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活受者的认知图式

激活受者的认知图式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激活受者的认知图式(一)激活受者认知图式的模式传者通过媒介信息帮助受者激活其认知图式有多种途径,如增加背景介绍,增添解释性内容或综合性信息。这个过程的完成表示主体对这一信息的认知和理解。通过综合性信息来激活受者的认知图式,其侧重点不在于寻找隐没于潜意识之中的有关图式,而在于增强受众认知图式的有序化。

二、激活受者的认知图式

(一)激活受者认知图式的模式

传者通过媒介信息帮助受者激活其认知图式有多种途径,如增加背景介绍,增添解释性内容或综合性信息。这几个方面的心理机制相同,都是帮助受众将沉入潜意识中的认识图式提取出来,弥补一时出现的认知空缺,从而完成同化媒介信息的作用。“同化”是指受者对输入的刺激进行过滤和改造,并将之纳入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网络当中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完成表示主体对这一信息的认知和理解。如果主体的认知空缺未能被弥补上,那么信息就不能被同化,这就需要媒介通过各种方法激活受者被抑制的某种图式,使其填补认知“环链”上的缺失部分,从而完成认知任务(见图6—3)。在认知网络中的某种空缺被填充的瞬间,认识主体往往会出现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心理感受。

img25

图6-3 激活受众潜在图式的模式

a、b、c表示在认识主体的认知图式里已形成完整“链条”的三种有关的知识,例如a表示智力因素、b表示情商、c表示非智力因素。当媒介信息中出现“情商”这个名词时,在受者潜意识中的a、c项均顺利进入意识状态,而“情商”则反映不出来,造成在显意识中“情商”概念的缺失,表现出受者对此不理解,后经媒体提供解释性说明:情商属于非智力因素中的情绪智力,表示一种驾驭自己的情绪、思想、意志等方面的能力,它是与智商相对的一个心理概念。情商与智商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弄清楚了,情商这个概念的内涵确定了,情商的认知图式就进入了意识状态,于是在显意识里,它们相互连接成完好的认知“链条”。其实,“情商”这个概念在受者的潜意识图式中是存在的(但比较模糊),主体未能意识到。在媒介信息的提示下,借助原有的关于智力和非智力图式才将情商显现出来。

再拿科普节目来说,受众常常是非专业化的群体。对于一些专业性的术语和问题,受众容易出现比较多的认知空缺。这时,电视节目就要发挥它的优势,利用其声像结合的直观性和画面的生动性,以及通俗化的解释,以科普手段中人们较易接受的形式,循序渐进地激活受众被抑制的图式。例如,2003年4月29日,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大型科普电视节目《防范非典型性肺炎》,及时送给老百姓一份科学防病指导。4位全国一流专家应邀到场,分别向全国公众讲解科学防范“非典”的知识。节目涉及个人和家庭如何防范“非典”、药物预防“非典”的作用、冠状病毒及“非典”的相关知识、面对“非典”应保持怎样的健康心态等。对于非典型性肺炎的病理知识和防治措施,绝大部分受众缺乏相应的认知图式,而专家由浅入深地讲解,慢慢充实了他们对于传染性流行病毒的了解,以及对防范措施的正确认知,从而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二)激活受者认知图式的几个途径

1.通过背景介绍来激活受者的认知图式。

有的消息内容比较简单,受者也比较熟悉,一看就懂。但有的消息,受者囿于个体知识经验的局限不易理解,这就需要媒介提供必要的背景介绍,帮助受者认知。例如《南方周末》曾刊登过这样一则消息:“上海师大历史系教授苏智良研究确定上海沈家宅是日军第一个慰安所”。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对在抗日战争中,一个叫作坂田庆子的日本姑娘,甘心充当慰安妇无法理解。直到文章最后一句点出,“当时有一大批女子以处女之身投身军队,完全是受了军国主义的教育”,才恍然大悟。虽然仅只一句话,但却十分透辟地说明了这一事件、这些人物命运的背景。“军国主义的教育”这个图式,在许多成人头脑中早已存在,只是一时未能被提取出来,经作者的启发,这一图式便很容易地从潜意识状态进入意识状态,从而使读者不仅理解了这个问题,而且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这一反人性的罪恶行为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通过解释性内容来激活受者的认知图式。

