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不断降低,食品支出所占比重下降,文化消费比重不断提高。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本文采用了中国1990—2006年相关的统计数据,对影响文化消费的诸多因素如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名义存款利率以及平均受教育年限作实证分析。文化消费同其他消费一样,同样也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也受自身价格指数的影响,在这两者价格指数的相互博弈中影响最终的文化消费。

我国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陆 彪(1) 郝 捷(2)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文化消费正在日益成为人们消费的热点。本文首先概述我国文化消费的现状,然后在传统消费理论框架下探讨我国文化消费所处的阶段,最后运用经济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影响文化消费的因素进行协整分析,以期找到影响和制约我国现阶段文化消费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人均文化消费 人均可支配收入 影响因素 协整分析

一、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居民的消费结构中用于文化消费(3)的部分越来越大,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从文化消费支出绝对数来看,近年来,我国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居民消费结构中,文化消费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我国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从1990年原有的52.74元到2006年已经上升到699.31元,增长13倍以上,相差646.57元。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

从文化消费的比重来看,消费方式正在由生存型向发展、享受型转变,消费结构也产生了重大变化。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不断降低,食品支出所占比重下降,文化消费比重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人均文化消费由1990年最初占总的消费性支出的5.83%上升到2005年的10.05%。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所占比重更大,仅以2006年为例,城镇居民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中,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为1203.03元,在总的消费性支出中所占比例为13.83%。

img15

图1 我国人均文化消费支出

从文化消费结构来看,总体上,文化消费由过去的结构单一、消费层次低逐步向多样化、高层次转变。主要表现在过去主要以看广播、报纸和电视娱乐为主,转变为以网络、旅游、健身等时尚休闲娱乐为主的文化消费,高雅艺术消费以及纯文化艺术消费已经初见端倪。娱乐性、享受性、消遣性文化消费已经占有重要的地位,发展性、智能性文化消费已经渐渐兴起。

从文化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贡献来看,必须指出的是,文化消费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经济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文化一体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文化消费则成为经济文化一体化的重要结合点。在生产领域,文化生产已成为现代化大生产的一部分,直接“提供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二、数据统计和变量选择

影响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三类:第一类是居民的收入水平;第二类是宏观经济发展、消费品的价格水平、消费环境;第三类是消费习惯、制度及其变化等其他因素。其中收入水平是决定性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了中国1990—2006年相关的统计数据,对影响文化消费的诸多因素如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名义存款利率以及平均受教育年限作实证分析。

文化消费由于目前尚无统一的概念,所以本文剔除了体育健身、旅游等文化消费,将文化消费的口径限定为教育、文化娱乐及其服务方面,其中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主要包括文化娱乐用品支出、教育和文化娱乐服务三个方面,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包括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三个方面,最后将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和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加权平均算出全国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居民可支配收入采用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口数以及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口数加权平均得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采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名义存款利率根据《中国金融年鉴》各年计算得出各年名义存款利率;居民的受教育水平这里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加以表示,平均受教育年限计算公式如下:

img16

其中:U为平均受教育年限;pi表示一定受教育年限的人口比例;yi表示不同教育获得程度的受教育年限;n为教育获得程度的分组数,本文根据我国教育年限的常用设置,将人口划分为五组(n=5):不识字或识字很少(yi=0),小学(yi=6),初中(yi=9),高中(含中专)(yi=12),大专及其以上(yi=16)。

下面说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名义存款利率以及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对文化消费的影响。

1.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决定了居民消费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越高,文化消费支出也就越大,两者成高度的正相关性。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解释,人们只有在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后,才能产生诸如社会需要、感性的需要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人们的收入只有在达到满足基本物质需求的水平之后,才有可能加大对文化消费的支出。同时,与基本的生活产品相比,文化消费还是一种奢侈性的消费,具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它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即文化消费的增长速度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所以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人们就可能把更多的收入投入到文化消费中去,从而促进社会文化消费的发展。

