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场所与文化的关系

场所与文化的关系

时间:2022-02-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是植根于文化之上的,是各种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就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特定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文明人类的自然生息地。西方理性、严谨的数学逻辑思维以及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造就了唯理主义、秩序井然的城市形态;而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造就了城市与自然环境相融的山水城市。
场所与文化的关系_观城论市: 城市化背景下场所认同的危机与重建策略研究

R·E·帕克指出,从文化的观点来看,城市并不只是众多的人的集合体,也不只是街道、建筑等人工构筑物,城市是由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礼俗、传统等的积累和传承的思想和感情所构成的整体。城市并不仅是简单的物质现象,它已和居民的各种活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再现了人们的一切习俗和生活印记。可以说城市不仅是自然的产物,更是人类属性的产物。城市是植根于文化之上的,是各种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就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特定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文明人类的自然生息地。

城市是大大小小众多场所的集合,场所是指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范围,它不只包括实体、静态的地点含义,更包含了人的活动及其与环境间的作用状态。毋庸置疑,真正意义上的场所应该是建立在人们特定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伦理道德以及意识形态之上的,不存在没有文化的城市场所。“故而场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原点和物化形式,而文化形成模式或不同源的文化反过来通过人的活动促进场所的演化。”[10]

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场所都有其自身的、不同于别处的深层次的历史和文化,它们的空间结构关系、肌理以及各异的形态特质,体现了在此生活的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文化的积淀,因此,可以称为场所的区域必然是具有文化意义的空间。文化价值观念不仅促进了空间实体建设的变化,而且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反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的世代传承进一步强化了种族群体的文化传统,这些为场所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文化的内容和意义。场所营造的文化要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是价值观念。不同的群体对个体和社会环境的需求不同,可以说价值观是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缩影。不同地区、不同的群体、不同时期,其价值取向是截然不同的。然而不同的价值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标准,进而也造就了不同形式的场所。西方理性、严谨的数学逻辑思维以及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造就了唯理主义、秩序井然的城市形态;而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造就了城市与自然环境相融的山水城市。城市人注重效率、利益优先的价值取向使他们生活节奏快、时间观念极强;而农村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观念也使其养成了悠闲、享乐的生活方式。可以说,价值取向的不同使城市生活和空间形式更为复杂和多样。其二是历史和遗迹。历史本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它通过文化而传承下去,文化在众多历史的积淀中发展。遗迹是历史的片段和佐证,对它的理解不应停留在可见的物质形态的表面,更应看到的是物质实体背后历史的事件活动和精神的意义。历史遗迹是塑造人文环境、形成场所精神的重要因素。其三是特征。特征是地域特色、文化、传统、习俗等综合因素的表现形式,是其区别于其他的明显要素。虽然不同主体的感官具有主观的差异性,但是对极具文化特征的事物也存在共性的认同。例如中国的长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和拉拉德方斯、埃及的金字塔、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等,这些极具文化特性的事物不只体现了本国人民对其的认同,而且也增加了世界人民对它的社会认同。因此,对富有特性的文化要素的挖掘和传承,不仅增加了某一场所的识别性,而且加深了主体的认同和归属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