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时间:2022-05-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严峻的挑战面前,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回避现实,要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生活实践的隔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目的的异化,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低效。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时代网络的推广、普及,当代教育对象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面临强烈冲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内容在某些方面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加以改进,要强调创新,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富有时代的气息。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研究和解决问题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条件。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在严峻的挑战面前,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回避现实,要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因此,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

一、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原因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虽然一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群众,也确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受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人的主体发展需要的倾向,表现出理想化、圣人化和理论化、规范化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没有真正走进实践的生活世界,也没有真正走进受教育者的心灵,实效性甚差,甚至表现出某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远离现实生活,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

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方向性,缺乏时代性、层次性和生动性,目标过高而未能贴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假、大、空”的弊端。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原则化,重“应是”的理论灌输,而缺少从“应是”到“实事”的理论指引,不能让受教育者学会在客观大背景下去思考、去创造。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一度流于形式,没有实际的真心呼唤,造成了其与生活世界的脱离。

(二)自上而下的教法,教育手段过于简单化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往往是单向灌输,向人们灌输社会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忽视培养人的个性和能力,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简单说教、硬性灌输的现象比较普遍,忽视了引导受教育者积极向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教育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往往从教育者自身条件出发,而不考虑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思想道德水平和理解接受能力。在教育中一直是重理论灌输、道德说教,轻能力培养、行为养成。其结果使受教育者知行脱节,知识的优势不能转化为内在的素质和实际行动,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多重人格: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生活实践的隔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目的的异化,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低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实现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交流。

(三)具有较多的封闭性、防范性

就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现实生活中有争议的问题往往不敢让学生深入讨论,害怕学生思想发生迷乱;生活中尖锐的矛盾及其一些阴暗面不敢引导学生去揭示,害怕学生判断是非能力不强而失去对国家和社会的信任;对于敏感的问题如性教育等更不敢让学生去直面,害怕学生出现“自由化”。这种情况导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学生完全不能把在校外获得的经验完整地、自由地在校内利用。另一方面,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又不能应用在学校学习的东西,造成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隔离。本来思想政治教育应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获取认知素材,以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磨砺意志,并在社会实践中践行教育的要求。然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却脱离现实世界,具有较多的封闭性、防范性,这样就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也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

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路方法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要充分肯定其发挥的作用,但也不能回避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严峻的挑战面前,我们要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我们认为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方法加以改进,要强调创新,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富有时代的气息。以此,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的思路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自主选择与自我发展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教育对象作为独立的主体,具有个人的意志、思想和人格,也具有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权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内容脱离了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和内心体验,使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失去了兴趣,导致学生内在思想情感活动的窒息。这样,学生不可能把道德要求内化为他们的内在需求。因此,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学生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二)坚持认知与情感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形成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新世纪人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认为要实现认知和情感相结合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要互相沟通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摸索中进行的,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太协调的现象,教育者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向受教育者解释这些不协调现象,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完整的精神世界互相沟通理解,使受教育者成为能用所学知识来真正了解自身和体验生活实践的人,成有利于社会的人,而不是采取什么手段让受教育者死记硬背,成为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容器,而不是独立思考的人。

其次,坚持知情教育相结合。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使整个教育活动生机盎然,就得深入受教育者内在情感世界,以教育主客体间的全方位的互动来达到教育目的。既要重视教会学生基本的生存技巧,又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怎样地由感觉、想象、关怀和体验等多层面内容所组成的复杂世界,从而使受教育者有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

最后,鼓励受教育者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受教育者有了前所未有的实践机会。而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者会面临各种各样思想的困扰,既有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也有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受教育者只有在实践中特别是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加深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现代化建设中去,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只有摆脱不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的困扰才能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才能,实现受教育者的愿望和理想,从而将思想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坚持学习与创造力相结合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要坚持学习与创造相结合的原则,受教育者只有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丰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满怀热情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心理素质逐步成熟。我们要教会受教育者用科学的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通过了解我国的历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思想教育。

创造性是受教育者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是受教育者情感的特有的内心体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树立人人都有创造潜能的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树立人人都有创造潜能的观念,如果受教育者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教育者树立了人人都有创造才能的观念,也就意味着受教育者满足了自尊的需要,意味着受教育者都对自己有信心,都会得到关注,其创造力都有机会得到表现,得到发展。

其次,以创造性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人的创造潜能的开发有赖于后天的学习,有赖于教育与环境的影响。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要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受教育者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善于从不同角度想问题。

最后,创立和利用富有创造性的教育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受教育者心理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我们须建立全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环境,调动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工作单位等各组织共同参加、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形成人人做思想政治工作,时时做思想政治工作,事事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局面。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生活实践中体验环境,激发创造性。

总之,我们必须承认,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更高了,难度更大了。正如胡锦涛同志指示的:“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这种情况,不仅要求我们找准自己的位置,更要加强理论研究,更需要我们提高自身素质。这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各个方面地进行有益的继承、借鉴与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