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的关系

文化的关系

时间:2022-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  汽车行业的现状及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一) 汽车行业的现状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每个时代工业的发展、进步都对本时代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随着这辆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的诞生,人类也由此开始正式步入了汽车时代。同样在20世纪初,汽车首次被引入了中国。文化是人类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

一、  汽车行业的现状及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

(一) 汽车行业的现状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每个时代工业的发展、进步都对本时代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而往往新的工业形式的产生就成为了新的时代开始的标志。从1766年英国人瓦特改进蒸汽机从而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到1769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古诺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机驱动的汽车——尽管这辆汽车由于试车时转向系统失灵导致粉身碎骨并因此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起机动车事故。但是此后汽车开始逐步以越来越清晰的姿态出现在人类的世界中。当时间追溯到1886年1月29日这个被大多数人称为现代汽车诞生日的日子,德国曼海姆专利局批准了卡尔·本茨为其在1885年研制成功的三轮汽车申请的专利。而同年,本茨的同胞哥哥德利普·戴姆勒也用自己制造的发动机把一辆马车改装成四轮汽车,作为给妻子的生日礼物。随着这辆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的诞生,人类也由此开始正式步入了汽车时代。

汽车行业就像是一棵具有魔力的“大树”,它的发展不仅迅速,而且波及面极其广泛。随着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汽车的普及,汽车工业迅速成为与钢铁工业和建筑工业并列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而与此同时,美国社会也正由于这一现代化“机器”的普及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一切就像美国总统委员会在1933年对美国当时社会生活变化的调查报告中所说:“可能没有一个深远、重要的发明会传播得这么迅速,会这样快发挥其影响,渗透到民族文化中,甚至改变人们的思维和语言习惯。”

同样在20世纪初,汽车首次被引入了中国。从1901年匈牙利人李恩时将两辆汽车带入上海招摇过市时起,作为西方工业社会当时最新的产品,这个新型的“机器”就开始为中国社会带来日益增大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自1953年7月我国开始动工兴建第一个汽车制造厂到1985年改革开放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而后自1994年我国政府宣布要在2010年把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接着在“关于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促进汽车消费,鼓励汽车进入家庭”到现如今,汽车国内市场国际化竞争的特征日益显现。目前,除了我国自主品牌外,许多国际品牌也都进入我国进行本地化生产,我国汽车市场已进入国内市场国际化竞争时代。作为“改变世界的机器”,汽车已与整个社会融合在一起,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随着汽车大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汽车行业的“枝枝丫丫”也在不断生长蔓延,触及社会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

作为拥有最大的汽车潜在市场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汽车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并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性行业。而这些,一方面是由汽车本身的生产技术特点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是由它在人们消费需求结构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从汽车产品的技术特点看,每辆汽车都是现代高新技术的结晶,汽车制造和钢铁、冶金橡胶、石化、塑料、玻璃、机械、电子、纺织等产业休戚与共,并对这些相关产业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从而能促进整个社会工业的稳定发展并支持国民经济的较高速持续增长,带动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人类总是在不断地追求完美,不断地追求更高、更新、更强,为了满足人们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需求,汽车技术不断在向前迈进,这就促进了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对汽车环保性、安全性、经济性和智能化的要求日益凸现,现代汽车除了必备的机械装备外,已然成了集成各种先进设备的高兼容性的技术平台。这些,都毋庸置疑地推动了相关技术行业的革新与发展。并且,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各项鼓励消费政策的出台、消费品的不断丰富、汽车技术的进步、汽车市场的逐年开放、汽车价格不断下降等,家庭汽车消费已成为继住房消费之后,我国居民消费的又一热点。对汽车的消费需求同时还带动了一些服务性行业如维修服务业、保险业及运输业、公路建筑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是,汽车的消费并非一次性的,而是在购买汽车的背后还不断存在着许多后续消费,如汽车维修保养、汽车改装、内饰配置和占最大消费比例的汽油的消耗等等,这些都促使人们在汽车行业的消费成为整个社会消费结构的主力。

