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受述者参与

受述者参与

时间:2022-03-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固然,记录类叙述也要求接收者参与,那是在读者反映的意义上,即文本的意义最终要在读者的理解中实现,这是所有叙述相同之处,记录类叙述过程本身并不需要读者参与。而演示类叙述不同,它们要求的观者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叙述过程中来。我们可以把所有这些参与叙述的人格,称作“表演者-次叙述者”。可见观众参与是一种自然冲动,也是演示叙述的常规。
受述者参与_广义叙述学

由于上述的两个特点——展示,因此必有观众;即兴,因此文本必有变化——引出演示叙述的第三个特点:观者参与,即可以让受述者加入到文本中来。固然,记录类叙述也要求接收者参与,那是在读者反映的意义上,即文本的意义最终要在读者的理解中实现,这是所有叙述相同之处,记录类叙述过程本身并不需要读者参与。而演示类叙述不同,它们要求的观者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叙述过程中来。

可以看到,三种演示类叙述,都需要观众参与,只是体裁不同,观者参与方式有所区别。首先,所有的演示叙述,都有一个叙述框架(参见第二部分第一章)。这个框架邀请第二层次的叙述者(副末开场、希腊悲剧合唱团、说书人、电影画外音叙述者等)出来讲述故事,也邀请演员或玩家扮演角色表演故事。我们可以把所有这些参与叙述的人格,称作“表演者-次叙述者”。

而且,在演示叙述中,允许甚至要求接收者-观众参与到叙述文本中来:观众能够打断戏剧表演,能喝倒彩,甚至能冲进舞台“砸场”,让表演或比赛无法进行下去。这种“台上台下”的互动,加强了演示的即兴成分:中国戏曲的观众能为演员唱功出色喝彩打断演唱,西方芭蕾舞演员能在观众为精彩舞段欢呼时鞠躬致礼,而球赛的“主场气氛”经常是制胜原因。从莫扎特时代起,德国奥地利的歌剧院台口挂着牌子“观众禁止与歌者一起歌唱”,[14]现在的音乐会,歌手反而鼓励观众一道唱起来。可见观众参与是一种自然冲动,也是演示叙述的常规。

竞赛或游戏,也一样需要观众。竞赛的对手,是竞赛型叙述的第一观众,没有这个观众,竞赛无法进行。游戏经常有玩伴或对手,例如儿童的“过家家”或“抓强盗”;如今的网游,对手是虚拟的,可以独自游戏,前面已经解释过,独自游戏中,为什么自己可以被理解为在场观众。例如电子游戏叙述文本的接收者,是玩家本人:他观看自己的精彩表演,欣赏自己得到的好分数。

老特拉福德是英格兰最大的俱乐部球场,容量达76000人。不过球场大反而不容易做到气氛好,不少小球场的气氛都比老特拉福德热烈,球迷声浪大。在一些比赛中,甚至几千客队球迷的声音都能压过曼联几万主场球迷。2008年新年曼联主场对伯明翰后,弗格森抱怨到场的“曼联球迷死了,就像一个葬礼”。他的意思是球迷参与不够,导致比赛进行不利。

当代电子游戏有向戏剧电影等表演型叙述靠拢的趋势,这主要体现于近二十年盛行起来的所谓“角色扮演游戏”(RPG)中。在此类游戏中,玩家自己并非人物,他借助电脑程序“代入”并控制一个人物。这与戏剧演员“扮演”一个人物很相似,只是游戏玩家比戏剧演员更为自由:戏剧演员不得不受身体条件(性别、年龄、外貌等)的限制,而电子游戏玩家可以扮演自己喜欢的任意角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