超过国力,就是突出的表现。但是,这几年出口有较快的增长,正是由于粉碎了“四人帮”,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的结果。出口计划年年超额完成,说明指标并不高。尽管这样,还是进大于出,出口收汇不能满足需要。没有出口的较快增长,就不可能换回粮食、棉花、化纤、化肥等重要短缺物资,以满足国内的需要。至于出口了一部分应当不出或少出的亏损较大的产品,这主要是“吃大锅饭”的体制造成的。我国出口总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与美、日、苏比低得多,与同我国经济实力差不多的印度比也低。

此外,在利用外资、改革外贸体制、设置经济特区等方面,也存在一些思想认识问题,都需要认真解决,否则将会阻碍对外经济贸易的开展。

国际条件同我国60年代初的调整时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我国已同17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回旋余地大了。8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放慢,工业发达国家经济继续滞胀,资金、技术、人才过剩,急于寻找出路。我国市场广阔,政局稳定,劳动力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要善于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取得调整经济所需的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进出口贸易虽面临强大的国际竞争,也可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继续发展。

根据国民经济进一步调整的要求和国际条件,对外经济贸易的基本任务是:

(1)努力增加出口和非贸易外汇收入,保证稳定经济所必需的进口,加强外汇管理,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2)逐步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发挥我国优势,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竞争能力,减少外贸亏损,增加资金积累。

(3)积极稳妥地利用外资,选择各种优惠贷款和灵活的合作方式,加强国民经济薄弱环节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国民经济发展的后续力量。

(4)调整技术引进方针,重点放在引进适用而又先进的外国技术和关键设备上,为我国企业的挖潜、革新、改造服务;同时,加强技术的消化和推广利用工作,提高经济效果,缩小我国同世界的差距。

(5)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稳步进行体制改革。做好干部培训和涉外经济立法工作,为进一步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打好基础。

2.加强外汇管理,减少外汇赤字

国际收支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收支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外汇收支逆差和国内财政赤字同样是潜在的危险,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危险更值得重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外汇逆差呈增加趋势。至1980年底,国家统借统还和地方、部门借款余额达51亿多美元,其中现汇借款余额约40亿美元。

在国内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有计划地利用一些国外的中长期、中低利贷款是必要的。但是,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要力求做到平衡,要防止长期借利率高的商业贷款来弥补逆差,背上利滚利的沉重包袱,陷入恶性循环的泥坑。

改善国际收支状况,除增加出口收汇外,要严格控制进口。1978~1980年,我国出口平均每年增长32%,而进口增长47%,进口用汇每年大于出口收汇,进口物资的国际价格逐年上涨,如不控制进口,会进一步扩大外汇逆差。成套设备进口虽然基本上控制住了,但是一般物资的重复进口、积压浪费比较严重,有的冲击了国内生产。出现这些问题,有思想认识问题,认为外国货质量好,什么都想进口;也有管理问题,我们对此抓得不够,缺乏统筹规划和有力的管理措施。必须强调,实现四化要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开展对外经济贸易要着眼于不断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保护国内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在计划安排上就要把住关。盲目、重复引进要坚决制止;能不进的消费品要坚决不进或少进。棉花、食糖、化肥等一些必需品的进口,随着国内生产的发展逐步减少,抓紧做好工作,这是可能的。

加强外汇管理,国务院已颁发了暂行条例,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计划内进口用汇要严格控制,要进一步加强进口许可证制度。地方外汇使用上出现一些问题,有些没有用到刀刃上。各地、各部门要用地方和分成外汇进口一些国家急需和增产轻纺产品的物资;地方暂不使用的外汇额度,可用于减少国家现汇逆差。

非贸易外汇收入,对平衡国际收支有不小作用。我国华侨有3000多万,侨汇收入有潜力。要进一步健全落实侨务政策,做好侨汇物资供应,尽快扭转侨汇下降局面。旅游已有初步基础,要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发展。劳务出口大有可为,不仅可以增加收汇,而且可以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承包工程已在中东几个国家有了好的信誉,积累了初步经验,要争取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走私活动对国家危害很大,要进一步完善海关管理制度,组织各方面的力量,继续强化缉私工作。

3.努力增加出口收汇

出口是对外经济贸易的基础。发展生产增加出口,才能保证必要的进口,平衡国际收支,有效地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增加出口,参加国际市场的竞争,可以促进生产发展,提高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根据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出口要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宜略高于国民经济增长。

