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展旅游教育,培养我国旅游人才的战略对策

发展旅游教育,培养我国旅游人才的战略对策

时间:2022-05-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发展旅游教育,培养我国旅游人才的战略对策(一)我国旅游教育的特点及问题我国旅游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粗具规模。而随着各高校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积极性的高涨,旅游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旅游人才素质的评价将逐渐成为学校旅游教育声望的重要指标。

四、发展旅游教育,培养我国旅游人才的战略对策

(一)我国旅游教育的特点及问题

我国旅游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粗具规模。我国旅游教育就其现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规模越来越大,但办学效益不高;第二,开设专业越来越多,但重复现象严重;第三,教师人数不少,但素质有待提高。

对于旅游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专家和学者们进行了许多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在的工作应当是思考为什么发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究竟是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还是问题的本质没有抓住;在错综复杂的一系列问题中,哪些是应当优先解决的,哪些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哪些问题的解决是投入回报率较高的。要区分旅游教育难题与教育难题,将注意力集中在旅游教育范围内,暂时回避教育体系内的普遍问题以提高效率。

(1)旅游教育的“老、大、难”问题。张金霞认为,我国旅游教育发展不均衡,尽管旅游高校在校生数量不断增加,但是旅游人才缺口仍然很大,尤其缺乏高素质、实务型和创新型的人才。(2)旅游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关系到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是教育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经济适应性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圆满地解决。

(2)优先解决的问题。旅游教育优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业界取向观念问题,它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深刻影响旅游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高天好、王寿鹏认为,在旅游业界人士眼中,高等学府在和业界合作的过程中放不下架子,学校只重技能而不重学习态度和精神,而后者是业界用人时关注的重点。(3)而张建宏则认为,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由于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低,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教学积极性,(4)阻碍了产、学、研结合办学理念的实施。无论是旅游教育的“清高”还是“自卑”,都会割裂旅游业与旅游院校、旅游业和毕业生之间的关系,并对学生的择业观产生影响。最近几年,我国的旅游院校培养了大量的毕业生,但是能够和愿意在这个行业中工作的人并不多,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吃苦精神、独特技能和职业意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不仅仅来自于学生自身,同样来自于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影响。

旅游教育观念的落后使得旅游教育理论与旅游教育实践的距离越拉越大。梁勇和谭秀玲在研究河北省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时发现,尽管河北省的许多旅游专业高校将目光锁定旅游市场需求,但是旅游产业发展十分迅猛,旅游实践中的一些新问题不断涌现,所需要的旅游知识更新迅速,而旅游教育理论和观念发展滞后且创新不足。(5)陈旧的旅游教育观念造成了旅游高校重研究轻实践、职业学校重实践轻研究的局面,反过来进一步导致旅游教育理论和观念更新滞后。

旅游教育观念之所以成为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是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旅游教育的方方面面。纠正旅游教育观念的关键是如何真正落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当前阻碍两者融合的原因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充分沟通的平台以及加强协作的直接动力。从本质上看,旅游教育的目的尽管包含了一部分科研的内容,但更多的是为了给企业提供人才,为企业服务。然而,当前我国的旅游教育却背离了这一宗旨,只要培养出足够多的从业者任务就完成了,而不用顾及这些从业者的素质是否符合市场需求。

(3)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旅游教育普遍存在办学思路雷同、缺乏特色的问题。张岩、顾文静认为,很多学校的目标定位并不十分明确,很模糊。很多省属高校都提出要培养复合型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似乎培养出来的人都是管理者。在目标的落实上,具体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各普通高校基本雷同,都以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为依据。(6)陈建军分析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误区时曾指出,千篇一律的旅游职业教育使得人才培养走进重一线应用、轻意识培养,重技能训练、轻创业培养,重职业能力、轻综合素质的误区。(7)

旅游教育专业定位模糊同旅游行业的综合性、复杂性有关,而旅游教育模式雷同与旅游教育发展水平联系紧密。毕竟,旅游学科是一个新兴学科,学科建设方面还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可以直接复制和借鉴的成功经验相当有限。而且,旅游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中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相结合,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不仅如此,旅游学科需要更多的实践教学机会,对教学资源投入要求更高,因此旅游教学的办学水平受制于教育资本。