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会影响价格的变动,而价格的变动通过庇古效应等影响实际收入进而影响消费需求,最终影响居民的消费支出。当物价在一定范围内浮动时,比如在一定范围内上涨,人们会减少消费;但当物价上涨到一定程度以至于通货膨胀时,人们则会购买一些保值商品以避免更大程度的损失。文化消费同其他消费一样,同样也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也受自身价格指数的影响,在这两者价格指数的相互博弈中影响最终的文化消费。

3.名义存款利率

传统理论认为,利率的变动会影响人们储蓄的倾向,当提高利率会刺激储蓄,从而减少消费;当降低利率时会抑制储蓄,刺激消费。对于文化消费来说,利率变动对其影响也是同样,尤其是文化消费作为更高的消费层次甚至是奢侈品消费对利率(银行的存款利率)的变动更为敏感。存款利率提高,虽然对于基本的生活产品的消费基本不会有影响,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于文化消费的意愿,这时,人们会抑制当期的文化消费,转而进行储蓄以取得更多的收入。

4.居民的受教育水平

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决定了其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素养,也是影响居民文化消费意愿的因素之一,文化消费效应的大小与消费者自身的文化素质密切相关。文化消费不同于一般物质商品消费之处在于,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只有在“人们与审美对象(消费对象)的共鸣共振”时获得。所以对于不同教育背景的人而言,文化消费所产生的效用就会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同一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高的居民由于本身的文化修养较高,对文化产品的感受和审美能力必然要强于受教育水平低的人,所以前者更容易和自己的消费对象产生共鸣共振,文化消费对他们更具有享受效用,更能促进他们加大文化消费支出,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和结构。

下面我们就引入以上四个影响因素作为计量分析的变量,并在不同的分析框架下对我国人均文化消费作实证分析。

三、实证研究

影响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三类:第一类是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第二类是宏观经济发展、消费品的价格水平、消费环境;第三类是消费习惯、制度及其变化等其他因素。其中收入水平是决定性的影响因素。下面首先在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以及杜森贝里相对收入假说的理论下重点分析可支配收入对文化消费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文化消费进行多因素的计量分析。

1.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下的文化消费函数模型

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理论的线性函数C=C0+cYd可知:消费支出受可支配收入决定,由此我们建立文化消费函数模型:

CC=CC0+cYd

其中:CC表示文化消费支出;CC0表示自发性文化消费支出;c为消费系数;Yd为可支配收入。

我们收集和整理了1990—2006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文化消费的数据,并且将其原始名义数据剔除价格因素(以1978年为基期100)得到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的实际值,然后采用EVIEWS 3.1分析工具,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CC=-27.22718+0.121840×Yd

  (-8.731529)  (34.59270)

R2=0.987620 img17=0.986795 D.W=0.752041 F=1196.655

由分析结果可见:D.W未通过检验,说明残差存在自相关,下面运用Cochrane Orcutt迭代法得:

D.W=1.528568

可见,已经解决了残差的自相关问题。再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得到新的模型:

CC=-21.13961+0.114265×Yd

(-2.647683) (15.25647)

R2=0.943265 img18=0.939212 D.W=1.528568 F=232.7600

通过回归结果可见:该线性文化消费模型在运用Cochrane-Orcutt迭代法后通过了模型各项检验,但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系数即收入需求弹性仅为0.114265,这与文化消费的收入需求弹性大于1的事实显然不符,故舍去此模型。

考虑到可能由于非线性因素的影响所致,下面为了便于分析以及消除非线性因素的影响,我们将上式变形为双对数模型:

lnCC=CC0+clnYd

由此运用EVIEWS 3.1首先分别对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文化消费的实际对数值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ADF值都大于1%、5%和10%显著水平的临界值,属于非平稳关系。通过对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文化消费的实际对数值进行一阶差分计算,结果显示:序列lnCC和序列lnYd在一阶差分后均通过5%、10%显著水平的检验,由此可知两序列均已获得平稳关系,属于一阶单整。