出口收汇虽有较快发展,但仍不能适应需要。综合分析各种条件,应该说出口还是有潜力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是以轻纺产品和农副产品为主,随着经济的进一步调整,生产会较快发展;机电、军工行业生产任务不足,可以更多地生产一些适销的出口商品;通过进料加工,也可以增加一些出口货源;同时,外贸还有180亿元的库存商品,可以尽量增加出口。

为了保证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要认真抓好几件事:

(1)扩大出口货源。抓好适销货源是扩大出口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出口计划的根本途径。计划、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建立明确的责任制,重申贯彻执行外贸“五优先”的原则(安排任务在先,安排生产在先,原材料、动力、包装物料安排在先,收购在先,运输在先)和内外贸要统筹安排的方针: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限量出口;国内市场和出口都需要而货源较紧的商品,要积极发展生产,挤一部分出口;国内市场可多可少的商品,首先供应出口。

在我国生产技术与国际水平尚有差距的情况下,要巩固发展出口专厂、基地,在资金、信贷、物资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产品必须保证出口,不得擅自挤占。

外贸系统要把清仓利库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把那些适销的商品推销出去。国家的超储积压物资,如钢材、有色金属等,建议也拿出一部分来出口。

(2)逐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新中国成立30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虽有改变,但还是落后的,初级产品约占54%,轻纺工业品约占38%,重工业品约占8%。初级产品中,包括一些矿产品在内,换汇成本较低,但出口货源不足,要大力发展生产。要根据我国国情,大力发展工业品出口,逐步形成一批“拳头”商品。要发挥人力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要发挥资源优势,增加煤炭和某些矿产品的出口,争取再挤一些石油和成品油出口;要发挥机械加工工业的潜力,逐步增加机电产品和军工民用产品的出口,成套设备已打开一些市场,力争有较大的发展,结合机械工业的调整改组,对一些有发展前途的重点出口商品,要作出发展规划,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尽快搞上去。

(3)大力发展进料加工。我国沿海城市,有一定技术、管理基础,生产能力较大,对外运输、交往方便,要逐步建成一些进料加工出口基地。进料加工,由于经营环节多,层层收税加利,明明是有利的变成亏损。例如,进口涤棉加工涤纶布出口,进1美元原料加工成品出口,可换回2.2美元,但由于税利加得太多,变成高亏产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参照来料加工的办法,实行减免关税和工商税,改征所得税,这样就可以避开原有体制下的重重障碍,同时可以产销直接见面,实行自负盈亏,为国家积累资金。

(4)抓紧解决外贸亏损问题。外贸亏损主要是进口亏损,出口总的算账是盈利的。造成外贸亏损的主要原因:一是国际市场价格不断上涨,而进口物资内销调拨价基本上是多年一贯制。二是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一些换汇率高的农产品过去出口,现在变为进口,增加了外贸亏损。三是税利不合理。四是经营管理不善。生产同一个产品,我国所耗费的劳动量一般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产品质量差,消耗大,成本高,产品不适销对路,缺乏竞争能力。流通领域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吃“大锅饭”,缺乏经济责任制,流动资金周转慢,卖不到好价钱。

上述原因,有些是政策性的,有些是经营性的。生产、运输、外贸等各个环节都要在改善经营管理上下工夫。生产部门要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加花色品种,改进包装装潢,降低产品成本,使产品适销对路。运输是突出的薄弱环节,要挖掘潜力,改变被动局面;同时要有计划地扩大海陆运输及港口装卸能力,改进管理体制,实行港口企业化。外贸部门要加强国际市场的调查研究,密切工(农)贸关系,改进推销方法,开拓新市场,卖好价钱。同时,要改变吃“大锅饭”的管理制度,尽快核定各地、各部门的出口平均换汇成本,进而按商品核定换汇成本,建立经济责任制,工作有成绩的应给予奖励。迫切的是研究解决政策性的亏损,要切实贯彻国务院批转的财政部“关于进出口商品免征工商税的规定”和进料加工商品的进料免征关税规定,并逐步调整不合理的价格。要逐步改变进口商品经营责任制,根据国家计划,按产品把进口用汇拨给使用部门,实行用汇包干,由部门掌握调剂使用,外贸部门改为代理进口业务。例如,粮食部门就要考虑如何多出口一点大米,多进口些小麦,使其既能保证国内粮食需要,又可尽量节约外汇。