旅游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容,客观上挤占了旅游职业教育的市场空间,迫使后者开始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而随着各高校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积极性的高涨,旅游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旅游人才素质的评价将逐渐成为学校旅游教育声望的重要指标。这样,高校不得不关注市场的需求,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旅游教学产品。可见办学思路的更新是大势所趋,是市场客观环境所决定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更新旅游办学思路比改变几千年形成的教育观念要相对容易。此外,教学投入有望在短期内得到改善,一方面,旅游教育机构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已经积蓄了一定的资本实力,有能力升级教学设施、改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正吸引着更多的外来资本流入旅游教育产业,社会资本对于提高旅游教学档次充满期望。所以有理由相信,旅游办学硬件水平和旅游特色教学将得到比较快的发展。

(4)投入回报率较高的问题。市场经济环境下,投入回报率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必须考虑的因素。然而,同一项投资的回报率在近期或远期、局部和整体的表现却不尽相同。旅游专业招生权利的下放以及招生规模的扩张,使得一部分旅游教育机构在短期内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反观接受旅游教育的学生,在支付了高额学费之后普遍面临择业的困难,教育投入成本收回周期成倍地延长。黎云莺在研究高等旅游教育的人才培养时总结了这样一组数据,以反映当前旅游院校毕业生艰难的就业形势,如表13.1所示。(8)

表13.1 旅游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img122

从整体上看,当前旅游教育的特征是:培养成本过高,人才培养效率较低,社会投入回报率偏低。

在旅游教育产业中,改善投入回报率的关键就是提高旅游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就是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有学者指出,师资仍然是制约旅游教育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完成质的飞跃的主要因素。(9)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数量不算少,但“半路出家”的多,新出校门的多,个别院校甚至没有专业教师,准备开办旅游专业时还没有合适的教师人选。我国75%的教师存在专业知识滞后的情况,不少专业教师既没有受过系统的旅游专业方面的教育,也没有经过旅游经营管理实践的磨炼,由于经费等各种原因又不能及时进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较差,照本宣科的现象普遍。而从旅游行业聘请的兼职教师虽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专业技能,但又存在不了解学生和教学方法不够科学等现象,况且由于资金的短缺,也不可能多聘兼职教师。

目前,旅游教育产业中存在着大量的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竞争将成为它们谋求生存、创立品牌、争取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无论从社会还是从旅游教育机构自身的角度来看,建设师资队伍都是一项具有长期高回报的投资策略。制约师资队伍建设投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旅游教育机构的短视决策、不透明的非竞争的教师聘用制度以及教育乱收费带来的虚假繁荣。这其中的某些问题并非旅游教育独有,而是当前我国教育行业中的通病,需要政府适当引导并予以规制。

(二)发展我国旅游教育的战略对策

1.指导思想

政府有限主导、利用高校教学资源、旅游企业积极参与、旅游行业协会为主体的旅游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旅游教育实行市场化运作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大量高素质人才,有效解决高等教育供需矛盾,并提高办学效率和质量。但是,完全市场化的发展道路不适合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因为完全的市场化破坏了教育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破坏了高等教育的公平性,拉大了学校间的办学差距。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旅游高等教育市场化只能在政府有限主导下进行,公办高校旅游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有限主导的旅游高等教育市场化模式有利于缓解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行业积极性,从而实现有效率的自我管理

2.发展模式

在借鉴国外旅游教育的成功经验时,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研究如何将国外旅游教育的精髓融入当前的教育体制之中。在公有制体制下,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作为公益性产品接受政府的全面监管,虽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体系的市场化进程得到了有效的推进,但是政府凭借其对教育产业的巨大影响力,仍然扮演着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角色。因此,研究中国的教育发展问题,必须对政府行为进行准确的定位。过去许多专家学者为我国的旅游教育献计献策,但往往难以落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具体、可行的操作机制,“谁去落实、谁去监督”的分工机制并不明晰,政府面对千头万绪的问题很难追踪一项决策的具体落实情况。一些学者提出了系统的教育改革模式,例如,吴坚的政府主导型高等教育市场化模式研究。(10)该模式突出了市场化、政府主导和政策创新三方面的内容。吴坚认为,市场化是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改革的方向和出路,政府主导是高等教育市场化的中国特色,政策创新是政府主导型的市场化模式的制度性基础。与之相比,何水元的观点更加强调行业协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何水元认为,职业教育应当推行“三导”:一是政府主导——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二是市场引导——激活民间办学动力;三是行业指导——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11)两位学者的观点代表了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方面的主流认识,他们普遍认同政府应扮演主导者角色,对教育产业发展起到引导和规范作用,而教育资源的分配应当交给市场自发完成,以更好地促进市场竞争。两位学者观点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显然更多地借鉴了国外教育产业发展的经验,充分认识到行业自律对教育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是,中国现实的国情是,当前的教育体系中缺乏有足够影响力和相当规模的行业组织,如果中国的教育改革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首先要解决行业组织建设的问题。