下面建立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文化消费的实际对数值回归方程:

lnCC=-5.646044+1.473083ln Yd

(-20.638 31) (35.783 41)

R2=0.988421 img19=0.987649 D.W=0.563585 F=1280.452

同样采用上述的处理方法解决残差自相关问题,得到新的方程:

lnCC=-0.860049+1.234448lnYd

(-4.289 872) (9.275 493)

R2=0.860049 img20=0.850052 D.W=1.733890 F=86.03477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模型回归结果显示方程的常数项为负数,这与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中自发性人均文化消费支出CC0为正数相违背。这点虽与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理论不符,但正说明了文化消费的特殊性,文化消费只有在可支配收入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进行,在此之前虽然人们有文化消费的意愿,但由于收入的限制无法进行相应数量的文化消费,所以CC0为负数。

另一方面,文化消费受可支配收入的支配,而且可支配收入对文化消费的影响是显著的。影响系数即收入需求弹性为1.473083,正好符合文化消费的收入需求弹性大于1的要求。并且t检验结果为9.688494,通过查表可知,可支配收入对文化消费的影响是显著的,拟和优度较好,达到了0.870210,并且通过了D.W和F检验。

2.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下的文化消费函数模型

借鉴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定,以及现期消费、现期收入与平均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散点图,建立相对收入的线性计量模型。此模型主要用于检验消费示范效应和消费者的攀附行为。

img21

其中:CCt和Yt分别表示消费者的现期人均文化消费和现期人均可支配收入img22为1990—2006年期间平均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即:

img23

同时,为了消除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将线性模型转换成双对数模型:

img24

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三阶段,我们将文化消费也分为三阶段来分析,下面我们利用EVIEWS 3.1回归结果如表所示:

第一阶段:1990—1996年

线性模型img25的回归结果:

img26=0.111478-0.022402×img27 R2=0.891172 R2=0.869407

(19.964 12) (-6.398 763) D.W=2.143454

双对数模型lnimg28=α+β×lnimg29的回归结果:

img30

第二阶段:1997—2001年

线性模型img31的回归结果:

img32

(20.97596) (-7.867415) D.W=2.510783

双对数模型img33的回归结果:

img34

(-255.3458) (-6.631934) D.W=2.184528 F=43.98255

第三阶段:2002—2006年

线性模型img35 的回归结果:

img36

(168.5521)(14.94463) D.W=2.749805

双对数模型img37的回归结果:

img38

(-336.9503) (14.92900) D.W=2.829524 F=222.8750

由以上回归分析可知:

首先,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我国还尚未表现出杜森贝里相对收入假说下的文化消费的示范效应和攀附效应,这主要是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限制,限制了居民进行文化消费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当时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种和数量的有限以及消费层次低、消费结构单一,消费的示范效应和攀附效应并不能发挥作用。

其次,2002—2006年为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发现消费的示范效应和攀附效应表现显著。在线性模型中影响系数为0.022402,t检验为14.94463;而在双对数模型的回归方程中,由于剔除了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影响系数提高到0.219933,t检验值为14.92900,同时两个方程均通过相关的其他检验,由此可见,在这一阶段由于我国加入了WTO,经济得到极大发展,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相关政策逐步出台,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种的数量不断增加,层次和结构逐步提高和优化,可供人们选择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同时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也为此提供了保障,这样相对收入假说下的示范效应和攀附效应表现得比较显著。

3.我国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多因素的协整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见:制约我国居民人均文化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此外还有多种外在因素与其密切相关,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人均可支配收入(Yd)、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名义存款利率(RR)、居民受教育水平(U)对人均文化消费的影响。