4.总结经验,进一步搞好技术引进工作

善于利用国外已有的技术,为我国经济调整和发展服务,是一项带战略性的方针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技术引进工作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50年代从苏联、东欧引进了156项为主的骨干项目,总的来说效果是比较好的,打下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60年代初到“文化大革命”前,开始少量地从资本主义国家引进了一些项目,多数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填补了当时国内的一些缺门。70年代引进技术规模有很大发展,其中有些项目,如化肥、轧钢、电站等已经投产,开始发挥作用。但是,由于受了“左”的错误影响,1978年一年即签订22个大型成套引进项目,而且多数是现汇支付,远远超过了国家财力的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教训应认真吸取。1979年开始压缩,对外签约成交18亿美元,1980年为26亿美元(其中宝钢13.6亿美元),新的成套项目引进基本上控制住了,单项技术引进所占比重有所提高。

在引进技术工作中,一方面要清除“闭关锁国”的思想束缚,在自力更生的原则下,积极稳妥地引进适合我国国情而又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又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制订技术引进规划,主要是引进单项技术。每个具体项目,要搞好国内外调查研究和可行性研究,落实配套条件,在保证良好的经济效果的基础上,认真选择确定,坚决扭转盲目引进,避免重复引进。引进技术主要用于已有企业的改造,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更新换代,大力降低能耗和原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要结合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的改变,加强轻纺和农业技术的引进。单项技术引进所需的资金、材料、国内配套的设备,要优先安排,切实保证。

大力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和推广利用,发挥技术经济效果。70年代引进的大量技术及先进设备,迄今尚未很好消化和推广应用。引进技术的部门要切实抓好技术培训,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用好管好技术设备,尽快达到原定的技术要求。生产工艺技术项目,建议以国家科委为主,会同有关生产部门来抓;设备制造技术项目,建议以国家机械委为主来抓。趁调整时期许多设计、科研、制造单位任务不足,抓紧把有关方面的技术力量统一组织起来,进行消化、推广,在这一基础上,研究发展创新。没有自己的研究工作基础,不可能消化好从国外引进的技术。根据国外的经验,用于消化、推广、提高的费用,往往要几倍于引进技术的费用。我国技术引进的科研费用,应该适当提高。

5.积极稳妥地利用外资

当前,许多发达国家愿意向我国提供资金。到1980年底已同我签订协议的贷款总额度达227亿美元,其中多数是出口信贷,而实际借用的仅5亿多美元。我国在较长时期内将会遇到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资金更加困难。可以利用外资,把煤、电、油、运等薄弱环节和其他一些必要的项目搞上去;也可以把一些国家需要而条件较好的停缓建项目救活,减少经济损失,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利用外资有没有危险?这确实是应该注意的问题。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利用。利用外资建设的项目,只要有偿还能力、建设条件落实、内外资配合得好、保证能按期建成投产发挥作用,就没有什么危险。要改变过去那种不分析利弊、毫无准备、有钱就想借的状况。根据国民经济调整、发展的需要,合理地确定利用外资的规模,制订长期和年度计划。利用国外贷款,其中商业贷款,利率高,还款期短,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出口信贷,属于中等利率贷款,只能用于购买贷款国技术设备,使用范围受到限制;政府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中长期优惠贷款,是属于援助性的,利率低,应作为利用的重点。现在我们正在利用的有日本海外协力基金贷款约4亿多美元,日本能源开发贷款约15亿美元,比利时政府无息贷款约3000万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9.2亿美元。世界银行初步承诺到1986年底以前,可对我国贷款94亿美元,在5年内支付20亿美元左右。这类贷款有一套严格的审批程序,我们要抽调一批精干的干部,组织起得力的班子,抓紧培训,尽快掌握业务。要抓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进行多方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和综合平衡,力求稳妥可靠。目前,利用贷款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缺乏国内配套人民币。这实际上是计划安排问题,利用外资与国家计划脱节,国内外资金未能统筹安排、结合使用,造成了一方面建设资金不足,另一方面有条件优惠的外资又不能用的不合理现象。必须把利用外资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统一安排。