旅游教育发展模式与教育发展模式有联系也有区别。一方面,旅游教育模式天然地继承了教育模式的某些特征,例如政府对旅游教育的重要影响、市场化机制的充分运用等;另一方面,旅游教育展现了许多自身的特点。首先,旅游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它自诞生之初就拥有相对完整的行业自律体系,而行业组织也一直肩负着继续教育、员工培训等相关工作。其次,旅游行业涉及的面很广,旅游产品是多行业产品组合的产物,旅游从业人员需要更为全面的综合素质,因而旅游教育发展需要多部门、多学科的相关支持,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必不可少。最后,旅游教育是新兴产业,旅游教育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无论是发展模式还是政策设计都还处于不断地探索之中,因此旅游教育需要更大的自由度和发展空间。

旅游教育发展模式用政府有限主导取代政府主导。很多学者将政府主导理解为政府引导和政府规制,但是在实践中很多政府部门受“执政习惯”的影响,仍然充当着旅游发展主体的角色,导致我国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从而难以形成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政府有限主导理论是对政府主导理论的发展和深化,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行业自律。政府有限主导,在政策层面上进一步放开对旅游教育发展的限制;在法律层面上进一步缩小了规制的范围,仅对原则性的重大方面进行管制;在战略层面上充当旅游教育合作的召集人、制度建设的发起者、价值判断的听证员。

3.方式方法

(1)政府引导产、学、研相互合作

我国的旅游教育最早起源于职业教育,随着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与竞争的加剧,旅游专业的学历(专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旅游研究工作逐步展开。借鉴国外的经验,应当建立起新的教学实践模式,把教学实践同理论讲解、毕业论文设计联系起来,形成理论认知——模拟实习——专业实践——管理实战的全方位、系统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的关键环节是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机会去旅游企业的生产一线进行实践学习。然而,目前不少旅游企业对创建实习基地表现得积极性不高,曹丽娟分析了旅游企业不愿接收高校实习生的原因,并将之归纳为三点:培训和管理成本过高、对学生工作质量的不信任、学校教学安排和旅游企业用人需求的“时间差”现象。(12)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当出面对企业进行引导。一方面,从思想上进行动员,向企业介绍接收优秀的实习生对企业加强后备人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和降低人力成本方面的益处;另一方面,从政策上对那些提供优质实习机会、积极帮助旅游办学的企业给予倾斜。

旅游教学与科研应当直接面对旅游企业的需求,而当前的旅游高校和企业间的联系比较有限,为两者之间搭建交流的平台、互动的窗口是政府有限主导产、学、研一体化的基本途径。政府可以利用召开旅游博览会、旅游问题专题研讨会、旅游人才供需见面会的机会,将旅游高校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者聚集到一起,就旅游教育的相关问题面对面地交换意见。政府也可以发起设立企业管理者与学者、企业员工与学生的短期角色互换制度:让学者和学生在旅游业的旺季亲临生产第一现场,获取对该行业的第一手感性认识,促进对旅游专业的研究和学习;让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重新回到课堂充电,了解旅游理论的前沿信息,从而指导工作实践。

以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主的企业办学是国外旅游教育发展的一个特点。“前店后校”的办学模式有利于为企业提供所需要的标准化人才,但是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和教学水平限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忽视了基础教育,不利于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政府在鼓励这种办学模式的同时,应当引导它走上更加科学、成熟的发展之路。政府可以聘请专家教师团队,定期对这类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辅导,也可以介绍这些学生前往知名的旅游高校接受短期培训,还可以通过组织专家制作专题教学光盘、开办旅游专业在线教学网站来弥补企业办学师资力量方面的不足。

(2)政府引导完善旅游教育制度建设

旅游教育制度建设既要在原则上服从教育部的统一领导,又要针对旅游教育的特点,由旅游行业协会主导实施。政府的首要工作是树立旅游行业协会的权威,将旅游教育改革的权力逐步转交给行业协会。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政府负责召集旅游企业、旅游院校的代表人物参与旅游协会的管理,协调各行业协会与旅游协会的关系,帮助旅游行业协会完善旅游教育管理体制。政府主导教育管理模式中,政府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即对行业协会的权力使用、制度推行和管理过程进行监督。然而,在政府有限主导教育管理模式下,政府应当将监督旅游教育制度执行的工作移交给独立的社会中立机构,政府的工作重点转变为对中立机构的执业资格进行确认。