(二) 汽车行业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

稳定的消费环境同时促进了消费文化的形成。汽车带来的“一站式”购物也影响到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进而影响到商品的销售链。房价的居高不下、城市空气的污染,当然还有汽车价格的日益大众化等诸多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远离市区居住而后以汽车代步。当人们开车到超市或商场等消费场所进行购物时,肯定首先考虑的是在日益拥挤的城市中购物目的地是否有宽敞的停车位可以方便地停车;其次是在消费时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那就是把自己的后备箱“塞满”。当大多数人都这样做时,社会经济模式正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

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曾提出经济成长阶段的理论。他试图用经济理论解释经济历史的进程,并把社会发展分为必须依次经过的6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准备阶段、起飞进入自我持续增长的阶段、成熟阶段、大众高额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他认为在第五阶段时,人类社会已经成熟,社会生产已经从供给转移到需求,从生产转移到消费。而如今汽车的普及已然使人类进入了罗斯托提出的第六阶段。汽车作为商品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同时在其消费过程中也不仅仅是作为交通工具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而已。它重新界定了人们的生活,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包括人们的娱乐活动、消费结构及人们的沟通交流等,可以说它带给我们的其他各方面的影响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汽车产业本身。而这些影响,已形成了各种与汽车有关的“汽车文化”,为我们现有的社会文化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

文化是人类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关于文化的解释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社会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则表现于政治、经济、思想、哲学、宗教、教育、道德、风俗等方面的社会意识或观念形态。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和内涵。汽车作为一种划时代的现代工业产品,从诞生之初,就具有了文化的属性,被赋予了人类的价值观、生活形态、情感需求等,折射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审美取向。作为集各种功能于一身的特殊商品,汽车是个体的私有财产,是个体的身份、个性、爱好、品位的象征,汽车文化包括消费理念、生活情趣及审美趋向等文化范畴。

首先作为汽车本身来说,其身上所包含的设计元素就为我们带来了不同的“设计文化”。我们从前文所提到的文化的概念上可以看出,汽车文化既是人类所共有的财富,同时也体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或观念形态。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汽车,因为文化元素不一样,其设计理念和设计结果便不一样。当这些元素熔铸到汽车上,就表现出不同的“设计文化”。如德国人严谨、务实的作风造就了德国车先进的工艺、可靠的质量;意大利车则强调速度的特征,体现了意大利人生性的热情、奔放;美国车的豪华、气派又似乎与美国人豪迈不羁的牛仔风格相吻合;日本车轻巧、省油则与日本人由于国土资源匮乏而形成的“节约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法国人浪漫的情怀使法国车拥有优美的线条、甚至抽象的造型和大面积的车窗玻璃(如图2-1所示“毕加索”的抽象水滴造型);我们国家的汽车制造历史虽然不长,但我们国家的车自然也拥有着它所独有的稳重、大气。历史原因、人类性格影响了汽车的设计文化;反之,五彩缤纷的汽车文化又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审美意识。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也直接影响到了用户群的认同,实际上就是人们对生活方式的不同选择。

图2-1 雪铁龙——“毕加索”

除了汽车本身所带来的文化之外,在我们的国人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对汽车的认识也从畏惧、新奇到逐步接受甚至开始倡办之时起,各种与汽车有关的带有现代性商业文化性质的行业如汽车展览、汽车广告等也随着汽车的引进接踵而来。它们的出现无疑更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汽车的了解和认识,并成为文化与商业结合、文化为商业服务的现代商业文化的表现之一。现在,以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第一目标的企业在追求自身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同时,须不断促使大众消费来保证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量,各种汽车展览和广告扑面而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传播了一定程度的知识并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为人们接纳汽车营造了一定的文化氛围。尤其是如今的汽车广告以艺术的形式对汽车消费文化进行着解读,影响着人们的汽车消费行为,同时也丰满了汽车品牌的内涵。在广告中,大量代表性符号的运用、多种形式的艺术表现把汽车的物理属性和一定的文化价值整合在一起,丰富了社会文化,也为人们改变生活方式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