利用外资除贷款以外,还有合资经营、合作开发、合作经营、补偿贸易、租赁等方式,这些利用外资的方式,风险较少,收效快,对增加外汇和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提高生产技术、管理水平都是有好处的。但合同条款必须合理,防止外商钻空子,产品返销和经济效果要有保证。要根据国民经济调整和发展的需要,有选择、有计划地开展,克服盲目性。要继续大力抓好海上石油的合作勘探开发,并在煤炭行业进行合作开发的试点,千方百计把能源搞上去。

6.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对外经济贸易管理体制

我国的经济管理基本上是封闭型的体制,很不适应开展对外经济贸易的需要,要有步骤地进行改革。

一年多时间,在广开渠道,促进工(农)贸结合,扩大地方和部门的自主权,加强外贸经济核算,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的思想指导下,作了一些改革外贸体制的尝试,并逐步明确要把经营外贸的实体放在企业和企业联合体上。实践证明,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主要的。

外贸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可以出口的货源很多;国际市场又是那样的辽阔,需求领域很广。还是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依靠大家的力量。改革要服从于调整,有利于调整的改革要积极进行。1981年着重要加强管理、协调工作,坚持统一对外,进一步推动工(农)贸结合,抓紧按行业建立出口联营、出口协会和适当扩大外贸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准备在适当时机召开外贸体制改革座谈会,在总结前一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改革的方针、步骤和各项政策措施。

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设置经济特区,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不仅是改革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的尝试,对整个国家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都有重要的意义。重要的是要统一认识,落实中央规定的方针政策。将按国务院通知于上半年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前一段,在对外贸易中出现一些“乱”的现象,有的抬价收购,削价竞销,互争客户,肥水外流,如任其发展,后果将是严重的。这些问题不在改革本身,主要是缺乏经验,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只要认真对待,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国家进出口委作为对外经济贸易的综合部门,一定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增强全局观念,在发挥各自积极性的同时,必须协调行动,统一对外,真正做到“肥水不落外人田”。

7.加强基础工作

对外经济贸易是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国家进出口委的特点是“三新”,即新机构、新人员、新任务,基础十分薄弱,各方面都不适应需要。国际贸易活动有一套庞杂的法律程序,而我国经济法规很不完善,这一方面使我们在同国外交往中容易被人钻空子;另一方面增加了外国同我国交往的疑虑。加强涉外经济立法已成为当务之急。要组织力量,抓紧拟订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进出口贸易等方面急需的法规和管理制度,依法办事。尽快建立对外经济贸易监察机构,抓住典型实例,进行法制教育,严肃法纪,坚决纠正不正之风。

对外经济贸易理论和政策的研究也是个薄弱环节,许多实际工作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政策依据。世界上对外经济贸易的理论有不同学派,要组织力量深入研究。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组织国内有关单位和科研机构,聘请一些国外著名的经济贸易专家、学者和咨询研究单位,建立起情报咨询网。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历史和现状、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变化规律以及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且结合实际,逐步弄清我国出口应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进出口商品的合理结构、进出口商品的作价原则、如何建立我国的经济特区、国别政策、利用外资政策和技术引进政策等。

对外经济贸易管理需要有国际经济、金融、贸易等许多方面的业务技术知识,我们多数是新兵上阵,知之甚少。即使是过去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在新形势下,也需要重新学习。首先要抓好在职干部学习,提高政策业务水平。要办好干部轮训班,学习基本理论知识,总结实践经验,争取二三年内将司局长以上干部普遍轮训一次。要利用国外的资助,选派一些人员出国深造,建立一支精干的业务队伍。对外经济贸易人员处于国际阶级斗争的前线,要特别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外事纪律的教育,不断提高政治觉悟,保持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和高尚品德。

对外经济贸易在国民经济调整中任务很重,又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阶级斗争,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谦虚谨慎,埋头苦干,为国民经济进一步调整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个文件上报国务院后,国务院于1981年6月3日转发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贯彻执行。

国务院在转发批示中强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很快,取得显著成绩,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和稳定起了积极作用。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对外经济贸易应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望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迅速抓上去。

现行的对外经济贸易管理体制很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必须有步骤地进行改革。当前,一些有利于调整的改革应继续积极进行。要研究在统一对外的前提下,如何搞活对外经济贸易的一套办法,抓紧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开。

要在政策上扶持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我国现行的价格、税收、借贷办法,凡不利于奖出限入的,要逐步加以改革。要从国家的全局算账,只要有利的,就从政策上给予支持。

此后,各有关方面积极响应国务院的号召,各尽所能,积极行动,为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贡献力量,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大为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