完善旅游教育制度建设,细节工作交给行业协会,模式选择交给市场,理论论证交给专家,政府要关注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两个重要手段是舆论监督和立法规制。只有充分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曝光旅游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宣传旅游教育制度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旅游学科的课程设计问题、教材问题、学科建设问题、师资问题等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监督。只有完善相关的旅游教育法规,才能从根源上杜绝旅游教育中存在的教育腐败现象。

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是完善旅游教育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以高考为基础的人才选拔制度上,政府应鼓励旅游行业协会推广旅游职业认证体系。当前的旅游系列认证考试管理比较混乱,从业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这种局面既有旅游认证考试设计不合理的因素,也有相关旅游管理当局、旅游行业协会监管不力的因素。政府可以组织专家学习借鉴注册会计师考试、司法考试的模式,合理设计和改造当前的导游证考试、领队考试、旅行社经理人员考试等,使之真正成为选拔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要工具。

旅游教育随着旅游业的兴盛不断发展,接踵而至的各种新问题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旅游业虽然是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但是高科技的应用也相当广泛,这就要求从业者勇于探索新领域、追求新的突破。旅游教育肩负着培养旅游人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重任。政府可以通过组织行业技能竞赛、创新成果展示等方式,鼓励旅游院校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政府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为旅游高校打开了解国外旅游教育发展的窗户,拓宽国际化办学视野,面向未来旅游业的全球化竞争。

(3)政府应加强对高校旅游教学的监管力度

高校之所以纷纷急于盲目建立旅游学科,一方面是因为市场需求十分旺盛,能够为高校迅速提供回报;另一方面是因为高校通常不用为教学效果承担任何责任,即求学者考试不及格被开除、学分未修满拿不到毕业证、就业形势紧张找不到工作等,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当然,以上情况的出现,学生个人负有责任甚至是主要责任,但如果是教学质量造成的,学校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政府应当加强对高校旅游教学质量的考核和监督,充当高校和求学者之间旅游教学质量责任认定的仲裁人,监督高校对相应教学责任给予物质补偿,例如,由学校负责对相关毕业生发放失业保障金。政府应监督高校的招生,正确引导学生选择和填报志愿,规范学科名称的设立,预防和杜绝任何形式的对专业就业前景的不实描述和误导。政府应健全和落实学科办学资格的收回制度,对办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毕业生就业情况普遍不佳,用虚假统计数字虚报就业率,毕业生大量外流到其他行业的学校,取消旅游专业办学资格。

(4)政府引导建立问题处理机制

市场的盲目性和行业协会的短视性会滋生各种各样的旅游教育突发问题,这些问题随着旅游教育的发展会以新的面目展现出来。政府有限主导旅游教育发展不必事事亲力亲为,但应当时刻做好准备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旅游教育危机。对于可以预见的潜在问题,政府可以组织相关部门设计应急预案,在关键时刻向旅游行业协会主导的旅游教育发展工作施以援手。

建立旅游教育质量信任预警机制,通过对旅游高校教育水平的不断监控和考核,密切关注社会各界对旅游教育质量的信任程度。当信任指标临近某一危险区间时,就向相关旅游院校提出预警,并建议其在短期内进行整改。对教育质量信任长期保持在低风险区域的旅游高校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建立旅游人才保护机制,以缓解旅游人才供给的不均衡。鼓励并协助旅游行业协会对在协会内注册的旅游院校在校生进行网上档案管理,聘请专家预测旅游业从业人员供需情况,合理调配和利用人力资源。当旅游人力资源供大于求时,一方面发掘内部资源,建立人才储备;另一方面帮助联系其他地区的旅游需求企业,缓解就业压力。当旅游人力资源供不应求时,通过人才中介和猎头机构挖掘异地人才。

建立旅游教育决策听证制度。与一般的政府听证制度不同,旅游教育听证制度是一种行业听证制度,政府不是最终的决策人,而是充当一名普通的听证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旅游教育决策听证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旅游行业协会对旅游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的决策。政府以公共资源拥有者的身份,代表公共利益在旅游教育决策过程中阐述意见,并同行业协会、旅游企业和旅游院校一起接受社会中立机构的监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