背景介绍主要是帮助受者了解媒介信息所反映的人的某种行为产生的原因,而这部分内容则是对人的某种行为或对某种事物“是什么”的解释,是对某方面知识的介绍。虽然这种知识不属于新闻,但是离开了它们,受者就无法全面、正确地理解新闻。举例说明:1997年3月份,有许多媒体报道了英国科学家首次利用克隆培育法繁殖出了与母体一模一样的绵羊“多利”的消息。一时间,世界舆论为之震惊,“克隆”这个词也成为中国百姓议论的话题。但是当时对于我国绝大多数受众来说,“克隆”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名词,即它在人们的认知图式中还没有自己的位置,阻碍了受众对“克隆”的认知和理解,并因之而对“克隆”的意义及人类复制等问题大惑不解。为此,不少媒体增加了解释性内容,向受者提供有关方面的知识。如有文章介绍:“克隆”,英文名称“Clone”,“是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这个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是相对的,亦称无性繁殖细胞系。”还有报刊根据人们对“克隆人”的担心,以复制青蛙为例,解释了无性繁殖的具体操作过程。并明确提出“即使被复制出的两个(或若干)人有着完全相同的遗传讯息,但是他们每个人还是会有各自的自我认同。因为发展过程虽然是照着遗传讯息的指示开展,但环境的刺激仍然会影响发育的结果,特别是神经系统,外界不同的刺激主导着神经网络的结合,因此没有两个人会有完全相同的自我意识,因此每一个被复制的人都还是独一无二的!”[27]这些解释性文字,在受过一定教育的受众的认知图式里均可找到,像“无性繁殖”、“神经系统”、“自我意识”、“环境刺激”等。但是在没有接触解释性报道时,这些潜在的图式,因找不到相互之间的关系,构不成认知网络,也就无法启动。在解释性文字的帮助下,它们都从潜意识进入显意识,并自动填补认知主体认知结构中缺失部分,使某种认知网络于意识状态中形成,此时,传者解惑的目的就达到了。

3.通过综合性信息来激活受者的认知图式。

通过综合性信息来激活受者的认知图式,其侧重点不在于寻找隐没于潜意识之中的有关图式,而在于增强受众认知图式的有序化。因为虽然吸收某种媒介信息的图式存在于主体的意识范围内,但是由于它们仍处于无序(即熵)的状态,所以受者也不能正确地认知和理解这种媒介信息。

所谓熵(entropy)是由“法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1850年提出的概念,为物理学热力学函数,也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它被信息论所采用,咨询人际信息沟通时有人也参考了信息论中的熵定律,以对人际沟通和传播中的信息进行估量。”[28]在信息论和控制论里,“……信息的实质是负熵。熵是事物无序程度的标志,负熵则是趋向有序。在认识和传播过程中,所传的东西只有能使受传者的认识趋向有序,消除对事物在认识上的不确定性,才是信息。”[29]把“熵”这个概念迁移到认知心理学里,则可称之为“心理熵”。心理熵是认知图式无序程度的标志。在心理熵的状态下,受者头脑中已有的一些图式是零散的孤立的,未被组合于图式网络系统中,呈现混乱状态,影响受者对媒介信息的接收。而认知图式的有序程度则为心理负熵,它是个体的追求,也是传者的愿望。

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传者有意识地对某类事件或某种理论进行综合性的报道,帮助受者回忆已有的图式并且将相关的图式系统化、有序化,使之处于心理负熵状态。这种状态的每一次形成,都会推动主体认知结构的更加完善和科学化。

以1997年元旦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为例。许多观众都反映,观看这个片子,把过去对邓小平的功绩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零星的、片断的认识(即个别的、无序的图式)都串起来了,在大脑中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比较鲜明、比较深刻的认识(即被整合的、有序的认知图式网形成了)。

正如有记者在报道中所言,不少观众感到看了这部纪录片,“不仅看到了邓小平同志非凡的革命经历,而且看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的宏观画卷;不仅加深了对邓小平的了解和敬仰,也加深了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理解;不仅重温了党和国家曲折坎坷的艰辛历程,也更加坚定了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