为了运用协整分析的实证方法研究影响人均文化消费各个因素,同时考虑到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建立半对数模型:

lnCC=α+βlnYd+γ×CPI+λ×RR+κ×U

img39

下面利用EVIEWS 3.1对以上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结果显示ADF值都大于1%、5%和10%显著水平的临界值,属于非平稳关系。通过对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文化消费的对数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名义年存款利率和居民受教育水平进行一阶差分计算,结果显示:序列lnCC和序列lnYd、CPI、RR、U在一阶差分后仍不通过1%、5%和10%显著水平的检验,然后再对其进行二阶差分计算,结果发现序列通过5%和10%的显著水平检验,获得平稳关系。

img40

注:表中“*”表示在置信区间10%水平下显著。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协整方程如下:

lnCC=-4.456770+1.248834×lnYd-0.000825×CPI-

0.019821×RR+0.032777×U

(-12.47178) (12.77592) (-1.010750) (-3.236752) (0.432994)

R2=0.998428 img41=0.997856 D.W=1.788998 F=1746.374

回归方程结果显示:

在影响人均文化消费的各因素中,按影响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名义年存款利率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具有系统显著性,而名义年存款利率、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对文化消费影响系数较小且不具有系统显著性。

根据消费的相关理论可明显得知,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于文化消费有明显的制约和决定作用,这里不再赘述。名义年存款利率对文化消费的影响系数为负数,即人均文化消费与名义储蓄利率具有负相关关系,名义储蓄利率提高,人均文化消费减少,反之则增加。近年来,尤其自1997年以来,我国为了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降低了名义存款利率,导致我国实际年存款利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递减的趋势,由此居民增加消费支出,尤其是文化消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文化消费的影响系数为负,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物价上涨,使居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减少,必然导致居民消费需求的减少,减少消费支出,尤其是具有较高收入需求弹性的文化消费。居民受教育水平在现阶段对文化消费的影响为正数,这主要是因为文化消费的特殊性所致,文化消费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呈现出正相关性。因此,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对文化消费支出具有正面影响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居民的收入水平尚不充裕,因此大大限制了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对文化消费的影响系数及系统显著性。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系统显著性。而当α=0.10时,名义年存款利率对文化消费表现出显著性。下面剔除居民受教育水平和消费者价格指数,就这两个因素做回归分析,建立协整方程如下:

lnCC=-4.035182+1.209107×lnYd-0.023226×RR

(-18.97347) (49.52838) (-5.358886)

R2=0.998098 img42=0.997806 D.W=1.479477 F=3411.501

可见,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名义年存款利率对文化消费影响都具有系统显著性。最后对回归方程估计残差序列et做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结果显示:检验统计量的值大于显著性水平1%的临界值,小于5%和10%的临界值。表明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协整关系。

四、主要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文化消费方面,仍然属于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情况下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绝对支配,其影响系数为1.234448,正好符合文化消费所具有的特殊属性,这也正说明了文化消费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根据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致三阶段划分,我们分别分析了文化消费的不同阶段,结果发现:在1990—1996年和1997—2001年这两个阶段,不存在相对收入所表现出来的示范效应和攀比效应,而在2002—2006年这一阶段,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居民文化消费支出不断增加,文化消费的层次不断提高,文化消费的种类不断增加,所以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文化表现出一定的示范效应和攀比效应,基本符合相对收入假说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

在对影响文化消费的诸多因素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名义存款利率和居民受教育水平四个因素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名义存款利率对人均文化消费具有显著的系统影响性,而居民消费价格和居民受教育水平不具有系统显著性。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文化消费的影响系数为1.209107,名义存款利率影响系数为0.023226,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经济转轨时期,人们收入水平还不够高,人们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还很深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尤其是居民文化素质对文化消费的影响还不明显。

参考文献

1.顾江.文化产业经济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耿修林,张琳.计量经济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梁东黎.宏观经济学.第3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邹晓东,苏勇军.上海文化消费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世界经济文汇,2000(3)

5.王宏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趋势及制约农民消费行为的基本因素分析.管理世界双月刊,2004(4)

6.《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7)

【注释】

(1)陆彪,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06级研究生。

(2)郝捷,南京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所06级研究生。

(3)文化消费单指教育、文化娱乐及其服务这三个方面,剔除了体育、旅游等方面。下文所用的文化消费概念如未作特殊说明,均以此口径为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