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佛教核心思想缘起性空

佛教核心思想缘起性空

时间:2022-03-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佛教不是生态学,但它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具有独特的生态观。如果我们从生态学之视角来诠释上述佛教缘起论思想,或许可以得出这样一些思想启示:缘起论认为万事万物乃是由因缘和合而生,一切现象亦都互相依待,以互相之存在而存在的。因此,无论是个人、人类还是社会,都是与自然紧密关联,彼此依存,互为一体的。所以,损害自然即是损害人类自身,即是威胁人类之生存。
宇宙发生论_浙江伦理学论坛.Ⅲ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时,印度思想界流行着两种因果论:一是认为宇宙是从一种总的原因转变、演化为复杂万象,是因中有果说;二是认为事物是多种原因积累而成,是因中无果说。而佛陀认为,无论是因中无果说还是因中有果说,都无法使人摆脱对立两极的困扰,因此别树一帜,提出“缘起论”,主张一切现象都是由于互相依待、互相作用,也即由于一定的条件或原因而形成的。也就是说,既不是一因生多果,也不是多因生一果,而是互为因果。

《杂阿含经》中曾对缘起思想做过典型表述:“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在这里,“此”与“彼”,泛指因果二法,一“故”字表明因果间的关系,彼所以如彼,就因为此,彼此间有着必然的“此故彼”的关系。亦即任何事物都因条件或原因而存在,都因失去条件或原因而消失,所谓“法不孤起,仗缘而生”。世界上的事事物物,亦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原因、条件和合才能成立,而一旦这些原因、条件散离或消失,事物本身亦即消失或不存在。

而条件或原因自然又有主次之分,严格地讲,“因”指引生结果的直接内在原因,由外来相助的间接原因则称为“缘”。因此,在《杂阿含经》中,缘起又表述为:“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集”,即生。也就是说,大千世界,森罗万象,形形色色,皆是由因缘和合而生,亦将由因缘离散而亡。

既然一切现象乃至大千世界都依赖于因缘的和合,那么现象必然是空虚无主,没有自性的,所谓“诸法无我”。而“无我”就是空,性空。由此而论,缘起思想于存在的现象上而言是“有”的,但于存在的本质上来说是“空”的。“有”与“空”是都统一于缘起之事物中,绝不相离,故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而“空”正是为了成就“有”。因为只有无实体,无自性,才能因缘和合,才有一切缘起事物。倘若事物是固定不变自性的,怎么能够缘起呢?这即是佛家所谓“缘起性空”的基本思想。

佛教不是生态学,但它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具有独特的生态观。如果我们从生态学之视角来诠释上述佛教缘起论思想,或许可以得出这样一些思想启示:缘起论认为万事万物乃是由因缘和合而生,一切现象亦都互相依待,以互相之存在而存在的。因此,无论是个人、人类还是社会,都是与自然紧密关联,彼此依存,互为一体的。倘若没有自然之存在,人类亦将随之而消亡。人与自然,就如同一束芦苇,相互依持,方可直立。所以,损害自然即是损害人类自身,即是威胁人类之生存。由此而进一步,如何防止破坏、提升生态,不仅仅是人类单纯对自然的尊重,更应是人类对自身之责任与善待。而就缘起性空的实践意义来说,“无我”之思想无疑果断地否定了人类中心主义,但“无我”又不仅仅只是空,空是为了成就有的,这样不仅促使我们以平等之眼光来看待自然,而且更以一种虚怀若谷之心胸以及积极有为之态度来善待万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